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往今來的志怪小說,有關鬼狐的傳說故事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報恩尋仇之類,各種恩怨情仇、悲歡離合令人愛恨交加。如今說一個曲折離奇的怪事,其中報恩和復仇的對象竟然是同一個人,很是令人震驚了。
唐朝時期,有一位進京趕考的書生,路經一座道觀,因為天色已晚,書生便借宿在道觀後院的客房中,當晚月明星稀,書生打開客房的窗戶,月光如流水一般灑進來,窗外是一棵水桶粗細的桂樹,更增一番意境,借著月光,書生從行囊中掏出書籍準備攻讀一番,忽然一聲輕笑傳來,書生急忙起身四下查看,卻不見人影,回到房中卻發現自己所坐的桌前,一位妙齡女子正坐在那裡研墨,書生很是詫異,心想:這道觀之中怎麼會有女子存在,莫非這裡的道士都是假的?正胡思亂想的時候,卻聽那女子說道:「怎麼,你以為我是這裡的道士私藏的女子?實話告訴你吧,其實我是道士的私生女。」書生聞言更是吃驚,心道:果然不是守清規的道士。
書生來到女子面前,仔細端詳,發現這女子果然絕色,笑聲如此迷人,想要趕走她卻於心不忍,想要讀書,卻哪裡還有心思去看子曰詩云。書生本性風流,很快便與女子熟識起來,眼看著月滿中天,書生牽住女子的玉手,雙雙踏入夢鄉。
卻說這座道觀曾經是一座香火鼎盛的所在,因為朝廷崇尚佛教,道士逐年減少,如今的道觀中只剩下了一位老道士和一位小道童。第二天一早,書生起床,卻不見了那女子,四下裡尋找,也不見蹤影,書生心想應該是被道士叫走了,心中雖然愛慕那女子,卻也沒有太多的依戀,與道士告別之後便上路了。
因為距離考試的日期還早,書生便來到距離道觀不遠處的山中遊玩,當真是山水秀麗,美景怡人,就在書生來到一處懸崖下方的時候,忽然聽到懸崖上方傳來爭吵的聲音,書生急忙奔到懸崖上,遠遠地看到一位老道士,手執桃木劍,劍指一位貌美女子,書生仔細一看,不正是昨夜與自己溫存的女子嗎?只聽那道士說道:「你這孽畜好不知自愛,貧道憐你修行不易,容你藏身道觀,你卻亂我名聲,毀我清譽,今天我就收了你,替天行道。」那女子笑道:「老道士,若不是你貪戀我的美貌,恐怕你早就對我不利了,還說什麼毀你清譽,明明是你知道我與書生相好之後心懷怨恨,就想殺了我,我可不怕你,儘管來吧。」
道士聞言勃然大怒,手中木劍一揮,一張符紙飛出,直奔女子而去,二人爭鬥許久,那女子終究不敵道士,被道士一張符紙貼在身上,撲倒在地,竟然化作一隻雪白的狐狸,書生見狀大吃一驚,就在老道士要舉劍刺死那狐狸之際,書生念起昨晚的溫情,忽然奔上前去,將狐狸身上的符紙撕掉,並轉身抱住了道士,那狐狸見狀,深深看了一眼書生,化作一道白光向遠處飛去,忽然只聽「啊」的一聲慘叫,原來不遠處還有一個男子,剛剛登上懸崖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感到自己被什麼東西猛然撞在身上,慘叫著跌落懸崖,死於非命,留下不知所措的書生和目瞪口呆的道士。
後來,那慘死的男子化作厲鬼,前來找書生復仇,追究其放走狐狸精,卻害了自己性命的過錯,就在那書生眼看要被厲鬼所殺時,一位女子突然出現,將厲鬼攔下,那厲鬼見狀,怒道:「你是何人,為何攔我?」這位女子正是逃走的狐狸,知道書生有難,特意趕來相救,女子說道:「害你之人並不是這書生,他只是放走了一隻狐狸而已,你為何要找他尋仇?」厲鬼說道:「我雖然不是被他直接所殺,但是追究原因,終究是因為他放走狐狸才導致我跌落懸崖慘死。」女子說道:「如果我要救他呢?」厲鬼笑道:「你雖修煉有成,但是你並不是我的對手,我勸你不要多管閒事,免得糟蹋了自己百年道行。」
女子聞言不禁皺眉,良久才說道:「你怎麼才肯放過他?」厲鬼看了看那女子,說道:「除非你捨得百年修成的內丹,除此之外無物可替。」女子內心掙扎良久,忽然一拍腹部,一顆圓圓滾滾泛著淡金色光芒的內丹自女子口中吐出,被她一揮手拋向厲鬼,那厲鬼大笑一聲,抓住內丹,一口吞下,大笑一聲,身形消失不見蹤影。
書生不知道內丹是什麼東西,但是隱隱能感覺到它對那狐狸很是重要,眼見厲鬼消失不見,書生急忙來到女子身邊正要詢問,忽然那女子自眼前消失,書生急忙尋找,卻發現自己腳下多了一隻毛色雪白的狐狸,書生猛然間明白過來,原來狐狸失去內丹便會被打回原形,想要再修成人形,不知道要等到何時了,嘆了口氣,書生抱起白狐,一同消失在茫茫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