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京新高速為生態「讓路」!建60多處通道供牲畜轉場和野生動物遷徙

2021-01-12 網易

2021-01-03 00:08:54 來源: 哈密零距離

舉報

  

  近年來,隨著哈密市對生態環境及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增強,哈密天山一帶的馬鹿、野驢、鵝喉羚、狐狸等野生動物數量逐漸增多。

  

  2020年12月30日,一群野生馬鹿在G7京新高速伊吾-巴裡坤段公路邊覓食。

  G7京新高速是第二條進出疆高速公路大通道,其中梧桐大泉至木壘段共分三段建設,分別為梧桐大泉-伊吾段、伊吾-巴裡坤段、巴裡坤-木壘段,該段預計2021年6月底通車運營。

  

  G7京新高速伊吾-巴裡坤段為牲畜轉場和野生動物遷徙修建的通道。

  建設中,施工單位專門為牲畜轉場和野生動物遷徙修建了60多處通道,保障了牲畜和野生動物的通行安全。

  (記者 普拉提 寇俊峰)

  

  

  

  END

  來源:哈密日報

  編輯:雷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進藏新通道:G6京藏高速格拉段緊張施工,全線通車後一日千裡
    去時,走的是滇藏線和川藏線,返回走青藏線G109國道。 離開拉薩的第一天,上午先去了羊卓雍措湖,下午上了G109沒多遠,便看到了這個路標。 是的,前方是G6京藏高速。 雖然,G京藏高速拉薩至羊八井段兩個月後免費通車了,但當時我們只能擦肩而過。
  • 保定啟用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管控APP
    2月20日,保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研發的《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和管理系統》APP系統正式啟用,這標誌著保定市運用新系統對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情況實施精細化管控邁上一個新臺階,並將對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長遠發展建設產生重大推動作用。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路紅表示,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精神,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建設生態宜居天津,圍繞天津市社會普遍關注的冬季候鳥遷徙保護和森林防火工作尤其是優化生態環境方面,實施最嚴格的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十三五」期間,天津市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使天津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 林草科普|全球野生動物的避風港——野生動物通道
    「據最近15年的報導,野生動物與車輛的碰撞事故增加了50%,估計每年有100萬到200萬隻大型動物被汽車撞死,」西部運輸中心的道路生態項目經理Rob Ament說。 圍欄是野生動物通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引導懷俄明州遷徙的叉角羚從公路上方穿行。
  • 生態向好,人與野生動物如何相處?
    專家預警,隨著未來全球氣候變暖和極端氣象事件頻發,一些保護區在生態系統修復中急功近利、無視生態規律的短視行為,將會加劇人與野生動物衝突,應提早積極主動應對。衝突事件增多,矛盾不斷升級日前,有媒體報導,在天津環渤海溼地出現了人鳥衝突,4000多隻東方白鸛對保護區周邊的近40萬畝魚塘進行「掃蕩式」覓食,漁民損失嚴重。
  • 深圳溼地資源調查之二:西海岸線生態功能大多被破壞
    三洲田水庫由於成為生態旅遊項目的景觀水體,水質逐漸變差,目前處於富營養化狀態,且有不斷加重的趨勢。  米埔成候鳥活動中心區,深圳灣淪落為外圍區  據悉,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是全球八大候鳥遷徙線之一,也是穿過中國的三條路線之一。這條史詩般的生命線長達13000公裡,從俄羅斯遠東地區和阿拉斯加,途經22個國家,穿過中國的東部沿海省份,至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 天津優化生態環境效果顯現 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大幅增加
    特別是天津作為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東亞至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優勢,使得天津市鳥類資源逐年恢復,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今年10月以來,共監測到超過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天津,這個數量已經超過全球總數量的50%,是歷年同期數量的3倍多。
  • 方便動物遷徙 北京市將修補廊道林
    接下來,市園林部門要在大尺度森林板塊之間建設廊道型生態林,為小動物們開闢遷徙通道,讓它們可以自由地覓食、穿梭和繁衍。這是記者在近日召開的平原生態林管護與經營工作會上獲悉的。  自2012年起,本市先後在平原地區實施兩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八年播綠,新增30處萬畝以上的森林溼地板塊、250餘處千畝以上的大片森林,京城被蔥鬱的綠色環抱。
  • 北京加強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監測,如有異常將現場處置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市88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對遷徙候鳥等野生動物開展全天候監測,如出現異常將第一時間現場處置。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介紹,今春途經北京的候鳥呈現出三大特點,首先是候鳥遷徙的時間相對較早。
  • 交通運輸部答網民關於「建議公路建設考慮動物穿行問題」的留言
