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有座斷魂橋,犯人路過此橋必死無疑,連皇帝都害怕

2020-12-05 五哥說歷史

紫禁城素來有「城中之城」的美名,這也證明了紫禁城面積廣大,建築也是非常的多。在古代的時候,每個建築都有自己獨立的作用。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紫禁城裡一座特殊的橋。這座橋連皇帝都因為害怕而不敢走。那些犯下罪責的犯人走過這座橋,則代表他們已經命不久矣了。

這座橋的名字叫做斷魂橋。名字聽上去就很是滲人。這座橋在紫禁城的內金水河上,長18米,寬9米,橋面採用的是昂貴的漢白玉巨石堆砌的,從建立之初到現在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

斷魂橋為何令宮中的人如此害怕?這是因為在明朝的時候,宮女在死後是要被裝進棺材之後抬出皇宮的,棺材是不能走在皇宮大道上的,只能走小道。而魂斷橋就是必經之路。到了清朝的時候,這個魂斷橋多了一個作用,那就是押送犯人。

無論是臣子、侍衛、宮女或者妃嬪,在被問責之後都會從這個斷魂橋上走過,然後押送出宮。此外,死刑犯再被押送到午門斬首的時候,也會途徑這個斷魂橋。

還有一個不成文的小規矩。如果皇上不想處死犯人,就必須要在犯人走過斷魂橋前下達命令,否則罪犯則難逃一死。這也是皇宮之內其他人害怕這座橋的原因。但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為何也害怕這座橋呢?

這要從道光帝執政的時候說起,道光帝的長子十分頑皮,一次,師傅教長子讀書的時候,長子十分抵抗並威脅要殺死師傅。師傅十分無奈便只能報告皇帝。道光帝十分憤怒,在斷魂橋上直接踢了自己的兒子一腳,哪成想直接把兒子踢死了。道光帝自然也十分後悔,因此每次路過斷魂橋的時候都會觸景傷情,從此之後再也不來這座橋了。因此這座橋流傳到後來也漸漸成了各位皇帝眼中的「不祥之物」。

