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看」晶體結構:X射線散射和中子散射的作用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X射線與中子射線

 

一、X射線的發現與應用

 

1.X射線是什麼

 

X射線(英語:X-ray),又稱倫琴射線、愛克斯射線或X光,是波長很短的一種電磁波,其特徵是波長非常短,頻率非常高。它是由於原子在能量相差懸殊的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而產生的粒子流,波長介於0.01納米到10納米之間(對應頻率範圍30PHz到30EHz),是一種介於紫外線和γ射線之間的電磁輻射。光學光譜是原子中外層的電子躍遷時發射出來的,而X射線光譜是原子中最靠內層的電子躍遷時發出來的,X射線在電場磁場中不發生偏轉。因此,X射線是不帶電的粒子流。

這種肉眼看不見的射線穿透本領非常高,能穿透許多對可見光不透明的物質,如墨紙、書本、木料等,還可以使許多固體材料產生可見的螢光,使空氣電離以及照相底片感光等效應。

 

產生X射線的裝置

 

2.X射線的發現

 

1895年11月8日晚,威廉·康拉德·倫琴在研究陰極射線的一次實驗中,為了防止外界光線對放電管的影響和管內的可見光外漏,確保實驗的精確性,他事先把各種實驗器材用錫紙和硬紙板都包裹得嚴嚴實實。他讓陰極射線從一個沒有安裝鋁窗的陰極管透出,可是,讓他驚奇的是,對著陰極射線發射的一塊塗有氰亞鉑酸鋇的屏幕(這個屏幕用於另外一個實驗)在閃光,而放在電管旁邊的一疊嚴密封閉的底片也變成了灰黑色,這說明底片已經曝光了!

這個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現象,引起了威廉·康拉德·倫琴的注意和好奇,並讓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反覆又做了幾次這個實驗,結果是一樣的,那個屏幕確實在發光。他陷入了沉思,他想:底片的曝光,充分說明放電管發出了一種穿透力極強的射線,但絕不是陰極射線,而是一種新的射線,這種射線甚至能穿透裝底片的袋子。但還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射線,於是給它取名「X射線」。

於是,威廉·康拉德·倫琴開始對這種神秘的X射線進行研究。他先將一個塗著磷光物質的屏幕放在放電管與屏幕之間,重複上面的實驗,結果發現屏幕立即發出了光。接著,他又拿一些平時不透光的書本、橡皮板和木板等較輕物質,放在放電管與屏幕之間,企圖擋住那束看不見的神秘射線,可是卻不能擋住它,屏幕上幾乎看不見任何陰影,甚至連15毫米厚的鋁板它也能輕而易舉地穿透!最後他把一塊厚厚的金屬板放在放電管與屏幕之間,屏幕上終於出現了金屬板的陰影。看來太厚的物質這種射線還是沒有能力穿透。通過實驗他還發現,鉛板和鉑板能擋住這種光線使屏不發光;當接通陰極管時,放在旁邊的照相底片即便用厚厚的黑紙包起來,也將被感光。

接下來,威廉·康拉德·倫琴又發現更加神奇的現象,一天晚上他的妻子來實驗室看他,當時他要求妻子用手捂住照相底片,然後用X射線對準照射15分鐘,顯影后,夫妻倆驚奇地發現,底片清晰地呈現出他妻子的手指骨頭和戒指的影像。

 

雙手X光圖片

 

1896年1月5日,很多X射線的照片在柏林物理學會會議上展出,同時,維也納《新聞報》也刊登了發現X光的消息。這一偉大的發現立即很快傳遍全世界,並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在隨後幾個月裡,數百名的科學家對此進行調研,一年之內竟有上千篇關於X射線的論文問世。

 

3.X射線的應用

 

儘管是威廉·康拉德·倫琴發現了X射線,但當時沒有任何人知道這種射線究竟是什麼。1906年,實驗證明,X射線其實是一種光長非常短的電磁波,比光波還短,因此能夠產生幹涉、衍射現象。它的發現為物理學的重大變革提供了重要的證據。最初,X射線用於醫學成像診斷和X射線結晶學,目前,X射線不僅廣泛應用於醫學中的診斷和治療,成為人類戰勝疾病的有力武器,還用於工業上的非破壞性材料的檢查。正因為如此,1901年威廉·康拉德·倫琴獲得了諾貝爾獎,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獎物理獎的人。人們為了紀念威廉·康拉德·倫琴,將X射線命名為倫琴射線。

