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怎麼過冬 你知道嗎?

2020-11-24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昆蟲怎麼過冬 你知道嗎?

冬季到來之前,家禽換上了厚厚的羽毛,田鼠要貯備過冬的食物,小小的昆蟲也不例外。昆蟲沒有冬眠這種說法,一般分為休眠和滯育兩種情況,休眠的長短取決於環境變化。它們過冬前的準備工作,是在秋末氣候開始變冷、氣溫平均下降到8℃~10℃時開始的,它們先將自己吃胖,然後再擠出體內水分……

游離水、結合水

昆蟲體內水分含量高

越冬準備工作的第一步當然是瘋狂進食,積累營養物質,使身體內的脂肪含量逐漸增多。到了停止取食時,身體內的脂肪含量就達到了最高水平。同時,身體的其他組織也在不斷進行著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貯存。這些物質的積累可補償過冬階段新陳代謝過程中所消耗的物質。

其次,是降低體內的水分。正常生活條件下,昆蟲體內的含水量很高,一般約為體重的70%~80%,也就是說昆蟲整個身體重量的大部分都是水。昆蟲體內的水分為兩種:一種叫游離水,一種叫結合水。游離水是昆蟲從食物和大氣中取得的,一般不直接參與體內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過程。這種水比較容易結冰,當溫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時,昆蟲身體就容易凍結而導致死亡。結合水就不同了,它不但參與昆蟲體內的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而且在零下十幾度甚至零下三十幾度都不結冰,這就提高了昆蟲的抗寒能力。第一期排水是在昆蟲停止取食要轉入過冬狀態以前,從消化道裡排出所有食物殘渣,部分游離水隨之被排出體外。雖然昆蟲停止取食,不再從外界引進水分,但昆蟲體內的代謝作用還很旺盛,藉助呼吸時的蒸發又會排出一部分水分;同時由於氣候、光照等外界環境的改變,也促使昆蟲體內進行著一系列的生物化學變化,在這種變化過程中,部分游離水轉變成了結合水。這一階段失去的水分一般佔總失水量的20%~25%。第二個失水時期發生在溫度下降到8℃~9℃時。這時,昆蟲一般都進入過冬的隱蔽場所,但還沒有進入真正的過冬狀態,這段時間內,又失去了1%~4%的水分。

趨溫性、趨溼性

是昆蟲過冬的重要本能

昆蟲在過冬前的準備中,還有一次改變趨性的過程。昆蟲屬於變溫動物,體溫隨氣溫的變化而改變,天熱了就向陰涼的地方躲,天冷就向暖和的地方跑。這種向暖和地方去的現象就是趨溫性,是昆蟲度過嚴冬的一種重要本能。例如專門取食蚜蟲的異色瓢蟲,天氣變冷時,它們就爭先恐後地飛到牆縫、草堆以及倉庫等較暖和的地方過冬。在土壤中生活並過冬的叩頭蟲的幼蟲(金針蟲),天氣變冷時,它們便向著土壤深處鑽,這是因為10釐米以下深處的土壤溫度要比大氣溫度高7℃以上,20釐米的深處要高10℃以上。當土壤深度達60~90釐米時,溫度晝夜不變;深度達12米時,保持著不冷不熱的狀態。雖然大部分昆蟲不會鑽那麼深,但鑽入到10~15釐米下還是較為常見的。由於土壤溫度比大氣溫度高,昆蟲當然就不容易被凍死了。

也有些種類的昆蟲要鑽到樹皮下、樹幹內,或田野、林間的枯枝落葉堆中過冬,這也是一種趨溫性的表現。一般樹皮或較深樹皮縫中的溫度,要比大氣溫度高2℃~5℃;在樹幹2釐米深的地方,溫度比外面高出5℃~6℃。

趨溼性也是昆蟲的一種生存本能。昆蟲在過冬前雖脫去了體內大部分的游離水,但在荒漠乾旱地區,處於過冬期的昆蟲體內及周圍環境中的水分,蒸發量要比回收量高得多,這對保持昆蟲的生理活性極為不利,特別對過冬後的甦醒影響更大。因此,有些昆蟲(特別是在地表過冬的成蟲),它們過冬前常選擇在有枯枝、落葉、垃圾等比較潮溼的物體下過冬就是這個緣故。

