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簡介

2021-01-19 中子科學

我們在前文中討論了原子核對中子的散射過程,即中子核散射。而除了核散射之外,構成樣品物質的原子中如果存在未配對電子的話,其產生的磁場也會對中子產生散射作用,即中子磁散射。中子磁散射的過程是由中子的磁偶極矩與未配對電子的磁場之間的偶極矩-偶極矩相互作用引起的。通過中子磁散射方法的應用,我們就能夠在原子尺度上實現對磁性材料磁學特性的分析和認知。其中,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能夠直接用於確定磁性相關材料的微觀磁結構、磁基態和磁性形成機理,而非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可以用於研究磁性材料中的各種與能量相關的磁激發,包括自旋波激發和晶場激發等。下面我們先就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展開討論。


圖1 {Mo72Fe30} 分子磁體的磁結構示意圖。

 

假設存在一個自旋為S速度為νe的電子,在這個電子的相對位置為R的地方有一個磁矩為µn的中子,如下圖所示。


圖2 中子和未配對電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幾何示意圖。


因為中子具有磁偶極矩,所以中子與電子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用塞曼勢給出:

其中,中子的磁矩µn為:

σ和µN分別代表自旋算符和核磁子,γN = -1.913為旋磁比。電子的磁場B由自旋和軌道兩部分組成B = BS+BL。自旋磁矩的偶極矩場為:

電子運動引起的磁場,即軌道磁場由畢奧-薩伐爾定律給出:

散射過程中中子的波矢會從k變為k',其自旋磁矩在量子化軸z上的投影由σz變為σz',那麼中子的磁散射截面在一階玻恩近似條件下為:

只考慮彈性散射的情況下,我們把(1)至(4)代入到(5)中可以得到:

式中γnr0 = 0.539×10-12 cm = 5.39 fm,M⊥(Q)代表垂直於散射矢量Q的磁化強度的傅立葉變換分量:

總磁化強度為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之和:

由式(6)可知,通過中子磁散射能夠確定原子坐標r位置的磁化強度M(r)。也就是說通過中子磁散射可以得到和樣品物質的宏觀磁化強度對應的微觀磁矩。此外,從式(6)中還可以看出中子自旋磁矩的方向在磁散射過程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樣品物質的磁性本身就具有矢量性質,而這種矢量性必然會與中子自旋磁矩的矢量發生相互作用。除了確定磁散射過程中中子動量和能量的變化以外,針對散射過程中中子磁矩方向變化的深入分析還能夠為我們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這就要用到極化中子分析技術,我們今後再做討論。


圖3 中子磁散射只與垂直於散射矢量Q的分量M⊥相關。

 

為了確定中子磁散射的強度大小,特別是磁散射相對於核散射的強弱,我們可以把式(6)中代表自旋½粒子的矩陣元素替換為1 µB。這樣我們就能得到了一個約等於2.696 fm的等效磁散射長度。這個磁散射長度數值和鈷的核散射長度(bc = 2.49 fm)相當,也就是說中子磁散射的散射強度和中子核散射強度相當,因此我們在彈性中子散射實驗中可以同時採集到核散射和磁散射的信號。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中子磁散射只與垂直於散射矢量Q的分量有關(圖3),所以得到的只有垂直於散射矢量Q的磁化強度分量。

中子磁散射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它具有和中子核散射不同的形狀因子。中子核散射是點散射,所以其散射強度不會隨散射角度或者散射矢量的增加而衰減,但是中子磁散射會隨散射矢量增加而快速衰減,因此一般在低角度或較小的散射矢量位置才能觀察到較強的中子磁散射信號。對於一個具有球對稱基態(L=0)的離子來說,磁散射為純自旋散射,我們可以用sik來代表i原子的電子自旋算符。在原子中標註為k的電子的坐標為rik=Ri+tik,其中Ri代表相對於原子核的位置向量。我們首先得到磁化密度算符:

對磁化密度進行傅立葉變換得到:

為了計算散射截面我們先得到平均化後算符的期望值:

然後再得到彈性散射的單微分散射截面:

這裡fm(Q)就代表磁形狀因子,它可以通過傅立葉變換和原子自旋密度相關聯:

也就是說磁形狀因子可以直接反映原子內自旋密度的分布情況。和純自旋離子對中子的磁散射相比,同時具有自旋和軌道角動量的磁性離子對中子的磁散射過程要相對複雜一些。這類離子的總角動量Ji由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耦合(L/S耦合)而成,當動量轉移較小時,我們可以通過偶極矩近似地給出散射截面:

