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記者4月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研究團隊,與義大利國家光學研究所專家合作,成功合成了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是一種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對超導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物理評論B》上。

  近年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要事件是在203K發現了硫氫體系具有超導電性。而硒作為硫同一主族元素,硒氫體系的研究也引起了廣泛關注。此前,有研究單位通過第一性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論,預測出硒氫體系也存在幾種高溫超導體。但是這幾種材料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因此合成出這幾種硒氫材料是研究硒氫體系超導電性的先決條件。

  固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金剛石對頂砧高壓技術,通過外施壓力改變分子間相互作用,並結合雷射加熱技術誘導壓腔內硒和氫發生化學反應,成功合成硒的新型氫化物。研究發現,當壓力超過5GPa時,高壓腔內的硒—氫氣的拉曼光譜呈現出新的硒—氫和氫—氫振動模式,且其震動模式隨壓力變化。高壓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這種新的氫化物為理論預測中具有特殊空間群的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在低溫下可以穩定到至少40GPa,並在23GPa出現疑似的金屬化現象。而且,這種硒的新型氫化物在高壓下的行為與具有超導電性的硫氫體系相似,但合成的壓力遠低於後者。結合理論預測,硒氫體系很有可能會在較低壓力下實現超導轉變。硒的新型氫化物的合成對於研究硒氫體系的超導電性具有重要意義。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8-04-23 01版)

  記者4月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研究團隊,與義大利國家光學研究所專家合作,成功合成了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是一種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對超導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物理評論B》上。
  近年來,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要事件是在203K發現了硫氫體系具有超導電性。而硒作為硫同一主族元素,硒氫體系的研究也引起了廣泛關注。此前,有研究單位通過第一性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論,預測出硒氫體系也存在幾種高溫超導體。但是這幾種材料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因此合成出這幾種硒氫材料是研究硒氫體系超導電性的先決條件。
  固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金剛石對頂砧高壓技術,通過外施壓力改變分子間相互作用,並結合雷射加熱技術誘導壓腔內硒和氫發生化學反應,成功合成硒的新型氫化物。研究發現,當壓力超過5GPa時,高壓腔內的硒—氫氣的拉曼光譜呈現出新的硒—氫和氫—氫振動模式,且其震動模式隨壓力變化。高壓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這種新的氫化物為理論預測中具有特殊空間群的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在低溫下可以穩定到至少40GPa,並在23GPa出現疑似的金屬化現象。而且,這種硒的新型氫化物在高壓下的行為與具有超導電性的硫氫體系相似,但合成的壓力遠低於後者。結合理論預測,硒氫體系很有可能會在較低壓力下實現超導轉變。硒的新型氫化物的合成對於研究硒氫體系的超導電性具有重要意義。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8-04-23 01版)

