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超導體成因取得重大突破!對電能運輸將產生決定性影響?

2020-12-05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超導物理學類

在過去的五年裡,很少有科學家成功利用非常高的壓力,來產生富含氫的金屬氫化物,這種金屬氫化物在-20攝氏度左右就能變成超導物質。因此,這種金屬氫化物的過渡溫度,比其他材料的過渡溫度要高得多,而其他材料只有在-200攝氏度時才具有超導性。然而金屬氫化物的行為為何不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未知的。現在,來自巴伐利亞地球研究所(BGI)和拜羅伊特大學晶體學實驗室的一個研究小組:

已經通過實驗證明並從理論上描述了金屬氫化物中的氫原子在高壓下開始相互作用。這一知識可以使我們對超導態及其起源有更深入的了解。現在有了一個設計金屬氫化物有價值的起點,這種金屬氫化物可能在更高的溫度下變得超導。利用巴伐利亞地球研究所的高壓研究新技術,可以合成這些材料,並通過現場實驗直接檢驗理論預測。高壓下的測量結果將反過來對理論假設產生影響。因此,能夠越來越精確地預測原子過程,從而知道如何使金屬氫化物進入超導狀態。

基於理論預測和經驗測量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想要合成新的材料,從而達到接近正常環境溫度的過渡溫度。總有一天,這些材料會對電能運輸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即便如此,還有一個障礙仍然存在:金屬氫化物只有在其高壓縮程度持續存在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超導性。壓力一減小,材料就會分解。然而,如果這種超導體在正常條件下被證明是穩定的,未來可能會有重要的技術應用,了解氫在金屬氫化物中的行為是理解其電子性質的關鍵。

通過觀察到一個明顯偏離理想的金屬行為之間64GPa和110 GPa的壓力,這表明壓力誘導H-H相互作用。伴隨從頭計算支持這一結果,揭示了電子密度插入子晶格的形成,這增強了氫對費米能級電子密度的貢獻。這項研究表明,壓力誘導的H-H相互作用可以發生在金屬氫化物中,其壓縮比以前認為的要低得多,H-H距離也比以前認為的要大得多,這刺激了尋找新高溫超導體另一種途徑的產生。

