美國人歡呼雀躍,因馬斯克對天發射一個大鐵桶,稱領先中國十年?

2020-08-28 科技新內幕

美國馬斯克旗下SpaceX的乘員飛龍(Crew Dragon),成功的將2名太空人帶回來,並開始對SN-5測試火箭跳躍成功,巨大的鋼桶在德州南部發射臺起跳,一躍就是150公尺左右,然後再有控制的降落於著陸區。

SN-5的測試,是將全尺寸的燃料箱與1具猛禽發動機的組合。根據SpaceX的說法,可推力節流的猛禽發動機,在全功率下可產生高達200噸的推力,是有史以來推力最強大的甲烷燃料火箭發動機。

由於只是測試用,SN-5沒有鼻錐和尾翼,使它看起來就是個大鋼桶。雖然如此簡單,它仍然相然巨大,長度達到30米,直徑也有9米,也正因為巨大,所以SN-5安裝好幾具方向噴嘴,以確保重心保持在中間避免翻倒。

SpaceX將測試影片全程直播發表,就看到在轟然的巨響後,SN-5搖搖晃晃的升空,飛行過程大約45秒,飛到150公尺外的降落點,火箭底部的6支支架伸展,使SN-5穩定的著陸。

目標是星辰大海的伊隆馬斯克,在得知測試成功後,發文表示:前進火星的目標已愈來愈真實,進步正在加速中。星艦太空船是馬斯克願景的核心,他希望能帶領人們前往火星。馬斯克說,未來的太空船可以一趟將100人送往火星。

美國人對於馬斯克的先進火箭技術興奮不已,認為這可以拉開和我國、俄國的太空先進距離,領先至少十年以上,更重要的是,這不是科研,而是準備要商用的高科技技術!

美國NASA也密切注視著SpaceX的研發動向,NASA的科學任務部門主管湯瑪斯·祖布森表示,NASA正在考慮使用星艦火箭,作為未來重返月球的主要載具。

但是NASA自己也有研發火箭與太空船,就是由波音公司主要承包製作的SLS太空發射系統巨型火箭,以及獵戶座太空船(Orion space craft)。只是這兩個研發案的進度都顯得落後,可能無法趕在2024年完成。

