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押送流放的女犯人,一個來回數千裡,為何官差們都爭相前往?

2021-01-09 武品文史

文|武品文史

流放是古代的一種刑罰,是降死一等的罪行,也就是僅次於砍頭死刑的一種大刑。

而被判處流放的犯人,會被官差押送至千裡之外的苦寒之地去勞作。

然而,就是這麼個苦差事,一些官差卻相互爭搶,尤其是押解女犯人的時候爭搶的更是激烈,這是為何?

流放刑罰其實比死罪還可怕

在人們的認知裡,流放似乎是一種比較輕的刑罰,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或許還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比如我們熟知的蘇軾,他不就遇到了大赦天下所以被召回了嗎?

但我要告訴你的是,流放是比砍頭更可怕的刑罰,雖然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但是還有一句話叫「生不如死」,流放就等同於這種感受,犯人在流放的過程中全程都要帶著枷鎖。

而流放的地方都是相隔千裡的一些苦寒之地,還有永遠也做不完的工作,這種感覺就像鈍刀割肉。

然而統治者們卻非常喜歡使用這種刑罰,不僅可以展現出自己的仁慈,還可以解決邊遠極寒之地的勞作問題。

但犯人不可能自行前往,這就需要官差衙役來進行押解。

比如我們在《水滸傳》中,就經常可以看到官差押解好漢去服刑的場景,如果遇到女犯人,官差則都去爭搶名額,別看這個差事苦,其實它有很多的好處。

官差押送女囚犯的好處有哪些?

1、這種工作相當於出差,出差的薪資俸祿就另當別論了

押解犯人雖然苦乏,但是給的餉錢卻很豐厚,一些比較缺錢的官差就會申請這個機會,如果押解的是女犯人,很可能會額外獲得一筆錢財,而這筆錢都是犯人家人私底下贈予,也是為了女犯人在路上能夠得到衙役的照顧,這樣就可以少吃點苦頭。

2、這份差事相當自由

我們都知道,官差衙役在官府之中的等級不高,平時都是做一些苦活累活,還要巡邏值班,如果偷懶耍滑被抓,不是罰錢就是挨板子,雖然押解犯人又累又有危險,但是可以享受自由,不僅不用受到上級的約束,還可以管束犯人。而且走到一些風景秀麗的地方,還可以頓足觀賞,豈不美哉妙哉。

3、女犯人大多家庭富裕,可能贈送交通工具

古代被判處流放刑罰的人,大多是受到旁人的連累,比如一些商賈富戶或者朝廷官員家中的女眷,都是千金小姐犯不了什麼罪,卻無端的被牽連判刑,對她們來說也是一種無奈。

但對於官差來說,如果押運的時候遇到這樣的女犯人,家中一般會贈送馬車等交通工具,這樣官差也可以乘坐馬車來回,而且回來之後還可以把馬車賣掉大賺一筆。

以上就是為什麼官差爭相押送女犯人的主要原因,當然了,好處還不只這些,這一來一回幾千裡,還可以增加自身的閱歷,也是回來以後吹牛的資本,大家說是不是呢?

其他精彩文章:

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秦始皇為什麼會焚書坑儒?這些真相歷史老師不會說

秦始皇陵中澆灌了多少水銀?看一看山上的石榴樹,就全明白了

關羽首級之墓也許不在關林,一場大風雨衝出的考古發現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什麼不放火箭?魯肅:這是曹操的高明之舉

