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一直都嚮往著宇宙,也好奇是否存在地外文明。195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費米在與別人討論飛碟及外星人問題時,突然冒出一句:「他們都在哪兒呢?」,這句問話引出了著名的科學論題,被稱為「費米悖論」。
他講述的是有關尺度和概率的論點和稀缺的證據之間的矛盾,宇宙顯著的尺度和年齡意味著高等地外文明應該存在。但是這個假設得不到充分的證據支持。簡單的就是費米認為按照科學推論,外星人一定是存在的,但是我們卻沒有發現他們。
從此全世界就掀起了一股尋找外星人的熱潮,而人類為了尋找地外文明,採用很多方式,如發射深空探測器、建設射電望遠鏡、向宇宙發射信號等。
1972年,先驅者攜帶了具有地球文明外貌、位置的金屬板,以及其他表示友好的圖片、聲音、音樂等向宇宙進發,當飛出太陽系時,會將金屬板彈出,以期外星人發現。次年,先驅者11號,也攜帶著一塊載有人類訊息的鍍金鋁板前往宇宙。
1974年,為慶祝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改造完成,向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一串由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的信號,被稱為「阿雷西博信息」,該信息承載了數字、人口、DNA等一些信息。遺憾的是,2020年12月,阿雷西博天文臺發生了坍塌。
除了「阿雷西博信息」以外,我們想要與地外文明建立聯繫的行動還有挺多的。首先大多數的射電望遠鏡都有接收發射信號的的能力。幾十年來,我們已經接收到多次疑似外星人的信號,比較著名的有「WOW」信號,還有就是首個重複的快速射電爆發信號(FRB)。
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Ⅱ黑暗森林》有描述到,宇宙形如黑暗森林,各個文明形如黑暗森林中帶槍的獵人。這其實對「費米悖論」是一個很好的解釋,地外文明一定是存在的,至於沒有發現的原因是,不同星球上所誕生的文明,其思維方式、價值觀、甚至基本邏輯思維方式和基本生命構成都有著巨大的差距,而這些差異,很容易導致猜疑,所以成熟的文明會隱藏好自己。
但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收到過確定的宇宙外星文明信息,這對於我們也許是一件好事,至於我們為什麼沒有發現地外文明。我想一是因為我們地球人類文明對宇宙的探索也才開始了幾十年,我們向宇宙發射的信號向外退散範圍也還有限,二是由於科技的限制,在對外發射的信號,在經歷長時間長距離的傳播,其信息很可能會模糊或不完整。
至於為什麼到現在我們都還在主動地去尋找地外文明,這肯定也是應該就有科學家、天文學家等更多的考慮吧,其結果如何也只有留給未來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