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論VS目的論

2021-01-17 蕙心空間

    


    我們都嚮往美好,害怕陰暗。我們都想要好,不想要壞。這種趨利避害的分別心,會讓我們失去中正,看待事物,處理事情都很主觀。是的,雖然我們極力的學習、研究,盡力讓自己保持客觀中正,但是,底層沒有改變,一切都難逃扭曲。


    說到心理研究領域的原因論和目的論,不得不說,我以前真的是原因論忠實粉絲。為什麼自己會這麼多困惑,為什麼我這麼壓抑憋屈,為什麼我感受不到愛,一定不會無緣無故啊,一定有形成的原因啊。當研究到父母、境遇對自己的影響,心裡似乎一個石頭落地了,終於找到原因了。因為父母的性格,為人處世方式這樣,因為我以前遭遇了這樣那樣的不行,所以啊,我才這樣的。那時候我那麼弱小,沒辦法啊,我是被迫的不得不那樣選擇的。同時,因為認同心理創傷,初為人母的我,就變得很緊張,很害怕我哪裡做的不好,就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因為認同心理創傷,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很委婉,不要傷害人。我的感覺,原因論是建立在我們是脆弱的、弱小的,隨時會受傷的的立足點上的。原因論讓我謹小慎微,活的如履薄冰。



    隨著不斷的研究深入,不斷的嘗試突破,我越來越發現,原因論的bug很多。如果我們一直依賴原因論,就會永遠止步不前。漸漸的,目的論開始進入我的視線,並越來越入心,越來越認同。原因論重「過去的原因」;目的論重「現在的目的」。《被討厭的勇氣》講到,阿德勒心理學是明確否定心理創傷的。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我們之所以搬出過去的經歷,是有我們的目的的。我們之所以如此選擇,都有背後動機。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輕鬆的解題。因為,只要改變目的,意義就馬上變得不同,我們馬上可以調轉方向。改變一切的鑰匙始終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看我們是否願意去使用它了。

 

    事實上,人是很狡猾的。因為害怕改變,不想改變,嫌麻煩嫌累,就喜歡搬出原因論進行甩鍋。小時候我爸爸、媽媽是怎樣怎樣的,他們脾氣就是這樣的,處事方式就是這樣的,我在這樣的家庭長大,所以也這樣。現在社會是這樣的,大家都是這樣的,我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所以也只能隨大流了。雖然有強大的勢能,雖然阻力很大,但是只要願意,我們是可以去阻抗的。


 

    拿昨天發生的一件事舉例。昨天晚上女兒整理衣物的時候,將所有衣物全拿出來放在地板上,準備分類整理。老公看到衣物都在地板上面,覺得女兒房間地板不乾淨,不應該直接將衣物放地板,大發雷霆。他說怎麼不應該,灰塵怎麼多怎麼嚴重,衣服不能要了,要扔掉,進而說女兒腦子有問題,管理能力差,什麼都不行。我在旁邊看到他這樣的行為,喝止他,嚴肅的說;「你留意到自己的行為模式沒有?恐嚇人不就是不願意接受現狀發生的事情嗎?事情發生了是應該積極解決還是給事情判刑?作為父母是應該引導孩子更好的解決問題,還是恐嚇她做了天大的錯事?」他意識到自己錯了,結果馬上笑著說,「小時候我媽怎麼怎麼。。。」我說:「你甩鍋給你媽,有意思嗎?你多大了?」他又開始嬉皮笑臉,想矇混過關。


    結果,晚上他給婆婆視頻通話,我和女兒在另外房間睡覺,他在那裡大放厥詞,女兒怎麼怎麼不行,他怎麼怎麼失望。而他的論據很多都是偏頗不實的。晚上我太困了,沒有好好跟他聊,今早一起跑步的時候,我很嚴肅的指出了我看到的。我覺得他一再去強調女兒這裡那裡不行,只是想剝乾淨自己的責任。她是她,我是我,她不像我,將來不好,是她自己有問題。當我指出他只不過想推卸責任,不願意接受現實發生的事情,不願意把目光放在解決問題上。他又開始打情感牌,說我們家不是挺好的嗎?挺幸福的嗎?你又看不上我了?接著又打原生家庭牌,小時候我媽就是怎樣怎樣的。。。我挺無語的說,其實你就是嘴硬,目的是不想承認你錯了,也不想改變罷了。雖然有慣性的勢能,只要你真的想改變,也是可以的。如果你的行為方式危及到了婚姻,但是你又很想保全婚姻,你一定會像辦法改變的。已經提醒很多次了,如果你再不重視,或許也能走到離婚。