    今年春節從西安到安徽往返途中看到多處動物因穿越高速遇難屍體,很是悲惜。林區、山區是動物生存的主要空間,多條高速的貫通,給我們帶來便利發展的同時,也成為動物遷徙的障礙。為保持原有生態,建議在高速路基地帶加設d400-d600鋼管;在路塹段架設d600-d800管槽,便於動物通過。在新修高速公路中加設暗溝或管道,便於動物的遷徙。動物的生存狀態和植物的生態息息相關,植物的生態和環境氣候環境緊密聯繫。
  • 澳洲的紅蟹橋,最出名野生動物安全通道之一,是數千萬紅蟹專用道
    公路,這些人類建造的道路對於野生動物來說,很有可能是它們的「生死線」,會導致很多動物會被撞,或者阻礙它們生存繁殖,所以野生動物能否安全過馬路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很多國家地方開始建設野生動物的安全通道,其中澳洲為數千萬紅蟹建造專用通道——紅蟹橋,是最出名野生動物安全通道之一!
  • 禁令之下仍有人捕販野生鳥?專家:遷徙候鳥或攜帶傳染性病毒
    非法交易或明或暗,有的鳥兒甚至能賣數萬元今年初,多部門出臺措施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然而,記者近日在河北、北京等地採訪發現,正值候鳥遷徙季節,獵捕野生鳥類的行為仍十分猖獗,非法交易活躍。在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大石廟鎮秋窩村的一處玉米地,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邢世傑一邊喊,一邊向前衝去。循聲望去,只見一張高約4米、長約20米的捕鳥網,正靜靜地佇立在不遠處的玉米地裡,在逆光下現出灰白色。記者走近,眼前的景象慘不忍睹:捕鳥網上懸掛著已經慘死的二十多隻小鳥,部分已風化成「乾屍」,另有兩隻小鳥正在掙扎逃命。天氣轉冷,候鳥開始翩翩南飛。
  • 331國道為東北虎豹修建3處遷徙廊道,世界首次
    黑龍江省拿出一個多億的資金,要在這裡為東北虎豹修建三處遷徙廊道。 為大型貓科動物建設遷徙廊道,這在世界上是首次。 在331國道K17+300米處,將修築一條300米長的人工隧道,隧道兩側和上方填土順接山體,在上方兩側密植喬木形成屏障,中間稀疏種植樹木,使灌木和雜草儘快生長,並設置倒木、樹根等引導物,使隧道上方自然景觀與周圍渾然一體,便於東北虎豹和其他野生動物在此通過
  • 在京航班轉場大興 東航江西為合作方推介新服務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錢擘 通訊員張文志 報導:日前,東航江西分公司邀請江西機場集團、合作夥伴企業和客戶代表,前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實地了解其所運營的「北京-南昌」航班在從首都機場轉場至大興之後的產品與服務。
  • 中國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物保護
    人民網2月11日電 (記者 李文雲) 在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倫敦國際會議召開前夕,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10日在使館應約會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大使瑞蒙德及動物保護、「環保外交」等組織負責人,闡述中國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物保護政策。
  • ...這麼多病毒從動物傳給人?聯合國報告:因不保護環境和野生動物...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崔妍】據英媒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國際牲畜研究所6日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示,人畜共患疾病正不斷增加,主要原因則在於人類對野生動植物的利用和開發增多,以及對環境的破環等。聯合國專家還警告稱,如果不及時採取行動保護環境及野生動物,此類疾病還會「源源不斷地」增加。
  • 林草防疫|雲南發布疫情防控期間野生動物管控摘引 蝙蝠等為監測對象
    ,規範指導雲南省各級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從業機構、從業人員科學開展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野生動物管控,阻斷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摘引》包括主要目的、重點要求、野外管護、繁育管理、收容救護、疫病監測、應急處置、執法監督和附則等9部分60條。 其中,《摘引》明確了疫病監測對象主要為蝙蝠類、嚙齒類、靈長類和遷徙候鳥。監測區域集中在候鳥遷徙通道和越冬地、保護區、邊境一線、交通要道。重點監測野生動物攜帶或感染的人獸、人禽共患傳染病。
  • 動物遷徙 肯亞之外新選擇
    到非洲的廣闊草原去,在這個生生不息、數以百萬計的動物自由奔跑的地方,確切來說,整個非洲動物一生都在「遷徙」。看動物遷徙,除了聞名遐邇的肯亞外,還有眾多秘境可供選擇,包括坦尚尼亞、辛巴威等。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磊 圖/@視覺中國坦尚尼亞:東非野生動物最集中目的地:坦尚尼亞遊玩攻略:東非大草原非常遼闊,被坦尚尼亞與肯亞的國界線分成了兩塊:小的在肯亞境內,名為馬賽馬拉草原;大的在坦尚尼亞,名為塞倫蓋蒂草原。雖然東非大草原為兩個國家共有,但坦尚尼亞這邊的面積比馬賽馬拉大得多。
  • 青藏鐵路沒改變藏羚羊遷徙路線和生活習性(圖)
    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新華網西寧3月19日電(記者 侯德強)記者從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管理局的巡查結果顯示,青藏鐵路沒有改變可可西裡藏羚羊的遷徙路線和生活習性。     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才嘎說,近兩年來,保護區藏羚羊完全適應了青藏鐵路動物通道,歷史上的固定遷徙路線沒有改變。
  • 動物的生命通道:埃庫杜克(Ekoduk)(2)
    這就是肯亞專門為大象建造的地下通道。荷蘭是歐盟生態通道數量的領先者,在全國範圍內有600多個。 荷蘭最長的生態通道綿延800米,橫跨高速公路,鐵路甚至高爾夫球場。美國懷俄明州派恩代爾以西十英裡處的Pronhorn遷徙走廊。 沿路的網格可引導動物走向橋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