相關焦點

  • 紫禁城的斷虹橋,被稱為「斷魂橋」,它的身上又有著怎樣的秘密
    紫禁城裡有座「斷魂橋」那麼,這座橋為什麼會取這個名字,它的身上又有著怎樣的秘密?「斷魂橋?斷虹橋?」其實這座橋建於元末明初,它有一個悽美的名字——斷虹橋!據記載,這種「斷虹」橋原有三座,是元代皇宮崇天門外的周橋之一,後來明建皇宮時將三座拆了只剩下一座,故名斷虹橋。
  • 人間有個紫禁城,天上就有個紫微垣
    紫禁城→紫微垣 西方星座大多以神話中的神、人或動物來命名,而中國古人對星星的命名方式則非常社會化。他們把山川百物、人間百業都搬上了天際,涵蓋了古代神話、歷史典故、社會制度和人文習俗等,幾乎是按照地上人間的模式在天上複製了一個世界。
  • 世界第一「巨蟒」,就藏在紫禁城內,至今已經有612歲的高齡!
    世界排名第一的「巨蟒」,藏身於紫禁城內,現在已經有612歲的高齡!沒錯,大家沒有看錯,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就是這麼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相信大家肯定會有所懷疑了,紫禁城是什麼地方,那可是皇帝居住的皇宮啊!那裡肯定是眾多禁軍把守著的怎麼會藏一條這麼大的「巨蟒」呢?
  • 紫禁城與古代天文星象
    古代帝王講究天人合一、天人感應,都自比為「天子」。既然「天帝」住在天上的「紫宮」,那麼他們在人間的住所也應該可以稱為「紫禁城」。 紫禁城建築的整體布局與天宮中「三垣二十八宿」密切相關。自戰國以來,我國有多個對星觀認識的論著,而「三垣二十八宿」說法較為全面地出現在唐代天文類詩歌集《步天歌》中。
  • 連皇帝看了都有點害怕
    古代社會的天文學不夠發達,對於很多天文現象古人都無法理解,所以一些奇怪的天文現象就會讓人跟什麼吉兆,兇兆聯繫在一起。古代有很多史書都記載過日食的發生,而日食則往往被認為是兇兆,皇帝作為一國之君都很害怕日食的出現。
  • 歷史上的紫禁城可是皇家尊貴的象徵,為什麼冷宮不對外開放呢?
    歷史上的紫禁城可是皇家尊貴的象徵,在這個地方曾替換過幾十位皇帝,這裡不僅是皇帝工作的地方而且皇帝也在這裡生活。一般都是在皇后的妃子們犯了什麼大錯便會被丟到冷宮中度日,那我們不禁發出疑問,冷宮是什麼樣子呢?在皇宮的哪個地方呢?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冷宮一般都是皇宮中最黯淡的地方吧,這裡住著曾經風光無限的妃子們,而如今卻變得痴的痴、傻得傻,在這裡能夠瘋狂生長的就只有野草,就連下人們也都不會給這些棄妃們好臉色看,沒有人會來看她們,甚至就連她們在某天突然去世也許都不會有人知道。
  • 名字的秘密:故宮「紫禁城」與神秘的星宿崇拜
    鄭和下西洋後的15年(1420年12月)北京故宮完工,它迎接的第一位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此後的491年間(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共有24位明清帝王在此生活過,至2020年,故宮正好600歲了。 故宮紫禁城的命名,源自中國古人的星宿崇拜,與天上的星座有關。
  • 算命先生路過一個小縣城,說:怎麼滿大街都是王侯將相啊!
    連向來不怎麼誇人的周恩來也說:「劉邦百戰百敗,卻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為他當宰相,經營關中作他的根據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項羽百戰百勝,卻經不起一敗,一敗塗地,一敗就亡,原因之一是沒有蕭何這樣的宰相。」蕭何功居第一,那第二是誰呢?不是張良,也不是韓信,而是曹參。
  • 丹宸永固,賞紫禁城風雲六百年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  紫禁城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此後共有14位明代皇帝、10位清代皇帝居於其間。通過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講述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營繕與保護情況,讓觀眾穿越歷史長河,領略紫禁城600年積澱的文化魅力。  其中,養心殿符板及五供、符望閣南間描金銀漆紗、《徐顯卿宦跡圖冊》等文物都是首次展出,十分難得。與以往間隔數十米的觀展方式不同,此次主辦方將珍貴文物搬進展廳,大家可以距離宮廷生活點滴、歷史文化細節更近一步啦。
  • 紫禁城有鎮城之寶就算了,居然還是這樣的東西
    明清時期的紫禁城是有鎮城之寶的,而且每個人都能夠看得見這件寶貝,但是卻沒有人知道這件寶貝是什麼?相信大家在知道這個鎮城之寶了之後一定會感嘆古代建築工人的智慧看,那是非一般的藝術家所不能相比的。角樓是古代最為流行的建築風格,到了明清時期,角樓遍地都是,所以角樓也成了故宮裡面最不起眼的建築了,角樓通常都是孤零零的矗立在宮城的四個角落,遠遠地與鬧市遙遙相望,冷清之中又顯得孤傲,但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存在價值。但是就是在這樣被所有人忽略的角樓裡面,存放著皇帝最器重的寶貝,傳說它是皇帝天上請來的保護神,也就是紫禁城的鎮城之寶了,但是沒有人能夠料想得到如此有大用的東西竟然是這個東西。
  • 他是高分低能類皇帝的傑出代表,學習成績優異卻沒能挽救清朝