    其實,雖然說今天主人翁是我老公,但是我發現,我自己其實也有一樣的腦迴路。比如女兒被說什麼弄錯了,我第一反應是有點丟臉,歸責,最先想到的是女兒真不爭氣,什麼都弄不好,第二反應是老師太較真。經歷了一系列心理活動才回到如何跟女兒一起解決問題,改進行為。我的這一系列心理反應,目的是不想接受被說沒做好,不想接受、逃避內心覺得我很差很糟糕的感覺罷了。

 

    站在目的論的角度看問題,發現人性挺複雜,挺有意思的,有種一個更真實的世界被發現被看到的感覺。而且,那種被解套、隨時可以從自己這裡解題的感覺也很有意思。


相關焦點

  • 目的論pk原因論:弗洛伊德說錯了
    目的論,帶給人們更多地可能性,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目的論,會帶來更多的成長。 當你渴了,你要喝水。這就是目的論。(有點好笑,是不是)渴了就要喝水解渴,解決這個問題。誰也不會發神經去考慮為什麼渴了。弗洛伊德提出的原因論,其實我們已經知道是什麼了。就是渴了,不去找水,去找原因。但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和問題時,普遍會想到自身的原因,各種各樣的不足。而不是很簡單的去以目的為導向,考慮要做成這件事情,要怎麼做呢?顯然光去想自身的原因,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的。
  • 原因論和目的論,有什麼不一樣?
    第一種是「原因論」,可以這樣理解,任何事情都要找個原因。比如說,我剛才生氣,對某人發了一次火。為什麼呢?可能是因為對方做事情或者說話的時候,實在是不像話,我早就忍了很長時間了。也可能是因為自己喝醉了發火。也可能就是自己性格火爆,管不住自己,等等原因。
  • 「原因論」和「目的論」,生活中你更偏向哪個?
    大家有沒有了解過「原因論」和「目的論」?「原因論」提倡萬事尋求它的根源,也就是尋找它背後的深層次原因。而「目的論」則完全相反,它提倡當下的「我」便是一切的結果,對過去的回憶以及對記憶的定義,這都是來自「我」的選擇,取決於我賦予過去什麼樣的意義,一切以「我」出發,這裡是起點,從而由「我」來決定事情的走向。
  • 博弈論速成指南:那些融入深度學習的經典想法和新思路
    從較高層次來看,五元素標準有助於理解 AI 環境中的遊戲動態,即對稱 vs 非對稱、完美信息 vs 非完美信息、合作 vs 非合作、同時 vs 序列和零和 vs 非零和。下面將一一展開介紹。商務談判則屬於非對稱博弈,參與各方目標不同,並從不同的角度來評估結果(例如,贏得合同 vs 最小化投資)。完美信息 vs 不完美信息另一種重要的博弈分類方式基於可獲取信息類型。完美信息博弈指每個玩家都能夠看到其他玩家的行動,例如西洋棋。在很多現代交互的環境中,每個玩家的行動是對別人隱藏的,博弈論將這些場景歸類為不完美信息博弈。
  • 不倫瑞克vs杜塞道夫 升班馬vs降班馬又是一場碾壓局?
    不倫瑞克vs杜塞道夫 升班馬vs降班馬又是一場碾壓局? 原標題:【料到體育】德乙:不倫瑞克vs杜塞道夫 升班馬vs降班馬又是一場碾壓局?德乙:不倫瑞克vs杜塞道夫不倫瑞克:
  • 深度學習 vs. 概率圖模型 vs. 邏輯學
    【編者按】在上個月發表博客文章《深度學習 vs. 機器學習 vs. 模式識別》之後,CMU博士、MIT博士後及vision.ai聯合創始人Tomasz Malisiewicz這一次帶領我們回顧50年來人工智慧領域三大範式(邏輯學、概率方法和深度學習)的演變歷程。通過本文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的現狀與未來。
  • 意甲直播:尤文圖斯vs都靈,國米vs博洛尼亞,羅馬vs薩索洛
    尤文圖斯亞vs都靈這場比賽是都靈德比,雙方肯定刺刀見紅。上輪尤文1-1被貝內文託逼平,原因之一是C羅輪休,這會是比較奇怪的決定,因為歐冠已經出線,寧願選擇意甲輪休,也要去打歐冠。是太放心隊友,還是歐冠進球更重要?不過本輪叢駿哥是支持C羅輪休的,因為下周中對巴薩,可能是C羅對梅西最後一場了。