蛹的形態、卵的形態……

越冬的形式多樣化

不同類昆蟲的過冬方式是不一樣的,以幼蟲形態過冬的佔43%,以蛹形態過冬的佔29%,以成蟲形態過冬的佔17%,以卵形態過冬的佔11%。

以幼蟲方式過冬的昆蟲,多數都已接近老熟。這是因為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一齡幼蟲,體壁幼嫩,抗寒能力極差;二齡後的幼蟲,正處在快速取食和發育旺盛的階段,體腔內所含水分較多,又沒儲備足夠多的過冬所需的脂肪,因此一、二齡的幼蟲對度過冬天還很不適應。以幼蟲期過冬的昆蟲,除幼蟲在身體生理上具備了過冬條件外,選擇不同的過冬場所、編織各種形狀的防護外罩也是必不可少的。蜉蝣、石蠅以及蜻蜓等水生昆蟲會在冬天時變成幼蟲,和其他昆蟲不同,它們在冬天時不會休養生息,反而會積極攝食,以確保它們在早春時重新變為成蟲。它們精力充沛,在有需要的時候,它們還能遷移到溫暖的水域中。有證據表明,它們自身會產生甘油來避免被凍結。

以蛹的形態過冬的昆蟲數量種類不多,這是因為雖然蛹態的表皮比較堅硬,可遮風禦寒,但畢竟是較長時間過著靜止生活,在這個階段缺乏躲避鳥獸、寄生性昆蟲等天敵的能力。多種蝴蝶是以蛹的形態過冬的。蝴蝶一年中最後一代幼蟲在進入冬眠前,選擇僻靜、向陽、遮風環境,向籬笆、牆壁等上面爬去。先吐出些絲將尾部與所棲居的物體粘住,然後靠身體的蠕動及脫皮激素的作用,脫去舊衣,變成失去運行能力的蛹。這時如有天敵侵犯,它們唯一的示威表現就是將身體抖動幾下。蛾類的蛹大部分是在地下的土中過冬,只要土壤不受到冬耕翻地的破壞、禽畜的刨食,它們就可安全過冬。

大多數昆蟲在成蟲期能取食,或有堅硬的體壁。只要它們把肚子吃飽,儲備下足夠供冬季消耗的養料,並選擇好越冬場所,就能熬過漫長的冬季。雙翅目中的蚊、蠅,大部分是以成蟲形態過冬的。每年冬季將要來臨時,它們就鑽到石洞、大棚、空房、畜舍等陰暗擋風的角落裡躲藏起來度過冬天。螞蟻這樣的社交昆蟲將洞穴挖得很深,深到寒氣無法到達,在這裡它們享用夏天積累下來的食物。而另一種社交動物蜜蜂則進化出了一種不同於螞蟻的適應機制。當蜂房溫度降到17℃以下時,蜜蜂們會聚集成一個球,處在內部的蜜蜂通過震動翅膀來獲取熱量,而處在外部的蜜蜂則像一個絕緣層那樣保護熱量不散失殆盡,蜜蜂們輪流享受內部熱量。

