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散射技術確定鐵硒超導體磁基態

2021-01-09 科學網
中子散射技術確定鐵硒超導體磁基態 為理解高溫超導機理提供新角度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物理系趙俊課題組利用中子散射技術在鐵硒(FeSe)超導體中首次觀測到了一種新奇的自旋為1的向列性量子無序順磁態,這一磁基態的發現對理解FeSe類高溫超導機理提供了新的角度,相關研究成果7月19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超導電性是指在某一溫度之下材料的電阻完全消失的現象。高溫超導電性往往發生在長程反鐵磁有序附近,因此磁性被認為與高溫超導的產生有著密切關係。然而,與銅氧化物和鐵砷類超導體不同,鐵硒類超導體的母體FeSe卻沒有靜態反鐵磁序,研究FeSe的奇異超導特性的關鍵是理解其磁性基態。

趙俊課題組利用非彈性中子散射技術對FeSe大單晶中的自旋激發進行了覆蓋整個布裡淵區的測量。研究發現FeSe在很寬的能量區間同時存在奈爾反鐵磁和條紋反鐵磁漲落,由於FeSe中只包含一種磁性的鐵原子,一種原子產生了兩種強的磁激發是非常罕見的物理現象,說明該體系存在極強的磁相互作用阻挫,因此表明FeSe的磁基態是一種介於銅氧化物和鐵砷類材料之間的新奇的向列性量子無序順磁體。這一基態的發現揭示了銅氧化物超導體和鐵基超導體磁性之間的潛在聯繫。

通過分析不同FeSe族材料的磁漲落和向列相變以及超導的關係,他們還提出FeSe在電子摻雜及單層薄膜下超導電性的迅速增強很可能和奈爾自旋漲落的增強相關,這為理解其超導機理提供了新的角度。

