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都沒有算出的引力常數,中國科學家在山洞耗費30年,終於得到!

2020-11-23 騰訊網

1687年,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被提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了使蘋果落地的力和維繫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的力本質一致,而這種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看不見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體,這就是「萬有引力」。

儘管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可是他一生都沒有測算出引力常量G究竟是多少。按說只要測出兩個物體的質量,測出兩個物體間距離,再測出物體間的引力,代入萬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測出這個常量。但因為一般物體的質量太小了,它們間的引力無法測出,而天體的質量太大了,又無法測出質量。

在牛頓之後,另外一位怪咖科學家卡文迪許想要測量地球的重量,可是這必須要知道引力常量才能計算。

這就是物理史上經典的卡文迪許扭秤實驗,他用兩個大鉛球使它們接近兩個小球。從懸掛小球的金屬絲的扭轉角度,測出這些球之間的相互引力。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可求出常數G。根據卡文迪許的多次實驗,測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是水密度的5.481倍(21世紀數值為5.517,誤差為0.65253%左右)。

後人也依據他的實驗結果整理出了G=3*g/4πRp,並確定了萬有引力常數6.754×10^ -11N·m/kg。

然而這並不是最為精確的萬有引力數值,因為萬有引力常數(G)是一個與理論物理、天體物理、地球物理、計量學等均密切相關的基本物理學常數。

它的精確測量對於檢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和研究引力相互作用性質等基本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而在當代物理學體系中,物理學家在統一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強、弱、電磁、引力)的過程中,提出了許多新的引力理論。如一些理論預言:G值不是常量,可能隨空間或時間而變化;牛頓反平方定律在近距離下破缺等。

而作為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的測量精度是目前所有基本常數中最差的,以往國際上不同實驗小組的G值測量的精度在10-5,相互之間的吻合程度僅達到10-4的水平,因為精度問題很多與之相關的基礎科學難題至今無法解決

G值精度的提高有助於鑑別理論模型的正確與否和推進引力理論的發展,讓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引力的本質。

2018年8月30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以長文形式在線刊發了我院引力中心羅俊院士團隊最新研究進展:《Measurements of th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using two independent methods》。該項研究成果為目前國際最高精度的萬有引力常數測量值。

羅俊得到的G值是6.674184×10 ^- 11N·m/kg和6.674484×10 ^- 11N·m/kg,相對標準不確定度分別為11.64和11.61 ppm(parts per million)。

這個數值是羅俊在山洞裡耗費了整整30年時光才得來的,1983年10月,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開始籌建引力實驗中心。由於引力實驗對恆溫、隔振、電磁屏蔽等要求極高,所以最終建造在了喻家山人防山洞內。

當時還是物理學家陳應天教授研究生的羅俊就全程參與了中心的籌建和研究工作,1986年開始,除去吃飯和睡覺,羅俊幾乎都在山洞中度過。長年不見太陽,加之山洞裡陰暗潮溼,羅俊頭髮掉了一大半,索性剃了光頭;1992年,羅俊左臉出現一片片的白色斑塊,直到1996年才治好。

1998年,羅俊取得了105ppm相對精度的測G結果。2009年,羅俊團隊將G的測量精度提高到26ppm。這是國際上精度優於50ppm的七個結果之一,也是採用扭秤周期法測得的最高精度G值。而到了2018年,羅俊團隊將G的測量精度提高到11ppm。喻家山人防山洞也被外國專家稱為「世界的引力中心」。

羅俊花費30年的時間測得的引力常數除了對世界物理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為提升我國在基礎物理學領域的話語權、為物理學界確定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的推薦值做出實質性的貢獻之外。

他在測量引力常數時使用了兩種獨立的方法——扭秤周期法和扭秤角加速度反饋法。以及自主研發了兩種方法相關的裝置設計、高精端的儀器設備,其中很多儀器已在地球重力場的測量、地質勘探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團隊發展的精密扭秤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在衛星微推進器的微推力標定、空間慣性傳感器的地面標定等方面,這些儀器將為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及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正如國外評價得那樣:「G值的測量並非一勞永逸,它需要有科學家持續為它『保鮮』,但是對它的測量又及其艱辛,而羅俊團隊通過30年的努力,貢獻了目前世界上最為精確的G值,中國應該為擁有這樣一個能夠持之以恆並永遠保有熱情的團隊而驕傲!」

