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一把傘,送走了一家人,有時候老古話,還是聽一下的好

2021-01-09 半杯水文學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村閒談系列。

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

在農村,有很多習俗禁忌。大都是一代代人口口相傳,甚至大家不知道為何要這樣,但延續至今幾百年都在遵守。刨根究底,他們也只能告訴你,我太爺爺那輩都已經傳下來了,這是規矩,老祖宗的規矩,別不懂事。當然肯定有人偏不信邪,如若不然後面的故事還怎麼發生呢?我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但被村裡老人們渲染過後,這件事越聽越玄乎。世事無常,人世間哪能沒有不幸的事情發生,巧合也罷,還是真如老人們說的那樣,咱們只當個故事來看就好。當然入鄉隨俗,無論身在何處,當地的風土人情,習俗禮儀還是要尊重一下。好了,初秋微涼,多添點衣服,別被故事涼透了後背。

小夥名叫子豪,雖然出生在小山村,但在農村生活的日子並不多。不到一歲便跟隨父母在城市奔波,看慣了燈紅酒綠,自然是不想回去。很現實,農村人嚮往城裡生活,一旦出去真的不想回去。拼命的想洗白,洗掉身上農村的影子。不知道你發現過沒,有的人外出打工一個月,再回來眼睛都是看著天,說的都是普通話,聲稱說習慣了忘記了家鄉話。看不慣農村的一切,高人一等的樣子,子豪就是如此。

可能是父母年紀大了,一直在外起早貪黑確實幹不動了,所以幾個月前子豪的父母便帶著他回到了家鄉。說實話子豪一點都不喜歡,以往每年高興回來,是為了炫耀自己,可並不代表他想回到這裡生活。所以子豪脾氣變得暴躁,讓他奶奶又歡喜又頭疼。太過嬌慣了,父母也只能說說而已,畢竟十來歲的時候沒管他,現在二十多歲還管得了?

給小孩好的生活那是父母的義務,可並不代表好生活就是嬌慣溺愛。為此無論是子豪也好他父母也好,就因為子豪這所謂的嬌貴而付出慘痛的代價。況且二十多歲的小夥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也該懂事了,只可惜連累了家人,福禍因果,或許自子豪踏上小山村這片土地,便開始了。

4月4日,原本安靜的小山村變得熱鬧了起來。小雨下了一個早晨,使得空氣格外清新。奶奶早就準備好了齋飯,而父親則是準備上墳用的黃草紙。說實話現在的農村也就清明節熱鬧點,過年可以不回來,但清明是必須要回來的,農村人對先人對祖宗還是非常看重。

話又說回來,這一日很奇怪,子豪一起床就各種不順,一股無名火憋在心底很是難受。可能是其他在城裡生活的小夥伴都回來了,讓高傲的他有些不舒服吧。「子豪,上墳你咋打個傘幹嘛?雨早就停了,別拿傘了。」在他們老家上墳是忌諱打傘,很不吉利,如果喪葬時碰到下雨,也得淋著。現在奶奶看見子豪上墳還打著傘,頓時有些生氣。

心痛孫兒歸心疼,但一些規矩不能破。子豪一聽奶奶這麼說,原本就不情不願的他頓時脾氣來了,「我打傘怎麼了,不就是破上墳嘛?人都沒了,還窮講究啥?」這話一出氣的他奶奶齜牙咧嘴,「你這是上墳還是送人?」奶奶的話剛說完,兒媳婦就不樂意了,也就是子豪的母親。

「我說媽,小豪打傘就打傘嘛,至於說這麼難聽的話。啥破規矩,不好使,好多人連墳都不上不也沒事嗎?人死如燈滅,到頭來只不過是黃土,沒那麼多講究。」母親的話讓奶奶啞口無言,由此可見子豪能有今天,全拜他母親所賜。無奈奶奶只好心底默念「小孩子不懂事,祖宗莫怪。」可誰知,接下來發生的事,讓子豪後悔都來不及了。

第一個出事的是他父親,清明節剛過一星期,他父親上山砍柴突然滾了下來,人當場就沒了。這件事可以說是意外,但子豪呢?父親屍骨未寒,子豪出去喝酒一夜未歸,等大家發現的時候,早已趴在小水塘裡,要知道那可是洗衣塘,最深的地方也不過一米五,一個一米七的大小夥怎麼可能溺水。

緊接著是他母親還有奶奶,常年做飯的女人,怎麼可能忘記關液化氣。就這樣短短一個月時間,一家人都沒了。大家都在說是因為子豪犯了禁忌,上墳不該打傘。要不然好好的一家人咋都出了意外?而且最為想不通的是,每一個人出事的時候,他們身邊都有一把雨傘。

好了,今天的故事到這裡便結束了。故事很精彩,切莫與現實相照應,不可當真。謝謝大家欣賞,如果你心中也有故事,不妨評論出來,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一下。

溫馨提示: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杜絕封建迷信。配圖來自網絡,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

