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馴養動物幹擾自然選擇?科學發現你的寵物是在自己馴化自己

2020-12-05 科學信仰

在遠古時期,人類和其它的動物並不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就像以前所說的那樣,人類也是動物,只不過是高級動物而已。這就是說人類與其它動物相比,除了智慧較高以外,本質是一致的。現在,這個觀點顯然已經過時了,因為人類與動物的區別不僅僅是聰明與否的問題,而是產生了本質的區別。眾所周知,無論是動物也好、植物也罷,都遵循著基本的自然規律而運行,就像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所說的那樣,物種依循自然選擇的基本規律,適者生存,不斷進化。換個說法就是物種的進化是由自然所決定的。

但是人類不同,也許在遠古時期,人類的確是遵循著自然規律進化而來的,可是隨著人類智慧的不斷發展,科學誕生了,科學讓人類一步一步遠離了自然規律的束縛,現在我們已經完全可以藉助科學的手段來擺脫環境的束縛,從而跳出自然選擇的禁錮了。也就是說現今的人類已經不再遵循自然選擇的基本規律而進化,而是可以自主決定自己未來的進化方向。比如與機器結合實現永生等等,這不是我們要討論的話題。人類文明的高度發展不僅讓自身跳出了自然選擇的束縛,而且還在影響著其它的物種,至少一直以來科學家們是這樣認為的。

人類迫於物質和精神的需求而飼養和馴化動物,而這種馴養行為會導致動物的進化方向受到幹擾,看看我們最熟悉的狗狗就知道了,不僅經過人類馴化的狗狗性情會變得親近人類,就連外觀也會發生明顯變化。野生的狗類,耳朵都是直立的,而經過人類馴養的品種,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耳朵逐漸耷拉下來,今天很多家養的寵物狗品種都有一對低垂的耳朵,家養動物和野生的親戚們已經有了明顯的外部特徵的區別。所以科學家們一直擔心人類的馴養行為會給自然進化帶來不可預知的影響。直到一個在瑞士進行的實驗讓科學家發現,動物其實是在自己馴化自己,而並不是我們馴化了它們。

實驗中,科學家將大量的野生小鼠放置於穀倉之中,定期添加食物和水,而並不去馴化它們,在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小鼠開始在性格方面發生變化,當它們再次見到人類的時候已經消失了野生動物對人類所具有的先天性恐懼,甚至於還會主動和人類親近。而數年之後,這種改變從性格延伸到了外貌,野生小鼠開始出現斑點等家鼠才有的體貌特徵。科學家證實,動物並不是因為人類的主動馴化而變得馴服,實際上它們是在自己馴服自己。它們的進化仍然是受到環境的影響所致的。這仍然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其實想一想,何止於動物,人類不也是如此嗎?在衣食無憂和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生活的人相對而言性格則更為溫和,待人也更加友善。而生存壓力較大的人則通常性格急躁而具有攻擊性。而當這些人的生存環境突然發生改變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具有攻擊性的人也會變得喜歡與人親近。所以說,也許科學所能夠幫助我們擺脫的自然環境影響只限於對我們身體所產生影響的那一部分,而對於精神環境的影響則無能為力,那麼是不是說人類也未能跳出自然選擇的束縛呢?對於這個問題,你是怎麼看的?

