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L:「類五角石墨烯狀」結構的高溫超導體
目前在高壓下發現的氫基高溫超導材料的結構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以H3S為代表的共價金屬性氫化物,另一類是以LaH10為代表的籠狀氫化物。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獨特的HfH10,該化合物具有「類五角石墨烯狀」的層狀結構,構成氫亞晶格的三個H5單元以「邊邊相連」的方式形成「品字形」層狀H10單元,類似於五角石墨烯結構,而Hf原子位於三個H10單元的中心位置。
-
ACS Omega:生物質快速催化分解的多孔石墨烯狀碳用於儲能應用
本文要點: 簡易方法合成三維多孔石墨烯狀碳材料 1 成果簡介 一種用於合成三維多孔石墨烯狀碳材料的一步法。
-
菱形石墨「透視」超導體
多層菱形石墨中的電子相分離。圖片來源:曼徹斯特大學近日,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開發一種新納米材料,它能反射最初在複雜人造結構——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發現的「魔幻角度」效應。新的研究表明,菱形石墨的特殊拓撲結構有效地提供了一種內在的「扭曲」,因此提供了一種替代介質來研究超導性的改變等效應。「這是一種有趣的替代方法,可以替代目前非常流行的關於『魔角』石墨烯的研究。」該研究作者之一Andre Geim說。
-
物理所預測非常規高溫超導體的電子結構基因
這兩類超導體都是在實驗中偶然發現的。對它們的超導機理的研究是凝聚態物理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工作。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籌)研究員胡江平的研究組總結了過去一系列研究工作,提出要統一解釋這兩類超導體中的配對對稱性,必須認定只有超交換引起的反鐵磁交換耦合導致了超導配對,其他的磁交換作用不會導致超導配對。
-
高溫超導體的電子結構
隨後朱經武、吳茂昆和趙忠賢等為代表的研究組分別獨立做出了臨界溫度在90K左右的Y-Ba-Cu-O,掀起了高溫超導的研究熱潮。2008年以來,另一類新的高溫超導體–鐵基超導體被成功發現,為高溫超導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臺。2012年,薛其坤研究組成功在SrTiO3襯底上生長了單層FeSe薄膜,可能具有很高的超導轉變溫度。
-
什麼是鐵基高溫超導體
2008年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翻開了高溫超導研究的新篇章.最先發現的LnFeAsO(1111體系,Ln為鑭系元素)家族,之後相繼發現了以BaFe2As2為代表的122體系,LiFeAs為代表的111體系以及FeSe為代表的11體系.這四個體系構成鐵基超導體的基本結構類型,它們均具有準二維層狀結構
-
復旦大學揭示新型高溫超導體奇特電子結構
本報訊 日前,復旦大學物理系應用物理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先進材料實驗室的封東來教授課題組在高溫超導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他們運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儀率先揭示了2010年末發現的新型鐵基高溫超導體
-
《自然》:曼徹斯特大學團隊發現菱形石墨「透視」超導體,太牛了
曼大團隊發現菱形石墨『透視』超導體近日,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開發一種新納米材料,它能反射最初在複雜人造結構——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發現的「魔幻角度」效應。新聞背景:2004年,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物理學家首次從層狀結構的石墨中用膠帶剝離出了單個原子厚度的石墨烯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體電子結構與超導能隙研究取得新進展
2008年發現的鐵基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最高可達55K,是繼1986年發現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之後發現的第二類新的高溫超導體系。它的發現,為高溫超導電性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與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研究類似,鐵基超導體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理解其高溫超導電性產生的機理。對材料電子結構的研究是理解材料的宏觀物理性質尤其是超導電性的關鍵。
-
超導體超導原理大解密
我們將他們劃分為『第三類超導體』超導體類型分析:以上提到的這些超導體基本屬於『金屬類超導體』,大家知道,金屬多為晶體結構,第一類超導體是典型的『多晶體融合』的產物;第二類超導體雖然仍屬多晶體融合,但是其中加入了另一種金屬『汞』以後,超導溫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汞是一種非晶體,而且是以單原子形態存在的液態金屬;第三類超導體,是單分子與單晶體融合的結果
-
計算發現,是量子漲落維持了創紀錄的高溫超導體的晶體結構
圖片:材料物理中心來自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德國和日本的國際研究人員團隊進行的計算表明,有記錄的超導十氫化鑭(LaH10)化合物的晶體結構因原子的量子漲落而穩定。該結果表明,在富氫化合物中,超導性可能接近室溫,而其所需壓力遠低於以前經典計算所預期的壓力。結果今天發表在《自然》上。
-
中國在高溫超導體領域發力,繼續領跑全球!
