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是這樣安排的,真讓人驚訝!

2021-01-09 談歷史的今天

原來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是這樣安排的,真讓人驚訝!想不到皇帝每天的生活這麼規律,時間安排的井然有序,真讓人意外!趕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根據對清宮檔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宮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規律的,除國朝大典外,一般的情況是:

1.上午5:00——7:00左右起床、請安、早讀;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辦理公務;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晚膳;

5.下午2:30——5:00看書學習、吟詩繪畫或由妃嬪陪同看戲、聽樂等娛樂;

6.下午5:00—9:00晚點或酒膳,做佛事,然後就寢。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為太皇太后,母親為皇太后,她們同住在慈寧宮,太妃、太嬪住在旁邊的壽康宮、壽安宮。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齊後,首先要向她們一一「請安」,以表示對長者的孝道與尊崇。除了康熙以外,清朝皇帝都是住在養心殿。皇帝每天早晨「請安」,要出吉祥門,乘坐兩人抬的轎子,經西二長街、出啟祥門。乾隆當了太上皇,嘉慶皇帝請安的內容便多了一項。

皇帝請安完畢,就開始早讀。早讀內容是前朝歷代皇帝的《聖訓》和《實錄》。所謂《聖訓》,是前朝皇帝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語錄,《實錄》是歷代皇帝統治時期治國的編年大事記。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間學習先祖的聖訓,無論嚴冬酷暑,從不間斷。經過長年累月地學習和領會之後,他們再調整、制定出自己的統治策略。

早上七點到九點半是皇帝吃早飯的時間。皇帝吃飯稱「傳膳」、「進膳」或「用膳」。清代皇室沿襲東北滿族的飲食習慣,一天早晚兩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點時進行,晚膳在下午一點到兩點進行,夏秋兩季則要早一個小時。兩次正餐後,各加一頓小吃。如果臨時需要吃什麼,就隨時傳人送過來。

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是皇帝上朝理政、辦理公務的時間。皇帝處理政務一般分為日常的和特殊的兩種。一年一度的批准死刑、接見外國使臣等,是屬於日常的政務;重要的典禮像登極大典、大朝會、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都屬於特殊的政務。

我們先看看皇帝如何處理日常政務:

皇帝在吃早飯時,太監會把請求召見的王公大臣們的牌子遞上來,叫做「膳牌」,由皇帝決定飯後召見誰。飯後,皇帝開始批閱大臣奏章、召見大臣議事。有時召見一個人、有時幾個人。多的時候,一天要召見四五起,每天召見的次數也不等。

皇帝在召見大臣的時候,要詢問各方面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然後下發諭旨。清代雖然設有許多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機構,例如議政處、內閣、軍機處等,但這些機構並沒有決定權,朝中政事都由皇帝一人說了算。

皇帝處理政務的另一種方式是御門聽政。這有些像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上朝。清朝初期規定,皇帝逢五視朝,政務繁忙的順治、康熙皇帝幾乎是每天聽政。御門聽政的時間多在黎明,許多重大決策,如康熙十二年討伐吳三桂叛亂的決策;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的反擊沙俄侵略中國的雅克薩戰役決策等等,都是在御門聽政時做出的。自嘉慶以後,皇帝漸漸懶惰,很少勤政。鹹豐之後,御門聽政便廢棄了。同治、光緒兩朝,皇帝都是幼年繼位,皇太后垂簾聽政,處理政務便變成另一種方式了。

每天上午11點到下午2點30分,是皇帝休息吃晚飯時間,根據《國朝宮室》記載,每天下午皇帝一般在一兩點時吃晚飯,然後批閱各部和地方大員的奏章,接著就開始學習。

在下午2點30分到5點這段時間裡面,皇帝除了辦公以外,主要是看書學習、吟詩作畫,或者是由妃嬪陪同看戲、聽音樂等等其他娛樂活動。

晚上七點到九點皇帝要祀拜神靈,然後上床睡覺。

撒滿教是滿族信奉的原始宗教。在入關前,努爾哈赤就設堂子、立神竿定期祭神,入關後,順治皇帝訂立了早、晚祭神的制度。早晨祭釋迦牟尼,關聖帝神位,晚上祭蒙古神,滿族愛新覺羅氏的創始女神等神位,另外還有日祭、月祭、春秋大祭等等。清代尊崇黃教,但也不排斥其他的傳統宗教。為此,清宮中有專門供奉佛、道的場所四十餘座,分布於宮中各處。

祭拜活動完畢以後,皇帝稍微休息後就回寢宮就寢。那麼皇帝住在哪裡呢?

