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和清朝,北京的紫禁城一直都是皇家的宮廷。在末代皇上溥儀被轟出紫禁城之後的第二年,這座美麗的、戒備森嚴的皇宮被展現在人們眼前。近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多少歷史上的事情都是發生在這麼古老而又悠久的深宮內院裡。
易中天老先生曾在品三國裡說過,中國的歷史有的時候離我們很遠。歷史上的真相又是什麼?誰都沒有辦法說清楚,我們只能依據以有的史料,大膽的去猜想。比如古時候的皇上畫像,就並不一定能說明這就是本人的原貌。在中國的歷史上只有一位皇上留下了最真實的圖像資料,那就是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因為那個時代照相機已經被發明出來了。他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照片以及圖像、還包括他本人的口述、編寫的書籍等歷史材料。相對來說,在有圖有真相的前提下,這些材料使我們離更加真實的歷史更近了。在這些歷史材料中,他給我們揭秘了不少他知道的還有經歷過的有關於皇宮裡的秘密。
他是在不到三歲的時候,就被慈禧下詔立為皇上而入宮的,在我們的每個人想像當中,古代的皇上生活應該是錦衣玉食、極盡奢侈、並且高大上尚的,雖說我們也看了不少宮廷劇,也對聖上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我們看到的是電視劇裡皇上的生活景象,而不是現實生活,真實的歷史上並不這樣的。他當上聖上很大理由是:因為光緒皇上沒有孩子。光緒是他的大伯,光緒皇上死後,他就被過繼給了光緒,從而是順理成章的當上皇上,同時要管著同治,也要管著光緒皇上的妻子們。而他的生母自然與他是不能相認的。
他入宮之後,其實是很孤獨的,雖然他一下子有了四位「母親」,但是唯一能讓他感受到母愛的,是隨他一起進宮的乳娘王焦氏。他九歲的時候才斷奶,甚至於在被轟出宮之後,他的乳娘還在他的身邊。宮中的四個老太妃對他也是十分的冷淡,每次都會按照日常禮節對他進行「關照」,他也會每天去各宮給太妃請安,並且這些太妃都是坐在梳妝鏡前,背對著他說話,他每次都要跪著回答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讀書上進不,最後一句就是退下吧。而真正照顧他的是宮裡的內務府的宮人們,他是在他們的陪伴下長大的,他們不僅要照顧他的吃喝拉撒睡之外,還逐漸的成為了他的玩伴。他小時候是很調皮的,到處亂跑,太監就編鬼故事嚇他,以至於他沒到天黑就躲到床上不敢出門,也導致他性格膽小懦弱,並且十分迷信。
宮人們對他的調皮還想到了一個辦法,每次在他精力十分好亂跑的時候,就會將他關進小黑屋裡,任由他在裡面哭一段時間,這樣消火氣就出來了。他平時吃的飲食,每一頓飯要有20多道菜,但是他卻還是經常餓肚子。這些菜其實是用來講排場的,讓他能吃的不多,稍微多吃一點就會被阻止,日常就是粥食、麵食的時候多,以至於有一次他在遇到給太妃端飯的宮人,直接上手去搶醬豬肘,並且拿著就吃,沒有吃幾口就被宮人拿走了。在他看來,吃的東西量很大卻吃不了多少,衣服做很多卻穿不了。
據他列出的開銷清單,他每天的肉菜達到22斤,一個月就要660斤,加上太妃和太后6個人每月只管肉菜就要3960斤,其中雞鴨就要388隻,而那時5歲的他,一個人每個月就是吃掉240隻,加上軍機大臣、侍衛、師傅、宮人們,每個月就要用掉肉菜14642斤。在他看來這些開銷大多都被內務府的人被貪掉了,貪汙之風在宮內各個級別的人之間很是流行。
此外他還知道宮內的另一個秘密,在宮內有一個叫如意館的地方,是在康熙那時建立的,用於宮內的畫畫研究藝術的地方,名字和場地也變動過幾次,但是它是一直存在的,太妃或者皇后想畫畫了,或者想寫字了,就會叫如意館的人畫好描線,讓太妃或者聖上添加幾筆就行了,這就是御筆之寶。
那麼他的英文名字是怎麼來的呢?要從武昌起義發起的革命海潮中被轟了下來說起,當是的袁世凱還念著主僕之情,對他們皇家還算不錯,不但讓他們生活在宮裡,而且每年給一定的補貼,他在皇宮裡的生活還是很瀟灑的,1918年的時候,在李經邁的提議下,英國人莊士敦就被請來當他的英語老師,為此也打開了另一扇大門,莊士敦在給他當老師的時候,他只有13、14歲的孩子,對於讀書的枯燥和整日的瘋玩比,他還是不求上進的,也讓他的老師們很頭痛。
他本來認為英語老師就會說一些他聽不懂的外國話的人,但是沒想到見到莊士敦之後,立刻被他給收服了,不僅會說流利的漢語,對古語經史子集張口就來,最讓他感興趣的便是英語了,沒有過幾天經過莊士敦的建議,就給自己起了一個英文名字叫亨利。此外,他不僅教亨利英語,還教他西方的文化和現代化的東西,讓從小生活在宮內的他眼界大開,也就開始換下龍服穿上西裝,戴著眼鏡,騎著自行車在宮內亂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