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物態變化》這一章你只能背了,第三章筆記

2020-12-05 教師說說

第三章第一節

1、溫度表示冷熱程度,物體越冷,溫度越低,物體越熱,溫度越高,0℃的物體有溫度,0℃的水和0℃的冰溫度相同,冷熱程度,所以說不管是什麼物質,只要是溫度相同,那麼它們的冷熱程度相同。

2、先把兩隻手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 然後,先把左手放入溫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溫水中,兩隻手對「溫水」的感覺不同,說明靠感覺判斷物體冷熱程度是不準確的。使用測量工具溫度計測量溫度

3、溫度計的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溫度計上的字母C表示攝氏溫標,單位是攝氏度,(℃)。

4、攝氏溫標的規定:把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為100攝氏度,0℃和100℃之間均分100等份,每個等份代表1℃。

注意:

⑴溫度計的單位攝氏度是一個整體單位,不可以分開寫,否則錯誤。-3.7℃和38.5℃分別讀作負三點七攝氏度、三十八點五攝氏度,人的正常體溫是37℃。

⑵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就是0℃,不論是冰化成水還是水結成冰,不論是冰和水的數量增多還是減少,只要是有冰有水就視為是冰水混合物,是冰水混合物,它的溫度就是0℃。

⑶溫度計的示數都是由它的分度值乘以溫度計的液柱上升的格數得到的。

(4)溫度計中直玻璃管為粗細均勻的才能均分使刻度均勻分布,如果粗細不均勻會造成刻度不均勻。

5、使用溫度計等任意一種測量儀器都首先要觀察它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位置。

6、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時,如果待測溫度過高會導致溫度計玻璃泡內液體脹破玻璃泡,如果待測溫度過低會導致玻璃泡內液體凝固,無法讀數。如果沒有認清分度值和零刻線會出現的後果是讀數錯誤。

7、我們常見到的溫度計有實驗室用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體溫計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有細管(原叫:縮口或U形細玻璃管),這樣的好處是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因為溫度降低後玻璃泡內水銀冷縮,在細管中形成小段真空區,直玻璃管內水銀柱無法回到玻璃泡。

8、使用體溫計之前必須通過甩的方法使液柱低於35攝氏度,其它溫度計使用前不許甩。

9、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攝氏度。

10、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

⑴溫度計的玻璃泡應該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⑵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後要稍微等一會兒,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⑶讀數時溫度計的博囖跑要繼續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11、玻璃泡容積一樣的兩個溫度計測同一液體的溫度時,直玻璃管直徑細的溫度計中液柱變化大(量程小),測量的結果的精確度高(分度值小),兩者的示數相同。

12、甲、乙、丙三人體溫分別是38.5℃,38℃,39℃,醫生甩過的示數為38℃體溫計分別測了三人的體溫(測後兩次時沒有甩),則示數分別是38.5℃、

38.5℃、39℃,若先測丙,後測甲、乙,則示數分別是39℃、39℃、39℃。

第三章第二節

1、物質有三態,分別是固態、液態、氣態,水的三態是:水蒸氣、水、冰。

水蒸氣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平時我們看到的霧、白氣、哈氣都不是水蒸氣,是空氣中的小水珠。

2、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

3、用酒精燈加熱時要用外焰加熱,因為外焰溫度高, 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個酒精燈,因為容易灑出酒精,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因為容易使火焰進入酒精燈內部。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刻用沙土、溼抹布撲蓋

4、探究奈的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時,用到的實驗器材有鐵架臺、燒杯、試管、火柴、 石棉網、水、酒精燈、溫度計、紙板,石棉網的作用是使燒杯均勻受熱,燒杯的作用是對試管加熱,這種加熱方法叫水浴法,溫度計的玻璃泡要放在加熱物質的中央,因為防止碰到燒杯。

5、物體可分為晶體、非晶體,常見晶體有:冰、海波、各種金屬;常見非晶體有:蠟、松香、玻璃、瀝青。

6、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是晶體有確定熔點和凝固點,熔化時吸熱不升溫;非晶體沒有確定熔點和凝固點,熔化時吸熱溫度不斷升高,先變軟再變稀最後變成液態。

