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常識|25個你應了解的科普知識~(21-25)

2021-01-11 澎湃新聞
科普小常識|25個你應了解的科普知識~(21-25)

2020-08-03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科學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情況、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科普小常識(6-10)(點擊查看)

科普小常識(11-15)(點擊查看)

今天

我們繼續學習生活中

常見的25個科普問題

就目前所知,

人類是從較早期的動物進化而來的?

答:對。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在經歷著變化,沒有一成不變的物種。人類是哺乳動物的一種,起源於爬行動物,爬行動物則起源於兩棲動物,魚類又是兩棲動物的祖先,在此之前則是蟲子。追根溯源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起源於39億年前一種原始的細菌。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當然也是我們的祖先。

所有的放射性現象都是人為造成的?

答:不對。絕大多數放射性現象是自然現象。原子序數在84〔元素釙〕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原子序數在83以下的某些元素也具有放射性。自從人類發明了原子能反應堆和核武器以後,人類就可以生成一些自然界很少,或者沒有的放射性物質,和自然界相比人類生產的放射性元素是微不足道的。放射性現象只是人類對於大自然的發現之一而已,並非是人類的創造。

雷射是由匯聚聲波而產生的?

答:不對。雷射與聲波毫無關係。雷射是一束光色非常單一的單色光,是電磁波

電子比原子小?

答:對。原子由原子核和圍繞核旋轉的電子組成,電子只是原子的一小部分。

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天?

答:不對。地球有兩種運動,一種是圍繞太陽旋轉的公轉運動,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是一年,有 365.24天;另一種是圍繞自轉軸旋轉的自轉運動,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是一天,有24小時。