以卵的形態過冬的昆蟲,常見的有蝗蟲、蟈蟈、蟋蟀、蚜蟲、粉蝨、飛蝨、斑衣臘蟬、盲蝽象等。 曹強 攝影 李宇飛

相關焦點

  • 昆蟲是如何過冬的
    就像某些鳥兒,有幾種昆蟲,比如蜻蜓或者蝴蝶,需要飛到南方過冬,這裡最有名的就是黑脈金斑蝶了。當然,許多昆蟲的生命周期都要比鳥兒還短,當然 有些特殊的族群比如黑脈金斑蝶向南可以飛翔上千裡到墨西哥,但是卻需要花費四代或五代族群才能返回北方。當冬天來臨時,若是昆蟲不能離開,將面臨兩種選擇,要不待著不動,要不到溫暖的地方重新生活。
  • 你知道冬季昆蟲都去哪兒了嗎?
    剛上山,老師就給了孩子們一個「下馬威」,這段路實在富有挑戰性,看孩子們的行走姿態,就知道有多麼困難,楚晴膝蓋跪地,樂之直接趴在地上,不掙扎了發現了過冬的叩甲蟲(俗稱叩頭蟲)和以幼蟲形式過冬的松墨天牛幼蟲
  • 蚊蟲可以過冬嗎,冬天一到是不是就都死了?不是
    如果所有的昆蟲都會因溫度的下降而被凍死,那麼第二年春暖花開之時,新的昆蟲又是從何而來的呢?你可能會說,新的昆蟲是源於前一年凍死昆蟲所產的卵。這種說法的確沒錯,但並不是全部,因為很多昆蟲真的可以過冬,而其中也包括我們所厭惡的蚊子。等等,蚊子的壽命不是很短嗎?
  • 《MOVE圖鑑 昆蟲》:打開這本書!了解昆蟲世界裡你不知道的秘密
    ,但它們也有自己的世界和獨特的生存方式,甚至有的昆蟲看上去也是很可愛的,比如七星瓢蟲、蜻蜓等等,還有的小昆蟲雖然顏值不在線,但也是個個「身懷絕技」有著特殊的本領呢!它將為我們展示昆蟲世界裡你不知道的秘密。《MOVE圖鑑 昆蟲》這本書是日本最大出版社的講談社傾力打造MOVE系列圖鑑,原版作者來自日本甲蟲協會、東京大學、日本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書中插圖均是標本實拍圖和昆蟲生態攝影作品。
  • 地球上三大冬眠的昆蟲,一年壽命的瓢蟲也冬眠,你知道嗎?
    1、瓢蟲:部分品種的瓢蟲都有一年壽命。所以很多蝴蝶都已卵或蛹形態過冬,因為這兩個都是靜止狀態,不需進食。然而,有些斑蝶會已成蟲過冬,在秋季它們會努力吸花蜜,儲存養分,冬季時會集體在山谷中過冬,形成蝴蝶谷的奇觀。
  • 你知道昆蟲靠什麼聞到氣味嗎?
    你知道昆蟲靠什麼聞到氣味嗎?昆蟲觸角上的毛形感器和錐形感器,主要感受環境中的化學氣味。氣味通過感器上的微孔進入感器淋巴液中,與淋巴液內的氣味結合蛋白相結合,形成氣味-OBP複合體,複合體再與感受細胞的樹突膜相互作用,產生動作電位。動作電位信號通過軸突傳入昆蟲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昆蟲的行為反應。
  • 《造物法則2》過冬的準備任務怎麼過 過冬的準備任務教程
    導 讀 造物法則2支線:過冬的準備怎麼過,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支線:過冬的準備怎麼過吧,不要擔心,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完整的攻略
  • 你知道冬蟲夏草如何形成嗎?對人類是補品,對昆蟲卻是致命的!
    你知道冬蟲夏草如何形成嗎?對人類是補品,對昆蟲卻是致命的!現在很多子女工作嗎?為了彌補對父母的虧欠,經常會買一些補品給父母,其中冬蟲夏草作為一大部分,在國內和國外非常的受歡迎。但是你知道冬蟲夏草是如何形成的嗎?對人類來說它是補品,但是對昆蟲來說卻是致命的。冬蟲夏草的形成是一種昆蟲與真菌的結合體。蟲,指的是蟲草,蝙蝠蛾的幼蟲。菌,指的是蟲草真菌。簡單地說,冬蟲夏草實際上是昆蟲與真菌的屍體,形成了一味非常名貴的中藥。
  • 長春人 這36種鳥陪你過冬,看你認識幾種?
    冬天馬上要來了 你知道嗎?在長春 還有很多留鳥陪我們過冬 那麼,問題來了 市民到底能看見哪些留鳥? 這36種留鳥你都認識嗎?
  • 天氣越來越冷,大熊貓怎麼過冬?它們需要冬眠嗎?
    進入11月份,天氣漸漸轉涼,尤其是北方地區,氣溫下降明顯,昨晚看了天氣預報之後,小編心中冒出一個疑問,大熊貓需要冬眠嗎?它們是怎麼過冬的呢? 要知道同屬熊科的野生黑熊,冬天是需要冬眠的,熊冬眠時會挑選適合的洞穴,一般選在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內
  • 昆蟲100問:蜘蛛是昆蟲嗎?
    但是你知道嗎,昆蟲是人類身邊最最常見的動物朋友,我們還從昆蟲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呢!連飛機的誕生,都是向昆蟲取經而來的。為了讓大家更多的了解昆蟲朋友,咕咚隊長收集了關於昆蟲的100個問題,帶你慢慢得了解它們。 觀察下,蜘蛛有什麼特徵?
  • 天冷了,你知道動物們有什麼變化嗎?
    即將進入冬季了,咱們人呀都換上了厚一點的衣服來抵禦初冬的微冷寒意,小朋友們可能還不知道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吧,咱們五龍山動物園裡的動物們,它們也在悄悄的換上禦寒「外套」,在金秋的陽光下,我們一起來看看咱們五龍山動物們過冬都會有哪些變化吧!
