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送禮慰問,須早行,時過午後,心不誠」是什麼意思?

2020-12-06 半杯水文學

我不知道,你們是否聽說過這樣的民間諺語「送禮慰問,須早行。時過午後,心不誠」。但是我是從小聽到大,意思就是,走親戚的時候和看望病人的時候,需要上午,最好是早晨的時候去。如果吃過午飯後不宜去探望病人,和送禮走親戚。當然,民間有些諺語的由來,和神鬼扯上關係。這句「送禮慰問,須早行。時過午後,心不誠」,也是如此。但是仔細一想,或許也有另一層意思在其中。而且據說,這句話是因為一個故事而得來的,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下這個故事吧。

相傳清朝時期,我們那有個叫張家狗的村子。村子背靠大山,地處深山老林,整日不得陽光,陰風陣陣。村民們想去曬太陽,還得走幾百米到村外高處,才能享受一下陽光的溫暖。上午還好,因為太陽剛剛升起,所以還有暖風吹過。但是到了下午,涼意襲身,村民們大多閉門不出,特別是冬天,就算必須出行,那也是穿的很厚。而且聽說,因為常年得不到陽光的照射,所以特別喜歡聚集陰氣,也就是說招鬼。

話說有一天,村民張漢外出歸來,忽聞嶽父重病不起,可是屋外實在寒冷,便打算第二天上去再去探望下嶽父。可是張漢妻子不依,覺得丈夫對自己娘家不重視,最終大吵一架後,張漢不得已就隨著妻子,前往嶽父家中。可是這個時候,突發情況發生了。原本氣色還算不錯的嶽父,見他們來後,不久便臉紅耳赤,喘不過氣。不一會嶽父好端端的便駕鶴西遊了,其實嶽父的病只需要靜養一段時間就好,哪想到這麼就沒了。

這時路過一道士,見其家中有陰氣,便打算看一看。一看過後告訴張漢,這鬼物是跟你過來的,下午鬼物都會跟著人走,如果你探望病人,鬼就會覺得病人快不行了,所以過來帶他走。然後又說,最好是上午再去,上午有陽光,鬼物不敢出現。張漢聽完心中大驚,慢慢這事就傳開了,接著以後就大家都是早上去探望病人等,這樣也是圖吉利。所以久而久之「送禮慰問,須早行。時過午後,心不誠」這句諺語,就流傳開來。

不過我覺得,故事就是故事。但是我也認為下午探望病人不好。上午是個朝氣蓬勃的時間,大家這個時候去探望病人,也是對病人能趕快好起來的一種期望。再說,病人大多體弱,下午由於沒有陽光,相對來說有寒氣,這個時候如果去見病人,容易把寒氣帶到病人身邊,那樣是不宜病人恢復。

溫馨提示:「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文學。本故事屬虛構民間傳說文學作品,由半杯水原創。不可與封建迷信相提並論,圖片來自網絡,如有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

