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成都星河路89號小區內,一棵新栽的黃桷樹讓小區業主眼前一亮,七八米高,生機勃勃,這棵樹的出現,平息了小區的一場風波。
5月8日,小區一位業主將一棵黃桷樹砍成了幾段,據她介紹,這棵樹兩三年沒發芽了,自己想砍了補栽一棵桂花樹。但小區的其他業主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這棵樹並沒有死。這次砍伐也遭到小區其他業主「聲討」,在小區業主、物業、業委會、城管部門的批評教育後,砍樹的業主終於認識到,不管死樹還是活樹,業主個人都沒有權利私自砍伐,最終她買樹、種樹,前後花了三萬多元。
業主:僱綠化公司砍樹 小區其他業主紛紛反對
鄧女士的家在成都市星河路89號的交大智慧康城小區,她住在一樓,門外就是一棵黃桷樹。近幾年這棵樹的長勢堪憂,「兩三年沒發芽了,應該已經死掉了。」鄧女士說,想著門外一棵沒生氣的樹,每天看著也不舒服,於是盤算著栽種一棵桂花樹來替代這棵樹。
今年5月8日,她花錢找到一家綠化公司前來清理這棵樹。清理後,她的行為遭到小區其他業主反對,投訴的電話「紛至沓來」。
「當時一幢樓的業主都聽到了砍伐的聲音,推開窗後看到有人在砍黃桷樹。」小區業委會主任葉先生表示,業主很快將情況反映到物業,想要「刀下留樹」。但等物業管理人員到場時,樹已被鋸成了幾段。對於砍樹業主這種做法,小區其他業主紛紛表示反對,展開了一場「保樹行動」。
物業:業主法律意識淡薄 和業委會一起普法
對於小區業主的行為,交大智能物業智慧康城項目經理江經理告訴記者,不少業主沒認識到小區綠化樹木的重要性,所以業主鄧女士才會有這種做法。「如果要對樹木進行修枝或砍伐,須先報給社區、街道辦說明情況才行。」江經理說,但業主還是「先斬後奏」了。
葉先生也表示,在接到小區監督小組的匯報後,他們趕緊對砍樹業主進行了普法,「這不是一般的錯誤,我們講了半個小時,說清了利害關係。」葉先生表示,小區是2000年交房的,這些樹顯然比小區還年長,要砍掉這麼一棵老樹,小區1300多戶居民是不願意的。
在業委會、物業等多方批評後,鄧女士認識到了錯誤,並決定重新補栽一棵。
代價:花三萬多元重新補栽一棵新樹
隨後,鄧女士到九裡堤街道城管執法中隊說明了情況,並承諾15天之內補栽一棵同樣品種的樹木。「原來那棵樹的直徑是80多釐米,後來買了一棵直徑90多釐米的。」鄧女士說,在苗圃市場找了一圈,才找到一棵合適的樹木。
通過將黃桷樹圖片發回小區業主群,大家最終確認了其中一棵八米多高的黃桷樹。5月17日,吊車開進了小區,綠化工人也趕到了現場,一棵黃桷樹再次被種下,成了小區一處景觀。
負責栽種這棵黃桷樹的是成都市一家綠化公司,該公司的王先生介紹,此前的黃桷樹應該已經枯萎了,樹根上有很多蜂窩狀的孔洞,還有被白蟻蛀過的跡象,如今新栽種的這棵樹也價格不菲,樹木本身就要一萬三千多元,加上裝運栽種等費用,總共花了三萬多元。
執法部門:不管是死是活 業主都不得擅自砍樹
「樹和人一樣,沒人能隨便決定結束它的生命。」九裡堤街道辦事處城管執法中隊中隊長李新成介紹說,接到群眾舉報後,城管部門迅速介入調查,並對業主下達調查通知書。
「業主也進行了積極配合,並寫了補栽承諾書。」李新成說,他們在現場查看時發現,樹枝雖然已經枯萎,但是樹幹還是有存活的跡象,「即使是死了,也要上報給城管園林部門進行審查,查明樹木死亡原因。」他解釋說,園林專家要對樹木進行鑑定,同時出具鑑定意見書,「如果還能救得活的樹,會有一個補救措施」。他最後提醒,居民擅自砍伐小區樹木是違反《成都市園林綠化條例》的,管理部門將按照相關的條例進行處罰。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