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隆裕皇后入宮,進了一個假大門,光緒皇帝的大婚說起來也無奈

2021-01-09 闡史官曉悅

眾所周知,晚清時期,因為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兩個人在如何治理國家上意見不合,折騰出不少事端來,最後鬧得慈禧老佛爺,乾脆把不聽話的光緒皇帝囚禁起來才算完事。

要說這兩人的矛盾,打為光緒娶媳婦開始就有了。慈禧和光緒對皇后的人選各持己見,後來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光緒按老佛爺的意思,迎娶了隆裕皇后。

不過據說因為光緒皇帝從一開始就不喜歡隆裕,所以整個大婚和蜜月期也都沒給過隆裕好臉色看,更沒有按老祖宗的規矩給夠隆裕應有的禮數。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清朝皇帝大婚有個規矩,就是明媒正娶的皇后,接親的儀仗必須要從太和門通過,把新皇后抬進故宮才算是合格的大婚禮儀。可是,隆裕皇后進的太和門是個假門!

好好的新皇后,從假太和門進皇宮,聽起來的確不怎麼吉利,莫非這是光緒皇帝為了表達對這樁婚事的不滿,特意做了這樣的安排來為難自己的新媳婦嗎?

答案是:否!光緒皇帝還真沒有這份心思,更沒有這個能量。這個事情是慈禧太后一手策劃的。有人要懷疑了,光緒的隆裕皇后不是慈禧的親侄女嗎?況且還是她親自指定給光緒的皇后,難道說老佛爺看不上光緒,還會坑自己精挑細選的侄女嗎?

其實,在這件事情上,慈禧也有難言之隱。原來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這天,多災多難的紫禁城走了水,太和門被大火燒了個乾乾淨淨。可是離光緒大婚的日期也就一個月了,皇后的鳳輦必須從太和門進如故宮,這可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是萬萬破不得的。

那改婚期不行嗎?不行,因為日子是看了黃曆定好吉日,如果更改,可是大大地不吉利。這種情況,慈禧也發愁,不過老佛爺的反應還是蠻快的,很快就想出了解決的辦法。

慈禧讓工匠們日夜趕工,按照原貌一比一的比例,做了一個紙糊的太和門,相當於扎了一個大彩棚,雖說是紙糊的,但樣子卻不失原先太和門的氣派,就這麼糊弄著,算是讓隆裕過了門。

也不知道讓隆裕過紙門,是不是老天爺給大清朝預兆,當時的滿清政府,也正像這紙糊的太和門,看著光鮮亮麗,實際上已經搖搖欲墜,禁不起半點風吹雨打了。

幾十年之後,正是這位被從紙糊的太和門抬進紫禁城的隆裕皇太后,在清帝的退位詔書上蓋了印信,正式宣告了清王朝的終結,也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