相關焦點

  • 一把傘的故事
    我是一把傘。一把被人批發買來在地鐵口售賣來賺外快卻一直遭人嫌棄、被同伴嘲笑的沒有賣出去的黑傘。因為沒有鮮豔的顏色、美麗的圖案,幾次被帶出去,又幾次被原原本本地帶回家。看多了顧客挑揀的面孔,連批發我的人都不願看我一眼,看著同伴們一個個的被新主人買走,我也忍不住為自己叫屈。外表是一「出生」就決定的,我也想有一幅更吸引人的面孔,可是我做不到。
  • 民間故事:貪心不足蛇吞象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22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松咱中國有句老話,叫「貪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在形容一個人過度貪婪,最後遭了報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此有關。故事大體講:一個富貴人家,見村裡有人得了寶貝也去照貓畫虎拿寶貝。因為自己太過貪婪,被困寶藏裡,一直未能出來。大家欲知詳情,就一起來看看這則民間小故事吧!古時候,在山東省某個小村裡邊上,曾有一個大石門。據老輩人說,那石頭門裡也有人家。
  • 民間故事:雷雨起屍
    故事博陵的崔鹹,家在相州,因新近購置了一處荒宅,故以獨立修葺園林為生活。一日夜晚,雷雨過後,忽然有一女子,從崔鹹的院牆翻越而過,年紀不過十六七,蓬頭汙面,赤足。崔鹹心中驚奇,便擁她入室,詢問她的來處,但女子始終低頭不語。
  • 十個個幼兒園小故事,暑假講給小朋友聽!
    他用長鼻子一鉤,大木頭就搬走了。大家都喜歡他。小象說:"我是小象真幸福。"故事目標:1.專心聽故事,記住故事中的各種角色,對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話感興趣。2.學習動詞:爬、摔、鉤、搬。3.學說完整句:"我不會×,可是我會×××。"4.知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本事,別小看自己。
  • 民間故事:小夥子送老翁泥偶,不孝子爭相來搶,終惹怒雷劈身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神奇的泥人》,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64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小故事,希望通過此故事,各位看官都能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民間故事:你生的不一定是「兒子」,還可能是「討債鬼」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如果問你,這輩子最高興的事是什麼?我相信大部分人會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是娶妻生子。確實是,父母盼了大半輩子還不是為了你能娶個老婆,再生個一兒半女好延續香火。
  • 民間故事:好的不靈壞的靈!都說是烏鴉嘴,可你知道烏鴉嘴的由來嗎...
    民間口口相傳,說烏鴉不祥,來了準沒好事兒?那真相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個故事吧!這是一個在我們這裡流傳比較廣的民間故事,說是古時候有兄弟二人,全是飽讀詩書典籍的人,其中老二聰明奸猾,嘴巧,老大智慧實誠,嘴黑!什麼叫嘴巧呢?那就是逢人說人話,遇鬼說鬼話,不管你是做什麼的,只要讓他遇見,三兩句就能把你說的高高興興的!什麼叫嘴黑呢?
  • 「一腳踏三縣」的走馬:因民間故事擁有四塊「國字招牌」
    劉遠揚將手中的鎮尺拍下,端起桌上的蓋碗茶抿了一小口,清了清嗓,準備開始講故事。臺下的客人依舊自顧自地喝著茶。隨著社會文化環境的變遷和傳承人的老去,走馬鎮民間故事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也陷入窘境。「很多家長覺得講故事沒什麼出路,我們也只能尊重家長的意願。」創新和保持傳統的博弈「我講的都是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不像其他傳承人那樣,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劉遠揚坦言,雖然自己也會創作一些故事,但數量不多,「主要還是講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寓意豐富的老故事」。「每天講的都是那些,哪個聽嘛?」
  • 民間故事:夢到已故親人,不一定是壞事,也許是「託夢」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夢,本來就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有時候某一場景,甚至都感覺,曾經在你夢裡發生過,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很讓人捉摸不透。所以我那朋友夢到已故親人不足為奇,可如果是「託夢」呢?關鍵的是,還和現實發生的事絲毫不差。這也難怪我那朋友不瞎想,那麼夢到已故親人,是好是壞,「託夢」是不是真的?我們一起看完朋友的故事,再做分析。
