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進入冬季了,不南北溫差真的挺大的,北方有的地方已經下雪了,棉襖都已經裹在身上了,而南方這邊的天氣卻好像還是初秋的季節,想起一句歌詞,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四季如春,我這北方的寒夜裡大雪紛飛,用來形容這個溫差還是挺貼切的,不過這讓讓人聯想到在古代的時候,皇帝和他後宮裡的賓妃們又是怎麼度過寒冷的冬天 的,要知道古代是沒有暖氣的,而且皇宮裡面建築都很高達,夏季是陰涼,冬季肯定也不會暖和到哪裡去,皇上和他的嬪妃們是怎麼過冬的?除了前三種,最後一樣慘無人性!
其實不論什麼時代,冬季想要讓自己保暖肯定都少不了三樣東西,衣食住行裡面前三樣都佔了,首先說說住的地方,在清朝時期,空調暖氣就別想了,如果經常看宮鬥劇的人應該都會留意到在冬天的時候後宮嬪妃屋子裡面都會有暖爐的存在,也就是靠這個暖爐去取暖,所以在關於清朝的宮鬥劇裡面,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爐子和炭盆,通過這個讓房間變得暖和起來,房間裡面根據情況放火爐,一般大火爐會放在大廳裡面,小火爐會放在臥室裡面,這樣房間就能夠足夠的暖和起來。不過一般嬪妃們會相互往來,所以出門的話也會隨身帶上一個小火爐去取暖。
清朝時期,有一個專門負責管理宮中所用柴薪的機構,對宮裡各處柴薪的用量都會有嚴格的規定,這個機構就是「惜薪司」,柴薪會根據在宮中的地位去分配,地位越高柴薪也高,一般會從皇太后開始往下遞減,所以宮中嬪妃如果不受皇上寵愛,位份不高的話,在冬天的時候一般是不會有足夠的柴薪去過冬的,受凍也就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了。
冬天的時候,皇帝的話會直接暖閣裡面,光聽見名字就知道跟一般的房間有什麼區別了,房間的牆外或者底線都會有管道,這個管道都是由瓦筒做的,然後通過在管道口燒炭的方式讓熱量散發到屋裡去,所以也就叫做暖閣了,跟現在的暖氣或者地暖都有些相似之處。
住的地方暖和了,還有酒店冬天出門要穿的衣服,這個相比很多人都能想到穿什麼了,就是去穿各種皮毛的製成的衣服,貂皮或者黑虎皮等等這樣野生動物的皮,通過穿上這個就能防寒取暖。
再有一個就是吃什麼了,其實咱們現在一到冬天,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吃火鍋,都說冬天和火鍋最配,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在清朝的時候,他們在冬天也會去吃火鍋取暖,幾乎可以說就是靠火鍋度過冬天的。直到初春的時候才開始不去吃火鍋。
這幾個都是最基礎的取暖辦法了,最後還有一種取暖的辦法是會讓身邊的丫鬟太監們給自己取暖,在現在看來是相對不仁道的一種做法了,簡直就是慘無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