特別提醒的是,X射線是游離輻射等類型的射線,對人體有輻射的危害。

 

二、中子射線

 

中子射線就是中子流,中子為原子核的基本粒子之一。原子核在受到外來粒子的轟擊時,會產生核反應,從原子核裡就會放射出中子,從而形成中子射線。因此,中子射線的輻射源為核反應堆、加速器或中子發生器。

按能量的大小中子分為:快中子、慢中子和熱中子。中子的電離密度較大,常常引發大的突變。在輻射育種中,應用比較多的是熱中子和快中子。

 

探測晶體結構的法寶

 

晶體結構是晶體的微觀結構,指的是晶體中的實際質點——原子、離子或者分子的具體排列情況。

自然界的固態物質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多為固態的金屬與合金。晶體與非晶體的最本質的差別在於:組成晶體的原子、離子、分子等質點的排列是規則,而非晶體中的質點基本上是無規則地堆積在一起。多數情況下,金屬及合金多以結晶狀態使用。晶體結構是固態金屬的物理、化學和力學性能的基本決定因素之一。那麼怎樣才能看見原子等質點在材料中的排列呢?

原子的直徑約10-10米,可是人眼能看到的最小尺寸一般在0.1毫米左右,僅僅是頭髮絲樣的粗細,而最好的光學顯微鏡放大倍數也僅僅是1000倍。那麼,怎樣才能看到原子等質點在材料中的分布和排列的呢?科學家為此找到了一些特殊的方法。

 

1.X射線衍射

 

前面已經講過,X射線的波長介於1納米(10-9米)到0.01納米之間,這與原子的尺度幾乎相近,同時X射線還具有非常強的穿透力。因此,科學家們利用X射線衍射構造成更為精細的顯微鏡。

X射線是一種波長恰好在原子尺度的電磁波,當它以特定的角度射入到晶體材料中時,就會被排列規則的原子層反射。反射過程遵循布拉格定律,即只有當原子層間距與入射波長滿足固定方程時,才會產生出射波。因此,通過對不同入射角度或出射角度下的X射線進行探測,就可得到材料內各種可能的原子層間距,從而依此就可以進一步推算出原子的排列方式。可見,X射線衍射,猶如給觀察者戴上了一副精巧的「眼鏡」,可以通過「透視」來「感知」原子在晶體材料中的排列方式。

 

2.中子散射

 

除X射線衍射外,我們還可利用中子散射來探測原子的排列方式,中子是電中性的(沒有淨電荷),將會主要被原子核反射,因此能夠非常精細地確定原子的位置。中子還帶有磁矩,所以它還具有另一個獨一無二的功能——探測材料內部磁矩的排列方式,研究固體磁性的起源。

X射線和中子的散射還可用以研究材料內部原子或電子的動力學性質。例如,原子的熱振動、電子的運動方式、電子和原子核之間的相互作用、電子和電子間的相互作用過程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動力學過程就是材料宏觀上的熱、電、磁等性質在微觀下的表現形式,通過對它們的研究,可幫助和促進我們理解材料的性質,指導我們尋找更加適於應用的材料。

X射線散射和中子散射是現代凝聚態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們的實現是依賴於大型科學裝置(如同步輻射和核反應堆等)提供X射線光源和中子源。已經建成的中國上海光源和正在建設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就是為此服務的。

 

觀察準晶體的結構

奇妙的準晶體

 

準晶體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晶體結構結合在一起的產物,可以通過金屬合金液體在高溫下迅速冷卻獲得,是介於晶體和非晶體之間的一種固體。不同的晶體通過組合,可能會產生這些具有獨特對稱性的材料。與晶體一樣,準晶體也具有規則的外形,且形狀非常奇怪。

準晶體的發現展現出了大自然的種種奇妙之處,因此,2011年準晶體的發現者、以色列科學家謝赫特曼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上海光源——X射線實驗的大型社區

 

