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第五種物質形態,成功製造新型超導體

2020-11-11 陳根

文/陳根

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此外,超導體不僅具有零電阻的特性,還具有完全抗磁性。

自1911年超導材料發現後,就得到了科學家們的重視和研究。當前,強大的超導電磁鐵已經是磁浮列車、磁共振成像(MRI)和核磁共振(NMR)機器、粒子加速器和其他先進技術的關鍵部件,包括早期的量子超級計算機。

超導體作為一種電流流動不受任何阻力的材料,顯然對未來的電子學極為有用。現在,東京大學的工程師們成功地用一種叫做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的物質狀態製造出一種超導體,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物質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三種被熟知的狀態:固體、液體和氣體。物質的第四種狀態則是等離子體,等離子體就像一種氣體,它的所有組成原子都被分解了,留下了一堆超熱的亞原子粒子

但在四種狀態之外,卻還存在人們不太熟悉包括科學家們仍在了解和探究的物質第五態,即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BEC)是一種獨特的物質狀態,因為它並非由粒子組成的,而是由波組成的。當它們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某些物質的原子會在太空中變得模糊。這種塗抹會增加,直到原子(現在更像是波而不是粒子)重疊,變得彼此無法區分。由此產生的物質表現得就像是一個具有先前固態、液態或氣態所缺乏的新性質的單一實體,例如超導。

一直以來,超導BEC還只是理論上的,但現在,在新的研究中,東京的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超導性——這是以前從未在實驗中得到驗證的。這一成果是通過用鐵和硒原子云製造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來實現的

這一發現的關鍵來自於與一種類似形式的物質的重疊,這種物質被稱為Bardeen-Cooper-Shrieffer(BCS)體系。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CS也是通過將原子云幾乎冷卻到絕對零度而形成的,但這裡的不同之處在於,當它們這樣做時,原子會放慢速度並排成一排。這意味著電子可以更容易地通過它們,從而實現超導性

研究人員表示,展示BECs的超導性只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他們希望能夠探索到BECs和bcs之間的重疊,儘管這非常具有挑戰。

雖然這一發現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並沒有任何直接的應用,但加深人們對這一現象的理解只會幫助科學家在未來創造出更好的超導體。這反過來又可以帶來更快、更高效的電子產品。