  • 民間故事:和尚與螞蟻
    慧心看著這個養育了自己十幾年的老和尚低聲說道:「我會留在寺廟裡,守護我們的家。」老和尚聽著慧心的話哈哈大笑起來,兩行清淚掛在臉上:「無憾了,慧心,記住了,為師不用你守護家,你被逐出師門了,你走吧。」慧心沒有說話退了下去,坐在地上開始念經,老和尚還是死了,街上的人都散去了,只有一個盤腿坐在地上誦經的小和尚,和一個倒地的老和尚。
  • 民間故事:貪慕虛榮終釀禍,自食惡果村庸醫
    「講的是鬼狐仙怪,道的是人間真諦」,大家好,我是小於。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童鬼懲庸醫》,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論著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076期,如果您喜歡,敬請您的關注。庸醫,顧名思義就是醫術低劣,卻偏要裝大逞強的醫生。這樣的庸醫給病患亂用藥,瞎治療不知害死了多少病人,害苦了多少親人。
  • 民間故事:空心鬼害人
    歡迎大家來到沐雨離音,本文為《民間故事》第285期,空心鬼害人,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領域,古人常常在閒暇之時與家人朋友聊一些身邊發生的小故事,也有人喜歡去小酒館聽說書先生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大家坐在一起聊得很開心。
  • 魯班家人都發明了什麼?
    魯班的優秀也和他的家族也有很大關係,他出生於一個工匠世家,從小就跟著家人學會了多種手藝,在木工方面更為出色,由於他既聰明又好學,因此在他還相當年輕時,就成了聞名遐邇的能工巧匠。魯班是春秋戰國時期人魯國人,原姓公輸,名般。現在使用的各種鋸子的祖先,據說就是魯班發明的。許許多多的發明和創造都是來自勞動和工作中,傳說魯班發明鋸子起源於一個動人的故事。
  • 民間故事:墓邊的玉蘭樹成了精
    周雅芙的父親周中春還算開明,覺得女兒嫁在身邊,想見就見,將來自己老了來照顧一下也方便。至於窮一點也沒有啥關係,大不了給他們多接濟點就是。可周老爺子周先善不同意。周老爺子很多年前就死了,怎麼還能干涉到孫女的婚事?原來是周先善託夢給周中春,說他現在在陰曹地府不太好過,閻王老爺讓他做了董小堂的隨從,每天跟在後面給董小堂打傘。
  • 日常使用的傘,是什麼來源,有什麼故事
    日常使用的傘,是什麼來源,有什麼故事文/@成長新視點雨傘,是人們日常出行的必備工具之一,俗語有「晴帶雨傘,飽帶乾糧」的說法,簡接證明了雨傘的重要性,意思是讓人們做到有備無患。傘,是中國人最早發明,在中國已經出現3500多年。最早的時候叫簦,也就是一個有柄的鬥笠。傘的來歷,民間有很多傳說,每一個似乎都有理由,至今也無定論。傘,有遮避陽光、雨、雪、露的作用,是一種能夠為人提供陰涼環境的工具,它的發明來源,主要有荷葉的啟發、移動的亭臺、帶柄的鬥笠和多變的華蓋等四個方面。
  • 幼兒園最有教育意義的53個故事,老師家長可以講給孩子聽!
    小螞蟻拿著小小的酢漿草走過來,說:"借你一把傘。"娜娜拿著,小螞蟻的傘真小。 青蛙拿著瓜的葉子跳過來,說:"借你一把傘。"青蛙的傘是漏鬥傘。 兔子拿著上頭有葉須的有蘿蔔,說:"借你一把傘。"兔子的傘會漏雨。
  • 民間故事: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烏鴉真的是東方告死鳥?看故事吧!
    上次寫了一篇故事是關於烏鴉嘴的,反應還不錯,這次寫個真事兒,也是我們這邊發生的故事,請大家看看烏鴉是不是真的像民俗裡說的那麼邪性!可是那一天,對門家二狗子(小名)出來潑髒水,偏巧老太太也出來撒糧,要說鳥裡邊什麼種類最聰明,這烏鴉準能排得上號,一見老太太出來,呼啦啦的一大群就從房上樹上飛了下來,途經二狗子頭頂的時候,好巧不巧的有那麼幾隻看到老太太出來餵它們了,就叫了兩聲跟老太太打招呼!這二狗子對民間一些說法還是很相信的,就覺得這烏鴉不光從自己頭上飛,還叫了,一定是不祥之兆!
  • 民間故事:少女踏青歸來夜間說奇怪夢話,母親藏床底偷聽方知原委
    貂蟬嚇了一跳,轉過身去卻是一個俊俏的公子,貂蟬刷的一下臉紅了,點了點頭。那俊俏公子揚了揚手將柳枝折下編成一個花環戴在貂蟬頭上,貂蟬的臉此刻更紅了,心跳也加速了。因為都是年輕人,而且兩人都是獨自上山,兩人就攀談起來。貂蟬得知這個俊小夥名叫呂小布,是江南鹽商的兒子,也是閒來無事爬山踏青,兩人相談甚歡,貂蟬從來沒有感覺如此心情愉悅過。太陽即將下山兩人依依惜別。
  • 民間故事:心心相印的由來
    2020-11-04 09:20:02 來源: 紅高粱故事匯 舉報
  • 民間故事:稚童半夜敲門,老漢收留了他,轉天老漢嚇壞了
    民間故事,奇聞趣事!這裡是話神道仙的原創故事領域。接下來請看傳奇的民間故事。在明朝時期,發生了這麼一件詭異的民間故事,在離著縣城十裡左右,有著一處小鎮。人口不多,但是因為臨近縣城的緣故,倒是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村東頭不遠處,乃是一座山峰,只有一座,好似是利劍擎天一般,一般人根本就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