相關焦點

  • 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原標題: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記者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研究團隊,與義大利國家光學研究所專家合作,成功合成了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是一種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對超導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PRL:「類五角石墨烯狀」結構的高溫超導體
    崔田課題組於2014年首次報導了共價金屬性氫化物H3S在200萬大氣壓下的超導轉變溫度高達200 K,隨後被實驗證實,激發了人們在富氫材料中尋找室溫超導體探究的熱情。目前在高壓下發現的氫基高溫超導材料的結構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以H3S為代表的共價金屬性氫化物,另一類是以LaH10為代表的籠狀氫化物。
  • PRL: 「類五角石墨烯狀」結構的高溫超導體
    富氫化合物可以在實驗室壓力下實現金屬化,是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備受關注。崔田課題組於2014年首次報導了共價金屬性氫化物H3S在200萬大氣壓下的超導轉變溫度高達200 K,隨後被實驗證實,激發了人們在富氫材料中尋找室溫超導體探究的熱情。
  • 中國在高溫超導體領域發力,繼續領跑全球!
    如今科技研究,特別是前沿科學研究,成為各國爭分奪秒研究的重點,只有掌握了最新的科學技術,我們才能領跑世界,如今國際科學前沿熱點中,室溫超導體一直是一個想突破卻一直沒有突破的目標。我國相關的科研工作者,也在抓緊時間,完成這項科研項目。
  • ...重大基礎研究發現利用石墨烯開發零能耗納米器件的新型層狀超導體
    其中,新型鉍基層狀超導體有望成為層狀功能材料的新設計指標。日本首都大學東京研究生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新型層狀超導體,其導電層由鉍、銀、錫、硫和硒組成。具有二維層狀結構的化合物將表現出多種功能,例如高溫超導性和熱電轉換。它不僅具有功能性,而且可能發生由二維電子態引起的特殊物理現象,這也是具有二維層狀結構的化合物的特徵。科學家們一直期待著發現具有前所未有的新特徵的新的層狀化合物。
  • .: 百萬大氣壓下Ba原子摻雜合成新型鋇超氫化物
    本課題組在前期研究鑭系籠型氫化物基礎上(Nat. Commu. 10, 3461 (2019); Sci. Adv. 6, eaax6849 (2020)),製備出了新型鋇超氫化物BaH12。利用原位高壓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結合理論計算發現新型鋇超氫化物BaH12具有扭曲的立方結構,呈現金屬性。
  • 日本:重基礎研究發現新型層狀超導體 利用石墨烯開發零能耗納米器件
    其中,新型鉍系層狀超導體有望成為層狀功能性材料的新設計指標。日本首都大學東京研究生院的研究小組,發現了具有由鉍、銀、錫、硫和硒構成傳導層的新型層狀超導體。擁有二維層狀結構的化合物會顯示出高溫超導和熱電轉換等多種功能性。
  • 有機成分源氫化物中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
    2020-10-15 07:13:56 來源:科技日報有機成分源氫化物中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實現最優效率電力系統有望邁進一步科技日報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4日發表了一項物理學研究成果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但是,在高溫銅氧化合物超導體中,關於「贗能隙」的起源卻有著非常大的爭議,主要原因是銅氧化物超導體中除超導態以外還存在其它豐富的電子有序態,這些有序態也有可能會產生「贗能隙」現象。理解高溫超導體中的「贗能隙」現象被認為是解決高溫超導機理的關鍵之一。2008年,鐵基高溫超導材料家族的發現,為研究高溫超導機理帶來了一個新的契機。那麼,在鐵基高溫超導體中是否也有「贗能隙」現象以及其來源又是什麼?
  • 中子散射技術確定鐵硒超導體磁基態
    中子散射技術確定鐵硒超導體磁基態為理解高溫超導機理提供新角度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物理系趙俊課題組利用中子散射技術在鐵硒
  • 突破極限,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在兩名歐洲科學家發現以銅為關鍵超導元素的銅氧化物超導體後不久,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團隊將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轉變溫度提高到液氮溫區以上,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溫度,使其成為高溫超導體。「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家族有兩個主要缺陷,作為金屬陶瓷材料加工工藝嚴苛,綜合成本高,影響廣泛應用。此外,銅基超導並沒有解決高溫超導電性機理豐富的物理內涵。」
  • 新複合氫化物鋰超離子導體問世
    有望催生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  氫化物鋰超離子導體對鋰金屬陽極顯示出了極高的穩定性。圖片來自網絡   科技日報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和高能加速器研究組織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複合氫化物鋰超離子導體。
  • 俄科學家獲重要突破,利用核材料有望實現
    目前的記錄保持者是一種罕見的氫硫化合物,在203開爾文(-70攝氏度)下實現了「高溫」超導性。不過最近,來自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研究團隊通過實驗證實了奇異的全新鈾化合物的存在,並預測這些鈾化合物可以實現接近室溫的超導性。
  •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應用表面物理國重修發賢教授在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11月6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基於二硒化鈮的超導非互易天線》(Nonreciprocal Superconducting NbSe2 Antenna)為題在線發表於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11,5634(2020))。 近年來,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在國際上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重點。
  • 高溫超導體成因取得重大進展!對電能運輸將產生決定性影響
    在過去的五年裡,很少有科學家成功利用非常高的壓力,來產生富含氫的金屬氫化物,這種金屬氫化物在-20攝氏度左右就能變成超導物質。因此,這種金屬氫化物的過渡溫度,比其他材料的過渡溫度要高得多,而其他材料只有在-200攝氏度時才具有超導性。然而金屬氫化物的行為為何不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未知的。
  • 高溫超導體成因取得重大突破!對電能運輸將產生決定性影響?
    ,這種金屬氫化物在-20攝氏度左右就能變成超導物質。現在有了一個設計金屬氫化物有價值的起點,這種金屬氫化物可能在更高的溫度下變得超導。利用巴伐利亞地球研究所的高壓研究新技術,可以合成這些材料,並通過現場實驗直接檢驗理論預測。高壓下的測量結果將反過來對理論假設產生影響。因此,能夠越來越精確地預測原子過程,從而知道如何使金屬氫化物進入超導狀態。
  • 突破極限,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兩名歐洲科學家發現以銅為關鍵超導元素的銅氧化物超導體後不久,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團隊將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轉變溫度提高到液氮溫區以上,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溫度,使其成為高溫超導體。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家族有兩個主要缺陷,作為金屬陶瓷材料加工工藝嚴苛,綜合成本高,影響廣泛應用。此外,銅基超導並沒有解決高溫超導電性機理豐富的物理內涵。」
  • 物理學中最大謎團之一,首次證明:高溫超導體是不均勻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高溫超導是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LION的物理學家米蘭·艾倫的研究小組首次使用約瑟夫森掃描隧道顯微鏡對超導粒子的空間變化進行了成像,高溫超導體的一個神秘之處在於它可能是不均勻的,這意味著庫珀對的密度會導致超導性隨空間的變化
  • 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兩名歐洲科學家發現以銅為關鍵超導元素的銅氧化物超導體後不久,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團隊將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轉變溫度提高到液氮溫區以上,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溫度,使其成為高溫超導體。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家族有兩個主要缺陷,作為金屬陶瓷材料加工工藝嚴苛,綜合成本高,影響廣泛應用。此外,銅基超導並沒有解決高溫超導電性機理豐富的物理內涵。」
  • 復旦大學揭示新型高溫超導體奇特電子結構
    本報訊 日前,復旦大學物理系應用物理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先進材料實驗室的封東來教授課題組在高溫超導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他們運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儀率先揭示了2010年末發現的新型鐵基高溫超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