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物質的三種常見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這只是常見狀態,物質還有其他狀態,如中子態等。
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稱為物態變化。在物態變化的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通常體現出來的是溫度的變化。
02溫度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攝氏溫度的規定: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我們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攝氏度,把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在0到100攝氏度之間平均分成100等份,每個等份代表1攝氏度。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使用方法:測量前先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測量時應使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體溫計除外),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量程:物理儀器可以測量的最大範圍。一般情況下,通過量程來選擇測量工具。
最小分度值:物理儀器中最小一個刻度所代表的物理值。一般情況下,通過最小分度值來選擇精度更準確的測量工具。
03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熔化時要吸熱。例如:冰加熱成水。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凝固時要放熱。例如:水凍成冰。
晶體:有固定熔點(熔化時的溫度)的固體叫做晶體。例如:金屬、水晶、海波、奈、冰等。晶體熔化的條件: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特點:繼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晶體溫度為熔點時,狀態可以為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
非晶體:沒有固定熔點的固體叫做非晶體。例如:玻璃、瀝青、松香、蜂蠟、石蠟等。
04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時要吸熱。例如:水蒸發成水蒸氣。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液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時要放熱。例如:冬天的哈氣。液化的兩種方法是: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有在液體表面進行的緩慢的汽化現象。蒸發時要吸熱。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是: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速度。
沸騰:在一定的溫度(沸點)下,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不變,這個溫度叫做沸點。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05升華和凝華
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升華時要吸熱。例如:樟腦球變小。
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凝華時要放熱。例如:冬天的霧凇。
06水循環
太陽照射使地球表面的水蒸發(汽化)成水蒸氣上升,水蒸氣在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當達到一定的條件後,下落形成雨或雪重新回到地面,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