本文系【武品文史】原創,撰寫,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我們對於一般監獄的印象都是「四面都是牆,低頭見蟑螂」。為了防止犯人逃跑,牆外面恨不得再來幾堵牆。但是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卻因為太大建不了圍牆,不過也不用擔心這所監獄另有恐怖之處,即使沒有圍牆,犯人也不會越獄。
  • 古代犯大罪的人為何不直接判死刑?而是被流放,看完就明白了
    我們大家現如今的生活,可以說是都有了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同時我們也不用再像古人的那樣,每天為了吃穿而去發愁,所以說現如今我們對待物質以及各個方面的追求,也都有了一個極大的提升,比如說我們現如今在閒暇之餘都會去追一些歷史劇,又或者是去讀一些歷史史書,這也是我們現代人去了解歷史的最好的途徑和辦法了
  • 紫禁城有座斷魂橋,犯人路過此橋必死無疑,連皇帝都害怕
    在古代的時候,每個建築都有自己獨立的作用。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紫禁城裡一座特殊的橋。這座橋連皇帝都因為害怕而不敢走。那些犯下罪責的犯人走過這座橋,則代表他們已經命不久矣了。這座橋的名字叫做斷魂橋。名字聽上去就很是滲人。這座橋在紫禁城的內金水河上,長18米,寬9米,橋面採用的是昂貴的漢白玉巨石堆砌的,從建立之初到現在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
  • 唐代流放、貶謫之刑為何熱衷於嶺南地區?五嶺逐謫臣,窮荒多移民
    《送客春遊嶺南十二韻》:「路足羈棲客,官多謫逐臣。」中國古代社會的法制建設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而往往與法形影相隨的就是"刑"。在唐朝以前,古代就已經形成了笞、杖、徒、流、死五大刑法系統。總體而言,古代王朝的刑法懲治手段皆是這五類。"流"刑,即流放之刑,漢代以前,就有流放之刑。嶺南從秦朝開始,便是流放之刑的目標地區之一。特別是在唐朝,嶺南已然成為流放的首選之地。不僅如此,唐代官員以及貴族,遭遇貶謫,常常被貶至嶺南地區。可以說,嶺南地區是唐代流放、貶謫的"聖地"。為什麼貶謫、流放嶺南呢?其中隱藏著怎樣的歷史真相呢?
  • 古代不具備指紋識別技術,為何犯人總是要按手印畫押?
    但指紋的特殊意義的發現卻並不是在現代,遠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便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雖然古代不具備指紋識別技術,但犯人犯了事伏法總會籤字畫押按手印,這又是為何呢? 指紋在古代的意義 在各類古代破案影視劇和文獻記載當中,我們總是對犯人行刑前的一幕十分熟悉,當知縣大人準備行刑之前,總會讓犯人們籤字畫押按手印,對自己所犯之事有個了結,但有的人就會有疑問了,這古代並沒有指紋識別的技術,如此興師勞眾的讓犯人按手印是為何呢?
  • 在古代,有一種刑罰不用蹲牢房,不擔心會死,但卻人人畏懼!
    古代懲罰犯人的方式有很多,而且大多比較殘忍,有割鼻子、割耳朵、砍腿、腰斬、五馬分屍等。後來漢朝建立後提倡寬宥,於是就形成了後來的封建五刑:笞、杖、徒、流、死。死大家都能理解,但還有一種刑罰,僅次於死刑被稱為古代第二大刑罰,就是流刑。
  • 皇帝為何要將犯人「午時三刻」斬首?「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
    不少人的看法都是這樣的,但是,到底是不是呢?古代一天之中是分為十二個時辰的,每個時辰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午時」是11:00~12:59這個時間段,那麼「午時三刻」又是多少呢?關於「刻」有兩種說法。首先,「刻」也是古人的一種計時單位,但是說法不一。
  • 清末刑罰老照片:半空蹲馬步,圖4被強迫跪在鐵鏈上,圖5女犯人痛苦...
    圖1【沉重的木枷刑】枷鎖是古代刑罰中比較常用的組合刑具,「 枷」是在兩塊木板中間鑿開一個矩形或者圓形的洞我們常在小說和影視劇中看到罪臣和犯事者犯下重罪後被發配邊地,在押送過程中都是要上枷鎖的,只有到達押解目的地後才會打開。
  • 古代並沒有指紋對比技術,可還是要犯人籤字畫押,這是為何?
    我們在平常的古代影視劇裡面,都能見到審問犯人的時候,會讓他們最後進行一個流程,就是對於所闡述的情況進行籤字畫押,其中這個畫押就是按指紋的印記。而且似乎這個過程是很重要的,就像一些冤枉的犯人,即便是屈打成招也要將這個手印按上。可是,我們知道在古代是沒有指紋對比技術的,那為何還要進行這種操作呢?
  • 女面試官:2個1組合最小的數是什麼?回答「0」的都被淘汰了
    女面試官:2個1組合最小的數是什麼?回答「0」的都被淘汰了導語:無論你是新人進入職場,還是職場老員工都是必須經歷面試這一關,現在的面試官總是不按條路出牌,喜歡出一些奇葩的問題來刁難求職者,就算你經驗十足也難免會碰到「灰」,因此讓很多求職者摸不著頭腦,比如像下面這樣的題目:1、面試官:沙漠,1隻狗旅行,有吃有喝為什麼死了