這裡的磁形狀因子為:

其中,gJ為朗德因子,

〈jl (Q)〉為徑向密度分布R(r)和球貝塞爾函數jl(Qr)的球面變換。對於單個原子來說,徑向密度分布R(r)可以通過哈特裡-福克計算得到。在實際應用中,磁形狀因子公式中的〈j0(Q)〉和〈j2(Q)〉可以直接從文獻中查到。下面我們以二價錳離子為例來估算其磁形狀因子。


圖4 二價錳離子的中子磁散射形狀因子、X射線散射形狀因子和中子核散射形狀因子。

 

由圖4可以看出二價錳離子的磁形狀因子隨動量轉移的增加而迅速減小,而中子核散射幾乎不隨動量轉移增加而發生變化。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給出的磁形狀因子是經過各向同性近似的,實際上許多磁性材料中磁性離子的磁形狀因子是具有弱各向異性的,這一現象與磁密度的各項異性分布情況有關,並且可以通過極化中子磁散射技術測量翻轉率(flipping ratio)來進行深入研究。另外圖4 中還畫出了X射線散射的原子形狀因子做比較。對於磁性離子來說一般只有外層未配對電子才會對中子磁散射起作用,而對於X射線散射來說除了外層電子以外,內層電子也對散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和磁性形狀因子相比,X射線的形狀因子隨動量轉移的增加而相對緩慢地下降。

下面我們以稀土過渡金屬化合物的磁結構研究為例簡要介紹彈性中子磁散射研究方法。具有巡遊電子變磁性的RCo2(R=稀土元素)化合物通常具有較大的磁卡效應、磁彈效應、磁致伸縮等。這類化合物存在的一個奇特的現象是外磁場或稀土子晶格產生的分子場可以誘導Co子晶格的變磁性,因此幾十年來一直得到凝聚態物理研究者的極大關注。另外,在輕稀土和重稀土RCo2中,R子晶格磁矩與Co子晶格磁矩的耦合情況是不同的。因此,當輕重稀土混合時,化合物磁結構將發生複雜的變化。研究它的磁結構的變化規律對於理解RCo2化合物磁性的形成機制以及它們的磁性質所遵循的物理規律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在不同溫度下用高分辨中子粉末衍射方法對混合稀土(Nd0.5Tb0.5)Co2化合物的晶體結構以及磁結構進行了研究。

圖5 室溫下(Nd0.5Tb0.5)Co2化合物的晶體結構和中子衍射譜圖。(Nd0.5Tb0.5)Co2屬立方晶系,MgCu2型結構,空間群為Fd-3m。

 

中子粉末衍射實驗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局研究所(NIST)中子研究中心完成。用於確定晶體結構和磁結構的中子數據在高分辨中子粉末衍射譜儀BT-1上採集,該譜儀為依託反應堆中子源的固定波長衍射譜儀。我們在BT-1上使用Cu (311)單色器得到波長為1.5402(1) Å的單色中子束流,並且將水平發散度為15、20和7分弧度的準直器分別置於單色器前後和樣品後位置,數據採集的2θ角度範圍為10°-160°,步長為0.05°。


圖6 (Nd0.5Tb0.5)Co2化合物在50 K(>TM)和4 K(<TM)的中子衍射譜和相應的磁結構示意圖。

 

中子衍射結果顯示混合稀土過渡金屬化合物(Nd0.5Tb0.5)Co2分別在TC = 173 K 和 TM = 47 K 處出現兩個磁相變。化合物在室溫時為MgCu2型立方結構,而在居裡溫度TC以下,一直到4 K都存在菱方畸變。通過對50 K和4 K下的中子衍射數據的分析我們得到了一種穩定的與二元RCo2化合物不同的非共線傾角磁結構。另外,二元RCo2化合物中普遍存在的晶格畸變與易磁化方向之間的關係在(Nd0.5Tb0.5)Co2化合物中被破壞。雖然晶體結構依然為菱方,但是稀土子晶格的易磁化方向由50 K時的[110]方向變為4 K時的[111]方向。晶胞參數在TM附近的不連續變化也表明兩種傾角磁結構之間發生了一級相變。這種非共線傾角磁結構的產生可以歸因於被稀釋了的稀土子晶格磁晶各向異性與Co子晶格磁晶各向異性之間的競爭作用。