相關焦點

  • 牛頓都算不出的的引力常數,中國科學家在山洞花30年算出來了!
    雖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他一生都沒有測量過引力常量 G到底是多少。這是一個常量,只需測量兩個物體的質量,測量兩物體之間的距離,然後測量物體之間的引力,代入引力定律,即可測得。但是,由於一般物體的質量很小,所以它們之間的引力不能測量,而物體又太大,所以不能測量。
  • 中國科學家經30年在山洞中測出最精準萬有引力常量
    說到萬有引力,你可能會覺得是一種十分強的力,因為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萬有引力拉住了地球沒有飛出太陽系。但其實,引力作用十分微弱。比如說,地球的引力還不足以抵消你家裡冰箱貼受到的電磁力。引力作用如此微弱,再加上引力無法被屏蔽,因此萬有引力常數十分難以精確測量。
  • 歷時30年探索牛頓之謎,中國科學家測出迄今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日凌晨,Nature刊發了中科院院士羅俊團隊歷經30年最新測定的萬有引力常數G值的結果,是迄今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 歷經30年,測量迄今國際上精度最高的萬有引力常數G值! 1798年,科學家亨利·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首次在實驗室中使用一種稱為扭秤的裝置來確定引力常數G。在卡文迪什的實驗中,它由一個啞鈴組成,由細纖維懸掛在其中心。重力作用於啞鈴末端,方向垂直於啞鈴的杆和纖維的軸線。這種力導致啞鈴圍繞該軸旋轉,導致纖維發生扭曲。
  • 中國科學家花了30年測出牛頓引力G值,實驗被刊登上《自然》雜誌
    近日,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刊登了一篇來自中國科學家的試驗,報告指出中科院院士羅俊團隊花了30年,用試驗測出了目前世界上最高精度的萬有引力常數值,即G值。從上世紀 80 年代就已開始,羅俊團隊就採用扭秤技術精確測量萬有引力常數 G,歷經 10 多年的努力,在 1999 年得到了第一個 G 值,被隨後歷屆的國際科學技術數據委員會(CODATA)錄用。如今,羅俊團隊再次一鳴驚人,給出了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 G 值,相對不確定度優於 12 ppm,實現了對國際頂尖水平的趕超。
  • 萬有引力常數真值 想方設法靠近你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已經過去300多年了,但與之相關的萬有引力常數G始終沒有一個準確真值,科學家們幾百年來也在一直設計各種實驗,試圖在G值測量中達成一致。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羅俊加入了研究引力常數的隊伍。在華中科技大學喻家山的山洞裡,他們團隊幾乎每十年會更新一次引力常數的測量精度。
  • 歷時30年,中國學者測出迄今最高精度萬有引力常數
    北京時間8月30日凌晨,Nature刊發了中科院院士羅俊團隊歷經30年最新測定的萬有引力常數G值的結果,是迄今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實驗使用了兩種單獨的G值測量方法,相關裝置和細節均由團隊自主研製完成,Nature刊文評論稱,這項實驗可謂「精確測量領域卓越工藝的典範」。
  • 我國科學家耗時30年測出目前最精準引力常數G
    我國科學家耗時30年測出目前最精準引力常數G為基礎物理學研究和開展空間引力波探測提供支撐本報武漢8月30日電 (記者程遠州)30日,《自然》雜誌刊發了我國科學家羅俊與其團隊測量引力常數G的最新結果,該團隊採用兩種不同方法測量
  • 在中國一所大學的山洞裡,有這樣一群「追引力的科學家」
    新華社武漢10月31日電 題:在中國一所大學的山洞裡,有這樣一群「追引力的科學家」新華社記者皮曙初、俞儉、胡喆三百多年前,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並提出精確計算物體與物體間引力的萬有引力常數
  • 用扭秤稱量出了地球的重量,卡文迪許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萬有引力定律:F=(G×M×M)/R,有一個萬有引力常數G,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牛頓設想了一種可能的計算方式:將擺設置在一座山的附近,由於山會對擺施加引力,所以當擺運動時,其靠近山的一側會有微小的偏角,而這個偏角是可以測量的。再由此推算地球的平均密度和質量,最終計算出引力常數。但當時的牛頓認為山對擺的影響是小到無法測量的,最終沒有進行實驗。
  • 我國科學家測出最精準萬有引力常數 助力探索引力規律
    人民網武漢8月30日電 8月30日,《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常數G的最精確值。對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不僅具有計量學上的意義,其對於檢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及深入研究引力相互作用規律都具有重要意義。 萬有引力常數G是人類認識的第一個基本常數,但是G值的測量精度是目前所有基本常數中最差的,因為精度問題很多與之相關的基礎科學難題至今無法解決。
  • 牛頓未解之謎 中國科學家測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然而,這個值到底是多少,連牛頓本人都不清楚。300多年來,不少科學家在努力測量G值並讓它更精確。就在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家測量萬有引力常數的研究,測出了截至目前最精確的G值。卡文迪許的嘗試G值不明確,萬有引力定律就算不上完美。