人們可能關心的是皇帝上床後的另一件大事:皇帝的性生活。皇后及其妃嬪、貴人們住東西六宮,常在、答應沒有自己的住房,跟著妃嬪居住。

清朝入關以後,仍沿用明朝的規定,乾清宮西暖閣為皇帝的寢宮。但是清朝皇帝住到乾清宮的只有兩個,順治和康熙,雍正以後各代皇帝,都住在養心殿後殿。皇帝的皇后和嬪妃們就分別住在東西六宮。

按照皇室家規,幼年即位的皇帝年滿十五歲,就到了成婚年齡,大婚典禮後,新婚夫妻在坤寧宮東暖閣洞房同住三天,然後各回自己的寢宮。例如清代晚期的光緒皇帝大婚後,皇帝住在養心殿後寢宮,皇后隆裕住在東西六宮的鐘粹宮。

按照規矩平時皇帝不能到妃嬪宮裡過夜,皇帝如果想要哪位妃嬪來陪他睡覺,只能把她們召到皇帝的寢宮裡來,叫做「召幸」。當晚召幸誰,由皇帝在晚膳的時候翻「牌」決定。因「牌」的頂端塗有綠色,所以也叫「綠頭牌」。

清宮中的綠頭牌除了召幸妃子,還有其他多種用途。

被召幸的嬪妃,當晚不再回到自己的寢宮,但也不能整夜住在皇帝寢宮,所以就在寢宮的附近,設有臨時住處。如養心殿後寢宮東、西側的體順堂、燕喜堂及其東西圍房,都是妃嬪暫住的地方。

除日常生活和處理政務以外,清代皇帝還要主持一些特殊的大型活動,如萬壽、大婚、喪葬以及外出巡視等等。

皇帝的生日稱作萬壽節,每逢萬壽都有祝壽活動。清代萬壽節最隆重的是皇帝的旬壽,即滿十年的生日,如康熙六十歲生日、乾隆七十歲生日、八十歲生日及嘉慶五十歲生日,都有隆重的旬壽慶典。

清朝皇帝與以往歷代皇帝相比,他們的生活空間大得多,如康熙皇帝曾三次親徵葛爾丹,多次赴五臺山、東巡、南巡;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遍遊蘇杭勝景。為了不忘滿洲尚武精神,康熙、乾隆皇帝幾乎年年都舉行木蘭秋獮的狩獵活動,同時召見蒙古王公。但是到了清朝後期,出巡和圍獵活動基本上就停止了。