相關焦點

  • 阿果吉曲歌詞什麼意思 歌手海來阿木口述歌曲背後故事
    阿果吉曲歌詞意思是什麼?是什麼意思?阿果吉曲背後的故事~這首歌是一個失去女兒的父親寫給早逝的女兒的一首歌。女兒才三歲就早逝,因此萬分傷感,就寫這首歌給在天堂的女兒。  阿果吉曲歌詞意思是什麼?阿果吉曲是最近很火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背後的故事也很是感人,那麼阿果吉曲背後的故事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 《牧羊人之心》公主史萊姆送禮攻略
    導 讀 牧羊人之心手遊可以通過送禮的方式來增加培養魔物娘的好感度,而史萊姆公主就有是一個能力很好的魔物娘
  • 愛心送到布朗山,勐海民間茶文化研究學會到布朗山多個防疫點慰問
    尋一座山,聽一段故事喝一杯好茶,做一個好人——茶馬少幫主▲ 視頻:勐海縣民間茶文化研究學會到布朗山慰問攜手抗疫、支援一線,我們在行動!繼1月5日到西定鄉慰問防疫工作者後,1月6日,勐海縣民間茶文化研究學會懷揣愛心,再次出發,此次的慰問目的地是布朗山鄉!
  • 民間故事:大象報恩
    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板塊,古人常常聚在一起聊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有人去小酒館聽說書先生講一些生動的故事,大家也可以一起討論其中的細節。在清代有一本著名的民間故事書,名為《聊齋志異》,它的作者是蒲松齡,今天的這個故事就取材於聊齋。
  • 民間故事:七色花
    要說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是愛情。誠然,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為了愛情,年輕的男男女女會不惜一切,即使是風吹雨打還是面對死亡的威脅,都不能改變心中的執念。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古老的故事,看看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是怎麼去守護他們之間那段令人感動的愛情的。
  • 「我的幫扶故事」心誠身沉,雖苦猶甜
    心誠身沉,雖苦猶甜——記全省「最美扶貧人物」、瀏陽市扶貧事務中心主任羅永志編者按經多年奮戰,湖南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打贏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離不開廣大扶貧幹部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志願者傾情投入的奉獻。
  • 民間故事:貪心不足蛇吞象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22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松咱中國有句老話,叫「貪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在形容一個人過度貪婪,最後遭了報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此有關。故事大體講:一個富貴人家,見村裡有人得了寶貝也去照貓畫虎拿寶貝。因為自己太過貪婪,被困寶藏裡,一直未能出來。大家欲知詳情,就一起來看看這則民間小故事吧!古時候,在山東省某個小村裡邊上,曾有一個大石門。據老輩人說,那石頭門裡也有人家。
  • 《增廣賢文》:以誠待人,方為天道
    ——《增廣賢文》人應該心存善念,多行好事,多存行善積德的行為念頭,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舉頭三尺有神明雖然有些看似迷信的說法,但是勸人向善的心思卻是永遠正確的行為。吃了白酥油的人把自己誇得像英雄一樣,全是好事,而吃了黑酥油的人想誇自己好,但是話到嘴邊卻說不出來,只能自我檢舉,自我悔過,一一訴說自己幹過的壞事。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會覺得誰會那麼傻,去吃黑酥油呢,但是後來才知道,吃白酥油的人舌頭會被凍在西藏的雪山上,而吃黑酥油的人便會重新回到人間,因為他能夠因為誠實而被原諒。
  • 民間故事:傍晚敲你門的不一定是熟人,奶奶說還可能是「鬼敲門」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不知曾經在農村生活過的你,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沒,「夜半莫開鬼敲門,一聲喊人,掉三魂。」意思就是天黑關門後,無論是誰敲門喊你,都不要答應也不能回答。我相信不少在農村長大的朋友,爺爺奶奶肯定告誡過,就比如我,每當晚上奶奶總是守在我身邊,就怕有人敲門喊我名字。當時很納悶,於是問奶奶,為什麼晚上不能開敲門人的門?
  • 民間故事:蛇女