相關焦點

  • 人類如何馴化自己?
    這些動物對人類表現出友善的跡象,表明它們已經被馴化。  美國杜克大學的人類學家布賴恩·黑爾(Brian Hare)認為,人類在演化歷史中也無意間經歷了類似的過程,這使得我們比已經滅絕的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更具有合作精神。  雖然別利亞耶夫的狐狸經歷了人為培育的演化過程,但布賴恩·黑爾等人相信,在智人(Homo sapiens)中,自然選擇更傾向於友善的性情。
  • 人類馴化的生物不止狗狗,還有蟲子,和人類相處了5000年!
    人類進化的過程中,一直在馴化和人類共同成長生物,比如狗狗,當時狗狗的祖先灰狼,時常和人類鬥爭,於是灰狼敗在了人類手下,人類將灰狼的孩子帶回去馴養,馴養的過程中,人類發現灰狼的幼兒,更容易被人類馴養,終於它們隨著後期進化慢慢形成了狗狗,相信很多人希望自己能養只狗,甚至有很多人把狗狗當作自己家人
  • 中美洲珊瑚礁魚能「馴養」糠蝦 或揭示人類如何馴化動物
    【原標題】新研究:一種中美洲珊瑚礁魚能「馴養」糠蝦新華社雪梨12月13日電(記者陳宇)一個由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和迪金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發現,在中美洲貝里斯海域生活的一種珊瑚礁魚能馴養浮遊糠蝦為其食物海藻施肥
  • 貓咪馴養史有3500年,卻一直未被完全馴化,只是貓咪自己想跟著人
    貓並沒有被完全馴化,貓其實是自我選擇被馴化其實現如今依舊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貓咪雖然被人類馴養了3500年,但始終沒有像狗那樣被完全馴化。有文章的觀點是貓不是被人馴化的,而是自我馴化的,與其說是人類馴化,倒不如說是貓自己想跟著人。
  • 珊瑚礁魚也會「馴養」生物,糠蝦是它的寵物,太神奇了!
    提到生物馴化,很多人都會認為是人類特有的行為,事實上通過現代研究發現,人類的確是進入到新石器時代之後,才開始陸續馴化家禽、家畜,馴化寵物的,不過,有趣的是,在自然界中,竟然也存在著類似的行為,這意味著,人類自以為是特有的馴化行為,其實在自然界中,很可能是普遍存在的。
  • 一隻狐狸被收養,還與狗成了朋友,為何狐狸也能馴化做寵物?
    養一隻狐狸當寵物,怎麼樣?可能沒有什麼人會冒出這樣的想法,畢竟狐狸和狼一樣,都被稱為野獸,怎麼可能馴養為寵物呢?然而事實上,狐狸確實可以馴養為寵物,而且不像老虎、獅子、北極熊這些猛獸級的物種,即使從小被人馴養,也是戰戰兢兢,膽戰心驚,馴養狐狸可以說和養只狗一樣,完全沒有任何壓力。
  • 郭欣評《離開荒野》︱摺疊進化——人類創造物種的剪影
    因此,我們可大膽設想,萬年之前,即便動物們沒有主動選擇「離開荒野」,在後來漫長的歷史中,也會被迫「失去荒野」。自農業革命至今,人類與馴化動物的數量同步激增。本書結語道,「人類、人類的寵物和牲畜佔陸地脊椎動物總量的97%,野生動物只佔3%,且這一數字還在萎縮」。當我們為這些數字感到驕傲時,也應保持必要的憂慮。馴化物種的膨脹,意味著動物數量過剩將帶來各種危機。
  • 「非洲二哥」——斑鬣狗,能不能被人類馴化成「護衛犬」?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儘管獅子號稱是非洲草原上最強大的食肉動物,但獅子在草原上並不是絕對的「王者」,它們也有忌憚的動物,其中就包括斑鬣狗。「非洲二哥」——斑鬣狗,能不能被人類馴化成「護衛犬」呢?能夠將實力強悍的斑鬣狗馴化成為自己看家護院的「護衛犬」,這當然是人類很希望看到的,事實上,人類早就在嘗試這樣做了,相傳在古埃及的時候就有馴化斑鬣狗的歷史,而現在的人們也會有意地餵養斑鬣狗,甚至還有人將斑鬣狗圈養起來當作寵物。
  • 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為什麼是狗?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就是狗。在人與狗相處的幾千年裡,彼此已經成為了分不開的好朋友。狗的馴化狗之所以被人類馴化,在科學界有幾個假說。第一個假說是人類馴化了小狼。人類雖然比較聰明,但是人類的咬合力以及奔跑速度都不行,需要依賴狼的捕食技巧。而狼又屬於雜食動物,食譜和人類相似,人類可以將自己的食物分一些給它們。所以在過去,狼經常和人類一起捕獵,久而久之就馴化成了狗。再者,狼本身就存在著等級關係,頭狼佔據著統治地位,其他狼要服從頭狼的指揮。
  • 哪些動物永遠無法被人類無法馴服?為什麼呢?
    因此,任何一隻獅子或老虎,你都要做好準備它們像野生動物一樣做出可怕的反應。 賈裡德·戴蒙德在《槍炮、細菌和鋼鐵》一書中討論了是什麼使一個物種馴化或不馴化,包括馬與斑馬的具體案例。他指出,首先,人類完全馴化了14種大型動物:綿羊、山羊、牛、豬、馬、阿拉伯駱駝、雙峰駝、駱駝和羊駝、驢子、馴鹿、水牛、犛牛、峇里島牛和米坦(gayal,馴養的高盧人)。
  • 至今也無法被人類馴化的動物,你知道幾個呢