本文來源:六盤水科協

原標題:《科普小常識|25個你應了解的科普知識~(21-25)》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科普小常識丨25個你應了解的科普知識(1—5)
    科普小常識丨25個你應了解的科普知識(1—5) 2020-07-23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肺炎健康科普小知識(十七)
    新冠肺炎健康科普小知識(十七) 2020-02-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科普日 | 人每天有好幾次得癌症的危險...七個腳長約等於身高...這些科學知識你必須要知道
    全國科普日的發展歷程全國科普日由中國科協發起,全國各級科協組織和系統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布和實施而舉辦的各類科普活動,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雙休日。從2005年起,為便於廣大群眾、學生更好地參與活動,活動日期由原先的6月份改為每年9月第三個公休日,作為全國科普日活動集中開展的時間。一直以來,全國科普日活動都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特別是中央書記處的高度重視和關心。自200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以來,中央書記處領導同志每年都蒞臨全國科普日北京活動現場,與首都各界群眾一起參與科普日活動,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 【科普】有關八角的冷知識
    【科普】有關八角的冷知識 2020-09-25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備孕知識小科普
    備孕知識小科普最佳生育年齡:女性為24-29歲,男性為25-35歲,這個時期是男女生育最活躍的階段。BMI值:即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女性的正常範圍是18-25,這也是最適合懷孕的比例。月經周期: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婦女受孕的可能性較小,尤其是那些月經不調和多囊卵巢症候群的婦女,她們的月經周期通常較長,因此月經周期長,排卵的機會很小,並且受孕的機會也會很小。
  • 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
    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時間:2020-06-07 23: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 最近發現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這話題成為了網友關注的焦點,小明對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比較感興趣
  • 科普| 關於廢塑料的這些知識你都有了解嗎?
    圖:誤食80個塑膠袋(重達8千克)死亡的鯨魚塑料垃圾危害雖多,但也並非「十惡不赦」,它的破壞力往往與低回收利用率綁定在一起。燃料化廢塑料熱值可在25.08MJ/KG,是一種理想的燃料,可製成熱量均勻的固體燃料,但其中含氯量應控制在0.4%以下。普遍的方法是將廢塑料粉碎成細粉或微粉,再調和成漿液做燃料。如廢塑料中不含氯,則此燃料可用於水泥窯等。6. 熱分解製成油這方面研究目前比較活躍,所製得的油可做燃料或粗原料。
  • 益陽氣象|2020全國科普日&氣象科普知識競答
    -益陽氣象-今天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氣象科普知識競答啦~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為「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時間為9月19—25日,立足面向基層、服務發展,充分展現氣象科技工作者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方面的擔當與作為,廣泛開展「多陣地、多戰線、廣覆蓋、齊參與
  • 環保科普 | 關於廢塑料的這些知識你都有了解嗎?
    帶著這些疑問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關於廢塑料的這些知識吧~長期以來,不同形式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在居民生活中被廣泛使用,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
  • 科普知識丨核電科普小知識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科普知識丨核電科普小知識 2020-11-09 2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科普日將至 新疆這些科普活動好看好玩長知識
    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我國第17個全國科普日,圍繞「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主題,今年新疆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將於9月19日至25日開展。新疆科技館工作人員在進行科學實驗表演9月19日(周六)21:20,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教育廳、自治區科技廳、自治區水利廳等共同主辦的《天山論道》之「全國科普日」全民一起話科普活動,將在新疆廣播電視臺民生頻道播出
  • 應急科普 | 危險化學品安全知識,你了解多少?
    應急科普 | 危險化學品安全知識,你了解多少?
  •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常亮:小小飛行員 大大航空夢渭南科普 編者按:9月的第三個公休日,是全國科普日。今年全國科普日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 踐行科技為民」,活動時間為9月19日-25日。為鼓勵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渭南市科協決定從9月19日起,開展第四屆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系列活動,邀請有關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通俗的語言,為公眾講科普,解答公眾關注、關切的實際問題。
  • 科普小常識 | 3分鐘告訴你什麼是「太空種子」
    自4月17號「我和太空種子共成長」公益科普活動啟動以來很多同學還不是非常了解什麼是太空種子。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這次我和太空種子共成長公益科普活動,將要給濟南市中小學生提供2萬棵太空種苗,包括茄子、辣椒、番茄在內,共3大類、10多個品種。在沂源星航太空農場和濟南唐王鎮的大棚裡,記者看到,數萬棵太空種苗早已破土發芽。在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為了讓這批太空來客茁壯成長,他們可是下了不少的功夫。不僅溫度、溼度要求嚴格,用肥也格外講究。
  • 生活小常識科普 衣服上沾了油漬難洗掉可以塗抹什麼東西來去除?
    生活小常識科普 衣服上沾了油漬難洗掉可以塗抹什麼東西來去除?時間:2020-08-06 09:39   來源:優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生活小常識科普 衣服上沾了油漬難洗掉可以塗抹什麼東西來去除? 衣服上沾了油漬難洗掉,可以塗抹什麼東西來去除?麵粉、紅酒。
  • 健康科普 我們在路上
    也許答案就會變得不一樣明者因時而變 知者隨事而制健康科普無疑是推動人民健康的重要抓手如今我國1100萬名醫務工作者不僅擔負著治病救人的神聖職責更積極投身於健康傳播事業傳達健康科普知識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2018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總結暨經驗交流活動在京舉辦
  • 圖說全國科普日,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全國科普日 2003年6月29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實施一周年之際,為在全國掀起宣傳貫徹落實《科普法》的熱潮,中國科協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動。自此,中國科協每年都組織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在全國開展科普日活動。
  • ...止於科普 陝西省醫學會被評為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讓「健康謠言」止於科普 陝西省醫學會被評為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西安新聞網訊時下,「朋友圈科普「散播各種醫療健康謠言,許多網絡謠言偷換概念,編造科普常識,或者用駭人的標題引發公眾恐慌。
  • 科普銀杏小常識
    在此科普二個有關銀杏的小知識(一):銀杏屬於針葉樹,這是很多人容易勿略和犯錯的,因為銀杏葉不象松柏一樣很容易分理解,但確實銀杏是針葉樹,詳細分類知識太難懂,就不在此多述,記住就行____銀杏是針葉樹,千萬不要被寬大的扇形葉誤導。(二):銀杏樹分雌雄(公母),而且雌雄異株,也就一棵銀杏樹要麼是雌(母),要麼是雄(公)這就是為什麼有的銀杏樹不結果的原因。
  • 上遊新聞邀您參與新冠肺炎科普知識競答 贏取全國博物館豐厚大禮包
    本次科普戰「疫」有獎競答不僅為大家準備了400餘道涉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類傳染病及其防治科學史、生物多樣性保護、疫情心理健康等相關科學知識和政策法規的科學益智競答題,激活你的腦袋瓜,為你的大腦充滿電力,還有免費門票、電影票、科普圖書、文化周邊、免費課程等共計2萬餘份大禮等你來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