    太后告訴他,他是個皇帝,得有皇帝樣,像普通孩子那樣信馬由韁,是沒出息的表現。 教育學家說,刻板、教條、嚴厲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這些孩子往往拘謹懦弱,膽小怕事,同時又固執倔強,不善變通。在閱讀光緒的有關資料時,我們發現他的性格中這些特點非常明顯。在太后身邊,皇帝日益成長為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
  • 嘉慶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疑雲重重,連史書都不敢如實記載!
    在禪位授印之時,遲遲不肯將大印交給嘉慶皇帝,幸虧左右大臣們委婉勸說,乾隆皇帝這才戀戀不捨的將權柄交給了嘉慶,但是要求嘉慶每頒發的一道詔書都要加蓋自己的大印,否則無效,可憐的嘉慶皇帝就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度過了三四年的時間,雖然名為皇帝,但是卻有名無實,連權臣和珅都敢拿捏自己,公元1799年乾隆皇帝駕崩,嘉慶皇帝正式掌權,在乾隆的喪期,嘉慶皇帝便迫不及待的想要除掉和珅
  • RDV時間·北京|李文儒:故宮院長說故宮:紫禁城六百年
    ,已有百餘年,可未對遊客開放的位置區域,至今仍有 40 % 。六百年前,中軸線確定,紫禁城橫空出世。有了中軸線,才有了這方方正正、鋪排有序的威嚴皇城。作者講這條「帝王之軸」上立起的三臺三殿,講這條「帝王之軸」引領的皇權印記。 紫禁之城,向來隔絕著皇家和百姓,都說明朝的天下是朱家的,清朝的天下是愛新覺羅家的。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做皇帝聽起來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每天只要批奏摺,看看書,想吃什麼山珍海味都有。那麼在清朝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一個字——累,兩個字——無聊,三個字——不自在。其實在清朝當皇帝是一件很沒有自由的事情。身為帝王,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被人注意著,一言一行都需要幾經斟酌之後再說出來。
  • 世界第一「巨蟒」,藏身於紫禁城中,迄今已有612歲的高齡!
    世界第一「巨蟒」,藏身於紫禁城中,迄今已有612歲的高齡!世界第一的「巨蟒」,藏身於紫禁城之中,大家可能會帶點疑惑和好奇,疑惑的是在如此守城嚴密的地方怎麼可能會有"巨蟒"?好奇的是這個世界第一的"巨蟒"到底有多大呢?
  • 世界第一「巨蟒」,藏身於紫禁城中,迄今已有612歲的高齡
    世界第一的「巨蟒」,藏身於紫禁城之中,大家可能會帶點疑惑和好奇,疑惑的是在如此守城嚴密的地方怎麼可能會有"巨蟒"?好奇的是這個世界第一的"巨蟒"到底有多大呢?其實這個「巨蟒」就是遊走在紫禁城內部的河流,那這個"巨蟒"可真是世界之最!內金水河是紫禁城的內河,本源於京西宛平縣玉泉山,流至義和門南水門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
  • 生生不息的文化瑰寶觀「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_文化...
    當前,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從舊日的皇宮到今日的博物院,600年來,這座世界文化瑰寶正散發著勃勃生機,其在傳承過程中的每一次嘗試,都不失為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有益探索;而在文化教育與文明延續的過程中,高度重視並充分發揮體育的價值,可賦予文化以生存依據和生機活力。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推動社會經濟協調發展,這也是推動文化強國戰略更好落地的重要保障。
  • [消息]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3》鄧倫、魏晨、張雪迎探尋紫禁城中...
    景福宮四面四景又包含了乾隆皇帝的何種理想?本周六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六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張雪迎,將通過隱藏在紫禁城文物中的數字密碼「雙闕、四面、六合」,深度了解乾隆皇帝的精神世界。
  • 神秘不輸金字塔 紫禁城的黃金分割之謎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與天文相對應,皇帝是天帝之子,天子居住的皇宮便是紫微宮了。稱皇宮為「紫宮」在秦漢時期就已開始。同時又因為皇宮四周都有高高的城牆,鱗次櫛比的宮殿,戒備森嚴,尊嚴無比,嚴禁侵擾,為常人不得出入的禁地。故有時又稱「禁城」、「禁中」。唐代時開始將紫微垣的「紫」字與禁城、禁中的「禁」字連用,稱為「紫禁」。初唐著名詩人駱賓王有詩云:「紫禁終難叫,朱門不易排。」
  • 皇帝都是至高無上的?一到這件事情,讓皇帝連肉都不能吃!
    皇帝都是至高無上的?一到這件事情,讓皇帝連肉都不能吃!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帝的吃穿住行都是國家的最高水準,甚至連法律都無法約束皇帝。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古往今來有無數的野心家、梟雄,為了那至尊地位前僕後繼,即使用自己的生命作為賭注也是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