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高分低能類皇帝的傑出代表,學習成績優異卻沒能挽救清朝

2020-12-06 騰訊網

晚清皇帝中,光緒是學習成績最好的一個。

1875年的1月13日,小光緒從熟悉的家裡被送進紫禁城。紫禁城實在不適合一個孩子的成長。從進宮的第一天起,小光緒總是處於太后的調教和訓斥之中。精明強幹的太后在教育上卻是一個失敗者。對親生兒子同治,她任母愛泛濫,過分嬌縱。而對繼子光緒,她卻矯枉過正。

為了讓小皇帝成為合格的統治者,她發誓絕不犯過去的錯誤,不容忍這孩子身上任何一點「毛病」,對他的每一個生活細節,都精雕細刻。如果他在早晨四點鐘時賴床,如果他在陪太后進早餐時碰響了餐具,如果他「上朝」時過多地扭動身子,如果他下跪時忘了複雜的規矩,那麼無一例外,都會受到太后親口的或者通過太監傳達的批評。太后清楚地記得同治是怎麼被慣壞的。

甚至小光緒走路偶爾蹦蹦跳跳,如果讓太后看到了,都會招來一頓訓斥。太后告訴他,他是個皇帝,得有皇帝樣,像普通孩子那樣信馬由韁,是沒出息的表現。

教育學家說,刻板、教條、嚴厲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這些孩子往往拘謹懦弱,膽小怕事,同時又固執倔強,不善變通。在閱讀光緒的有關資料時,我們發現他的性格中這些特點非常明顯。在太后身邊,皇帝日益成長為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他不知道什麼時候得了口吃的毛病,一見到太后就說話結巴,越是害怕越說不利索。他感覺自己動輒得咎。

只有在書房裡,光緒能找到自信。傳統的啟蒙方式,很容易在第一時間就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治帝就是這樣。太后和師傅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終也沒能把同治的牛頭按到書桌上來。

和同治比起來,光緒實在是太聽話了。雖然剛開始也曾 「嬉戲啼呼」過幾次,可是不久,這個性格柔順的孩子就安然接受了不可違抗的命運,每天乖乖地來到書房和文字做鬥爭。他功課進展得很順利,大字也寫得越來越端正。雖然和歷代的皇子比起來,他的成績不過是中等水平,但是和他的前任同治比起來,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進宮之後第一次,小皇帝發現自己能夠把一件事做得很好。這一發現,對於處於惶恐不安之中的他來說,是非常重大的一次心理轉折。隨著漸漸能理解書中內容,他對書本的興趣越來越濃。在宮中演戲之時,他常常攜一卷書找個沒人的地方閱讀。事實上,學習是他確立自我、證明自我和娛樂自我的唯一方式。從各個方面來說,他都是帝王教育的成功典型。在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看來,光緒「除了口吃這一先天不足外,無論在哪一方面,都遠遠超過了當年的同治帝」。

小皇帝的表現令帝國政治高層的所有人驚喜。師傅翁同龢經常得意洋洋地對人說起,小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在效法古代聖帝賢王。剛剛識字不久,小皇帝就指著書內的「財」字對師傅說:「我不愛此,我喜『儉』字」。翁同龢喜不自勝,當即跪下叩頭:「皇上聖德!皇上有此見識,真是天下之福!」

然而,事實上,光緒的教育是徹底失敗的。厚厚的宮牆阻擋了時光的進入。雖然外面的世界日新月異,一日千裡,紫禁城裡卻還充斥著康熙乾隆年間的空氣。雖然出生在鴉片戰爭三十一年之後,光緒皇帝接受的教育卻完全是傳統的。教科書也與歷代皇帝毫無二致,不過是《帝鑑圖說》、《十三經》、《聖祖聖訓》之類的「帝王之學」。

