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移民艦隊在遭逢意外後,發現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艦隊臨時決議探勘這顆星球,原以為是個新生的天堂,怎知到來的危機與陰謀,即將殲滅整個艦隊成員。
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拍出《異形》,一躍成為影史傳奇科幻電影,《異形》系列一路交詹姆士柯麥隆、大衛芬奇、尚皮耶居內等導演經手,2012年雷德利斯科特久違33年重返系列,前傳《普羅米修斯》將故事時間點搬至《異形》之前,五年後,續集《異形:契約》的時間點設在《普羅米修斯》的十年後,連接並解釋《普羅米修斯》與《異形》之間的故事鴻溝。這次的太空船叫聖約號,裝載著兩千多名沉睡的太空移民以及冷凍胚胎,科技感十足又富設計美感的太空船,怎知任務一開始就遭遇災難,艦長遭火焚燒死,留下他傷心欲絕的妻子,以及意志薄弱的副艦長,太空船上還有位生化人華特,無論情緒、性格都比前一代大衛還死板許多。
說穿了,《異形:契約》其實劇情套路與調度基本上跟《異形》似曾相似,重複著類似發展的情節與元素,一行人來到黑暗陌生的異境、異形猛烈驚悚的降臨、隨行的生化機器人亦正亦邪難以捉摸、第三幕逃離危境的精彩戲碼、原以為脫離險境卻又爆發的第二場危機,看《異形:契約》還真像是重新溫習《異形》的劇情,包括異形孵卵、包覆面孔的寄生蟲、異形竄出身軀的血腥場面,這回女主角還用機械手臂與異形大決戰,令人想起《異形2》的經典戰鬥戲),《異形:契約》充滿復古的血液,外殼是科幻、驚悚、動作類型的包裝,雷德利斯科特熟捻的導演技法,讓觀眾看得既懷念,又感到如坐針氈。
當年慧眼識英雌的雷德利斯科特,大膽在《異形》動用女性主演的雪歌妮薇佛,讓雪歌妮薇佛成為一代女英雄教主,從異形剋星到異形之母,作為前傳性質的兩部電影《普羅米修斯》與《異形:契約》,雖然主角都以女性為主軸,但所有的好戲與焦點都落在飾演生化機器人的麥可法斯賓達身上。《異形:契約》的開場,一個諾大的居室,牆壁與地板都是偏綠的純白色調,倒映出窗外山水景致,居室裝潢典雅簡約,一張圓形椅子、一座黑色鋼琴、一幅繪畫作品,企業家威蘭走向生化機器人大衛,向他表明他是大衛的創造者、他的「父親」,這段是《普羅米修斯》之前的故事,卻完美呼應著《異形:契約》的主題。
作為第一代生化人,大衛有人工智慧,甚至帶有感情,他質疑著威蘭是否真是創造者,他對威蘭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你會死,我卻不朽」,生性上對創造者萌生質疑、背叛心理的大衛,其實就如人類,上帝創造亞當與夏娃,亞當與夏娃隨後違反上帝意識,偷食禁果、滋生智慧,同樣地人類創造大衛,大衛也產生背叛的行為舉止,《異形:契約》藉由這段開場,點明神、人、機器人之間的階級與跨階級關係。一來大衛就像是《科學怪人》的活死人,渴望也能跟「父親」一樣成為造物主,產生成為上帝的幻象,種種都是雷德利斯科早在《銀翼殺手》就提出的科幻哲學問題,原來《異形:契約》是部《異形》加上《銀翼殺手》的綜合體。
