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總有孩子會問:冬天這麼冷,外面的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呢?我知道很多鳥都飛到了南方,也知道蛇冬眠,但其他的,知道的就寥寥無幾了。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一本冬天動物過冬的科普書就得必備了。
德國託馬斯·穆勒著有的《冬天裡的動物》,帶著我們走近冬天的動物世界,告訴我們將近100種動物的過冬小技巧,向我們科普不同的動物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
作者託馬斯·穆勒是德國著名的自然科普作家和插畫家,曾獲得過2016年德國青少年非虛構圖書獎。他擁有高超的繪畫技巧,也是優秀的兒童科普讀物作家。
圖畫精美,讓人眼前一亮
他的這本《冬天裡的動物》是一本知識與顏值並存的童書,不僅僅吸引孩子們,也讓我這個大人愛不釋手。主要是畫面太美了,繪製出來的動物栩栩如生,就跟拍出來的照片似的。
像書裡的翠鳥,正如我們當時學的《翠鳥》中描述的那樣:頭上的羽毛像欖色的頭巾,修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還有這隻漂亮的遊隼,眼睛炯炯有神,藍色的羽毛,還有黃色的爪子。
冬天裡的猞猁竟然很胖,原來為了抵禦嚴寒,很多毛皮動物會給自己的外衣增厚。
書裡的動物繪畫十分逼真,像一本精美的大畫冊,甚至都能感覺到猞猁軟軟的皮毛,也能感受到雪地裡的嚴寒。
科普知識豐富
託馬斯·穆勒的這本科普童書內容十分豐富,語言簡單卻形象,將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飲食等描述出來,給讀者語言上的享受。
有的動物靠著降低自身的能量來過冬,像睡鼠,就可以一年有長達7個月的時間睡覺,這確實是在冬眠的動物了。它們的身體機能下降,能量消耗也變得極少,可以讓它們度過寒冬。
而有的動物為了適應寒冬,身體會發生變化。比如雪兔,夏天的雪兔呈現棕色或者白色,而冬天的雪兔毛色接近雪的顏色。冬毛更厚實,抵禦寒風,也可以成為冬天裡的隱身衣,躲避猞猁的捕殺。
像很多鳥類會在冬天前飛到南方,也有的鳥一年四季待在一個地方,這種叫留鳥。有的鳥不做長距離的遷徙,為了食物而進行短距離的遷徙,這種叫漂鳥。
這些豐富的科普知識,一定會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體驗,對動物們的過冬方式驚嘆不已,再次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讓孩子關愛動物,關愛自然
一本好的童書會帶給孩子深遠的影響,這本《冬天裡的動物》就是這樣。書裡不僅僅有知識的科普,也會描述動物們的處境,與人類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貂皮大衣,其實就是用的貂的皮毛製作而成的大衣。書裡也有長相很可愛的貂,皮毛顏色偏棕色,過冬靠的就是厚實的皮毛。但人類為了自己,濫殺貂和猞猁,導致它們越來越少。
而像馬鹿這種大型動物,由於人類不斷擴張住宅和工業區,逼迫它們去更小的森林中。馬鹿為了生存,會吃小樹苗的樹皮或花苞,導致樹苗難存活,森林裡某些樹種就會消失。
可能有的孩子就會說,為了幫助動物們過冬,給它們送食物。其實這不是一個好方法,動物們有充分的技巧應對寒冷的天,大自然會進行調節,保證生態的平衡。
我們能做的是不破壞它們的平衡,給它們提供一點點小小的幫助即可。現在城鎮化如此普遍,很多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可能找不到過冬的地方了。可以在周圍的樹上安裝小木屋,供它們棲息。
正如作者託馬斯·穆勒所說:如果你具備一定的常識,再帶著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包容的心,那麼當你在房屋、院子和花園裡散步時,你就會找到許多辦法來幫助冬天裡的動物。
當它們度過寒冷的冬天,就會迎來萬物復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