    胡亮有一個妻子叫玲玉,玲玉這個人心狠手辣,嫉妒心極強,但善於偽裝,故而騙過了胡亮,胡亮把玲玉娶回了家中。玲玉初到胡家本本分分,作為這胡家的女主人,玲玉壓著以前的本性,但一些下人卻還是對玲玉感到恐懼。玲玉深夜時候總是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玲玉時常告誡自己:自己人設已經立好,貿然打破,這榮華富貴自己可就享受不到了。
  • 民間俗話「三人不點菸」,是什麼含義?菸鬼子都懂
    有時候會把一些俗話拿來鼓勵別人,早已經成為人們經常說的口頭禪,俗話是多樣性也讓它在民間代代相傳。那麼今天小編要說的俗話就是「三人不點菸」,是什麼含義?菸鬼子都知道。這句話如果從字面上來說的話,其中的意思是不是就是三個人在一起才能點菸?民間俗話中的含義當然可能那麼單一,其實每一句俗話都會有很多種意思包含在裡面。
  • 《九尾狐傳》民間傳說故事解析,劇裡的人物角色原來是這個意思!
    看韓劇長見識,《九尾狐傳》民間傳說故事解析,劇裡的人物角色原來是這個意思!看韓劇長見識!在看《九尾狐傳》時,這些閃過的字幕詮釋,你有看清嗎?這些劇裡的人物角色,你清楚來歷嗎?這些好久好久之前的民間傳說故事都會說著些哪些?1、九尾狐九尾狐字面看便是個有九條尾的狐狸,實際上「九」這一個數據僅僅是個寓意,事實上很有可能有許多條的形狀。
  • 二月二龍抬頭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 民間故事|人蛇仙侶
    民間故事|人蛇仙侶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大龍山下有個無名小村,村裡有個叫吳二壯的樵夫。這小夥人雖然生得有點黑蠻,但心眼不壞,只是有一股子痴傻勁。不知誰開始叫他吳二傻,他也不介意,慢慢吳二傻這外號就叫開了。吳二傻28歲了,還沒娶到媳婦。
  • 民間故事:因為夢遊,娶妻生子,升官發財,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史立夢遊的這個毛病打小就有,父母為此操碎了心。他常常大半夜翻牆出門,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兒,不是下地幹活,就是在河邊釣魚,或者是上樹掏鳥窩。平時唯唯諾諾的史立在夢裡做什麼都乾淨利索,麻利的很呢。父母帶他看了不少郎中,但仍然沒有任何效果。時間長了,父母也摸索出來一個規律,那就是只要史立白天特別累,晚上就不會夢遊。
  • 民間故事: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烏鴉真的是東方告死鳥?看故事吧!
    上次寫了一篇故事是關於烏鴉嘴的,反應還不錯,這次寫個真事兒,也是我們這邊發生的故事,請大家看看烏鴉是不是真的像民俗裡說的那麼邪性!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圖文無關,下同故事是我們這邊的一個老大爺講的,說是當時他還年輕,剛剛娶了媳婦,一家子過得和和美美的,家裡老太太是個心善的人,每天呢都愛在房前屋後的撒些五穀雜糧之類的東西,總是能引來些鳥雀之類的前來啄食,這也算是變相的施捨吧!
  • 民間所說的「白露水,惡過鬼」是什麼意思?丨小鄉聊天
    今天北京天氣晴朗,氣溫不減,預計明天還會繼續晴熱。市氣象臺17時發布天氣預報,今天夜間晴間多雲,南轉北風2級左右,最低氣溫21℃;明天白天晴轉多雲,北轉南風2、3級,最高氣溫35℃。明天白天氣溫偏高,紫外線強,戶外活動需注意補水防曬。
  •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到底什麼意思?可不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但儒家思想中的知並不是這個意思。儒家思想中所說的知,是指心的本體。它是超越能知(意識)和所知(概念)的。孟子說這個「心」是每個人都具有的,都是本善的。意識一動,就生出或善或惡的念頭來了。所以儒家說的「心」不是意識,更不是意識產生的念頭,而是產生意識的本體,也就是佛教所說的「真心」、本性。王陽明對此也有過明確地論述:「聖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物不照。」
  • 民間故事:兄是人,妹為鬼,無緣成婚,巧作媒!
    這裡是民間故事雜談,素材大多來源民間的長輩們茶餘飯後的閒話。(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短短的是故事,長長的是人生,希望小夥伴們有個多彩多姿的人生。好了,小編就不廢話了。今天給小夥伴帶來的民間故事:兄是人,妹為鬼,無緣成婚,巧做媒!
  • 民間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
    俗語是在民間流行的一種文化,雖然跟詩詞歌賦相比,略顯直白粗俗,甚至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但俗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蘊含的道理不容小覷。俗語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少是教人向善的,比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告誡人們不要做壞事,否則遲早會被發現,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