  • 武夷山國家公園的小動物們 都是如何過冬的
    寒風在呼叫,寒冬已至,小動物們也要開始過冬,在武夷山國家公園青龍景區裡的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呢?看它們各出奇招。武夷山國家公園是「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的世界」這裡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儼然是一個「動物王國」。冬眠是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
  • 如果孩子問動物是如何過冬的,只知道蛇冬眠?那你可就過時了!
    每到冬天,總有孩子會問:冬天這麼冷,外面的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呢?我知道很多鳥都飛到了南方,也知道蛇冬眠,但其他的,知道的就寥寥無幾了。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一本冬天動物過冬的科普書就得必備了。德國託馬斯·穆勒著有的《冬天裡的動物》,帶著我們走近冬天的動物世界,告訴我們將近100種動物的過冬小技巧,向我們科普不同的動物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
  • 小強,小強你怎麼了小強?
    已經進入寒冷的冬季,討厭的蚊子、蒼蠅再也不會打擾人了,許多昆蟲都已經消亡或進入了越冬休眠狀態。那小強呢,它會躲起來過冬嗎,其實討厭的蟑螂並不會因此從你的生活中消失,尤其是生活在你家中的蟑螂。啊,小強!   蟑螂是冷血動物,所以理論上是可以過冬的,可是由於蟑螂抗寒能力差,所以成年蟑螂過冬的存活率跟周圍的環境有著直接的關係。如果是這樣的話,蟑螂在寒帶豈不是不能成活嗎?       可是,現實情況卻是;在溫度極低的東北西伯利亞地區,只要是有人類存在的地方就有蟑螂!有時細心的我們會發現,冬季,小強也會鑽到木質衣櫃裡,打開衣櫃門,小強快速溜掉了。
  • 某寶買的小草龜怎麼過冬?我建議別冬眠,加溫過冬才安全
    前幾天,有朋友留言問我:他在某寶買的3-4cm的草龜怎麼過冬?這幾天的天氣冷,只有5攝氏度,想放著寢室養,需要什麼環境會安全些?我個人覺得,這類問題是很多龜友近期的困惑。肯定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過冬的難度大,「成本」高,幼龜或是尾苗龜過冬非常考驗我們的養功,同時對賣家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因此,損耗率高決定了這個季節的小龜價格自然就會便宜。正因為經不住親民價格的誘惑,所以這個時候入手幼龜的龜友不在少數。那麼問題來了,就像這位龜友問的一樣,我們這時候買的幼龜該怎麼過冬?下面我就來簡單講講我的看法,希望能對新手龜友有所幫助吧!
  • 這種昆蟲竟然有堪比人類的智慧,太神奇了,你知道是什麼嗎?
    這種昆蟲竟然有堪比人類的智慧,太神奇了,你知道是什麼嗎?如果你認為只有人類和大型動物才可以發揮高智能的表現,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擁有令人驚訝的智慧的昆蟲是存在的,蜜蜂首先是我們常看到的蜜蜂,蜜蜂看上去不像是擁有高智慧的昆蟲,但等等接下來你會感到很驚訝,春回大地的時候,朝中的糧食用盡,蜜蜂們開始忙碌地採集花蜜到處的飛,就是為了尋找最滋潤的花,你看這群回巢。
  • 去東南亞過冬,「漂」才過癮!(你懂的)
    冷空氣席捲大江南北熱愛海洋的你該何去何從呢?這個冬天,請上「船」來過冬!住在豪華的巨大「移動城堡」裡貼近你最愛的海洋真的不是神話!文末有福利!!!重磅!!!請到正值好時光的熱帶來美美地過個冬天!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越南這些向來被你寵愛的寶地已經等你等得迫不及待!
  • 它們如何過冬的?
    一些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選擇冬眠,許多鳥類選擇飛往南方過冬。但是在春夏季那些最讓人討厭的飛蟲(蒼蠅、蚊子等)如何過冬的呢?最明顯的一點是,冬天我們就會很少看到他們,那麼冬天它們又都去哪裡呢?昆蟲卵和幼蟲昆蟲的卵和幼蟲是沒有選擇權利的,成蟲會把卵附著在植被上,或者埋在溪流、湖泊或類似水體下的泥土中。
  • 你那裡冬天冷嗎?你是怎樣過冬的?
    你那裡冬天冷嗎?你是怎樣過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