  • 都是被欺負,兩個孩子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原因論還是目的論?
    這兩個小男孩兒的表現,詮釋了弗洛伊德的「原因論」和阿德勒的「目的論」。02 「原因論」和「目的論」,同一件事的不同解讀在說這兩個理論之前,簡單介紹一下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很多人對弗洛伊德的名字比較熟悉,他是奧地利的心理學大師,精神分析學說的奠基人,也可以說是心理學的奠基人。
  • 杜威「教育目的論」之我見
    基於杜威的這些觀點,我國教育理論界有人認為杜威是「教育無目的論」者,認為他談到的教育沒有終極、固定的目的,他所理解的教育目的一直存在於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之中。那麼,我們如何理解杜威的「教育目的論」?追溯歷史,「目的」從詞源上說,「目」即眼睛,「的」即箭靶的中心目標,兩字相合,表示的是用眼睛瞄準,射中目標。
  • 扮嫩vs無戲可拍,年過四十的演員分成了兩個陣營,是什麼原因?
    近日,娛樂圈年過四十的一眾女演員陷入了一個怪圈,要麼是頻頻扮嫩,要麼是哭訴無戲可拍,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現象? 喜歡凡爾賽文學的章子怡繼演員「天賦論」之後,又發表了演員「門檻說」,拿架子,玩雙標,搞得自己仿佛是娛樂圈的學術大咖。
  • 論中西本體論的差異|鄧曉芒
    論中西本體論的差異|鄧曉芒來自《世界哲學》據說用「本體論」一詞來譯西文的ontology的最初是日本學者,由此影響到中國人,「但20世紀30年代以後,日本學者已逐漸放棄『本體論』而採用『存在論』一詞,大約從50年代至今便幾乎完全用『存在論』代之,『本體論』這一術語已經消失。」
  • 悅然讀IO | 晚期NSCLC二線治療: 免疫單藥 vs 化療+抗血管生成...
    悅然讀IO | 晚期NSCLC二線治療: 免疫單藥 vs 化療+抗血管生成,哪個更好?
  • UFC 245:奧爾多vs莫賴斯,菲波vs彼得·嚴
    比賽名稱:UFC 245:Usman vs.傑曼·德·蘭達米(Germaine De Randamie)(#1) 【雛量級比賽】 何塞·奧爾多(Jose Aldo)(#3) vs. 馬龍·莫賴斯(Marlon Moraes)(#1) 【雛量級比賽】 彼得·嚴(Petr Yan)(#4) vs.
  • UFC194預測:奧爾多VS康納 韋德曼VS盧克超級戰
    (#為選手目前在該量級的官方排名)  主賽:  羽量級冠軍戰:何塞-奧爾多(Jose Aldo)(C) vs 康納-麥格雷戈(Conor McGregor)(IC)  何塞-奧爾多目前戰績為25勝1負,其中14次KO,2次降服獲勝。
  • 進化論錯了嗎?烏鴉打破生殖隔離,原因依舊未知
    一些烏鴉打破生殖隔離,具體的原因依舊未知,這難道是在告知人類進化論錯了嗎?然而德國生物學家魏斯曼提出「物質連續學說」來否定進化論中的遺傳規律的某些非正確觀點,不過在進化論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十分贊同。他只是認為除了大自然之外,進化不再需要多餘的機制。當然這種學說也被稱之為「新達爾文主義」,那這是不是說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錯誤的呢?事實上並非如此。
  • 概率論 漫談
    這篇文章只討論概率論的問題。經典概率的困難什麼是概率呢?長期以來,一個傳統而直到今天還被廣泛運用的概念是:概率就是一個事情發生的機會——這就是經典概率論的出發點和基礎。這就是現代概率論採取的方式。現代概率論——從測度開始現代概率論是前蘇聯大數學家Kolmogorov在上世紀30年代基於測度理論(Measure theory)的基礎上重新建立的,它是一個非常嚴密的公理化體系。什麼是測度呢?說白了,就是一個東西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