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被人類馴化的昆蟲,已經養了5000年,改變很多人命運!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馴化周圍的生物,比如狗狗,大約在2.5億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已經和狗狗的祖先「認識」了,人類在簡單會使用火之後,簡單的烹飪製作食物,食物的殘渣吸引了狗的祖先,起初人類與狗是處在對立面,久而久之,兩者之間建立了穩定友好的關係,狗狗慢慢的被人類馴化,成為了人類的朋友。
人群滿滿的壯大,周圍被馴化的生物越來越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作寵物來養的動物越來越多,與不同的生物之間建立了不同的感情,人類給這些寵物們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和更豐富的食物,寵物們成為了部分人的心理寄託,其實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互惠互利的。動物被馴化已經屢見不鮮了,你聽說過被人類馴化的昆蟲嗎?這種昆蟲是人類唯一馴化的,被中國人養了5000年的時間,它就是蠶寶寶,它是如何一步步被人類馴化的呢?
生物學家表示,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壯舉,也有研究表明,這確實是人類歷史上唯一被馴化的昆蟲。如果你對螞蟻感興趣,你會發現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螞蟻和蚜蟲也像人類與蠶寶寶一樣,形成了被馴化的關係。
螞蟻可以促使蚜蟲產生一種蜜汁,對螞蟻來說是非常香甜可口的,實現了互利共贏。在傳說當中,人類馴化蠶寶寶要追溯到皇帝時期,他的妻子發現了養殖的技術,才有了後來的絲織品的出現,當然這只不過是神話故事而已,那麼人類究竟是如何馴化蠶寶寶的呢?
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大約要從5000年前開始說起,野蠶的馴化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們不同於飼養的蠶寶寶,它們會飛行。這個馴化的過程極為漫長,在我們的印象當中,蠶寶寶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製作一些絲織品,其中包括我們經常蓋的被子,還有一些非常精美的工藝品,看似非常不起眼的小蠶繭,在一層層的抽絲中,可以抽出1000多米長。從絲綢之路到現在,蠶絲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蠶寶寶的作用絕對不止於絲織品那麼簡單了,在很多的領域都有應用,就比如醫學上。我們都知道蠶絲是非常細的,用先進的技術將其加工之後,就變成了可以用來手術縫合的工具。相比於普通的材料,優點也是非常多的,強度會更高,降解性非常強,在廢棄之後可以減少環境汙染的問題等等。科學家認為,在未來蠶寶寶還會有更多的用途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