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0月31日電 題:在中國一所大學的山洞裡,有這樣一群「追引力的科學家」
新華社記者皮曙初、俞儉、胡喆
三百多年前,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並提出精確計算物體與物體間引力的萬有引力常數G。然而,由於引力十分微弱,作為人類最早認識的物理學基本常數,G值的測量精度迄今為止仍是最差的一個。
在湖北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有這樣一群科學家,他們堅守防空洞改建的實驗室,在艱苦環境下,忍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孤寂和冷清,三十多年如一日,探索著萬有引力的奧秘,一次次將萬有引力常數G值推向新的測量精度。不久前,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團隊在《自然》雜誌刊發最新成果,測出了當前世界最精確的G值,實現在基礎研究領域對國際一流的趕超。
與時間苦「熬」:堅持不懈「坐熱」基礎研究「冷板凳」
萬有引力定律發現100多年後,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第一次利用扭秤實驗測出G值,因而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個測出萬有引力常數的科學家,他的實驗也被稱為「測量地球重量的實驗」。此後,各國科學家一直在為測量更精確的G值不懈努力。
引力測量的難度,在於實驗對地面振動、電磁力、溫度變化等幹擾極為敏感。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是目前我國唯一引力實驗研究基地。20世紀80年代初籌建之初,他們選中校內喻家山一處防空洞作為實驗室。山洞陰暗潮溼,但是震動小、溫度恆定,是難得的引力實驗場所。
從那時起,羅俊帶領的團隊一直堅守在山洞之中。開始的近10年,除去吃飯和睡覺,羅俊幾乎全在山洞中度過。經年累月,頭髮掉了一大半,臉上出現一塊塊白斑,甚至「每個月都要感冒發燒一兩次」。因為山洞裡的溫度常年是20攝氏度,溫差不超過1攝氏度,羅俊常年只穿一件襯衫,過著屬於自己的「恆溫」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