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做皇帝,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皇帝究竟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很多人都以為皇帝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喝玩樂,至於處理政務這樣的繁瑣事完全可以交給大臣,但是這只是昏君的做法。如果想要青史留名,在位期間幹出點兒政績來,除了能力超群之外,還要下苦功夫。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朝嘉靖皇帝天天在後宮裡煉丹藥,祈求長生不老,將所有的政務都交給內閣打理,嘉慶皇帝對自己非常自信,他認為自己聰明睿智,完全可以控制住每一位大臣,但實際上正是由於他的過度自信和疏忽大意,才培養出了一個官場巨奸嚴嵩。雖然嘉靖皇帝不怎麼管理政務,明朝內閣制度也非常健全,在嘉靖皇帝統治期間也沒有出過太大的亂子。但實際上嘉靖皇帝的所作所為已經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後來的皇帝一個比一個不像樣,最終在崇禎統治時期矛盾全部爆發,導致大明王朝滅亡。後來有人乾脆評論說明朝滅亡罪不在崇禎,而在於嘉靖皇帝,所以做一個諸事不管的昏君也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且這個代價是巨大的。
相比於明朝皇帝來說,清朝皇帝就比較勤政了,清朝的歷代君主都非常注重吸取明朝滅亡的教訓,不僅不準太監和女人幹政,而且對皇子的教育非常上心,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教育制度,所以清朝的皇子很少有昏庸無能之輩,要麼飽讀詩書,要麼能力超群,例如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就能說明清朝皇室教育制度的優越性。正是因為兒子們太優秀了,所以才導致了這場激烈的爭鬥。
而清朝滅亡之後,清朝的皇親貴族也大多成了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收藏家和藝術家,比如著名的書法家啟功,他的作品在書法界中享有盛譽,而且為人德高望重,與那些只知道提籠架鳥的八旗子弟有著本質的區別。
那麼清朝皇子的教育制度究竟有多嚴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首先是時間安排上。清朝皇子在時間方面安排得十分緊湊,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甚至勞累。一般來說,皇子早上4點鐘就要起床,4點半到6點半這段時間進行早讀,而七點是皇帝上早朝的時間,早朝一般兩個小時,上完早朝之後,緊接著開始用餐,此時大約是上午9點多鐘,由於早餐的時間比較靠後,所以午餐的時間也延遲到下午兩點多鐘。下午時間則是皇帝批閱奏摺的時間,要知道古代沒有手機電腦,批完奏摺之後,皇帝唯一的娛樂活動要麼讀書,要麼和后妃們聊會天兒,然後洗洗睡覺,可以說是作息非常規律,當然也十分單調。
如果早上皇帝實在是起不來,按照皇家的規矩,太監到點兒就要在皇帝的床榻旁喊出一句話:黎明即起,萬機待理,直到把皇帝喊起來為止。可見當皇帝也是一件非常苦的差事,不是誰想幹就能幹的。
當然在課程安排上,皇帝的課業壓力也非常重。不僅要背誦先帝的名言警句,而且四書五經都要背的滾瓜爛熟。這些技能早在皇帝當皇子的時候就已經練成了,所以在後來的執政生涯中,這些已經形成了日常的習慣。
當然皇帝除了起得比較早,時間安排緊,課業壓力重之外,還要應付大臣們的勾心鬥角,武將們的飛揚跋扈和天天處理不完的政務及批不完的奏摺,這些都足以把一個人逼瘋。因為在皇宮之中,皇帝只是孤家寡人,沒有朋友,甚至也沒有親情,所有的一切都只能一個人默默承受。這對於一個常人來說是非常難以忍受的,不過既然選擇了當皇帝,享受了其至高無上的榮耀和權力就必須忍受常人所不能忍。
比如清朝的雍正皇帝是清朝200多年曆中最勤政的一位皇帝。他13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將大清王朝從滅亡的生死線上救了回來,為乾隆盛世奠定了堅固的基礎,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雍正皇帝背後所付出的辛苦和汗水,他每天光批奏摺就要批一萬多字,相當於每天都要寫一篇大論文。其餘時間幾乎都在處理朝政,他從不給自己放假,雍正皇帝想要偷懶也只能在自己生日那天稍微給自己放鬆一下。其餘時間只能拼命的日以繼夜,所以《甄嬛傳》中,雍正皇帝和後宮后妃天天打情罵俏的情節是根本不存在的,最終雍正皇帝也是因勞累過度而病死的,可見皇帝遭受的壓力究竟有多大了。
看完了清朝皇帝的時間安排表和所承受的壓力,你還會嚮往皇帝的寶座嗎?你還會羨慕皇帝的生活嗎?是否會覺得做一個普通人平平淡淡的生活其實也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