7、熔點是指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8、同種物質的熔點和它的凝固點相同。

9、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是0℃,固態水銀的熔點是-39℃,固態酒精的熔點是-117℃,我國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可達-52.3℃,要測那裡的氣溫應用酒精作測溫物質的溫度計,因為它的凝固點在-117℃,-52.3℃時沒發生物態變化,是液體,仍可以做測溫物質,而水銀的凝固點在-39℃,已凝固成固體,不可以做測溫物質。

10、晶體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直到全部熔化為液體才會升溫;非晶體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因為非晶體沒有熔點,反之,晶體凝固過程中不斷放出熱量,溫度不斷下降;非晶體凝固過程中不符按放出熱量,溫度不斷降級,因為非晶體沒有凝固點,要想實現吸熱和放熱就必須有溫度差且接觸。

11、晶體熔化的條件是溫度達到熔點、吸收熱量。

12、物質吸收了熱量,溫度一定升高.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舉例說明晶體熔化時雖然不斷吸收熱量,溫度卻不會升高。

13、北方的冬天菜窖裡要放幾桶水,目的是溫度過低時,水凝固放熱,使菜窖溫度不會太低。

14、四類溫度時間變化圖象:A、晶體熔化圖像 B、晶體凝固圖像 C、非晶體熔化圖像 D、非晶體凝固圖像

15、如圖4-3可知:

(1)錫的熔點是230℃;(2)A點固態,吸熱,未熔化;

(3)AB段固態,吸熱,溫度升高,未熔化;

(4)B點固態,吸熱,開始熔化;

(5)BC 段固液共存態,吸熱,溫度不變,熔化過程;

(6)C點液態,吸熱,熔化結束;

(7)CD 段液態,吸熱,溫度升高;(8) D點液態;

(9)DE 段液態,放熱,溫度下降;

(10) E點液態,放熱,開始凝固;

(11)EF 段固液共存態,放熱,溫度不變開始凝固;

(12) F點固態,放熱,凝固結束;(13) FG段固 態,放熱,溫度下降;

(14) 錫熔化過程經過3~6分鐘,用時3分鐘;錫凝固過程經過9~12分鐘,用時3分鐘。

第三章第三節

1、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

2、汽化的兩種方式是沸騰,蒸發。

3、沸騰是在特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表面和內部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汽化現象

由此可知沸騰和蒸發的相同點是:都需要吸熱,都是汽化過程。

不同點是:(1)發生的溫度條件不同;(2)發生的位置不同;(3)劇烈程度不同。

4、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一般不同。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100℃。

5、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1)減少水沸騰的時間的辦法是蓋蓋子(減少蒸發散熱)、提高加熱初溫、減少水量、增強熱源。

(2)有硬紙板蓋在燒杯上的目的是減少蒸發散熱;實驗器材有:燒杯、水、鐵架臺、石棉網、火柴、試管夾、中心有孔的紙板和酒精燈(加熱)、溫度計(測量溫度)、秒表(計時);

(3)實驗數據如下表可知:在記錄中明顯錯誤的是第8min的數據95℃。

(4)實驗中可知水的沸點是98℃,而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因為此時的氣壓比標準大氣壓低;(氣壓高時沸點高,氣壓低時沸點低)。

(5)沸騰前,水中氣泡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小(氣泡中的水蒸氣不斷液化);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大(液體中各位置產生的水蒸氣不斷加入)。

⑺觀察到水沸騰的現象是大量氣泡不斷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開來,裡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

6、沸騰的條件是溫度達到沸點、不斷吸收熱量。

7、紙鍋可以燒水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于紙的著火點,且水沸騰時吸熱,溫度不變,溫度不能達到紙的著火點,紙不會燃燒,所以紙鍋可以燒水

8、由於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都會發生的,所以會不斷的從周圍吸熱,使周圍的溫度降低,所以蒸發可以致冷,例如夏天地面灑水可以降溫。

9、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是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面空氣流速。

12、實驗證明,所有氣體都可以液化;在一定溫度下,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由此可知,使氣體液化的兩種方式是降低溫度、壓縮體積。液化氣是用 下壓縮體積的方法裝入罐中的。

13、氣體液化體積變小,便於儲存和運輸。

14、電冰箱工作時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液化、汽化,在電冰箱裡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凝固(冷凍區)。