《中國科學報》 (2016-07-21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簡介
    其中,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能夠直接用於確定磁性相關材料的微觀磁結構、磁基態和磁性形成機理,而非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可以用於研究磁性材料中的各種與能量相關的磁激發,包括自旋波激發和晶場激發等。下面我們先就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展開討論。圖1 {Mo72Fe30} 分子磁體的磁結構示意圖。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機理的中子散射研究取得進展
    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對整個相圖不同摻雜區域的整體磁激發譜進行詳細的對比研究,而最合適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非彈性中子散射。近年來,利用先進的飛行時間中子散射技術,人們已經能夠測量出材料中磁散射截面的絕對值在整個動量-能量空間的分布,隨著鐵基超導體的發現和大尺寸、高摻雜單晶樣品的獲得,高溫超導機理的中子散射研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機。
  • 非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簡介之自旋波激發
    物質的靜態結構由系統的基態決定,而物質的動力學性質與其激發態相關聯。前文中我們討論了彈性中子散射方法研究凝聚態物質的晶體結構和磁結構,在此我們將討論非彈性中子散射方法研究凝聚態物質的動力學特性。凝聚態物質的動力學特性通常表現為集體激發現象,並且與其熱學性能和磁性能等物理性質直接相關,是深入理解結構相變和磁相變以及溫度依賴現象的重要基礎。物質的動力學特性可以通過對系統元激發的實驗研究直接得到。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中自旋向列相的中子散射研究獲重要進展
    儘管已有實驗從電荷的角度揭示鐵基超導材料中電子向列相從母體到最佳摻雜附近樣品均普遍存在,但其他實驗和理論表明從軌道的角度也同樣可以造成類似的電子態對稱性破缺。此外,一些實驗證據則表明雜質散射造成的局域各向異性同樣可以出現類似特徵。因此,有關鐵基超導材料中電子向列相的物理起源仍然存在很大的爭議,從自旋的角度給出電子向列相的決定性證據也一直處於空白,許多物理機制仍待深入理解。
  • 進展 | 準二維鐵基超導體中發現朝下色散的中子自旋共振模
    非常規超導體包括銅氧化物、鐵基、重費米子以及部分有機超導材料等,它們往往具有很強的磁性相互作用,且超導機制不能用傳統的基於聲子媒介形成的庫伯電子對凝聚圖像(簡稱BCS理論)來解釋,至今仍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的難題之一。類比於BCS理論中的聲子玻色型激發模,非常規超導體中一種有可能作為電子配對「膠水」的玻色型集體激發模是磁性激發模。中子散射是測量磁性激發模的最好實驗手段。
  • 進展|準二維鐵基超導體中發現朝下色散的中子自旋共振模
    類比於BCS理論中的聲子玻色型激發模,非常規超導體中一種有可能作為電子配對「膠水」的玻色型集體激發模是磁性激發模。中子散射是測量磁性激發模的最好實驗手段。過去,在許多非常規超導體的中子散射實驗中,磁性激發模被發現在特定能量值受超導配對影響得到顯著增強,這一現象被學界稱為中子自旋共振,其共振能量和超導臨界溫度也被發現呈線性標度關係,使得中子自旋共振模被認為是理解非常規超導普適機理的一個關鍵。
  • 彈性中子核散射方法簡介
    例如中子衍射特別適用於探知含有氫、鋰、碳和氧等輕元素的材料體系的晶體結構,因此可用於研究含有大量輕元素的各種能源材料;中子具有磁性,因此可以應用於磁性納米顆粒、磁性薄膜和磁性塊體材料等多種維度的磁性材料的研究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彈性中子散射方法解析磁有序結構、表徵磁疇結構、揭示自旋晶格耦合機理,另外還可以利用非彈性中子散射方法研究材料中自旋波激發、晶場激發、磁漲落以及磁阻挫等傳統磁性和新奇量子磁性相關問題
  • 硬核長文:極化中子技術
    關鍵詞  極化中子,中子散射,中子成像,散裂中子源在1932年查德威克(Chadwick)發現中子後,布洛赫(Bloch)就指出了將中子透射過磁化的鐵可以產生極化中子[1],並可利用中子磁矩探測材料結構。
  • 硬核長文:極化中子技術
    關鍵詞 極化中子,中子散射,中子成像,散裂中子源1 引 言在1932年查德威克(Chadwick)發現中子後,布洛赫(Bloch)就指出了將中子透射過磁化的鐵可以產生極化中子[1],並可利用中子磁矩探測材料結構。
  • ...Letters報導量子中心王健教授關於單層鐵硒高溫超導機理的系列...
    因而,鐵基超導中的s±配對圖像受到嚴峻挑戰。鈦酸鍶襯底上外延生長的鐵硒薄膜具有鐵基超導家族最簡單的分子結構和最高的超導轉變溫度(能隙閉合溫度的典型值為65 K),自2012年被清華大學薛其坤團隊發現以來在國際凝聚態物理領域掀起了研究熱潮。前期,北京大學王健研究組與薛其坤研究組合作採用電輸運和抗磁性測量首次報導了單層鐵硒中高溫超導的直接證據(Chin. Phys. Lett.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體電子結構與超導能隙研究取得新進展
    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技術則是探測材料電子結構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實驗手段。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周興江研究組和其他研究組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角分辨光電子能譜系統,對鐵基超導體的電子結構及超導能隙對稱性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鐵基超導體發現後不久,他們率先研究了鐵基超導體的能帶結構和費米面。
  • 科學家繪製了超導體中電子的「道路交通規則」
    賴斯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利用一種巧妙的技術,使不受控制的硒化鐵晶體排列成一條直線,繪製了一張詳細的地圖,揭示了電子在正常條件下和轉變為超導體之前的關鍵時刻的「路規」。本周在美國物理學會雜誌《物理評論X》(PRX)上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物理學家伊明(音譯)和他的同事們提出了一種鐵硒化物的能帶結構圖,這是一種長期以來困擾物理學家的材料,因為其結構簡單而行為複雜。這張地圖詳細描述了材料的電子狀態,是對硒化鐵單晶冷卻到超導點時測量數據的直觀總結。
  • 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研討會召開
    今年我們再次邀請20多個國際單位的近40名參與者來做線上極化中子技術交流,希望疫情過去之後,明年能夠把他們再次請到東莞來舉辦這個會議。」東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趙毅為研討會致開幕詞並向國內外專家介紹東莞的發展,表達了對我國極化中子技術發展的殷切期望,鼓勵科學家們不忘初心,永不止步,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國家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助力極化中子技術發展邁入世界前列。
  • 中子散射技術的緣起與現狀
    中子散射少見地匯聚著現代物理的三個主要領域:凝聚態、粒子物理和原子與光學物理。它的基本原理植根於凝聚態物理,技術手段依賴實驗粒子物理,實驗方法類似原子與光學物理。中子散射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在20世紀50年代確立的,60年代在研究用原子能反應堆上廣泛應用,70年代末期在新一代基於加速器的脈衝中子源上得到擴展。21世紀以來,美國(SNS)、日本(J-Parc/MLF)、中國(CSNS)和歐洲(ESS)更基於這一技術建成和正在建設全球一些最大的科學基礎設施。這一技術領域實質上是多個科學技術源流的匯聚。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電荷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鐵基超導體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鐵基超導體的母體和超導樣品的電荷動力學方面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取得新的進展。鐵基超導體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存在磁性與超導電性的競爭,當長程磁有序被一定程度抑制之後,出現超導電性。普遍認為,超導電性與磁性漲落密切相關,但對於磁有序的起源卻有不同認識。
  • 中國學者創造55K鐵基超導體轉變溫度世界紀錄
    為進行更加系統和深入的研究,趙忠賢研究組利用高壓合成技術製備出一大批不同元素構成的鐵基超導材料並製作了相圖。這一成就被國際物理學界公認為鐵基高溫超導家族基本確立的標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僅率先使轉變溫度突破了50K,更創造了55K的鐵基超導體轉變溫度世界紀錄。中國科學家爭分奪秒的研究引領了國際超導研究的熱潮,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中子散射:先進技術天地寬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11月13日至15日在京共同舉辦了第一屆中美中子散射技術研討會,包括來自美國橡樹嶺(Oak Ridge)國家實驗室等國際著名中子散射研究機構在內的180多位中外專家學者到會,就中子散射科研與應用,中子源及相關技術、研究與發展政策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研討。    中子告訴我們什麼?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陳仙輝教授團隊始終致力於新型高溫鐵基超導材料的探索,並利用電化學插層技術實現了一系列具有高超導轉變溫度的二維鐵硒基高溫超導材料(超導轉變溫度達到40K以上)以及其它二維功能材料 (J. Am. Chem. Soc. 141, 17166 (2019); New J. Phys. 20, 123007 (2018); Phys. Rev.
  • 鐵基超導體能隙結構和機理的統一認識(一)
    我們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對既具有電子費米口袋,又具有空穴費米口袋的FeAs基超導體樣品進行了研究,證明了其中S±配對對稱性和磁配對起源。然而這個方法只有在存在一套費米面系統中才有用,對於鐵基超導體並不適用,因為鐵基超導體具有多套費米面,而且每套費米面是近似對稱的圓形,費米速度一致而且能隙符號相同。對於S±模型,前期有一些實驗證據,如直接通過準粒子相干散射(quasiparticle interference,簡稱為QPI)斑紋強度在磁場下的變化,以及非直接的非彈性中子散射實驗觀察到的磁共振峰。
  • 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原標題: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記者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研究團隊,與義大利國家光學研究所專家合作,成功合成了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是一種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對超導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