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玻璃隕石的形成原因雖然在隕石界還沒得到統一的說法,但大多科學家認為:玻璃隕石是隕石撞擊地球時地表物質熔融、濺射的產物。玻璃隕石不管是否來自地外,但可以肯定的是玻璃隕石的形成與隕石相關。
隕石撞擊地球是隨機事件,自人們發現玻璃隕石與隕石撞擊相關以來,目前世界上有玻璃隕石產生的撞擊坑並不多,因此玻璃隕石的發現量相比其它隕石量並不多。
相對其它隕石的巖石質,玻璃隕石是特別的玻璃質,呈半透明至透明。目前在世界上發現的玻璃隕石中,顏色呈多種,淺的有白色、乳白色,深的有棕黑色或綠色。
博物館的乳白色玻璃隕石
在世界的隕石交易中,玻璃隕石早已成為新種寶石在交易。特別是來自中歐的捷克玻璃隕石,因其發現量小,而此玻璃隕石所呈現的又是少有的綠色透明品種,讓它們成為了更好的天然寶石材料。近年隨著亞洲玻璃隕石市場興起,產自澳大利亞、東南亞及我國的玻璃隕石也逐漸被珠寶市場認可。
由於玻璃隕石亦是玻璃材質,加上以上兩類玻璃隕石市場的回報率較高,近年特別是我國市場,出現了大量的人工玻璃仿玻璃隕石,這為玻璃隕石收藏的人們帶來了辨別的難度。
今天根據以下幾點天然玻璃隕石與人造仿品的不同點來區分它們:
南亞玻璃隕石
首先,天然玻璃隕石形態是不規則狀,大小不一,形狀不一且厚薄不一。而人造仿品,其形態相對規則,厚薄相對無異,且為了市場需求普遍較大塊;
其次:天然玻璃隕石由於是在空中高速墜落,表面高溫熔融的紋路整體或局部會呈現定向性且自然流暢,內部常見圓形或拉長狀氣泡及塑性流變構造。而人造仿品,表面紋路要複雜,個別有從中心向四周發散的趨勢,有些缺乏表面流動形成的紋路,僅有酸蝕形成的凹坑。
再有:天然玻璃隕石表面紋理隆起的部分稜角分明,而人造仿品會要圓滑許多。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真假物的辨識度提高,人造玻璃隕石的製作工藝亦在提升。據藏友調研,目前有些地區的人造玻璃隕石完全模似了真玻璃隕石從高空墜落,這樣生產的仿製品外表可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捷克玻璃隕石
如果要分辨這類仿品,則需通過元素的成分分析。因玻璃隕石雖是天然形成的玻璃,但它們因形成時的溫度、壓力與其它天然或人造玻璃不同,它們的形成環境讓玻璃隕石的元素成分數據與其它各類玻璃形成了固有的差異。
而人造仿品雖能模仿真品的墜落,但是無法同時模仿真玻璃隕石的高溫高壓高空墜落的形成環境,因此人造不出玻璃隕石的元素比例。
反而人造仿品時,為了達到玻璃隕石的顏色、硬度、透明度會人為添加很多玻璃隕石並不存在元素,這又成為了另一種元素分辨的方式。
文章來自中歷收藏品鑑定中心:為我國合法第三方鑑定機構,不參與任何交易,對疑似隕石採用儀器無損化學成分分析,並將分析結果與各隕石數據比對,從而準確科學得出是否隕石,是哪類隕石。證書得到了專業人士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隕石鑑定可諮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