他的頭腦中除了四書五經、「聖賢心法」,空無一物。他對世界大勢缺乏了解,甚至連那些西方國家叫什麼名字都不甚了了。因為在傳統政治教科書中,那些都是無關緊要之事。唯一重要的是「聖人之道」,老師說,只要掌握了聖人之道,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瀛臺泣血記》的作者德齡在敘述她經歷的宮中生活時寫道:一個人只要在皇宮裡住三五年就會變得愚蠢。她指出,那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與外界絕少交流,見聞極為有限,即使是一個天資高的人也會被束縛得失去聰明。

這座宮殿之城令人森然的封閉、保守和死寂,對光緒的成長構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雖然他學習成績良好,然而除了書本知識以外,人情世故乃至支配帝國政治的潛規則,在大腦中卻完全是空白。親政之後,經常接觸他的大臣們發現,這個年輕皇帝缺乏基本的社會常識和應變能力。在複雜的晚清世事面前,他表現出令人吃驚的單純、天真。

所以,在甲午戰爭和後來的變法中,皇帝的許多做法,都出乎一般大臣的預料。

相關焦點

  • 高分低能娃,贏得眼前卻輸了未來,培養高分高能,父母需要這樣做
    當今社會存在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便是孩子的高分低能,大多數孩子的高分低能全拜父母所賜,可是不知道的父母還在竊喜,結局的悲劇便可想而知。而且高分低能也體現了當今社會應試教育對孩子的摧殘,當父母僅僅關注孩子成績上的多少,而忽視孩子其他方面能力上的培養,這樣的孩子看似聰明,但是在生活中是什麼樣子的呢?1,這樣的孩子沒有最基本的待人處事方式。
  • 對於「高分低能」這一自造詞,如何才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高分低能」這一自造詞通常用於以下的兩種情況下:①一些成績差的學生對一些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產生出嫉妒心理,從而非要「挑剔」出他們的一點點弱項不可,甚至「雞蛋裡面挑骨頭」。既然是初出茅廬、經驗不足,畢竟是大學生剛剛步入某個新行業的一種很正常的自然現象,哪怕不是大學生,任何一個新來的人都難免會覺得很陌生,但隨著日久天長的積累,逐漸幹多了,也就慢慢熟練了;況且,一個人剛入行階段的不熟練,跟他(她)的學歷是完全無關的。看來,任何一個聰明人、明事理的人,恐怕真的要仔細剖析一下「高分低能」這一自造詞了。
  • 「高分低能」狀元逆襲:你不必用別人的說法懲罰自己
    故事的主角李泰伯是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在當時,他因為「申請11所美國大學全部被拒」,成為公眾眼中「高分低能」的代表。高考後,他淡出了公眾的視野,先後進入麻省理工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取學位,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
  • 李泰伯實現了對「高分低能」誤解的完美逆襲
    故事的主角李泰伯是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在當時,他因為「申請11所美國大學全部被拒」,成為公眾眼中「高分低能」的代表。在他逐漸淡出大眾視野的幾年間,26歲的李泰伯先後進入麻省理工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取學位,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文章,李泰伯所在的實驗室正在為延緩人類衰老等重要課題。在他身上很難再找到那個「失敗者」的標籤了。他本人也早已將「高分低能」的標籤洗刷殆盡,實現了完美的逆襲。
  • 曾經被輿論奚落為「高分低能」高考狀元,現在強勢逆襲讓人閉嘴!
    高考狀元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發展好了就是正常的道路,發展不好就是」高分低能「,近日網上有一篇文章就是講述了這麼一個」高分低能「的故事在小編閱讀這篇文章後,頗為感概,故事的主人公是北京市2010高考理科狀元,但是因為他當年申請了美國的是一所大學都被拒絕
