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傍晚敲你門的不一定是熟人,奶奶說還可能是「鬼敲門」

2020-12-05 半杯水文學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

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

不知曾經在農村生活過的你,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沒,「夜半莫開鬼敲門,一聲喊人,掉三魂。」意思就是天黑關門後,無論是誰敲門喊你,都不要答應也不能回答。我相信不少在農村長大的朋友,爺爺奶奶肯定告誡過,就比如我,每當晚上奶奶總是守在我身邊,就怕有人敲門喊我名字。當時很納悶,於是問奶奶,為什麼晚上不能開敲門人的門?不知奶奶是為了嚇唬我還是真事,奶奶說這是鬼敲門,而且講了一個她小時候發生的一件古怪事。

當年老太奶還在,奶奶家是個大戶人家,家裡祖宅就有兩處,奶奶小時候就在老宅住過。只可惜在後來的日子裡,因為一些原因,落下個家毀人亡的地步,一大家子,走的走逃的逃,就剩下老太奶和奶奶母女倆。就我們現在住的三間大瓦房,也僅僅是老宅一個長工屋而已,可想而知當年老宅有多大,據說佔據了半個山頭,光長工就30多個人,丫環就更不用說了更多,誰讓除了老太奶這位,還有好幾位姨太奶呢。而奶奶說的這個古怪事,就是發生在這老宅裡。

那一年正月裡,趕上大雪,老太爺和他幾個兄弟被堵在村外,長工和丫環也都回家過年,一個大宅也就剩下幾個女人和小孩。老宅離村子還有些路,附近並沒有人家,說實話還挺慎得慌。當時大姨太奶家小孩已經十幾歲了,比奶奶足足大了13歲。那時候又沒電,更沒有電話,根本聯繫不上村外被堵在路上的老太爺他們幾個。一連好幾天無音訊,家裡人擔心不已,心想莫不是碰到啥事了?要不然咋連個送信的人都沒。因此,就派大姨太奶家兒子,和另外幾個年紀偏大點的男孩,一起出去找找。

其實老太爺還真碰到事了,奶奶說,當時老太爺回來的路上,突然下大雪,一天一夜人困馬乏,大雪都快到腰那了,是一點都走不動。況且還有七八輛驢板車,上面可都是上好的紅茶,就指望開春賣個好價錢。可是現如今一點都走不動,就想著找個地方休息休息,等雪融化了再走。再不濟買點乾糧吃頓好飯也成。

可惜,幾天幾夜過去了,別說人家了,就是人,這路上也碰不到一個。就在餓了一天後的夜晚,忽然聽見路前方吹吹打打的聲音,這難道是有人唱戲?真的是天不絕人,當大家絕望到極點的時候突然來了希望,頓時激動萬分。果然,前方百十米遠很熱鬧,上面戲臺上唱著小曲,下面有暖和的茶水和點心,看的老太爺眼冒著金光。

於是趕緊前去,聽聽戲吃吃東西,眼瞅村子不遠,今晚好好享受,明天卯足勁快馬加鞭就能到家。可是奇怪的是,老太爺明明只是聽一晚上的戲,可怎麼一過就是好幾天?等被人發現的時候,個個皮包骨頭,傻愣愣的坐在雪地裡,就差凍僵了。這段故事是後話,咱有機會另寫一段。

還是接著講大姨太奶家兒子出門的事吧。這一行人吃過晚飯出門,個個打著燈籠備足乾糧。也就是一個時辰的功夫,大傢伙圍在堂屋爐子邊取暖,突然聽到敲門聲,先是一下一下「咚、咚、咚」的聲音,後面又開始一連串急促的拍門。「小文,開門吶,是我回來了。」這是老太爺的聲音,喊的也是老太奶的名字。老太奶心喜,答應一聲就趕忙去開門。

說來很奇怪,老太奶剛走到大門口,突然後院的貓不知什麼時候跑來,對著大門狂叫不止,隨著第一聲貓叫,門外的老太爺的聲音戛然而止。「不應該啊,這貓見到老太爺難道不是歡天喜地地搖尾巴,怎麼像是看見鬼了一樣。」

