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斂財的IEEE
最近國際IEEE科技團體組織下令禁止中國企業華為的專家們參與審稿的團隊,作為兩個IEEE期刊的編委會成員的北京大學張海霞教授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公開致信給IEEE主席,申明自己將退出會員組織不再審議任何的IEEE論文稿件。由於中國存在的一些科研弊端,每年IEEE靠著舉辦各種會議,從中國斂財無數,然而卻中國的學術風氣變得浮誇,在IEEE期刊造假的論文中,從2000年以前每年不到100起,上升到2014年的近1000起。而從2018年的一份數據來看,IEEE總共撤回了7300多份會議論文摘要,大多數作者都來自中國。目前的IEEE已經把中國當成斂財場所,失去了國際頂級科研機構應有的責任,而且禁止華為專家參與審稿,嚴重影響科研學術無國界,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科研組織的初衷!
中國有能力創辦頂級IEEE期刊
中國目前的在應用科技領域已經是世界領先,尤其是在目前中國工科為王的風氣下,IEEE期刊如果離開中國,那麼實力會大損,反而中國已經有能力創辦頂級的IEEE期刊,中國在工程和電子科技應用創新領域的成就已經開始帶動世界科技的發展,例如華為的5G技術已經做到世界第一,網絡傳輸和行動支付等數字應用創新已經讓世界感到震撼!中國科研落後是在基礎科研,然而在應用科技領域已經成為領頭羊。北京大學張海霞教授主要從事微納加工、設計與器件和系統的研究,聚焦微能源和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同時Alice也是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iCAN的發起人和主席。中國目前已經有一支強有力的國際專家來支撐起嚴謹的學術期刊審核團隊,讓應用為基礎科研做導向,建立中國自己的頂級IEEE期刊,刻不容緩!
中國科技人員的從0到1
目前中國缺少中文的頂級科技期刊,嚴重影響到中國社會民眾的科學素養,因此才會出現河南南陽市水氫發動機不靠譜式的新聞事件,就連著名哈爾濱工業大學都曾淪為「水變油」的學術醜聞,如果中國可以把全球的頂級期刊做成中文版,給社會普及科學知識,培養孩子們從小對科研的熱愛,那麼中國的未來會更加的美好,走進2019年中國科學家中科院植生生態所覃重軍教授團隊,通過生物合成技術,把釀酒酵母的天然16條染色體人工減少到1條,創造「人造生命體」的奇蹟,然而遺憾的是,雖然這篇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CNS所收錄,但是缺少中文版的普及化,社會大眾很難接觸和理解這項科學技術的強大!
建立中文期刊有些狹隘,但是很多中國科研者的英語水平有限,如果中國建立中文期刊,有一批專業的翻譯機構,讓中國科學家們安心做科研,發表中文期刊,由專業人士幫他們投稿國際期刊,那麼減輕了中國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量,也可以讓頂級期刊中文化,讓中國民眾的科學素養變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