  • 為解牛頓未解之謎 中國科學家測得迄今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300多年來,不少科學家在努力測量G值並讓它更精確。就在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家測量萬有引力常數的研究,測出了截至目前最精確的G值。  G值不明確,萬有引力定律就算不上完美。但是,地球上一般物體的質量太小,引力幾乎為零,而宇宙裡的天體又太大,難以評估其質量。於是,在萬有引力定律提出後的100多年裡,G值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1798年,一位名叫卡文迪許的英國科學家,為了測量地球的密度,設計出一個巧妙的扭秤實驗。
  • 華科大引力中心團隊研究成果編入高中教科書
    >「我國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在引力常量的測量中作出了突出貢獻,於2018年得到了當時最精確的引力常量G的值。羅俊院士帶領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經過35年的山洞蟄伏,於2018年成功測出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該事件還獲得了中國科技部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單位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我科學家測出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北京時間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了使蘋果落地的力和維繫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的力本質一致,而這種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看不見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體,這就是萬有引力。要計算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則需知道引力常數G的大小,但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們並不知道G的精確值是多少。對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不僅具有計量學上的意義,其對於檢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及深入研究引力相互作用規律都具有重要意義。
  • 武漢科學家「遁地」30年 測出最精準萬有引力常數
    武漢科學家「遁地」30年 測出最精準萬有引力常數 2018-08-31 15:42:03來源:長江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科學家測出最高精度萬有引力常數
    引力是自然界4種基本力之一。由於引力相互作用極其微弱且不可屏蔽,因此,萬有引力常數G是最難測定的物理常數之一。多年來,各國科學家—直在追逐該常數的精確測量。  近日,權威學術雜誌《自然》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艱辛30年,測出了截至目前常數G的最精確值。
  • 中國科學家羅俊院士團隊測出萬有引力常數G最精確值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30日訊(記者 柳潔 通訊員 王瀟瀟)引力是自然界4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由於引力相互作用極其微弱而且不可屏蔽,因此萬有引力常數G是最難測定的物理常數之一。多年來,各國科學家—直在追逐該常數的精確測量。
  • 萬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常數90億年保持未變
    來自澳大利亞的天文學家對超新星進行了觀測,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中的引力常數G在過去90億年內幾乎是保持不變的,而此前的研究人員引力常數G自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後出現了微小變化。引力常數G是牛頓萬有引力公式中的一個常數,該定律可以描述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作用,科學家認為引力常數G一直出現變小的情況,也就是說和宇宙大爆炸初始階段的值有差別。
  • 追尋萬有引力常數G
    這樣一來,我們便可以根據地球的平均密度推算出地球質量,並最終計算出引力常數。但是,當時的牛頓悲觀地認為山對擺的影響是小到無法測量的,最終沒有進行實驗。牛頓只是推測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可能是水密度的五到六倍,他根據這個數據間接計算出了引力常數,這個結果與現代的測量數據相比,雖然在數量級上相同,但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  牛頓去世後,他的後繼者們一直沒有放棄對引力常數的追尋。
  • 中國科學家測出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北京時間8月30日凌晨,《自然》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最新測G結果,該團隊歷經30年艱辛測出了截至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指出了使蘋果落地的力和維繫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的力本質一致,而這種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小到看不見的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體,這就是萬有引力。要計算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則需知道引力常數G的大小,但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們並不知道G的精確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