圖7 從微觀磁結構角度對磁性材料進行簡單分類,中子散射方法可用於磁結構的解析。

 

如前所述,磁中子散射的強度與核散射相當,因此非常適合在原子尺度研究磁性材料的微觀磁性,特別是具有長程有序的鐵磁和反鐵磁結構,以及具有非共線或非公度等特點的複雜磁結構。探索並確定新型磁結構是磁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然而確定未知新型磁結構特別是複雜磁結構和確定未知晶體結構一樣並不容易。三維晶體結構存在230種空間群,而三維磁結構中自旋磁矩的出現引入了時間反演對稱操作,相當於是雙色晶體結構空間群,所以每一種晶體空間群都對應於幾種可能的磁空間群,相應地一共存在1651種三維磁空間群。


圖8 軸矢量的鏡面對稱操作和引入時間反演之後磁矩的對稱操作。


如圖8所示,自旋磁矩作為軸矢量在經過最簡單的鏡面對稱操作後,其磁矩方向會發生翻轉。自旋磁矩的鏡面對稱操作相當於平移操作加時間反演的組合對稱操作。由於引入了時間反演對稱操作,點群和空間群都相應地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對稱群,例如:2/m點群加時間反演操作可以衍生出2'/m、2/m'和2'/m'磁點群,這裡的'就代表時間反演操作。對磁矩做2'/m'對稱操作,我們可以得到圖8中所示的反鐵磁磁結構。從32個晶體點群能推導出58種磁點群,在磁點群的基礎上引入螺旋和滑移等非點式操作,再加上時間反演操作,最後就能得到所有的1651種磁空間群。

確定磁傳播矢量、確定磁空間群、確定磁矩方向和大小是最終成功解析未知磁結構的基本步驟,還需要結合中子磁散射數據進行系統的對稱性分析。單晶中子衍射由於具有更好的空間分辨能力以及分散的背景分布,所以在解析未知磁結構方面相比於粉末中子衍射有一定的優勢。當遇到複雜螺旋磁結構時可能還需要藉助極化中子分析才能對未知磁結構進行準確確定。


圖9 Mn1−xCuxWO4多鐵材料的非公度和公度磁結構以及磁電相圖。

 

總之,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是研究各種磁性相關功能材料,包括永磁材料、磁製冷材料、多鐵材料和分子磁體等磁性功能材料,以及與磁性密切相關的超導材料和拓撲材料的重要方法。然而中子散射方法在研究微觀磁結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於含有強中子吸收磁性元素(例如釓和銪等)的樣品或者小尺寸樣品來說就沒辦法很好地完成中子磁散射實驗。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採用同位素替代的方法減少吸收,或者採用依託同步輻射光源的非共振X射線磁散射方法,雖然該方法的X射線磁散射截面要比電荷散射截面小几個數量級。

 

參考文獻

[1] S. W. Lovesey, Theory of neutron scattering fromcondensed matter (1987) Clarendon Press, Oxford.

[2] T. Chatterji (Editor), Neutron Scattering from MagneticMaterials (2006) Elsevier, Amsterdam.

[3] G. L. Squires,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Thermal Neutron Scattering (201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4] A. Furrer, J. Mesot, T. Strässle, Neutron Scattering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2009) World Scientific, London.

[5] Th. Brückel et al., Neutron Scattering (2008),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Jülich.

[6] Z. Fu, et al., New J. Phys. 12, 083044 (2010).

[7] Y. Xiao, et al., Phys. Rev. B 73, 064413 (2006).

[8] C. M. N. Kumar, et al., Phys. Rev.B 91, 235149 (2015).


