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平庸的人關心怎樣耗費時間,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時間」。而對於我們考研英語而言,英語的複習時間和規劃則是影響我們是否能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所在。
有許多同學反映說,自己每天花了大量時間在學習英語,但是始終不見有成效,或者只有一點成效,甚至有的基礎比較差的同學在英語上花的時間和精力過多而耽誤了專業課的複習。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擴大詞彙量是考研英語取勝的關鍵要素,但是如果每天花大量時間去記憶大量的單詞只能是記得快忘得更快。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人的記憶分為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而單詞的記憶則最忌諱短時記憶,因為短時記憶的單詞根本不會轉化為我們自己的詞彙量。
第二,有許多同學在複習的時候,尤其是在做題的時候,會以模擬考試的方式盲目地做真題,然後急於對答案,看看自己到底能得多少分,每次都會發現自己有些地方因為粗心大意而失分,但是每次都心有不幹,下次還會花大量的時間去做真題,然後對答案。但是從根本上而言,同學們只是「見過」真題,而不是「理解」真題。
這種複習和規劃其實是沒有意義沒有效果的,那麼,現階段英語的複習應該如何規劃呢?
首先,我們可以按照詞根詞綴記憶的方式,每天規劃一部分詞彙的記憶,例如,以contra, counter 和contro(意為against)為詞根的單詞表示有「反對」的含義,那麼我們就可以用來記憶類似 「contravene(反對)」的單詞。在時間安排上,不用花費大量完整的時間去刻意記憶單詞的拼寫,而是理解構詞的技巧和方式,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詞根詞綴知識。在校的同學可以利用早晚的瑣碎時間歸納總結詞根詞綴,然後再進行理解性的記憶,晚上睡覺之前再進行回憶,加深記憶。以每兩天為一個單位記憶同一種詞根或詞綴的單詞,每六天做一次完整的回憶和總結,直到所有的
其次,真題是最好的也是最寶貴的練習題,如果同學們只做題而不反思就是在浪費真題。一般情況下,同學們的閱讀理解部分都是失分的重災區,有許多同學都將失分問題歸結於詞彙量不夠,其實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考研英語的閱讀和完型所選取的文章大多是一些國外的權威期刊,作者邏輯嚴密,用詞用句都比較講究,這就要求同學們擁有紮實的理解句子分析句子的能力。因此,在認真做完一份真題以後一定要仔細回顧,整理、梳理陌生的單詞和句子。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可以每周或每兩周做一份真題,先做真題,然後分析自己在哪一部分失分最為嚴重,從而找到自己的弱項。
綜上所述,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調整學習進度,但是無論怎樣安排,英語的學習和提高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長期、連續不斷的學習來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