該研究已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首次成功用「第五種物質形態」製造出新型超導體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超導體--電流在其中無任何阻力地流動的材料--對未來的電子學非常有用。現在,東京大學的工程師們首次成功地從一種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的物質狀態中製造出了超導體。
  • 北鬥收官之星圓滿成功!物質的第五種形態在宇宙中被製造出來
    一周科技精選NEWS(6.22~6.29)為你精選科技「新鮮事」每周都有你不知道的內容 請輸入圖片描述 請輸入圖片描述一周明星北鬥收官之星發射成功!科技突破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歷經近四年的科技攻關,項目團隊突破高速磁浮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成功研製了試驗樣車,經過地面調試和靜態試驗,此次車輛進入線路動態運行試驗,首次試跑。此次試跑成功,標誌著我國高速磁浮研發取得重要新突破,也為後續高速磁浮工程樣車的研製優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 新型拓撲超導體:未來有望用於製造量子計算機
    導讀近日,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成功地製造出一種拓撲超導體,它能夠很好地產生馬約拉納費米子,克服量子退相干,有望成為量子計算機穩定的構建模塊。創新近日,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成功地製造了一種組件
  • 物質除了氣態、固態、液態之外,還存在什麼形態
    在我們的固有認知裡,物質只有三種形態,分別是固態、液態、氣態,但其實,物質到目前為止,一共存在六種形態,還有三種分別是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等離子態人們常年看到的閃電、流星、部分高溫火焰等,它們都是處於等離子態。
  • 物質的第五種形態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有什麼用?一起來圍觀下吧
    記得我上初中那會,物理課本講物質的形態,就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後來科學家又確認了物質的第四態,等離子體態。2017年1月23日,一小塊微晶片盤旋在瑞典頭頂的太空中,它成為了宇宙中,當時已知的最冷的點。這個晶片有郵票大小,是成千上萬緊密排列的銣-87原子封裝的。科學家將晶片發送到了太空中,讓它搭載了一個12米長的火箭。
  • 物質的第五種形態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有什麼用?一起來圍觀下吧
    記得我上初中那會,物理課本講物質的形態,就是固態,液態和氣態。後來科學家又確認了物質的第四態,等離子體態。 2017年1月23日,一小塊微晶片盤旋在瑞典頭頂的太空中,它成為了宇宙中,當時已知的最冷的點。
  • 【科技日報】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記者4月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研究團隊,與義大利國家光學研究所專家合作,成功合成了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是一種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對超導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物理評論B》上。
  • 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原標題: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記者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研究團隊,與義大利國家光學研究所專家合作,成功合成了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是一種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對超導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陳根:四態以外的物質第五態,會是什麼態
    文/陳根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會越來越感到人類所擁有與建立的知識的有限性。比如,當前我們大多數人都了解物質的四種經典狀態(固、液、氣、等離子體),但荷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質形態 ——「自感旋
  • 疫情隔離,物理學家用量子技術遠程製造出第五種物質狀態
    來源:新浪科技Amruta Gadge博士的家距離蘇塞克斯大學的實驗室約3公裡,目前她只能居家工作,可以在她的屏幕上看到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圖像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新冠病毒疫情隔離期間,英國一位物理學家在自家客廳利用量子技術遠程控制實驗室設備,製造出了第五種物質狀態。
  • 物質存在的第五態,你知道是什麼形態嗎?
    該研究的成功實施為量子流體力學的進一步發展鋪平了道路,也可能為室溫超導的實現方法以及新型電子元件提供靈感。圖丨上圖為一般液體碰到障礙的反應;下圖為液態光碰到障礙的反應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光的確可以變成液體,成為一種超流體,但是,要實現這種效應需要非常苛刻的條件,因為液態光屬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種凝聚態的又稱為「物質的第五態」一般情況下,類似的物態只能在接近絕對零度(零下攝氏273度)的低溫下出現。
  • 科學家確定的新型超導體
    突出顯示的變形表明該材料可能是新型的超導體。圖片來源:研究人員到目前為止,超導材料的歷史一直是兩種類型的故事:s波和d波。現在,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由文理學院的迪克和戴爾·瑞斯·詹森(Dick&Dale Reis Johnson)助理教授布拉德·拉姆肖(Brad Ramshaw)領導-發現了一種可能的第三種類型:g波。
  • 「光」或能成為液態,科學家:這種形態稱為「第五態」
    「光」或能成為液態,科學家:這種形態稱為「第五態」物理學家們在日常室溫的條件下首次完成了「液體光」的創造,使得「液體光」這種聽起來形式奇異的物質,在今後的製造中更加容易獲得。這種「液體光」是一種潮流體的物質,既沒有摩擦力也沒有任何粘性,它屬於Bose–Einstein 凝聚態的一種,也稱之為物質形態的「第五態」,即光呈現出在物體周圍或者角落裡流動的狀態。一般的光有時候像波線一樣傳播,有時候如同一個粒子,總是順著直線方向進行傳播。這就是人的眼睛無法完全看見角落物體的原因了。
  • 科學家製成「第六態」物質
    美國科學家今日表示,他們研製成費米子凝聚態的物質,它屬於「第六態」物質。這種新物質可能導致產生下一代超導體,並用於發電和製造磁懸浮列車等。人們過去已知的物質五種形態分別是氣態、固態、液態、等離子態和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研究工作的帶頭人是在美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與科羅拉多大學合作實驗室工作的物理學家金秀蘭。
  • 一種新型超導體:g波超導體,不是s波、d波、或p波超導體
    s波超導體具有在各個方向上各向同性的超導間隙,而d波超導體具有各向異性的超導間隙,並且在布裡淵區對角線上的四個線節點處的間隙均為零。超導體中的電子一起以所謂的庫珀對移動。這種「成對」賦予超導體最著名的特性——無電阻,因為要產生電阻,必須將庫珀對斷開,這會消耗能量。
  • 新型g波超導體被發現
    研究人員認為,這預示著它可能是一種新型超導體。此前,超導材料主要分為兩種類型:s波和d波。美國康奈爾大學助理教授Brad Ramshaw領導的團隊,發現了又一種可能的超導材料類型:g波。相關研究於當地時間9月21日刊登於《自然·物理學》雜誌中。超導體中的電子以庫珀對的形式一起運動。這種「配對」賦予了超導體最顯著的特徵:零電阻。
  • 超導體超導原理大解密
    我們將他們劃分為『第三類超導體』超導體類型分析:以上提到的這些超導體基本屬於『金屬類超導體』,大家知道,金屬多為晶體結構,第一類超導體是典型的『多晶體融合』的產物;第二類超導體雖然仍屬多晶體融合,但是其中加入了另一種金屬『汞』以後,超導溫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汞是一種非晶體,而且是以單原子形態存在的液態金屬;第三類超導體,是單分子與單晶體融合的結果
  • 物質的形態,只存在液態、固態和氣態嗎?其實還有一種人造狀態
    或許你已經發現,隨意向一個人提問,物質有哪幾種表現形態,人們可能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固態、液態和氣體,畢竟現今的物質形態常見的只有氣態、液態和固態,對這三態來說人們尤為熟悉,所謂固態是指具有固定形狀的物質,例如石頭木頭等,從這一點來看,液體和氣體都不具備這一特徵,人類想要改變固體的形狀,就必須對它施力,比如擠壓或拉長,都能改變固體的體積,通常來說這一變化不會多麼顯著
  • 物質的形態,只存在液態、固態和氣態嗎?其實還有一種人造狀態
    或許你已經發現,隨意向一個人提問,物質有哪幾種表現形態,人們可能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固態、液態和氣體,畢竟現今的物質形態常見的只有氣態、液態和固態,對這三態來說人們尤為熟悉,所謂固態是指具有固定形狀的物質,例如石頭木頭等,從這一點來看,液體和氣體都不具備這一特徵,人類想要改變固體的形狀,就必須對它施力,比如擠壓或拉長,都能改變固體的體積
  • 國際空間站有個極冷「冰箱」,科學家用它製備第五種物質形態
    我們熟知的物質形態有固態、液態和氣態。1879年,科學家們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離子共存的等離子態。1924年,愛因斯坦預言當一團原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時,會出現一種奇特的新狀態。這第五種物質形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自1995年被美國科學家製備成功後,就一直成為研究量子力學的重要實驗室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