相關焦點

  • 非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簡介之自旋波激發
    前文中我們討論了彈性中子散射方法研究凝聚態物質的晶體結構和磁結構,在此我們將討論非彈性中子散射方法研究凝聚態物質的動力學特性。凝聚態物質的動力學特性通常表現為集體激發現象,並且與其熱學性能和磁性能等物理性質直接相關,是深入理解結構相變和磁相變以及溫度依賴現象的重要基礎。物質的動力學特性可以通過對系統元激發的實驗研究直接得到。
  • 彈性中子核散射方法簡介
    例如中子衍射特別適用於探知含有氫、鋰、碳和氧等輕元素的材料體系的晶體結構,因此可用於研究含有大量輕元素的各種能源材料;中子具有磁性,因此可以應用於磁性納米顆粒、磁性薄膜和磁性塊體材料等多種維度的磁性材料的研究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彈性中子散射方法解析磁有序結構、表徵磁疇結構、揭示自旋晶格耦合機理,另外還可以利用非彈性中子散射方法研究材料中自旋波激發、晶場激發、磁漲落以及磁阻挫等傳統磁性和新奇量子磁性相關問題
  • 中子散射技術確定鐵硒超導體磁基態
    中子散射技術確定鐵硒超導體磁基態為理解高溫超導機理提供新角度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物理系趙俊課題組利用中子散射技術在鐵硒
  • 非彈性散射方法:高精度的時空解析度
    在這方面,可利用時間分辨衍射和顯微鏡方法對泵探針結構內的誘導晶格動力學進行成像。由印度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Dipanshu Bansal教授和物理系的Gopal Dixit教授共同領導的團隊,建立了一套非彈性散射方法,具有原子尺度時空解析度的晶格動力學成像功能。利用非彈性散射測量的優異能量解析度和動量解析度,在重建晶格動力學過程中可以實現幾十飛秒的時間解析度和~1 Å的空間解析度。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機理的中子散射研究取得進展
    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對整個相圖不同摻雜區域的整體磁激發譜進行詳細的對比研究,而最合適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非彈性中子散射。近年來,利用先進的飛行時間中子散射技術,人們已經能夠測量出材料中磁散射截面的絕對值在整個動量-能量空間的分布,隨著鐵基超導體的發現和大尺寸、高摻雜單晶樣品的獲得,高溫超導機理的中子散射研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機。
  • ...課題組在運用中子散射研究熱電材料載流子散射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當前的核心問題是調控熱、電輸運的微觀散射機制。由於熱電材料一般同時含有多種不同散射機制,所以很難準確識別主導散射機制並對其進行精準調控。作為調控熱電性能的常用方法,化學摻雜除了優化載流子濃度或引入合金散射外,是否還有其他貢獻?
  • 進展|近室溫熱電材料α-MgAgSb低熱導機制的中子散射研究
    中子全散射的對分布函數(PDF)分析發現材料中存在Mg-Sb構成的NaCl型晶格的局域結構畸變(圖1)。高分辨非彈性中子散射發現了新奇的雙蘑菇散射聲子態密度,然而並沒有測量到橫聲學聲子,第一性原理計算顯示α-MgAgSb中橫聲學支聲子被局域結構畸變近乎完全散射(圖2)。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馬傑課題組在運用中子散射研究熱電材料...
    當前的核心問題是調控熱、電輸運的微觀散射機制。由於熱電材料一般同時含有多種不同散射機制,所以很難準確識別主導散射機制並對其進行精準調控。作為調控熱電性能的常用方法,化學摻雜除了優化載流子濃度或引入合金散射外,是否還有其他貢獻?
  • 中子散射技術的緣起與現狀
    中子散射少見地匯聚著現代物理的三個主要領域:凝聚態、粒子物理和原子與光學物理。它的基本原理植根於凝聚態物理,技術手段依賴實驗粒子物理,實驗方法類似原子與光學物理。在中子和物質作用時有著各自獨特和有趣的表現,更驚奇的是都可以相對容易地進行宏觀觀測!從實驗角度,中子束和實驗樣品「相遇」,會發生吸收、散射、衰減(前兩者的綜合結果)、裂變(包含特定同位素的特殊樣品)。樣品中的每個基本粒子都會與中子束作用,各自產生作為物質波的散射中子波;基本粒子間又存在各種相互作用,決定著散射波之間的相互量子幹涉。
  • 中子散射:先進技術天地寬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11月13日至15日在京共同舉辦了第一屆中美中子散射技術研討會,包括來自美國橡樹嶺(Oak Ridge)國家實驗室等國際著名中子散射研究機構在內的180多位中外專家學者到會,就中子散射科研與應用,中子源及相關技術、研究與發展政策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研討。    中子告訴我們什麼?
  • 硬核長文:極化中子技術
    1939年Halpern和Johnson發表的相關文獻奠定了極化中子實驗的前期理論基礎[2]。至20世紀50年代,隨著反應堆的產生,中子散射技術已發展成為材料研究領域不可替代的一種技術。極化中子散射理論在20世紀60年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明確了通過中子極化分析來分辨材料核散射、磁散射、核磁幹涉散射以及非共線磁性散射的理論方法。
  • 硬核長文:極化中子技術
    1939年Halpern和Johnson發表的相關文獻奠定了極化中子實驗的前期理論基礎[2]。至20世紀50年代,隨著反應堆的產生,中子散射技術已發展成為材料研究領域不可替代的一種技術。極化中子散射理論在20世紀60年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明確了通過中子極化分析來分辨材料核散射、磁散射、核磁幹涉散射以及非共線磁性散射的理論方法。