  • 女面試官:2,4,6組成的最大數,是多少?回答642的都被淘汰了
    女面試官:2,4,6組成的最大數,是多少?回答642的都被淘汰了在現如今的社會當中,面試是步入職場的第一步,通過面試企業可以篩選出自己想要的人才,通過面試也就意味著可以得到一份自己心儀的工作。但面試官的問題,讓很多人都有點不能接受。
  • 古代的一種刑罰,不會讓人受到肉體折磨,卻比死刑更讓人害怕!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古代的一種刑罰,不會讓人受到肉體折磨,卻比死刑更讓人害怕!在封建主義思想十分強大的中國古代,那些皇宮朝廷的刑罰制度十分嚴格,而且花樣十足,這些刑罰手段不僅殘忍,而且會讓犯人生不如死,由於太過血腥暴力慢慢的就被現代法律給取締了。但是我們在古裝劇中還是時長會看到古代的刑罰方式,在這些刑罰中,有一種刑罰人們再熟悉不過了,它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流刑。
  • 這裡有大量的黃種人,最重要的是鑽石資源豐富,古時卻是流放之地
    一聲驚堂木,且聽吾道來,今天要講的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在亞洲的版圖上,曾經有這樣一個地方,這裡居住了大量的黃種人,所以這裡也被稱為亞洲第二大黃種人國家,最重要的是這裡富含了非常豐富的鑽石資源,在古代的時候卻是流放之地!這個地方名叫做薩哈,可能很多人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這是一個共和國,它位於俄羅斯遠東伯利亞地區,它的北邊就是我們熟知的北冰洋。
  • 古代一種專門針對女性的刑罰,往往讓女罪犯「叫聲」連連,受不了
    古代雖說科技不發達,交通不發達,什麼都不發達,但是古代人卻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刑罰。古代的皇帝沒有更好的辦法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只有通過各式各樣的刑罰讓人們畏懼他,產生畏懼感自然就會聽從他了。古代的刑罰不僅犯人對此毛骨悚然,老百姓也是異常恐懼,對此也起到了統治的作用。
  • 流放之路玩家吐槽為何國服原創BD會那麼少
    3.0之前我很少刷論壇,包括官 網,至今為止唯一發布的BD就是掛在官 網論壇的那個死靈華爾茲。本來不太想說國服原創BD這個問題,但是看到「關於國服流放之路的風氣」問題,有個事情不得不說一下,為何國服原創BD那麼少的原因,以下都是個人淺見,請輕噴。
  • 古代有一種殺人不見血的刑法,讓人生不如死,現今卻有人花錢嘗試
    古代的時候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國家的法制系統非常薄弱,交通不便,信息傳遞也太慢,不像今天有高鐵飛機和電子通訊系統,這就直接導致政府對社會的控制力減弱,特別是在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皇權專制時代,萬事決於中樞,但中央距離地方又是遙遙千裡,傳遞信息和調度人馬來來回回多則幾個月,少則也要十幾天
  • 周朝時鹽是貢品,漢朝實行鹽鐵官營,鹽在古代為何會是戰略資源?
    「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不起眼的它,在古代社會可是重要的戰略資源,西周時期它是上貢給周天子享用的「貢品」,漢朝時,大臣們還專門為它召開了一次「鹽鐵會議」。二、鹽在古代為何會成為戰略資源?1、鹽是國家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如果「鹽」只供周王室使用,那這種資源的價值再高也高不到哪裡去,畢竟商品只有在市場上流通,產生了買賣關係,才會讓更多人體會到它的好處,從而產生消費的念頭。在這方面,齊國開了一個好頭。
  • 《絕密跟蹤》講述的是一個監視者們和犯人鬥爭的故事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監視者們和犯人鬥爭的故事。電影開頭介紹警察系統有一個特殊部門叫監視班,專門負責分析犯人和跟蹤犯人。執行該項任務的警察必須專心致志,對其他事情概不負責。最近監視班測試通過了一個新人,也就是女主角河允珠。
  • 英國:流放寧古塔,南半球最發達的國家最初卻是由犯人建立的?的
    由於這些罪犯是被英國所流放過來的,以至於澳大利亞至今仍被很多人戲稱是英國的寧古塔。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段歷史。英國本土激增的犯人英國將犯人流放到澳大利亞這件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766年。最初的英國罪犯大多被販賣到農場主的手裡。農場主們需要大量的奴隸來為他們創造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