一人之上,萬人之下。如此大的權利,試問世間誰認不想要。一個時間表,足以可見皇帝的生活是多麼享受!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看看皇帝的作息時間表原來自己真的好輕鬆
    古代皇帝對老百姓來說一般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都是只知其形不知其茂。只知道皇帝的日常享樂,不知道作為皇帝的苦,清朝皇帝的《起居註冊》是皇宮中最詳細的記錄,人們才驚奇地發現皇帝作息比起歷代皇帝規律多了。清朝前幾任皇帝吸取前朝教訓立下規矩,這也不怪呼清朝延續了268年。
  • 學生黨別再抱怨學習苦了,看看清朝皇帝作息時間表,頓覺渾身輕鬆
    人人都想做皇帝,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皇帝究竟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很多人都以為皇帝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喝玩樂,至於處理政務這樣的繁瑣事完全可以交給大臣,但是這只是昏君的做法。如果想要青史留名,在位期間幹出點兒政績來,除了能力超群之外,還要下苦功夫。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做皇帝聽起來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每天只要批奏摺,看看書,想吃什麼山珍海味都有。那麼在清朝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一個字——累,兩個字——無聊,三個字——不自在。其實在清朝當皇帝是一件很沒有自由的事情。身為帝王,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被人注意著,一言一行都需要幾經斟酌之後再說出來。
  • 穿越時間,看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普通人可能一天也撐不下去
    ,想幹什麼幹什麼,身份尊貴,所有人都要討好皇帝,大權在握,一切政令只有皇帝點頭才能實行,  但是當皇帝就真的像我們想的這麼輕鬆嗎?我們來一起看一看以位清朝皇帝一天的安排。  早上5點鐘起床。梳洗完畢,穿戴整齊後,便率領後宮嬪妃來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居住的慈寧宮,向她們請安。從慈寧宮回去,便進行早讀。
  • 清朝這位皇帝倒黴至極,一生被行刺四次,最後卻被雷劈的面目全非
    有我們熟知的「康乾盛世」,很多皇帝都是很有作為的,康熙大帝的名號肯定是數一數二的,我們今天要說的也是清朝的皇帝,但不是康熙帝,說的這位一生很倒黴,被行刺四次,而且還是清朝歷史上唯一的一個被行刺的皇帝,小編先不說名字,留個懸念最後你們猜一下。
  • 一個人困擾了清朝三代皇帝,朱三太子到底有多少實力?
    在清朝初期的電視劇中,經常提到一個人物,那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炯。在民間的說法,朱慈炯是明朝崇禎皇帝第三個兒子,因此被稱為朱三太子。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中,朱三太子從來沒有出現過,反倒是各股勢力都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那麼,清朝建立以後,明朝皇室的殘餘勢力究竟有多少實力?有沒有能力對付清朝?
  • 清朝嘉慶皇帝是怎麼死的,難道真的是被雷劈死麼?
    在清朝正史中,記載清朝的皇帝都是正常死亡,即使是突發性猝死,也是記錄的非常一本正經,比如清太宗皇太極之死,正史上記載的是「端坐而崩」,但是在野史和民間傳說中,皇太極怎麼死的就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了,但最奇葩的並不是清太宗,而是嘉慶皇帝的死法,據說是雷劈死的,這是最神奇的。
  • 歷代王朝中,為何只有清朝不立太子,看完發現清朝統治者真聰明
    太子作為儲君,是皇帝的接班人,在封建王朝來說地位非常重要。一般來說,皇帝親政之後,都會設立太子。即使自己不想立太子,大臣們也會催皇帝立的,畢竟關係到國家的未來。所以歷朝歷代都會對立太子非常重視。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王朝都是有太子的,有些王朝就沒有太子,比如清朝。清朝是所有的封建王朝中唯一不立太子的王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這是清朝的前身。
  • 清朝皇帝壽命一覽表:乾隆皇帝最高壽,同治皇帝最短命
    清朝皇帝壽命一覽表:乾隆皇帝最高壽,同治皇帝最短命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至1659年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
  • 讓清朝3個皇帝飽受折磨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他很可能不是人
    儘管如此,明朝的殘餘勢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仍然在威脅著清朝的統治,其中就有一個叫做「朱三太子」的人,硬是「折磨」了清朝的三位皇帝,即順治、康熙和雍正。那麼,這個「朱三太子」究竟是誰呢?他很可能不是人,此話怎講呢?
  • 迎娶隆裕皇后入宮,進了一個假大門,光緒皇帝的大婚說起來也無奈