  •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冷中子非彈性散射譜儀的研製...
    2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組織專家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進行了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冷中子非彈性散射譜儀的研製」項目的技術驗收會。專家組由北京大學教授林建華擔任組長,成員包括來自中國物理學會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的委員沈保根、賀端威、彭述明、孫光愛、王芳衛、王學武、楊金波;來自中子研究與應用領域專家彭先覺、馮世平、梁天驕、麥振洪、王楠林、聞海虎、趙金奎;來自大科學裝置的領軍科學家丁洪、封東來、潘庶亨、孫玉平、周興江。
  • 鮑威教授「冷中子非彈性散射譜儀的研製」項目獲自然科學基金委對...
    日前,以中國人民大學鮑威教授為項目負責人的「冷中子非彈性散射譜儀的研製」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批准,資助額度為1.11億元人民幣,執行周期為五年。該項目是以中國人民大學作為依託單位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是中國人民大學迄今為止獲得單項資助經費最高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也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迄今為止對高等學校資助單項經費最高的項目。
  • 肉眼「看」晶體結構:X射線散射和中子散射的作用
    X射線與中子射線 一、X射線的發現與應用 1.X射線是什麼 X射線(英語:X-ray),又稱倫琴射線、愛克斯射線或X光,是波長很短的一種電磁波,其特徵是波長非常短,頻率非常高。 二、中子射線 中子射線就是中子流,中子為原子核的基本粒子之一。原子核在受到外來粒子的轟擊時,會產生核反應,從原子核裡就會放射出中子,從而形成中子射線。因此,中子射線的輻射源為核反應堆、加速器或中子發生器。按能量的大小中子分為:快中子、慢中子和熱中子。中子的電離密度較大,常常引發大的突變。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中自旋向列相的中子散射研究獲重要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魯興業、碩士生張睿、羅會仟副研究員、戴鵬程研究員等人利用非彈性中子散射實驗手段,首次從自旋角度針對電子型摻雜鐵基超導體BaFe2-xNixAs2中電子向列相問題開展了相關研究。
  • 我國將利用中子散射技術給物質微觀結構「照相」
    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子源裝置,已經完成土建任務的中國先進研究堆,將為人們探測物質微觀結構提供更為理想的工具和探針。    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一屆中美中子散射技術研討會」上,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趙志祥透露,國家投資數億元的中國先進研究堆目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有望於明年下半年投入運行。
  • 非彈性X射線散射:探測氣相原子分子電子結構的新工具
    典型實驗結果中討論了IXS方法在獲得原子分子基態和激發態形狀因子平方、康普頓輪廓和光學振子強度方面的應用,重點放在揭示新的激發機理上。最後給出了IXS在原子分子物理領域應用的展望。    在非彈性碰撞激發方面,首先揭示了非彈性X射線散射技術和高能電子能量損失譜方法之間的內在等價性(見圖1的(c)和(d)),證實了NRIXS技術是揭示原子分子激發態電子結構和獲得其動力學參數的有效方法。
  • 香港城大與中科院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揭幕
    新華社香港3月3日電(記者 張雅詩)香港城市大學3日宣布,該校攜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的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日前正式揭幕,以加強與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專才培訓、科研和設備上的合作。這是香港唯一研究中子散射的實驗室,將提升香港在中子散射領域的發展。
  • 「中子散射及反射技術在軟物質科學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培訓會在...
    4月19日至21日,「中子散射及反射技術在軟物質科學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培訓會在中科院化學所舉行。培訓會特別邀請了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中子散射中心三位資深科學家、化學所韓志超研究員等國內從事中子散射與反射研究與儀器設計研發專家參與授課,授課內容包括中子散射技術在國際與國內的發展現狀、中子散射儀器相關配套設施的介紹、中子散射及反射技術在軟物質(高分子、生物物理、膠體界面等)領域基本理論知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