鬼使神差地,老太奶收回了放在大門木梢上的手。這時門外的聲音又傳了進來「嫂子,開門,是我啊。小磊給伯伯開門,門外的聲音把裡面的人喊了個遍。」一會是老太爺的聲音,一會又是其他人的,最後竟然連大姨太奶家的兒子也在敲門喊人。詭異的是狗是不叫喚了,但是絕對不是見到家人那樣,而是蜷縮在牆角瑟瑟發抖。

更加讓人不敢開門的是,敲門聲一會在門下方,一會在門上方,要知道這大門足有3米多高,誰敲門能敲到門頂呢?這敲門聲一聲聲進入心底,讓大家在這冰天雪地的前院,瞬間涼透了。

一直持續到後半夜雞叫,敲門聲才停止。這個時候大家才敢打開門看看,你猜怎麼著,門口竟然一個腳印都沒,那昨晚門外敲門喊你的人又是誰?沒過幾天,皮包骨頭的老太爺被大姨太奶家孩子帶了回來。問起此事,紛紛表示從沒回來過。無論是詭異的鬼敲門,還是老太爺遭遇的鬼唱戲,都讓人感覺毛骨悚然,聽著奶奶講完這個故事,我也被嚇到了。

其實換個思路想一想,在農村,熟人多半是鄉裡鄉親,有什麼事都是白天找你,誰會深更半夜敲你家門?就算不是鬼敲門,也準沒好事,好事能見不得光?哪怕是報喪,也是有規律的,不一定都是晚上報喪,一般都拖到清晨雞叫後。就算很急,也是站在門外敲幾下門,報喪是不會進別人家門。所以,奶奶講半夜最好不開門,也是有道理的,你認為呢?

溫馨提示:山野奇談民間事,用盡半生寫紅塵。好聽的故事,好看的文,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陪伴,接下來的故事更加精彩。故事雖好,但切莫與現實相照應,當真不得。