  • 成績靠題海戰術?批量「高分低能生」?還原衡水中學
    高考工廠、題海戰術、高分低能、後勁不足……每年高考前後,衡水中學總被熱議還原衡水中學:不「神奇」,也不「暗黑」河北省衡水市本是一座四線城市,卻因衡水中學(以下簡稱「衡中」)而全國聞名。在不少學生眼中,衡中是實現大學夢想、人生起飛的搖籃;在很多家長眼中,衡中是削尖了腦袋都想進的名牌高中;在北大清華等名牌高校眼中,衡中是優秀生源地;在其他高中眼中,衡中是學習的榜樣;而在一些人眼裡,衡中是一座半軍事化的「高考工廠」,衡中學生則是應試教育流水線上製造出來的、高分低能的「考試機器」……近日,記者帶著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走進衡中蹲點調研
  • 他曾是我國高考狀元,被媒體冠上高分低能的帽子,10年後遭打臉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位名叫李泰伯的高考狀元,李泰伯在2010年以語文138分,數學146分,英語140分,理綜279分的高分成績成功獲得北京市高考理科狀元。但對他進行報導的媒體卻稱他為「高分低能」這又是什麼情況呢?
  • 遭哈佛拒絕的理科狀元,被指高分低能的李泰伯,現狀如何?
    在遭到哈佛等11所世界高校的拒絕後,人們的觀念又瞬時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甚至在網絡上說一些不良的言論,直指李泰伯「高分低能」。不僅僅是學習尖子李泰伯就讀的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當時他在班裡擔任班長,而且還是校學生會和年級學生會會長。
  • 看看中國五大頂級富豪的學歷 你還相信「高分低能」的論調嗎
    社會上,一定又有一波「高分低能論」或「讀書無用論」蹦出來。小編一直搞不懂,這些明顯站不住腳的無腦論調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相信。那些生活中高學歷比低學歷更有成就的例子就不說了,小編今天就來談談中國五位頂級富豪的學歷吧。馬雲可能是最差的一位,高考落榜了兩次,家裡都反對他高考了,但人家堅持考了第三次,考上了杭州師範大學。
  • 衡水中學崛起靠掐尖,培養的學生高分低能?我卻不這麼認為
    走在馬路上,攔住一個人,問他聽沒聽過這所中學的大名,都會點頭稱是。有這樣一所中學,讓人又愛又恨。愛的人對其盛讚不已,恨的人對其極力否定。它,就是一直飽受爭議,卻迅速崛起乘風破浪的--河北衡水中學!有了優秀的老師與出色的管理者,在高考成績的加持下,吸引來了更好的生源,更好的生源又在優秀老師的培養下,創造更好的高考成績,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掐尖」我們現在看到的結果,起因是優秀的老師與出色的管理者帶來的高考成績,這個順序不能弄反!
  • 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若照他路線走,清朝不止二百年
    清朝最有為的皇帝:不是康熙乾隆,若照他路線走,清朝不止二百年清朝是從後金過渡而來,從後金建立,到清朝滅亡,一共經歷了12位皇帝,其中10位皇帝是大統皇帝,坐朝北京,統治全國。在這12位皇帝中,誰是最開明的皇帝呢?是康熙還是雍正?
  • 讓你輕鬆學習卻能拿高分的《超級學霸學習法》
    上學時每個班裡總有這樣兩種人:一種是看似每天都在按部就班學習但成績卻並不理想的人,一種是每天都興致高昂的學習並且成績優異的人。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想成為後者,而如何才能讓自己的付出和回報真正的成正比呢?對此,我們對這一類的學生進行了調查。
  • 北大醫學博士如今成低保戶,畢業18年不找工作,高分低能多可怕
    不過,在孩子們爭相「飛往」新學校的時候,家長們也會有些擔心,畢竟,很多孩子長這麼大都是第一次離開家,父母一定會有些擔心孩子是否能夠適應大學生活,自己一個人能不能照顧好自己等等。北大醫學博士成低保戶,畢業18年不曾找工作,「高分低能」多可怕北京大學是我國最頂尖的一個高等學府之一,擁有著百年的歷史,在很多學生以及家長心中,北京大學是非常有地位的。
  • 清朝滅亡一點不冤,看看康熙皇帝的一道聖旨,滅亡是遲早的事
