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據央視7月1日報導,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著眼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可能的路徑有什麼?受訪人士表示,地方發債後或直接注資,或以購買中小銀行二級資本債的方式為銀行補充資本金。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地方專項債或以直接注資、持有股份、購買銀行二級資本債等方式,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這可視為特殊情況下的選擇,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持續性的一些綜合資金來源為中小銀行「補血」。
一位券商分析師也對記者稱,當前具體操作細節尚不明確,可能的路徑是地方發債籌資後,去買銀行發行的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等,利息償還由銀行承擔。該分析師還介紹,目前主流的地方專項債期限都在10年以上。
國內現有銀行4000餘家,除六大國有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外,多數為中小銀行。其中哪些有可能獲得補充資本金的機會呢?圈定標準可能是什麼?宗良預計,總體上把握的方向,一定是中小企業貸款、涉農貸款規模佔比相對較高的那些中小銀行,監管提出為它們補充資本金,目的就是為進一步服務中小微企業。上述分析師則表示,最終可獲「補血」的銀行名單,應該是銀保監會來制定,且可能「一行一策」地制定方案。
事實上,此前央行就曾表過態,鼓勵銀行採取多種方式補充資本金,探索創新銀行補充資本工具。央行副行長劉國強今年2月曾談到,現在中小銀行流動性和流動性成本得到很大緩解,但銀行要貸款還有一個約束,就是資本金,所以下一階段根據銀行需要加大對中小銀行補資本方面的政策支持,提升整個銀行信貸能力,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根據銀保監會的數據,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情況相對較弱,2019年以來資本充足率介於12%-13%區間,較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紅線10.5%的安全邊際要小。在加大信貸投放及不良率上升的背景下,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承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程維妙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