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杜絕封建迷信。配圖來自網絡,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你生的不一定是「兒子」,還可能是「討債鬼」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如果問你,這輩子最高興的事是什麼?我相信大部分人會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是娶妻生子。確實是,父母盼了大半輩子還不是為了你能娶個老婆,再生個一兒半女好延續香火。
  • 民間故事:夢到已故親人,不一定是壞事,也許是「託夢」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親人故去,偶爾入夢也很正常,思念是夢的根源,不一定都是壞事。夢,本來就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有時候某一場景,甚至都感覺,曾經在你夢裡發生過,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很讓人捉摸不透。所以我那朋友夢到已故親人不足為奇,可如果是「託夢」呢?關鍵的是,還和現實發生的事絲毫不差。這也難怪我那朋友不瞎想,那麼夢到已故親人,是好是壞,「託夢」是不是真的?
  • 「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有句話說得好,「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一個心胸坦蕩的人,當然無所畏懼,害怕什麼鬼呢?不過,這句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這是為什麼呢?1、對鬼的敬畏之心,人皆有之,與你虧心不虧心無關。因此,半夜突然聽到莫名其妙的敲門,人不可能不害怕的,哪怕是膽子再大的人,這和你做沒做過虧心事無關。2、你過去做過哪些虧心事,你並不是都清楚。有幾個人敢說自己從來沒做過虧心事?
  • 泰山民間故事——泰山奶奶顯靈助孝婦
    關於泰山奶奶顯靈,懲惡揚善的故事非常的多,在泰安地界廣為流傳,今天就講一個泰山奶奶顯靈表彰孝婦的故事。在泰安的張家莊有一塊石碑,上書:「玉潔冰清」,這是泰山奶奶所賜的石碑。因為寡婦也拿了錢,所以也會跟大家一起去上香,但是莊裡的人非常討厭她,認為她不應該上山,認為這是對泰山奶奶的不敬。當天寡婦跟著大家一起上山,但是無人理睬她,且對她指指點點的,寡婦心裡很是委屈。第二天,跟隨眾人來到了泰山山頂,寡婦誠心叩拜,祈求泰山奶奶能夠幫助自己,不願蒙受屈辱。
  • 民間故事:最近常夢到烏鴉,奶奶得知後拆了我的床
    忽然從高空中隱隱預約傳來一聲呼喊:張麗,你怎麼自己回城了,你為什麼不來救我?你不是說和我是朋友嗎?這聲音不是我已經離世的朋友於菲嗎?可她已經死在被下放的農村了。我一個激靈身上的汗毛都豎起來了,我住的這個房子比較偏,最近的人家離我也有500米。我怕被於菲「打擾」,就用被子蒙著頭,在鋪蓋裡面躲了一夜,想著於菲摔下懸崖慘死的樣子,我害怕極了,雖然我並不曾害過她。
  • 民間故事:結婚忘記給祖宗上墳,奶奶,孫子不孝順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槐柳樹下聽我給您講故事,故事裡講了一些習俗,故事很有愛,故事有點道理,接下來請欣賞故事《結婚忘記給祖宗上墳,祖宗責怪,發生了怎樣故事?》祖宗是我們命脈,祖宗庇護著我們,幹啥事都不要忘記祖宗。
  • 民間故事:好的不靈壞的靈!都說是烏鴉嘴,可你知道烏鴉嘴的由來嗎...
    民間口口相傳,說烏鴉不祥,來了準沒好事兒?那真相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個故事吧!這是一個在我們這裡流傳比較廣的民間故事,說是古時候有兄弟二人,全是飽讀詩書典籍的人,其中老二聰明奸猾,嘴巧,老大智慧實誠,嘴黑!什麼叫嘴巧呢?那就是逢人說人話,遇鬼說鬼話,不管你是做什麼的,只要讓他遇見,三兩句就能把你說的高高興興的!什麼叫嘴黑呢?
  • 民間故事:鬼燈籠之爺爺去哪了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短篇懸疑小說系列。作品名稱:《鬼燈籠》第十六章原創作者:半杯水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前文回顧:終於走出鬼霧森林,小文不知道為何,心中明明特別恨幽冥之主冥王。但是聽了她的話後,卻選擇沒有告訴鬼媳婦。可能這段時間的遭遇,讓他成長了不少,學會了留個心眼。不管如何,這次冥王也沒傷害自己,反而放了自己。
  • 民間故事:一把傘,送走了一家人,有時候老古話,還是聽一下的好
    刨根究底,他們也只能告訴你,我太爺爺那輩都已經傳下來了,這是規矩,老祖宗的規矩,別不懂事。當然肯定有人偏不信邪,如若不然後面的故事還怎麼發生呢?我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但被村裡老人們渲染過後,這件事越聽越玄乎。世事無常,人世間哪能沒有不幸的事情發生,巧合也罷,還是真如老人們說的那樣,咱們只當個故事來看就好。當然入鄉隨俗,無論身在何處,當地的風土人情,習俗禮儀還是要尊重一下。
  • 民間故事|天鵝仙妻
    民間故事|天鵝仙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雲夢澤大湖邊上有一村子,村口靠著湖畔不遠,有幾間土屋,一個叫杜青的男人住在這裡。湖邊人家,大多是靠著湖生存的。有的打魚,有的種藕。杜青是一個藕農,在湖邊開闢了十幾畝藕田,每年秋冬之時,他都會下湖採藕,靠著賣藕生活雖算不上多好,但也衣食無憂。