15、把酒精放在手背上,感覺涼爽,因為酒精汽化蒸發吸熱。

16、反覆把酒精擦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溫度計的示數將降低,因為酒精蒸發吸熱,玻璃泡上酒精全部蒸發後會升溫直到等於空氣溫度。如果溫度計上不塗酒精,用扇子扇,溫度計的示數不變,因為溫度計玻璃泡溫度一直等於空氣溫度。

17、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水銀的沸點是357℃,酒精的沸點是78℃,在做水的沸騰實驗時,應選水銀作測溫物質的溫度計,因為水銀在100℃時是液態;未汽化,仍可以測量溫度。如果用酒精溫度計100℃時酒精是液態,不能測量溫度。

第三章第四節

1、由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2、在試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緊蓋子放入熱水中,會發現固態的碘變成碘蒸氣,這一過程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升華,這一過程要用熱水,說明升華需要吸熱,再把試管從熱水中取出,放入涼水中會發現氣態的碘消失,而是出現固態碘結晶,整個過程中沒有液體出現,這一過程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凝固,這一過程要用涼水,說明凝固需要放熱。

3、乾冰是固態二氧化碳,我們常見到的它發生的物態變化是升華,變成二氧化碳氣體

4、物態變化中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放熱的有:凝固、液化、凝華。

5、常見自然現象的形成過程:

雲主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和凝華形成的小冰晶組成的;

雨主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形成的;

冰雹是水珠凝固形成的;雪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物體凝華形成的;

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物體液化形成的;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窗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形成的,形成在窗玻璃的內表面。

6、自然現象中,液化時都是空氣中水蒸氣的溫度降低(0℃以上)形成的;

凝華時都是空氣中水蒸氣的溫度降低至0℃以下形成的。

7、燒開水時主要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汽化(沸騰)、液化(形成白氣);

人工降雨時主要發生的物態變化是乾冰升華、水蒸氣液化、水蒸氣凝華,還會有的物態變化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小冰晶熔化成水珠。