在現代社會中,X射線具有非常豐富的用途。上海光源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和大科學平臺,是一個高性能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等同於一個大型的科學實驗社區。上海光源能夠進行從元素成分分析、晶體結構分析、微觀動力學過程觀測到人體透視和生物透視等重要的科學研究和實用研發項目,來自全世界各學科的科學家,在此進行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 呂芮光]

相關焦點

  • 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簡介
    而除了核散射之外,構成樣品物質的原子中如果存在未配對電子的話,其產生的磁場也會對中子產生散射作用,即中子磁散射。中子磁散射的過程是由中子的磁偶極矩與未配對電子的磁場之間的偶極矩-偶極矩相互作用引起的。通過中子磁散射方法的應用,我們就能夠在原子尺度上實現對磁性材料磁學特性的分析和認知。
  • 彈性中子核散射方法簡介
    自1912年以來,X射線散射方法也得到了飛速發展,時至今日我們對凝聚態物質原子結構的了解絕大多數都是基於X射線晶體結構分析研究的。而隨著同步輻射X射線光源的出現,光源的亮度從X射線發現時起發展到現在已經增加了近20個數量級。目前,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的建設和應用(例如我國在建的位於上海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還將使光源亮度進一步提高10個數量級。
  • 中子散射:先進技術天地寬
    利用射線和物質相互作用是獲得微觀結構知識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常用的射線如X射線、光、電子等都只適合揭示物質靜態結構和動力學特性的某些方面。隨著反應堆的出現,科學家開始從反應堆中引出較強的中子束流探索物質結構。人們發現,由於本身的特性,中子是研究物質結構的理想「探針」。
  • 我國將利用中子散射技術給物質微觀結構「照相」
    作為我國新一代中子源裝置,已經完成土建任務的中國先進研究堆,將為人們探測物質微觀結構提供更為理想的工具和探針。    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一屆中美中子散射技術研討會」上,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趙志祥透露,國家投資數億元的中國先進研究堆目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有望於明年下半年投入運行。
  • 中子散射技術的緣起與現狀
    至2012年,全球約11%的電力由核反應(裂變)堆產生(相應的水電比例約為16%);圍繞中子的產生、控制、探測和屏蔽而產生的科研與技術進步,也成為核科學與技術的核心內容。 物質世界的四種基本作用模式:重力、電磁場、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 科研人員提出高分子片晶小角X射線散射新機制
    眾所周知,高分子在結晶時形成摺疊鏈片晶並進一步組裝成片晶簇和球晶。片晶厚度和長周期決定著高分子的熱力學性質,是結晶高分子的兩個重要的物理量。小角X射線散射是探測這些納米尺寸有序結構的有力武器。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小角X射線散射來自於片晶簇內電子密度的相關性,並提出利用相關函數來測定片晶厚度。
  • 非彈性中子磁散射方法簡介之自旋波激發
    物質的靜態結構由系統的基態決定,而物質的動力學性質與其激發態相關聯。前文中我們討論了彈性中子散射方法研究凝聚態物質的晶體結構和磁結構,在此我們將討論非彈性中子散射方法研究凝聚態物質的動力學特性。凝聚態物質的動力學特性通常表現為集體激發現象,並且與其熱學性能和磁性能等物理性質直接相關,是深入理解結構相變和磁相變以及溫度依賴現象的重要基礎。物質的動力學特性可以通過對系統元激發的實驗研究直接得到。
  • 非彈性X射線散射:探測氣相原子分子電子結構的新工具
    該綜述首先簡述了IXS的歷史發展脈絡和分類,隨後給出了NRIXS散射的理論基礎,主要介紹了由NRIXS方法所測原子分子的微分散射截面與其基態和激發態形狀因子平方、康普頓輪廓和光學振子強度之間的關係。緊接著詳細介紹了NRIXS實驗方法,重點介紹了如何絕對測量微分散射截面及其與相關物理量之間的轉換關係。
  • 聲子晶體:表面散射
    聲子表面散射過程可以解釋聲子晶體的超低熱導率。
  • X射線小角散射專業技術委員會正籌備成立