原本NASA負責人吉姆‧布萊登斯汀曾表示,SLS和獵戶座太空船,是2024年重返月球的唯一選擇,但是他在今年4月有所改口說:SpaceX的星艦或其他運載火箭,絕對可以改變太空探索的遊戲規則。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美國和中國航天發射數據的比較:中國人取得了明顯的領先
    第二名是中國,一共發射了216次,成功了207次,成功率為95.8%。第三名是美國,一共進行了211次發射,成功了206次,成功率97.6%。或許成功率代表了技術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毫無疑問,美國依舊是航天領域中技術實力最為雄厚的國家。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過去十年,俄羅斯經濟較為困難,投入航天領域的資金並不多,但是俄羅斯卻成為全球發射衛星最多的國家,足以看得出蘇聯留給俄羅斯的航天遺產的確非常了得。
  • 中國何時能出一個SpaceX公司?沒有一個馬斯克,再過十年都難
    5月31日,美國SpaceX的龍飛船發射成功,這是全球首次商業航天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搭乘龍飛船的兩名太空人將前往國際空間站從事相關研究工作。提到SPACE X人們的心情是複雜的,作為一個民營企業能在航天領域做到如此成績讓人敬佩。
  • 美國敲定新核動力火星車發射者,馬斯克的SpaceX無緣
    美國敲定新核動力火星車發射者,馬斯克的SpaceX無緣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16-07-28 20:34 來源:
  • 民企逐鹿火箭發射②中國的「馬斯克們」忙著發射火箭,馬斯克本尊...
    四川在線記者 寧寧 高杲「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商業航天迎來又一次重大突破,引發各界關注。中國的「馬斯克們」在發射火箭入軌上前赴後繼、忙得不可開交,那美國的馬斯克本尊最近在玩兒些什麼呢?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搭載天問一號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 火箭發射的威力之大,連攝像畫面都受到了波及。 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自2010年開始啟動,2018年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成立,十年的堅守換來了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第一步成功邁出。 下面來看「天問一號」到底牛在哪?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全球主要科技強國又為何選擇今年密集發射火星探測器。
  • 中國歷史性一天!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領先美國
    搭載天問一號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火箭發射的威力之大,連攝像畫面都受到了波及。我國的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天問」的名稱取自屈原的長詩《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中國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自2010年開始啟動,2018年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成立,十年的堅守換來了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第一步成功邁出。
  •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美國人太自以為是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導,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日前在接受美國「汽車新聞」網站採訪時直言,他認為現在美國人太自以為是。報導稱,在接受「汽車新聞」網站採訪時,馬斯克被問及「如果中國成為世界電動汽車戰略的領導者,你怎麼看待」,他表示,「中國讓我感到震撼,中國人非常聰明,也非常勤奮,他們真的一點也不自大。
  • 中國懷柔一號發射成功之際,美國火箭爆炸解體,馬斯克表示很開心
    這是中國在探索宇宙深空路上的又一偉大壯舉,為此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為新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因為美國的SpaceX的"星艦"SN8原型機在高空測試的最後階段發生了墜毀事故,火箭直接解體,化作一團火焰。
  • 馬斯克最強火箭發射成功!中國運載火箭專家感嘆:美國SpaceX讓我...
    特別遺憾,300多秒之後,火箭發射的推力終止,火箭墜入大氣層。這是一枚什麼火箭?這是我們用了整整十年(2006~2016)研製的一枚中國最大的火箭。形象地說,在茫茫大海上,一個航母戰鬥群就是一顆小米粒的大小,你能看見嗎?如果沒有天上的預警衛星,你都不知道它在什麼地方。等你能看到的時候,它們已經把你消滅了。說到中國的北鬥衛星,我們要在2020年發射完成全球組網的35顆衛星,這其中包括完成導航、定位與授時,今年我們就要完成16顆衛星的發射。
  • 馬斯克是美國人,特斯拉卻在國內建廠,讓人懷疑其有中國血統
    馬斯克是美國傳奇商人,其經營的事業比較多,特斯拉電動汽車只是其中一項而已。而特斯拉在高端電動汽車領域佔據絕對領先地位,要比傳統汽車巨頭們領先二三年之久,雖然也有人認為這個數字是「十年」,但是綜合來看,略顯誇張了。
  • 大無語事件!3天內4次火箭發射遭遇故障,美航天或將遭遇寒冬?
    從1957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開始,運載火箭技術一直在不斷發展之中,美、蘇、歐洲、中國、日本還有印度、巴西等國都有著較強的運載火箭技術,成系列的運載火箭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0幾種以上,還有配套的上面級等,不同的上面級也可以衍生出不同的運載能力的火箭。相信大家可能會好奇,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在今天不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嗎?
  • 時隔55天,spacex再次成功發射星鏈,馬斯克稱星鏈傳輸比光纖要快
    自此6月13日發射了第九批星鏈衛星後,時隔55天,今天下午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再次成功點火,將第十批(V1.0第九批)星鏈衛星送上太空,並且海上成功的回收火箭芯一級。使用發射的火箭芯級編號為B1051.5,小數點後的數字代表發射次數,也就意味著這是火箭芯級的第5次發射。這次發射後,spacex擁有在軌衛星數量接近600顆,已經初步具備覆蓋美國北部及加拿大地區能力。
  • 馬斯克:中國讓我感到震撼!美國人「既自大又作」
    在中國賺到大錢的馬斯克,誇起中國來也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詞。本周五接受美國汽車媒體採訪時,馬斯克盛讚中國人「聰明、勤勞」,同時批評對美國人「又自大又作」( 「complacent」 and 「entitled」)。
  • Space 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又創造了一個奇蹟
    2020年3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SpaceX將擬定於今年5月中下旬進行首次載人飛行,試驗順利完成,但此後的正式載人飛行任務一拖再拖。先是因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發動機存在問題,從10月底推遲到11月初到11月中旬;又是因天氣原因推遲了一天到15日。
  • 馬斯克細說火星移民計劃 稱不會先去「送死」
    遠景:百萬人火星城  第67屆國際宇航大會正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舉行,馬斯克應邀參會並發表演講,描繪了他心中的人類移民火星前景。  馬斯克認為,到下個世紀人類就能大規模移民火星。「人類將面臨兩種命運:被地球上的突然滅絕事件滅亡;或到別的星球生活,成為星際生存物種。我們正在往後面一個方向努力。」
  • SpaceX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矽谷鋼鐵俠馬斯克是怎樣煉成的?
    因天氣原因推遲兩天後,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15時24分,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的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乘「獵鷹9號」火箭飛往國際空間站。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為現實,這是馬斯克的頭頂光環越來越閃亮的原因。而在現實世界裡,馬斯克是一位總是做出驚人舉動的創業者、夢想家——直播時抽大麻、在Twitter上公開稱特斯拉股價太高、被稱為暴君——讓平庸的人們看不明白。而當所有人對其失去信心與耐心的時候,他才拿出真正的實力,證明你們是錯的,我最牛逼。
  • 馬斯克的SpaceX,用三手火箭,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
    第一,這是本月連續第三次發射,距離上一次發射也僅有6天時間。在短短的一個月內,獵鷹9火箭已經將180顆星鏈衛星送上了太空。首先是火箭回收,2016年以前,SpaceX的一級火箭回收尚不成熟,因各種故障導致的回收失敗很多,SpaceX官方還製作過一個回收失敗混剪來紀念:
  • 從另一個角度看特斯拉在中國暴漲 馬斯克影響的不僅僅是汽車行業
    第二個消息,其實是特斯拉的電動皮卡在中國開始接受預訂。而第三個,雖然跟汽車無關,但卻引起了我的特別關注。北京時間6月30號,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中,第11批網際網路衛星發射。照這個發射速度,到今年8月中下旬月,馬斯克之前計劃的800顆衛星的最低組網要求將全部完成,星鏈計劃就會正式投入使用。
  • 深扒矽谷「鋼鐵俠」馬斯克,中國能複製美國商業航天傳奇嗎?
    不過我們今天最想聊的是馬斯克作為美國商業航天公司SpaceX創始人、航天人的身份。馬斯克現在在媒體上被吹捧得很厲害,有人說他是自賈伯斯之後,美國科技領域的天才新星的代表,我本人是一個比較傲嬌的外行,今天就由我來做反面人物,質疑一下馬斯克到底有沒有那麼神?
  • 馬斯克的載人龍「拯救」美國航天?你是否了解歡呼後的不堪往事
    凌晨三點爬起來看直播,除了足球賽恐怕只有火箭發射了。好像國內媒體數十年來從未如此高密度關注過美國的航天發射,噱頭之一就是「這是10年來美國第一次載人發射,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首次由私人公司進行的載人發射」。更難能可貴的是不管是姓粉的還是姓黑的,很難得在這次航天發射上沒有完全對立的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