博科園|研究/來自:拜羅伊特大學參考期刊《物理評論X》DOI: 10.1103/PhysRevX.9.031008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高溫超導體成因取得重大進展!對電能運輸將產生決定性影響
    在過去的五年裡,很少有科學家成功利用非常高的壓力,來產生富含氫的金屬氫化物,這種金屬氫化物在-20攝氏度左右就能變成超導物質。因此,這種金屬氫化物的過渡溫度,比其他材料的過渡溫度要高得多,而其他材料只有在-200攝氏度時才具有超導性。然而金屬氫化物的行為為何不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未知的。
  • 電能運輸或不再有損耗——中國二維高溫超導體的研究獲得重大突破!
    超導體材料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超導體(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稱為超導材料,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然而前幾年特別火的一個科研成果,隨著技術始終無法突破,超導體材料始終只能在實驗室內進行。無法應用到實際,這個話題便慢慢被人無視。但是,就在前幾天中國科技大學陳仙輝院士與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合作,在揭示高溫超導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並且,該成果以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自然》上!
  • 後來居上 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後來居上 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科技創新70年·歷程  9月初,來自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實驗室的高溫超導磁懸浮車亮相四川國際科技博覽會,引發廣泛關注。  高溫超導是世界上最前沿的研究之一,它是具有相對較高臨界溫度的物質在液態氮環境下產生的超導現象。
  •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磁懸浮電廠可應用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磁懸浮電廠可應用 原標題: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磁懸浮、電廠均可應用
  • 後來居上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據科技日報10月1日報導,9月初,來自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實驗室的高溫超導磁懸浮車亮相四川國際科技博覽會,引發廣泛關注。 高溫超導是世界上最前沿的研究之一,它是具有相對較高臨界溫度的物質在液態氮環境下產生的超導現象。醫院裡的核磁共振成像、高能加速器、磁約束核聚變裝置等都是超導的重要應用。
  •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超導配對機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BCS超導理論對金屬或合金等傳統超導體的超導機理給出了完美的解釋。對BCS超導理論決定性的實驗驗證,特別是揭示傳統超導體中電子配對是通過交換聲子作為媒介而實現,則來自於隧道能譜實驗對超導配對關聯譜函數的確定。超導配對關聯譜函數提供了指認導致電子配對的相互作用或媒介的關鍵指紋特徵,其實驗確定成為理解超導機理的關鍵。
  • 中國在高溫超導體領域發力,繼續領跑全球!
    當時讓科學家苦惱的是,超導體的轉變溫度不能超過40K(約零下233攝氏度),這個極限溫度能不能突破,一直是科學家奮鬥的目標。之後中國科學家研究團隊將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轉變溫度提高到液氮溫區以上,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之後我們的科學家繼續尋找臨界溫度更高的超導體。
  • 突破液氮溫區的高溫氧化物超導體發展史話
    首先要搞清高溫超導體中"高溫"這個詞的概念.平時人們讀到高溫一般指在100℃以上的溫度,然而在超導領域中,讀到"高溫"這個詞時,Ba-La-Cu-O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溫度達35K(-238℃)就算是高溫了.由於從1911年以後的75年間,所有超導體的臨界溫度沒超過23.2K,所以一下子把超導體的臨界溫度提高了12K,這對超導體來講是一次重大的突破.所以與以前超導臨界溫度相比
  • 電荷條紋或將揭開高溫超導體之謎!
    自從30多年前被發現以來,由於其在磁懸浮列車和長距離電線等技術上具有革命性的潛力,使得人們對高溫超導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是科學家們仍然不明白高溫超導體的原理是什麼。其中一個謎團是,電荷密度波(在材料中運行的電子密度高低的靜態條紋)已經在高溫超導體的主要家族之一銅基銅酸鹽中發現。但這些電荷條紋是增強超導性,抑制超導性,還是起到了其他作用?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一關鍵突破將對新奇拓撲量子物態的研究,進而推動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深入理解帶來重大影響。  該合作成果以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這些現象導致產生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體,拓撲超導體等當前凝聚態物理中最重要的前沿研究領域。然而,由於普遍存在難以控制的複雜環境,很多重要的新奇物理難以在固體材料中做精確研究。這對相關科研帶來很大的挑戰。同時,隨著超冷原子物理量子模擬領域的重大發展,在超冷原子中實現人工自旋軌道耦合,並研究新奇量子物態已成為該領域最重大的前沿課題之一。冷原子有環境乾淨,高度可控等重要特性。
  • 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
    探索和發現新型高溫超導體並研究其物理機制是世界各國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追求的目標。 項目團隊基於共同的興趣和科學目標,在趙忠賢院士作為老一輩科學家的影響和帶領下,在中科院、基金委和科技部等有關方面項目持續支持下,經過長期的積累與合作,在鐵基超導體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實驗室陳仙輝、吳濤等人組成的超導研究團隊近日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突破極限,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令科學家困擾的是,超導體的轉變溫度不能超過40K(約零下233攝氏度),這個溫度也被稱為麥克米蘭極限溫度。40K的極限溫度能否被突破?在兩名歐洲科學家發現以銅為關鍵超導元素的銅氧化物超導體後不久,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團隊將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轉變溫度提高到液氮溫區以上,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溫度,使其成為高溫超導體。
  • 稀土超導體材料
    隨後超導體的研究開發一直在進行,到1973年,科學家們製得一種鈮鍺合金,其臨界溫度是23.3K。1986年發現一些新的超導體,超導研究也因此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當時發現一種鑭鋇銅氧陶瓷,其臨界溫度為35K。1987年2月又發現YBa2Cu3O7-x高溫超導體的臨界溫度達90K以上,大大超過了氮的沸點(77K)。新型稀土高溫材料可以在液氮溫度下工作。
  • 二維高溫超導體研究取得新進展-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合肥11月7日電(記者常河)中國科技大學陳仙輝院士與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合作,在揭示高溫超導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
  • 物理學家首次發現高溫超導體,實現無損輸電將不是夢
    將超導材料保存在此溫度下,非常困難且非常昂貴,​這讓它們無法在實際中應用。他們將碳、硫和氫結合起來,生成碳質硫化氫。在15攝氏度、2670億帕斯卡的高壓下,這個碳質硫化氫​出現了超導性。雖然溫度達到了要求,但是在這麼高的壓力之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仍然是不切實際的​。並且樣品是微小的,其大小介於25到​35微米之間。
  • 自由能源取得重大突破,真相難以想像
    自由能源取得重大突破  Sergei M. Godin 和 Vladimir V. Roschin是位於莫斯科的俄羅斯高溫科學研究機構的首席科學家。因為既沒有浪費也不會產生汙染物,作為能提供能量的MEC裝備在不遠的將來既可以解決汙染問題,又可以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經歷了協和式飛機的衰退,宇宙飛機的失敗,X-33以及高速民用運輸研究項目的終結,MEC通過自身能提供推動力以及反重力的特性,達到縮短運輸時間以至於離開地球的目的,開創了一個高速運輸的新時代。      MEC能做什麼?
  • 超導體:電纜導體領域「神」一般的存在
    理論工作者推斷金屬氫是一種高溫超導體,是高密度、高儲能材料。不可否認,高溫超導體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而超導體的零電阻對於傳統以銅、鋁為導體的電線電纜更是顛覆性的。隨著更多的高溫超導體被發現,不排除超導技術會在電纜行業大規模應用。 超導現象是指導電材料在溫度接近絕對零度的時候,物體分子熱運動下材料的電阻趨近於0的性質。而「超導體」是指能進行超導傳輸的導電材料。
  • 後來居上,我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據科技日報1日消息,9月初,來自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實驗室的高溫超導磁懸浮車亮相四川國際科技博覽會,引發廣泛關注。高溫超導是世界上最前沿的研究之一,它是具有相對較高臨界溫度的物質在液態氮環境下產生的超導現象。醫院裡的核磁共振成像、高能加速器、磁約束核聚變裝置等都是超導的重要應用。
  • 突破極限,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領跑世界 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兩名歐洲科學家發現以銅為關鍵超導元素的銅氧化物超導體後不久,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團隊將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轉變溫度提高到液氮溫區以上,突破了麥克米蘭極限溫度,使其成為高溫超導體。  「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家族有兩個主要缺陷,作為金屬陶瓷材料加工工藝嚴苛,綜合成本高,影響廣泛應用。此外,銅基超導並沒有解決高溫超導電性機理豐富的物理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