    儀器信息網訊 2013年8月23日,由多位業內專家發起的,中國晶體學會X射線小角散射專業技術委員會籌備會議在北京鋼鐵研究總院召開,多位X射線小角散射領域的知名專家出席了會議,儀器信息網作為特邀媒體參加了會議。
  • ...課題組在運用中子散射研究熱電材料載流子散射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當前的核心問題是調控熱、電輸運的微觀散射機制。由於熱電材料一般同時含有多種不同散射機制,所以很難準確識別主導散射機制並對其進行精準調控。作為調控熱電性能的常用方法,化學摻雜除了優化載流子濃度或引入合金散射外,是否還有其他貢獻?
  • 進展|近室溫熱電材料α-MgAgSb低熱導機制的中子散射研究
    中子全散射的對分布函數(PDF)分析發現材料中存在Mg-Sb構成的NaCl型晶格的局域結構畸變(圖1)。高分辨非彈性中子散射發現了新奇的雙蘑菇散射聲子態密度,然而並沒有測量到橫聲學聲子,第一性原理計算顯示α-MgAgSb中橫聲學支聲子被局域結構畸變近乎完全散射(圖2)。
  • DENSS:直接從溶液散射數據確定電子密度
    與現有方法相比,除了改善從溶液散射實驗中可獲得的信息外,還證明了從一維光譜重構3D對象的能力。溶液散射用於分析溶液中多種生物和非生物樣品的分子結構。與計算3D電子密度圖的X射線晶體學和電子顯微鏡相反,從1D溶液散射數據生成3D結構信息的算法完全依賴於建模。許多建模算法都隱含地假設粒子包絡內的電子密度是均勻的。
  • 從微小晶體中解析蛋白質結構的新方法
    這幅圖展示了一種經過深入研究的植物蛋白的結構,它是新開發的微晶體學技術的一個測試用例。紫紅色的網狀圖案圍繞著蛋白質固有的硫原子(黃色球體),顯示了用低能量x射線衍射從數千個晶體中提取的異常信號。這些晶體不到十萬分之一米,跟細菌差不多大小。
  • 非彈性散射方法:高精度的時空解析度
    實空間和動量空間的晶格動力學的時間分辨圖譜是必可不少的,因其可以很好地理解幾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如熱傳導、位移相變、熱導率等等。在這方面,可利用時間分辨衍射和顯微鏡方法對泵探針結構內的誘導晶格動力學進行成像。
  • 《晶態聚合物結構和X射線衍射(第二版)》出版
    一本較全面反映X射線在聚合物各領域應用的科學專著《晶態聚合物結構和X射線衍射(第二版)》近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與讀者見面。該書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莫志深、張宏放、張吉東三位科技工作者共同編著,由莫志深研究員統稿、審校,是作者多年科研、教學和實踐成果的有機集成。
  • 高分子材料與小角X射線散射研討會舉行
    高分子材料與小角X射線散射研討會舉行 2015-01-28 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字體:   1月19日至22日,高分子材料與小角X射線散射研討會在長春舉行
  • 香港城大與中科院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揭幕
    新華社香港3月3日電(記者 張雅詩)香港城市大學3日宣布,該校攜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的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日前正式揭幕,以加強與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專才培訓、科研和設備上的合作。這是香港唯一研究中子散射的實驗室,將提升香港在中子散射領域的發展。
  • 物理所鐵基超導體中自旋向列相的中子散射研究獲重要進展
    在凝聚態物質中,材料的晶體結構和電子組態也將發生類似的對稱性破缺,從而形成新的結構形態或電子相,理解這些電子態的微觀起源一直以來都是凝聚態物理研究的核心課題。鐵基高溫超導材料母體結構在高溫下屬於四重對稱的四方相(正方稜柱),隨著溫度的降低到Ts以下,其晶軸將沿著a方向略微伸長而發生結構相變,形成低溫下的二重對稱正交相(長方稜柱),造成ab面內的結構對稱性破缺。
  •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馬傑課題組在運用中子散射研究熱電材料...
    當前的核心問題是調控熱、電輸運的微觀散射機制。由於熱電材料一般同時含有多種不同散射機制,所以很難準確識別主導散射機制並對其進行精準調控。作為調控熱電性能的常用方法,化學摻雜除了優化載流子濃度或引入合金散射外,是否還有其他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