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收官之星圓滿成功!物質的第五種形態在宇宙中被製造出來

2020-12-01 騰訊網

一周科技精選

NEWS

(6.22~6.29)

為你精選科技「新鮮事」

每周都有你不知道的內容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一周明星

北鬥收官之星發射成功!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這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前延說: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之所以有無數人為北鬥凝之心血,是因為我們不願意長期受制於人,自立自強的民族,走向真正的強大,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疫情控制

北京本輪疫情前期入院患者進入恢復期,有望陸續出院

6月29日上午,北京迎來本輪新發地相關疫情的首例治癒患者。截至昨日,318名確診患者都在北京地壇醫院接受治療,前期入院患者已進入恢復期,不少重症也轉為普通型,病情在可控範圍內。

前延提醒:近來北京出現新的確診病例,雖說已經得到了控制,但還是警醒我們,疫情並未真正結束,大家時刻做好日常防護,儘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地方。

生命健康

科學家發現「聰明基因」?

人為什麼區別於其他動物,成為地球主宰?這個問題始終很難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最近科學家有了一項重大的發現。

近日,最新一期 Science 期刊發表了來自德國馬普所 Wieland Huttner 團隊題為:Human-specific ARHGAP11B increases size and folding of primate neocortex in the fetal marmoset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將人類特異性基因 ARHGAP11B 轉入狨猴,發現這些狨猴大腦體積顯著增大,新皮層面積和神經元數量也顯著增加,該研究表明,人類特異性基因 ARHGAP11B 在人類大腦進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很可能是人類區別於其他靈長類動物的重要原因。

前延說:即使人類探索的目光延伸至深邃的宇宙,也從未停止對自己「身世之謎」的追問。期待科學家將「基因密碼」全部解開的同時,又擔心未來不是想像中美好的樣子。還能怎麼樣呢?小心前進吧!

科技突破

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

歷經近四年的科技攻關,項目團隊突破高速磁浮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成功研製了試驗樣車,經過地面調試和靜態試驗,此次車輛進入線路動態運行試驗,首次試跑。此次試跑成功,標誌著我國高速磁浮研發取得重要新突破,也為後續高速磁浮工程樣車的研製優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據介紹,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工程樣車預計在2020年底下線,2021年,將形成高速磁浮全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在具備工程化能力之後,便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投入商業運行。

前延說:交通工具速度的記錄一次又一次被刷新,誰也說不好極限在哪,四火仔忍不住遐(瞎)想,人類的未來能不能重新詮釋「宇宙第一速度」呢?

科研前端

物質的第五種狀態,在太空中被製造出來了

計算機模擬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圖片來源:NASA/NIST)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已知的第五種物質狀態。20多年前,科學家已經在實驗室中製備出這種狀態,但這種不穩定的狀態持續時間太短,因此科學家難以加以應用。最近,NASA科學家首次在國際空間站製備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在這樣的微重力環境中,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可以延續更長的時間,因此可以被用於研究其量子性質。

前延說:那麼問題又來了:物質的另外四種,除了我們人盡皆知的氣態液態固態,還有一個什麼態?(正確答案見文末)

天文發現

LIGO可能發現最大中子星(或最小黑洞)

雙星系統示意圖(圖片來源: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Gravitational Physics/Simulating eXtreme Spacetimes Collaboration)

去年8月,一支國際研究團隊通過LIGO和VIRGO探測到8億光年外兩個天體併合形成的引力波信號。進一步數據分析發現,其中一個天體是23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另一個天體的質量相當於太陽的2.6倍。

目前已知最小的黑洞質量是5倍太陽質量,而最大的中子星是2.5倍太陽質量,因此此次發現的天體質量落在中間的未知區域。此外,雖然接近中子星質量上限,但研究人員沒有觀測到中子星應該發出的光線。該天體的身份,以及質量相差甚大的雙星系統的形成方式,有待進一步的引力波觀測破解。該研究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