  • 民間故事:貪心不足蛇吞象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22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松咱中國有句老話,叫「貪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在形容一個人過度貪婪,最後遭了報應。有一日,男人做工回來,聽村頭幾位老者說,村外的那個大石門裡藏著寶藏,且需要10個兒子就能打開。男人聽聞很是高興:「我正好有10個兒子,雖然只是個傳說,我不妨去試試。」男人回到家就和妻子說了,妻子覺得這只是個傳說,不一定為真。今日正好是小兒子生日,試試倒也無妨。於是夫妻倆便開始準備。
  • 總要聽聽故事的另一面——《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
    芝士漢堡也很可愛,你喜歡吃漢堡,那麼,大家也可以說你是大壞蛋嘍? 我才敲了一下門,那扇稻草做的門就掉下來,散了一地。你一定不相信,這傢伙的房子,跟他哥哥的一樣,全倒了。當灰塵都散開以後,我看到這隻豬——也死了。噢!我的天哪!
  • 泰山民間故事——泰山奶奶派韓玉取龍潭仙草,救治瘟疫
    小夥想,若是跳下去死了怎麼辦,但是轉念一想應是泰山奶奶顯靈,跳下去就能拯救大夥了。這可氣壞了城裡的藥店老闆,藥品賣不出去,白花花的銀子沒有了。藥店老闆很是惱怒韓玉,但因著聽說是泰山奶奶讓取來仙草的,又不敢得罪。此時藥鋪的帳房先生出主意說:「聽說那仙草吃了可以讓人長生不老,不如你請韓玉來,讓他幫你盜取仙草!」藥店老闆一聽,這真是一個好主意。
  • 紅松和人參-民間故事
    他環視了一下,進到庫房,闢了翻框子,從框子裡拿出奶奶從前珍藏起來的小小的包袱,解開一看,裡面有顏色好看的藍線和紅線。他拿著藍線、紅線,耳邊響起了奶奶生前的話:「孩子,這藍線紅線是你參媽婚禮時留下的。你時常拿出來看一看,就會看見你爹媽呀。」紅松抹著眼淚、正想把藍線、紅線重新放回包袱裡,耳邊又傳來了奶奶的聲音:「孩子,你拿這藍線、紅線綁食指吧!這裡浸透著爹媽對你的無限的愛。」
  • 《撞邪31號》: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只是,我們不知道片名中的31號究竟是一個地名,還是一個特有的時間或日期。看,是不是很有懸疑味道?觀影那天,地點是前門樓子附近的北京保利國際影城。這裡寸土寸金,位置也比較好。只是,這家影城剛開業,裡面還有裝修後的味道。沿著走廊七拐八拐,才走到放映大廳。一般來說,這種環境,本就很適合講故事,真不知《撞邪31號》選擇在這裡做提前觀影,是有意而為之,還是無意中的巧合?
  • 揭秘中國民間十大驚人秘術:牆上點燈、鬼敲門背後的真相竟是這樣
    在中國民間,如果你也是喜歡聽老一輩的人講述著他們那個時代的故事的話,那麼你也會像我一樣,對那些充滿神秘而又嚮往,下面就是小編收集的一些民間秘法,也許不齊全、也許不真實、但是這些也是老一輩的文化遺產,值得我們去了解與尊重!
  •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為何改用敲字,便成千古名句?
    據五代十國後蜀學者何光遠《鑑戒錄·賈忤旨》記載,賈島初次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一天在驢背上想到了自己的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便一直苦於是用「推」字好,還是「敲」字好。由於很難取捨,賈島便在驢背上反覆琢磨,甚至用手來回做著推和敲的動作。而當時擔任京城地方長官的韓愈,正帶著車馬出巡,恰巧看到了賈島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感到很驚訝,便詢問他是在做什麼?
  • 這幾個彝族經典民間神話故事,真的很精彩,小時候你有聽過嗎?
    今天來聊第一個故事「羊尾巴的故事」彝族故事,這個故事是小時候奶奶講給我們聽的,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那麼的清晰,或許是故事的精彩或許是對奶奶那有磁性的聲音久久不能忘懷,反正她講過的故事總能在腦子裡記憶猶新,就仿佛是昨天給我們講的一樣,而且每個故事都是那麼的接地氣,仿佛就是發生在我們村子裡的事情一樣!
  • 在民間傳說中的十大神仙
    想要抵達來生就必須喝上一碗,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喝,不過你要在冰冷的忘川河等上千年之苦。第四位 門神門神是農曆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是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人們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等。
  • 民間故事:人在死前會望路,就是看到自己去到另一個世界的那條路
    恐怖、靈異、刺激的民間故事,喜歡的朋友點個讚,轉發下陰陽分兩路人鬼皆殊途--中國民間故事--網絡收集,如有雷同,純屬虛構#聽老人們說,人在死前會望路,就是看到自己又去到另一個世界的路。但是後來當我向親戚說起這件事之後,我親戚就說了,我爺爺當時這種行為叫做望路。爺爺臨終前的前一天開始神志不清,不停的大喊大叫,而且把最後一個字的音拖的很長。當時我和我爸他們注意力都在幫他找護士醫生搶救,我記得我爸還問了我一句,你爺爺喊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