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漢民族傳統服飾的漢服,從黃帝即位到明末清初時,漢服都是人們的日常衣著服飾。同中國其他傳統文化一樣,漢服文化也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不同的時期都有相應的改變。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
秦漢時期,由於國家統一,服裝風格也趨於一致。當時男女多以穿深衣為主,因為是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因而得名「深衣」。深衣又根據衣裾繞襟與否分為直裾和曲裾兩種。
魏晉時期的服飾主要以自然灑脫、清秀空疏為特點。這個時期的漢族男子的服裝主要是袖口寬大、不收衣祛約束的衫。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襉裙,裙長曳地,下擺寬鬆,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所謂「魏晉風」的服飾並不是漢服,沒有任何考古根據。因為它是店家想像出來的衣服,在歷史上實際不存在。
唐朝的服飾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經常會在電視劇電影裡看到。唐朝代表服飾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唐代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
宋代服飾大體上沿襲了隋唐舊制,但風格上卻崇尚簡樸、嚴謹、含蓄。宋代一般婦女所穿服飾有襖、襦、衫、褙子、半臂、下裙、宋褲等服裝樣式。宋代婦女以裙裝穿著為主,但也有長褲。宋代男子服裝依然以圓領袍為主。
明代開始,扣子大量使用在服飾上,有扣的對襟長衫,是明代婦女的常服。由於明代中後期,氣候變冷,一年中寒冷的時間比較長,這時人們的上衣逐漸變長至膝蓋,裙子被上衣遮蓋,此即「襖裙」。襖裙和曳撒,是比較經典的明制漢服。
剛看到「曳撒」,大家可能會覺得很陌生,但其實在明朝的電視劇後電影裡,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服飾。因為在明朝繡有飛魚紋的「曳撒」是錦衣衛等所穿的禮服。
漢服不僅僅是一件衣服,它還包含了漢族服飾的文化。在穿漢服前,能夠對它有充分的了解,區別出漢元素、魏晉風等之間的差異,這會對自己選購漢服提供很大的作用,避免踩雷。同時在路人問到你時,你可以能詳細地告訴對方你穿的是什麼而不是簡簡單單的「這是漢服」。而對於那些不符合漢服形制的古風服飾並不是不能穿,只是不要打上「漢服」的tag就行。穿漢服跟穿其他衣服一樣需要注意場合,有些場合併不是適合穿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