前延說:每次有關天文的新發現,總能給人以「念天地之悠悠」的震撼感,感嘆自身渺小的同時,又不禁心胸豁達,不念及身邊的瑣碎煩惱之事,或許這就是天文的魅力吧。

之前答案:等離子體態

-------------------

本周語錄:當某一種新技術的大門開啟,一定存在出現另一種結果的可能性——它帶來的收益與災害是等量的。

聲明:資訊及圖片來源 綜合各大網絡及新聞資訊網站,內容僅作分享,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北鬥收官之星發射成功
    大國重器,北鬥組網。服務中國,造福人類!祝賀收官之星發射成功!順利圓滿!向航天科技工作人員致敬!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北鬥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玉汝於成。
  • 北鬥「收官之星」發射成功,將惠及全世界!
    北京時間6月23日9時43分,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也就是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這既是該系統的「收官之星」,更是「壓軸之星」,其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組裝完成,正式完成全球組網,也標誌著北鬥將為世界貢獻一個覆蓋全球、性能先進、一流標準的衛星導航系統。
  • 5G+VR直播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衛星,這也是北鬥三號系統第三十顆衛星,宣布了北鬥系統全球組網成功!在這個歷史性時刻,圓周率5G+VR全景直播見證「收官衛星」發射成功,通過「央視頻」VR直播向全國人民展現了360°無死角的「收官衛星」升空之際,這也是首次VR全景直播見證北鬥衛星發射,見證這個歷史性成功瞬間,北鬥衛星,國之重器!
  • 北鬥「收官之星」成功發射,與 GPS 對決市場
    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那麼,「收官之星」成功發射,意義幾何?三代北鬥,一脈相承作為繼美國 GPS、俄羅斯 GLONASS 後的第三個成熟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國自研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空間段:由若干顆衛星組成,包括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地面段:主要是地面站(包括主控站、時間同步/注入站和監測站等)和星間鏈路運行管理設施
  • 原子能院助力北鬥導航任務圓滿成功
    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同時也是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發射圓滿成功,為全球服務提供堅實的基礎。而在北鬥導航衛星的升空歷程中,原子能院核技術所為其搭載的銣原子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銣同位素,從而為北鬥導航的精準度提供了有力支撐,助力衛星飛向蒼穹。
  • 「收官之星」:北鬥組網成功!迎高光時刻!星耀全球
    完美收官,星耀全球!!北京時間9點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成功入軌,北鬥導航超越GPS了嗎
    2020年必將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年份,長徵五號復飛成功,長徵五號B型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且試驗圓滿完成,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於7月份出徵火星,新一代空間站核心艙也將於今年發射,6月23日北鬥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成功發射,代表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完成部署,2020年的中國航天以及相關領域取得的成就,可謂喜事連連。
  • 物質的第五種形態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有什麼用?一起來圍觀下吧
    記得我上初中那會,物理課本講物質的形態,就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後來科學家又確認了物質的第四態,等離子體態。2017年1月23日,一小塊微晶片盤旋在瑞典頭頂的太空中,它成為了宇宙中,當時已知的最冷的點。這個晶片有郵票大小,是成千上萬緊密排列的銣-87原子封裝的。科學家將晶片發送到了太空中,讓它搭載了一個12米長的火箭。
  • 物質的第五種形態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有什麼用?一起來圍觀下吧
    記得我上初中那會,物理課本講物質的形態,就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後來科學家又確認了物質的第四態,等離子體態。 2017年1月23日,一小塊微晶片盤旋在瑞典頭頂的太空中,它成為了宇宙中,當時已知的最冷的點。
  •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發射成功
    2020年6月23日上午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成功發射!這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除了通常發送導航信號外,還要播發北鬥一號的信號,此外它還要有星基增強等功能。此次發射完成後,衛星將經過多次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隨後展開在軌測試, 一切正常後將正式入網提供服務。
  • 發射成功!中國北鬥,從西昌出徵!
    >載荷北鬥三號 GEO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捷報振奮人心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火箭第327次飛行,北鬥三號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收官任務倒數第二次發射,北鬥三號中國北鬥,從西昌出徵!今年5月最後一次!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在即,2020年北鬥收官之戰!北鬥系統北鬥一號系統1994年—2003年,北鬥雙星系統,為中國服務。
  • 【關注】發射成功,北鬥收官!
    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玉汝於成。
  • 研究人員首次成功用「第五種物質形態」製造出新型超導體
    現在,東京大學的工程師們首次成功地從一種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的物質狀態中製造出了超導體。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有時被稱為第五種物質形態,僅次於人們熟知的固體、液體、氣體和等離子體,它是將玻色子氣體冷卻到幾乎最冷的溫度時發生的。
  • 「夢之藍M6+」見證北鬥三號收官之星升空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夢之藍M6+」助力央視等多個平臺呈現了發射全程的直播,見證北鬥升空。
  • 陳根:第五種物質形態,成功製造新型超導體
    現在,東京大學的工程師們成功地用一種叫做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的物質狀態製造出一種超導體,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物質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三種被熟知的狀態:固體、液體和氣體。物質的第四種狀態則是等離子體,等離子體就像一種氣體,它的所有組成原子都被分解了,留下了一堆超熱的亞原子粒子。但在四種狀態之外,卻還存在人們不太熟悉包括科學家們仍在了解和探究的物質第五態,即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
  • 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收官之星即將發射
    萬眾矚目的北鬥三號全球組網的收官之星在推遲發射後,已確定於6月23日9時40分發射。今天上午這最後一顆衛星一旦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全球定位系統組網完成,這是繼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之後有一個真正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從此我們有了自己的能與美國GPS抗衡甚至某些方面優於GPS的全球定位系統
  • 北鬥組網收官
    聞鍾記郵(3571)北鬥組網收官2020年6月23日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中國「 北鬥三號」的最後一個衛星成功發射,這個衛星也被譽為了北鬥的收官之星。濟南周老師寄給我的一枚明信片上,一枚宣傳圖章,記錄下北鬥最後一顆衛星被長三乙送入太空的難忘時刻。30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第三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有效負荷完成開通,經過遙測數據判讀,星載基準頻率合成器、原子鐘、導航任務處理、星間鏈路的載荷設備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號正常,這就標誌著北鬥運行正常。
  • 官宣:「收官之星」發射成功!中國北鬥,為你驕傲!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 32次√ 2020宇航發射圓滿收官!長四丙「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 圓滿成功(趙聰 攝)12月27日23時44分,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及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發射任務全部收官。 ▲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起飛(汪江波 攝)▲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趙聰 攝)此次發射的兩顆衛星均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