    現如今人們對於清朝基本都是非常了解的,只不過大家更為熟悉的是清宮劇,在這樣的電視劇中人們依然可以學習很多歷史知識。不過很多內容是沒有通過清宮劇展現出來的,大部分內容依然是記載在史書中。康熙畫像清朝時期出現了很多耳熟能詳的皇帝,比如說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等,從乾隆帝之後,清朝就走了下坡路。
  • 他被編入了「高考狀元高分低能案例大全」
    那時他18歲,是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第一名,但是,申請11所美國大學均被拒絕的經歷,讓他變成了媒體上一個典型的失敗者。 有人把他歸為「應試教育的失敗產物」「書呆子」,還有人把他列進「高考狀元高分低能案例大全」。他當學生會主席、參加「模擬聯合國」的選修課,都被解讀成「混簡歷」。
  • 學生黨別再抱怨學習苦了,看看清朝皇帝作息時間表,頓覺渾身輕鬆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朝嘉靖皇帝天天在後宮裡煉丹藥,祈求長生不老,將所有的政務都交給內閣打理,嘉慶皇帝對自己非常自信,他認為自己聰明睿智,完全可以控制住每一位大臣,但實際上正是由於他的過度自信和疏忽大意,才培養出了一個官場巨奸嚴嵩。雖然嘉靖皇帝不怎麼管理政務,明朝內閣制度也非常健全,在嘉靖皇帝統治期間也沒有出過太大的亂子。但實際上嘉靖皇帝的所作所為已經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 清朝歷代皇帝順序列表(上)每個皇帝都有秘聞
    清朝,做為中華上下5000年文明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總共存在時間(1636年—1912年)共二百七十六年。一共經歷的皇帝有12個,不敢說每一個皇帝都文治武功,但相比其他王朝,清朝的皇帝算是比較悲催的。反觀大清朝,不管是誰,都沒有太多的淫靡奢侈,尤其是最後的光緒皇帝(溥儀三歲登基,沒有可比性),也兢兢業業,勤勉持家,可惜清朝大勢已去,加上外國列強入侵,國內戰爭頻發,慈禧太后又把持朝政,想要有一番建樹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清朝12個皇帝,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光緒載湉,每一個都有其秘聞。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說一說。1.努爾哈赤-曾經入贅過。
  • 清朝12位皇帝的順序及特點,一個順口溜教你輕鬆記住!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算起,清朝共有276年歷史,經歷了12位皇帝,這些皇帝都有哪些特點呢,且看課代表來解析——
  • 他是清朝最倒黴的皇帝,四次遇刺,最終還被雷劈死,他就是嘉慶
    他是清朝最倒黴的皇帝,四次遇刺,最終還被雷劈死,他就是嘉慶!嘉慶當了二十五年的皇帝,一生無功無過,卻四次遇害。他也是清朝唯一遭刺殺最多的皇帝。而且最後他雖然不是死於刺殺,卻被雷劈死。他遇到了第一個要刺殺他的人—陳德。原本這陳德從家鄉逃難來到京城,他本想好好的生活,但生活總和他開玩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卻因為一次意外被老闆炒了魷魚。失去了經濟來源,一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了。經常食不果腹。但是命運似乎還要與他開更大的玩笑,他的妻子也撒手人寰。只留下了兩個年幼的孩子。這樣的日子讓陳德過的非常的痛苦。也許這種事情放到現在很好解決。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做皇帝聽起來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每天只要批奏摺,看看書,想吃什麼山珍海味都有。那麼在清朝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一個字——累,兩個字——無聊,三個字——不自在。其實在清朝當皇帝是一件很沒有自由的事情。身為帝王,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被人注意著,一言一行都需要幾經斟酌之後再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