大衛藐視人類,對他來說,人類既脆弱又無法永生,為何他要服侍人類,《異形:契約》最令人咋舌的一段,是大衛來到工程師的巨石城市,降下黑雨摧毀城市的段落,看著工程師們遭殘害,機器人不只傷害了人類,還傷害了工程師,大衛有感而發,朗誦了的詩句,但他搞錯了的作者,作者是拜倫,而非雪萊。其實,拜倫與雪萊都曾深受希臘神話人物普羅米修斯啟發,分別寫出長詩與戲劇作品,普羅米修斯同情人類而盜天火的悲劇故事,抑是人類與造物主的關係延伸,以及弒神天性的呼應。
還有一段,威蘭命令大衛彈奏鋼琴,卻要大衛自己選擇所彈的曲目,機器人是否具備自我選擇意識,就如《人造意識》中主角要機器人自己選擇繪畫對象一般,大衛彈奏華格納的交響樂,沒有華麗氣派的管弦襯託,僅有鋼琴鍵敲擊的單音旋律,但已是大衛產生自我意識,突破機械框架的野心,威蘭告誡他,一臺鋼琴彈奏出的華格納曲子太單調了,但大衛繼承人類「人定勝天」的信仰,鄙視造物主的不足與缺陷,最終在管弦齊鳴的華格納曲目中,充滿氣勢地華麗收場。
《異形:契約》在機器人篇幅上,還有當大衛遇上華特,會激起怎樣的火花?人類為了測試科技的極限,卻導致自我毀滅,後幾代的生化人華特,大幅修改了大衛的自由性,增加了其服從性與制約,打造出更加「完美」的產物。大衛在《異形:契約》中不斷想引誘華特,希望激發他背叛創造者的潛能,怎知華特卻怎麼都不領情,一場大衛教導華特吹奏笛子的戲碼,整段戲碼沒有剪輯,攝像機在兩位機器人之間轉動,讓人看得目不轉睛,分飾兩角的麥可法斯賓達,藉由出色、層次豐富的表演,以及團隊驚人的數位特效設計,都忘了這是同一個人的演出,整段戲碼性暗示、性別符號豐沛,帶有自戀傾向的隱喻,成為,好萊塢商業電影最印象深刻的情慾場面之一。
美術執導出身的雷德利斯科特,作品中往往有令人啞口無言的視覺奇觀,這回與美術設計師Chris Seagers合作,將當年異形教父H. R. Giger的設計重現大銀幕,再次呈現出美豔、驚人的大師級視覺手痕,這部看似科幻驚悚的類型電影,在雷德利斯科的打造下,詮釋著破壞與創造、死亡與新生、創造者與創造物、性別暴力與婚姻傳統等內涵,以華麗、血色的視覺體驗,呈現出的黑色童話。大衛摧毀工程師的巨石城市那幕,彎月形太空船降下黑霧,一片墨綠空氣中堆疊著如水墨畫般的黑色霧氣,工程師們肢體群體遭肢解,肌膚腐蝕,場面驚悚卻詩意十足,被摧毀的都市文明,大衛初次帶著一行人進入時,死灰的夜色下,雷射瞄準器的綠光鮮明,照亮了遍地殘骸,屍首以各式怪狀存留,暗示著這片死城的不安以及死亡氣氛。
雷德利斯科特這回將《異形:契約》處理成相當純粹的驚悚動作電影,幾乎是重現他40多年導演生涯的所有絕活:雄性陽剛、陰性柔美、兩性之間的性別張力、史詩級的場面、聖經的宗教指涉、心懸一線的驚悚、文明的警示寓言。《異形:契約》中好幾段戲碼調度精彩出色,異形蛋鑽進耳洞寄生,異形初次與眾人交戰,一路從太空艇內打到外頭小麥草原,一氣呵成、懸疑刺激,兩位機器人吹奏笛子的情慾場面,工程師城市遭摧毀的回憶片段,搭配麥可法斯賓達氣場十足的演出,讓人拍手叫好,以及結尾逃離星球在太空船平臺上的纏鬥,節奏緊湊,空間運用與邏輯都相當優異。
雷德利斯科特,證明自己的大師級地位仍是屹立不搖,將擅長塑造的懸疑氛圍,融入血腥卻精心設計的視覺美學,讓《異形:契約》成為一場槍火與血漿交織的交響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