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晚清時期,因為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兩個人在如何治理國家上意見不合,折騰出不少事端來,最後鬧得慈禧老佛爺,乾脆把不聽話的光緒皇帝囚禁起來才算完事。
要說這兩人的矛盾,打為光緒娶媳婦開始就有了。慈禧和光緒對皇后的人選各持己見,後來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光緒按老佛爺的意思,迎娶了隆裕皇后。
不過據說因為光緒皇帝從一開始就不喜歡隆裕,所以整個大婚和蜜月期也都沒給過隆裕好臉色看,更沒有按老祖宗的規矩給夠隆裕應有的禮數。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清朝皇帝大婚有個規矩,就是明媒正娶的皇后,接親的儀仗必須要從太和門通過,把新皇后抬進故宮才算是合格的大婚禮儀。可是,隆裕皇后進的太和門是個假門!
好好的新皇后,從假太和門進皇宮,聽起來的確不怎麼吉利,莫非這是光緒皇帝為了表達對這樁婚事的不滿,特意做了這樣的安排來為難自己的新媳婦嗎?
答案是:否!光緒皇帝還真沒有這份心思,更沒有這個能量。這個事情是慈禧太后一手策劃的。有人要懷疑了,光緒的隆裕皇后不是慈禧的親侄女嗎?況且還是她親自指定給光緒的皇后,難道說老佛爺看不上光緒,還會坑自己精挑細選的侄女嗎?
其實,在這件事情上,慈禧也有難言之隱。原來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這天,多災多難的紫禁城走了水,太和門被大火燒了個乾乾淨淨。可是離光緒大婚的日期也就一個月了,皇后的鳳輦必須從太和門進如故宮,這可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是萬萬破不得的。
那改婚期不行嗎?不行,因為日子是看了黃曆定好吉日,如果更改,可是大大地不吉利。這種情況,慈禧也發愁,不過老佛爺的反應還是蠻快的,很快就想出了解決的辦法。
慈禧讓工匠們日夜趕工,按照原貌一比一的比例,做了一個紙糊的太和門,相當於扎了一個大彩棚,雖說是紙糊的,但樣子卻不失原先太和門的氣派,就這麼糊弄著,算是讓隆裕過了門。
也不知道讓隆裕過紙門,是不是老天爺給大清朝預兆,當時的滿清政府,也正像這紙糊的太和門,看著光鮮亮麗,實際上已經搖搖欲墜,禁不起半點風吹雨打了。
幾十年之後,正是這位被從紙糊的太和門抬進紫禁城的隆裕皇太后,在清帝的退位詔書上蓋了印信,正式宣告了清王朝的終結,也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
清朝覆滅後,隆裕皇后鬱鬱寡歡,去世的時候只有46歲,也不知道這樣的因果,是否是上天的刻意安排,算不算是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