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水」,「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個節氣,「雨水」節氣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雨水」象徵著從今天開始,雨水漸多,春回大地,氣溫開始回升,漫長的冬季終於要慢慢的離開我們了。
如果說冬天像一個氣質高冷的美女,有晶瑩剔透的肌膚和潔白如雪的衣裳。那麼春天就像一個溫柔的姑娘,用她那柔嫩的手,和著太陽的氣息,輕輕撫在大地母親的身上,利用小草和鮮花為大地母親披上了一件漂亮的衣裳。
大概是上天也為之感動,終於用綿綿細雨來回應春姑娘。春雨,如煙、如霧、如絲,淅淅瀝瀝的滴在人們的心坎上,滴在農民伯伯花白得頭髮上。他望著田間嫩綠的麥苗,吮吸著春天的甘露,臉上仿佛少了點藏在皺紋裡的滄桑。
「雨水」也是詩人們的最愛,自古至今,雨水都是文人筆下時常描寫的意象,它在詩人筆下既能表達「久幹逢甘露」、「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式的欣喜,也能表達「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式的憂傷。一首首經典詠雨詩,讓我們見識了詩人們的浪漫和令人羨慕的想像力。而雨水在宋代詞人李清照的筆下,更加活靈活現:《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在詩詞上面的成就不須我們多說。她用「雨疏風驟」和「綠肥紅瘦」這樣優美的詞句,把「雨水」和雨後的海棠花描寫的惟妙惟肖。不虧是能和蘇軾、王安石等大師門齊名的詩詞大家。
「雨水」節這一天,人們也都以不同的風俗形式祈求者順利安康。雨水節回娘屋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儘快懷孕生子。
「接壽」也是流傳我國民間的習俗,意思是祝嶽父嶽母長命百歲。「雨水」節這天女婿們帶上禮品給嶽父嶽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嶽父嶽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嶽父嶽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願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雨水」時節尚屬早春,氣候乍暖還寒,由於氣溫的回升,人們身上的毛孔開始張開,這時候更加應該注意保暖,小心著涼。尤其是關節痛的人更應該注意腿上或胳膊上關節處的保暖,小心溼氣纏身。
「雨水」時節到,我向上天許願,祝願你好運連連,財富滿滿,願好運把你包圍,幸福把你纏繞,祝你「雨水」時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