    自古以來,人類總是會去馴服一些動物,包括現在的豬,狗,牛,羊,都是以前古人所馴化的動物。直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動物被人類馴化,但是你知道嗎,直到今天,也有些動物是很難被人類馴化的。科學家們對馴服動物的定義為,一,不是很挑食。二,相對較短的生長期。三,性格比較溫順。
  • 被人類馴化的不只有寵物,還有昆蟲,已經被中國人養了5000年!
    歷史上唯一被人類馴化的昆蟲,已經養了5000年,改變很多人命運!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馴化周圍的生物,比如狗狗,大約在2.5億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已經和狗狗的祖先「認識」了,人類在簡單會使用火之後,簡單的烹飪製作食物,食物的殘渣吸引了狗的祖先,起初人類與狗是處在對立面,久而久之,兩者之間建立了穩定友好的關係,狗狗慢慢的被人類馴化,成為了人類的朋友。
  • 方舟生存進化生物馴養食物大全 全寵物餵食偏好
    在方舟生存進化中玩家後期想要馴化一些高級的生物,它們的馴化速度是非常慢的,玩家想快速馴養就必須要準備專門對應的飼料。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身邊科學:異化的動物與異化的人類
    研究動物的趙序茅博士曾向我講述他在2018年冬天的一段科考經歷,那天他遇到一隻名叫三兒、會敬禮的藏酋猴,遊人只要說句「三兒敬禮」,它馬上就會抬起右手來,引得遊客一片叫好,並立即得到食物作為回報。看到這樣的場景,他內心的感情很複雜:「作為一隻猴,它本不需要如此,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在森林中尋找食物,繁衍生息。如今它已被人類馴化了,成為人類招財納寶的工具。
  • 狗的馴養史!新研究顯示,人類之所以養狗,是因為瘦肉太多吃不下
    現在我們的寵物,都是狼的後代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狗之所以會被馴養,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有更多的肉吃不下。馴養狗的時間和原因都不確定。在冰河時期,狩獵採集者可能會與狼分享任何剩餘的食物;於是,狼成了他們的寵物。基因證據表明,狗是在27000年到40000年前,從狼的祖先那裡分裂出來的。已知最古老的狗葬,是在14200年前——這表明狗在那時已經牢固地被當作寵物。但目前尚不清楚,馴化是發生在歐洲還是亞洲,或是發生在多個地方;也不清楚為什麼會發生。
  • 農村吉祥話「六畜興旺」是指哪幾種動物?最早馴養的用途是什麼?
    農村吉祥話「六畜興旺」是指哪幾種動物?最早馴養的用途是什麼?文/農夫也瘋狂一到年底,農村裡辦喜事的就多了。那你可知道吉祥話「六畜興旺」是指哪幾種動物?人類最早馴養這些動物的用途是什麼嗎?農村的吉祥話「六畜興旺」,說的是人類最早所馴養的六種動物,它們分別是牛、羊、馬、雞、狗和豬。這些動物在過去可是十分常見的,尤其是在農村裡有些人家這六種動物都會養全。
  • 馴化動物有多難?為何人類祖先不多馴化點動物?要滿足這些條件
    後來隨著人類的進化,人類開始變得智慧,馴化了動物,但是並不是所有動物都能夠被人類所訓化,在這訓化的過程中還是非常艱辛的,因為很多野生動物也是很聰明的,有些生物為了防止受到人類的侵害,它們會避開人類行動,這樣的也就很難接觸到,更別提訓化了。
  • 研究發現:與人類接觸使動物的抗捕食者特性「迅速喪失」
    近日,發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在與人類開始打交道後,動物們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對天敵的本能恐懼。這種相互作用有多種形式,包括圈養(動物園)、馴養(寵物)、城市化(住在城市中的貓和鴿子等)。
  • 如果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人類可以馴化恐龍嗎?
    然而人類確實能馴化恐龍嗎?我們需要認真討論一番。首先,一切的前提是,人類能否從恐龍手中奪得地球霸主地位?恐龍曾經稱霸地球1億8千多萬年,迄今為止,人類在全球7個大洲都發現了恐龍的化石(包括南極洲),而且恐龍生活的區域不僅限於陸地,它們同樣是天空和海洋的霸主。同恐龍相比,人類的歷史相形見絀,不過區區百萬年,至今也談不上稱霸海洋,飛上天空還是近兩百年的事。
  • 動物的擬態是對進化論的打臉?不對,這反而是自然選擇的典型案例
    當然,肯定不是所有人都持此觀點,也有許多明白人在評論下方試圖用科學的理論說服他們,但是效果不太好,原因很簡單,俗話說得好,你永遠都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這些人也大抵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動物的擬態,再從擬態現象來談談什麼是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