舞臺上的雲霧形成時主要發生的物態變化是液化。

相關焦點

  • 八年級物理 第三章 物態變化 思維導圖
    第三章 物態變化 思維導圖 授課
  • 八年級上冊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
    原標題:八年級上冊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 雙道教育王老師整理了八年級上冊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希望對於初二物理第五單元的《物態變化》的學習和知識的掌握,有所了解和把握!
  • 八上物理第三章第4節《升華和凝華》中的水浴加熱和水循環
    在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三章第4節《升華和凝華》中,關於「想想做做」的安排如下:課本上沒有說明水浴加熱,但作為物理老師,關於水浴加熱的相關知識是應該清楚的,不然,一旦學生問及為什麼不直接用酒精燈加熱,恐怕尷尬是少不了的。
  • 八年級上冊物理一至五章重要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物理第一章《機械運動》知識點總結1.1長度和時間的測量1、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長度的實驗室測量工具是刻度尺(不是直尺三角板)。2、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時間的實驗室測量工具是停表(不是秒表石英表)。3、刻度尺的量程決定測量範圍,分度值決定精確程度。
  • 中考物理順口溜學習之第三章和第四章筆記匯總
    中考必考考點之物理順口溜匯總,教你輕鬆學物理本次課程我們接著上次課程的內容,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初二物理第三章和第四章的考點內容,編輯成順口溜,教你輕鬆理解和記憶考點,在中考中拿下好成績。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1.透鏡說透鏡,能透光;中間厚,凸透鏡;中間薄,凹透鏡。會聚作用凸透鏡,發散作用凹透鏡。
  • 捋一捋八年級物理上冊都學了哪些物理知識
    捋一捋八年級物理上冊都學了哪些物理知識第一章  機械運動也就是我們平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運動。
  • 你說力學難?電學讓你重新做人!——九年級物理課本簡述1
    九年級的同學們一定經歷了深入靈魂的三大拷問:「還有多少天就中考了知道嗎?」「你打算考哪個高中啊?你考得上嗎?」「試卷做了嗎?作文寫了嗎?政史背了嗎?手機給我放下!整天就知道吃雞!」為了向家長表達誠意,爭取少挨罵,至少倒計時我能幫著你數一數。
  • 八年級上冊物理歸納學習——「物態的變化」知識點詳記
    八年級的孩子們多了一門新的自然學科——物理。相信第一節課老師都會為大家介紹什麼是物理,物理就是研究物質運動和物質基本結構的一個學科,大道宇宙萬物,小到一個基本粒子。相對來說,物理是較難學的一門課程,不僅入門慢,而且兩極分化嚴重,考高分難度大。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物態變化之凝固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物態變化之凝固,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凝固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需要放熱。(鋼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熱)   5、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注意:1、物質熔化和凝固所用時間不一定相同,這與具體條件有關;   2、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物體傳給溫度低的物體,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之間存在溫度差;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 我們的物理教材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人才嗎?談談初中物理教材 | 五道口的顏學姐
    我想像的教材應該是這樣的:內容編排合理,連貫,知識介紹正確易懂,物理圖像清晰,有物理邏輯和觀點。結果是:教材成了物理知識的堆砌,內容編排混亂,沒有物理圖像,也沒有物理邏輯,很多名詞沒有解釋。我看的是某師大版的物理教材,一共3本,八年級上冊、八年級下冊和九年級全一冊。
  • 中考|2021中考物理一輪分章節真題訓練④:八年級第10-12章
    和麥麥一起#備戰2021中考#1-3章:中考|2021中考物理一輪分章節真題訓練(36套)①:八年級第1-3章4-6章:中考|2021中考物理一輪分章節真題訓練(36套)②:八年級第4-6章7-9章:中考|2021中考物理一輪分章節真題訓練(36套)③
  • 中考|2021中考物理一輪分章節真題訓練(36套)③:八年級第7-9章
    和麥麥一起#備戰2021中考#1-3章:中考|2021中考物理一輪分章節真題訓練(36套)①:八年級第1-3章4-6章:中考|2021中考物理一輪分章節真題訓練(36套)②:八年級第4-6章今天給同學們分享教科版初中八年級物理中考一輪複習第7-9章,這是一套中考
  • 初中物理《物態變化》知識筆記(含原創快板),趕緊收藏吧
    第三章 物態變化基礎知識一、溫度1、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2、溫度計的原理:常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製成的。3、把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oC,沸水的溫度定為100oC。二、熔化和凝固 1、物態變化物體有固態、液態和 氣態三種狀態。物質各種狀態間的變化叫物態變化。2、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有固定熔點即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熱現象及物態變化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熱現象及物態變化,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溫度   1. 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 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 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
  • 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水平測試八年級物理試卷
    關注學習,關注物理,關注第一章 複習課【複習目標】1.了解物理學的研究內容,知道自然界許多奇特的現象都具有規律性。2.知道長度和時間的常用單位及其換算關係,會測量長度和時間。3.掌握長度和時間測量的一些特殊方法及應用,會用量筒或量杯測體積。4.知道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能夠學會合作交流。
  • 八年級物理專題複習:物態變化
    這只是常見狀態,物質還有其他狀態,如中子態等。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稱為物態變化。在物態變化的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通常體現出來的是溫度的變化。02溫度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 初三物態變化與熱機效率國慶在家50題,九年級第一次月考必能考好
    物理九年級這一個月學了兩個章節的內容,孩子們是不是把這兩個章節的內容吃透了呢?為什麼不利用好這次的假期查漏補缺呢?七天過後,開學必然要進行第一次月考,孩子們還想不想在第一次月考中就取得好成績呢?物態變化這個章節是九年級的第一章,六個物態變化名稱,三種狀態,三個物態變化實驗,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物態變化之熔化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物態變化之熔化,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熔化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常見的晶體有:冰、食鹽、萘、各種金屬、海波、石英等   常見的非晶體有:松香、玻璃、蠟、瀝青等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課課練第7-9章(含答案).zip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課課練第7-9章(含答案)7.1力(鞏固)1.如圖所示,將小鐵球從斜面頂端由靜止釋放,觀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運動的軌跡如圖甲中虛線
  • 2021年初中七年級物理知識點:物態變化的含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物理知識點:物態變化的含義,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物態變化的含義   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首先利用分子動理論從微觀意義上解釋物態變化的本質   1)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著無規則的運動   3)分子之間是有間隔的,並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