清朝覆滅後,隆裕皇后鬱鬱寡歡,去世的時候只有46歲,也不知道這樣的因果,是否是上天的刻意安排,算不算是造化弄人。

相關焦點

  • 光緒非常寵愛珍妃,為什麼對她親姐姐瑾妃極端厭惡
    光緒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第十個皇帝。光緒皇帝雖然貴為天子,但卻是歷史上一個悲劇人物。首先他生不逢時,正好趕上清朝全面衰落之時,面對西方列強的瓜分侵略,他雖然滿腔熱望想重振祖宗榮耀,但卻回天無力,一次次努力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 原來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是這樣安排的,真讓人驚訝!
    早讀內容是前朝歷代皇帝的《聖訓》和《實錄》。所謂《聖訓》,是前朝皇帝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語錄,《實錄》是歷代皇帝統治時期治國的編年大事記。清代皇帝用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時間學習先祖的聖訓,無論嚴冬酷暑,從不間斷。經過長年累月地學習和領會之後,他們再調整、制定出自己的統治策略。早上七點到九點半是皇帝吃早飯的時間。皇帝吃飯稱「傳膳」、「進膳」或「用膳」。
  • 光緒的謝婚宴,為何會落個人面、場面、情面全盤皆輸
    黃曆上說,這是個好日子。 清朝皇室決定在這天辦個喜慶的飯局——光緒皇帝的謝婚宴。幾天前,他剛剛辦完婚禮,冊立了皇后。按禮制,皇室得答謝一下皇后的娘家人和王公大臣。 皇帝的「大婚典禮」是清宮裡的頭等大事。整個清朝,在紫禁城裡舉行「大婚典禮」的,只有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4位皇帝。這次大婚,慈禧太后可謂用心良苦,提前一年半開始準備,任命醇親王奕譞全面負責,諭令戶部「先行籌劃銀200萬兩,並外有預捐200萬兩,備專辦物件」。最後,「大婚典禮」共花費至少600萬兩。奕譞等為了照顧慈禧的面子,不惜截留髮往山東、河南的賑災銀兩。
  • 溥儀被趕出宮都懶得帶走的東西,搖身一變,成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珍妃,他他拉氏,鑲紅旗滿洲人,光緒十三年與姐姐一齊由廣州北上,送選秀女。她和姐姐在光緒帝選皇后的大典上同時入選,她的姐姐便是瑾妃。據說,光緒對珍妃一見鍾情,甚至想把皇后之位給她。但是,慈禧太后大聲一喝:"皇帝!"這位身不由己的皇帝只能停住腳步,將皇后之位封給慈禧的內侄女,也就是後來的隆裕皇后。這位皇后相貌平平,又有點駝背,光緒實在不喜歡這位老姐姐。
  • 大婚之夜放皇后鴿子,第二天禎香!誰也逃不過真香定律啊!
    張茂則根據他聽來得小心翼翼地解釋:曹皇后的確是出身名門,但是更愛穿戎裝,不怎麼穿女子服飾,而且她還精於騎射,偶爾與她的兄弟一起外出出獵,曾經也穿過男裝偷偷混進應天府書院聽詞人範仲淹講書。然而官家一點也聽不進心裡去:堅持認為雖然曹氏出身名門,且文武雙全,但是曹氏的醜名也在外——讓新婚夫君一見她便立刻越窗逃走。
  • 越南阮朝皇帝不娶異教徒,阮有氏蘭是異教徒,為何被立為皇后
    越南阮朝皇帝不允許娶異教徒為妻子,而且不允許生前封皇后。可為什麼,阮有氏蘭是異教徒,竟然嫁給了阮朝皇帝,而且還的生前被封為皇后呢?不過,當阮福晪想迎娶阮有蘭氏的時候,卻遇到了極大的阻撓。阮朝信奉的是佛教,而阮有蘭氏信奉的是天主教。如果要結婚,阮有蘭氏必須改信佛教。但是阮有蘭氏堅持不更改信仰。這樣一來,她就遭到了舉國上下的反對,其中皇太后尤其反對。不過,當時的越南畢竟是法國殖民地,阮福晪為了能迎娶阮有蘭氏,便尋求法國總督的幫助。
  • 現代科學技術同偵查結合 用中子轟出光緒死因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中子轟出光緒死因  現代科學技術同偵查思維相結合,光緒皇帝的死因大白於天下  本刊記者/ 蔡如鵬  幾位原子能科學家利用一項誕生於上世紀30年代末的核分析技術,解開了一樁困擾了歷史學家整整一個世紀的難題—
  • 只剩一個月了,你確定不去祝她生日快樂?
    明朝和清朝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齊家治國,更有萬千的後宮妃嬪、朝廷大臣以及無數的平凡百姓與這所皇家宮殿命運相連,他們或名垂千史,或萬千唾罵,有的則沒入歷史的大海中,滄海一粟爾。在北京故宮待過的24位帝王中,要數康熙、乾隆以及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時間最長。
  • 皇后被敵軍搶走,一年後挺著大肚被救回,皇帝卻甘願撫養敵人之子
    她們沒有地位,沒有自由,甚至不能決定自己的生死,對於她們來說只能依附於男子生存,所以當時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只能嫁給一個丈夫,並且將「忠貞」視為為重要的東西。曾有一位皇后,她在大婚當日被敵人搶走,一年後挺著大肚子被救回來,皇帝卻甘願將敵人兒子養大。這位不幸的皇后就是孛兒帖,她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
  • 光緒是歷史上「淡漠、憂傷的影兒」
    美國傳教士何德蘭的妻子是清末京城諸多貴婦人的家庭醫生,她的客戶中有慈禧太后的母親,也有隆裕皇后的妹妹。何德蘭還有個朋友是宮中的花匠。他記錄了諸多他夫人和花匠朋友給他轉述的清宮秘聞。何德蘭認為光緒是第一個「身坐龍椅而臉向著未來的人」。
  • 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清朝這位皇后說透了。作為國人真沒法自豪
    慈禧準許入宮兩個月的貼身女官德齡姐妹回家探望,姐妹倆喜出望外。可皇后私下告誡了她們一番話,她們才知道應該怎麼做。皇后的這番話就是給現在與領導相處的人講,也有教科書的意義。不得不說,中國的處世之道真是大有學問。這段故事記錄在德齡公主寫的《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裡。
  • 他從小生活在宮中,並且他還有英文名字,宮裡的內幕只有他知道
    誰都沒有辦法說清楚,我們只能依據以有的史料,大膽的去猜想。比如古時候的皇上畫像,就並不一定能說明這就是本人的原貌。在中國的歷史上只有一位皇上留下了最真實的圖像資料,那就是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因為那個時代照相機已經被發明出來了。他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照片以及圖像、還包括他本人的口述、編寫的書籍等歷史材料。相對來說,在有圖有真相的前提下,這些材料使我們離更加真實的歷史更近了。
  • 光緒為何一輩子不能生育?跟慈禧的可恥行為有關,被世人唾棄
    光緒皇帝在位期間,大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雖然想要有一番作為,但他幾乎沒有實權,憑藉他的實力是沒有辦法和慈禧抗衡的。在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和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件事讓光緒感覺十分恥辱。  為了改變清朝的落後狀態,光緒皇帝打算通過變法來拯救清朝。光緒二十四年,光緒皇帝推行了戊戌變法,但是變法的內容影響到了大臣的利益,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反對。
  • 漢文帝母親二婚,漢武帝母親二婚,西漢皇帝為何喜歡二婚女子?
    王娡先嫁給了金王孫,還有了一個女兒。後來被王娡的母親送入宮中,後來還成了皇后。這種經歷,在後面的朝代幾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從宋朝開始。漢武大帝,老婆一堆,有事跡記載的有五位。其中衛子夫,李夫人都是歌女出身。衛子夫還做到了皇后,生了太子。太子的後人還是後面大名鼎鼎的漢宣帝。漢昭帝,享年太短。年僅八歲迎娶了六歲的娃娃當老婆,肯定頭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