    眾所周知,晚清時期,因為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兩個人在如何治理國家上意見不合,折騰出不少事端來,最後鬧得慈禧老佛爺,乾脆把不聽話的光緒皇帝囚禁起來才算完事。要說這兩人的矛盾,打為光緒娶媳婦開始就有了。不過據說因為光緒皇帝從一開始就不喜歡隆裕,所以整個大婚和蜜月期也都沒給過隆裕好臉色看,更沒有按老祖宗的規矩給夠隆裕應有的禮數。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清朝皇帝大婚有個規矩,就是明媒正娶的皇后,接親的儀仗必須要從太和門通過,把新皇后抬進故宮才算是合格的大婚禮儀。可是,隆裕皇后進的太和門是個假門!
  • 清朝歷代皇帝順序列表(上)每個皇帝都有秘聞
    清朝,做為中華上下5000年文明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總共存在時間(1636年—1912年)共二百七十六年。一共經歷的皇帝有12個,不敢說每一個皇帝都文治武功,但相比其他王朝,清朝的皇帝算是比較悲催的。反觀大清朝,不管是誰,都沒有太多的淫靡奢侈,尤其是最後的光緒皇帝(溥儀三歲登基,沒有可比性),也兢兢業業,勤勉持家,可惜清朝大勢已去,加上外國列強入侵,國內戰爭頻發,慈禧太后又把持朝政,想要有一番建樹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清朝12個皇帝,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光緒載湉,每一個都有其秘聞。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說一說。1.努爾哈赤-曾經入贅過。
  • 清朝皇帝的帽子上面,為什麼會有一塊小金牌?
    看過清宮劇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這樣一件事。在很多清宮劇當中,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和其他朝代皇帝戴的帽子,是不太一樣的。而且,清朝皇帝戴的帽子,前面有塊小金牌。那麼,這塊小金牌,到底有什麼用處呢?是有特殊的意義,還是只是為了美觀呢?
  • 「學霸」作息時間表曝光,看完後才明白,成績的好壞不止靠智商
    可能大家還會認為能成為學霸的人得益於高智商,對老師所講的知識點理解得透徹,一點就透,但其實學霸並不是都和智商有關。下面我們來看一張初中學霸的作息時間表,他規定自己每天七點半起床,八點前完成洗漱和吃早飯。
  • 來看這些高度自律作息時間表!
    來看這些高度自律作息時間表! 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到放假了!此時的你是拖著行李箱行走在回家路上呢,還是早就窩在溫馨的家中,享受假期的歡愉呢? 玩歸玩,合理規劃出學習的時間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到了假期,很多人面對突然多出來的時間開始迷茫,不知道這長長的假期該如何規劃才能合理度過。
  • 百年前西方人把清朝畫成這樣,來看看那時外國人眼中的清朝吧
    在店鋪門口還有一個上門乞討的乞丐,圖中的清朝人髮型都是金錢鼠尾髮型,還是比價符合當時情況的,電視劇上我們常看到的清朝那樣的大辮子是清末才有的。圖中畫的是一欽差大臣前去某地視察饑荒,只見欽差衣著華麗,一副趾高氣的樣子。邊上的饑民衣衫襤褸的餓的皮包骨,饑民想去與欽差訴述饑荒被邊上的士兵給攔截。
  • 清朝皇帝列表之康雍乾,微觀角度的極盛一時,宏觀角度的災難前夜
    努爾哈赤只是後金的第一任大汗;皇太極只是關外清朝的第一任皇帝;多爾袞雖是入關後的第一任實際掌權人但並未稱帝;順治福臨即是皇帝又是入關後的第一任,但其有生之年並未實現一統。所以這樣看來,接下來的康熙玄燁就顯得在整個清朝尤為重要。
  • 姑侄女三人侍奉這個清朝皇帝,皇帝最寵愛的不是孝莊,而是她
    姑侄女三人侍奉這個清朝皇帝,皇帝最寵愛的不是孝莊,而是她文/每日隨記呀我們知道清朝皇帝是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的,有人專門研究他們在政治上的貢獻,認為他們在政治上是有很大的成就的很多皇帝在位期間都表現出來了很強的能力,通過自己強勢的手段,然後站穩了腳跟,讓清朝的發展到達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而且我們知道清朝並不是漢族人建立的,而是由少數民族人建立的,其中有的風俗習慣是非常奇怪的,是很多人都萬萬想不到的,就比如說婚姻。對於很多漢族的百姓來說,是非常注重倫理關係的,尤其是在對於結婚對象的選擇上面是非常慎重的,但是少數民族人在這一方面就顯得非常隨意。
  • 清朝滅亡一點不冤,看看康熙皇帝的一道聖旨,滅亡是遲早的事
    現如今人們對於清朝基本都是非常了解的,只不過大家更為熟悉的是清宮劇,在這樣的電視劇中人們依然可以學習很多歷史知識。不過很多內容是沒有通過清宮劇展現出來的,大部分內容依然是記載在史書中。康熙畫像清朝時期出現了很多耳熟能詳的皇帝,比如說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等,從乾隆帝之後,清朝就走了下坡路。
  • 300多年前西方人畫中的清朝各地,外國人眼中的清朝是這樣的
    這裡就是300多年前外國人眼中的清朝城市面貌,通過這些300多年前的畫作,帶你去看看當時清朝各地的城市。圖片來自300年前的南京,應該是在南京城外的一片景象。下面這幾幅畫是由300多年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特使約翰·紐霍夫創作的,他在清朝境內旅行了兩年多,足跡遍及廣東、江西、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和北京。JohnNewhoff用畫筆記錄了當時的許多城市的面貌。那時的清皇帝是順治皇帝,荷蘭東印度公司此行正是為了拜見順治,敲開清王朝的貿易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