之後中國科學家研究團隊將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轉變溫度提高到液氮溫區以上,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之後我們的科學家繼續尋找臨界溫度更高的超導體。鐵基氧化物由於其磁性因素,曾一度被國際物理學界斷言為探索高溫超導體的禁區,但是在2008年,中科大陳仙輝研究組合中科院物理所王楠林研究組同時在鐵基中觀測到了43K和41K的超導轉變溫度,證明了鐵基超導體是高溫超導體。
-
氧化物超導體的結構
自從發現123結構的YBa2Cu3O7-δ以後,人們製備了許多有較高界溫度的氧化物超導體.多數是銅氧化合物,它們都具有鈣鈦礦結構,所以氧化物超導體的結構或多或少地繼承ABO3鈣鈦礦結構的一些固有特點.圖2-5表示鈣鈦礦的結構模型.
-
突破液氮溫區的高溫氧化物超導體發展史話
首先要搞清高溫超導體中"高溫"這個詞的概念.平時人們讀到高溫一般指在100℃以上的溫度,然而在超導領域中,讀到"高溫"這個詞時,Ba-La-Cu-O氧化物超導體的臨界溫度達35K(-238℃)就算是高溫了.由於從1911年以後的75年間,所有超導體的臨界溫度沒超過23.2K,所以一下子把超導體的臨界溫度提高了12K,這對超導體來講是一次重大的突破.所以與以前超導臨界溫度相比
-
二維高溫超導體研究取得新進展-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合肥11月7日電(記者常河)中國科技大學陳仙輝院士與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合作,在揭示高溫超導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
-
比鑽石還要硬,科學家利用計算機:設計製造出「五角」超硬鑽石
這種被發明者稱為「五角鑽石」的結構,可能有助於在困難的切割製造任務中取代目前的合成鑽石。鑽石完全由排列在緻密晶格中的碳原子組成,以其在已知材料中無與倫比的硬度而聞名。然而,碳可以形成許多其他穩定的構型,稱為同素異形體。
-
電荷條紋或將揭開高溫超導體之謎!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與傳統超導材料相比,高溫超導體在溫度高得多的條件下,承擔著零電阻導的電。自從30多年前被發現以來,由於其在磁懸浮列車和長距離電線等技術上具有革命性的潛力,使得人們對高溫超導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是科學家們仍然不明白高溫超導體的原理是什麼。其中一個謎團是,電荷密度波(在材料中運行的電子密度高低的靜態條紋)已經在高溫超導體的主要家族之一銅基銅酸鹽中發現。但這些電荷條紋是增強超導性,抑制超導性,還是起到了其他作用?
-
石墨化概述—石墨的晶體結構
1、理想石墨的晶體結構圖1-6理想石墨晶體結構示意圖理想石墨具有層狀結構,石墨晶體中碳原子排列成正六角形
-
室溫超導體——Munbrabilla鐵隕石
超導體,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在實驗中,若導體電阻的測量值低於10Ω,可以認為電阻為零。而超導體不僅具有零電阻的特性,還可以完全抗磁性。Munbrabilla鐵隕石酸洗切面Mundrabilla鐵隕石的內部結構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所有鐵隕石中最為獨特的一個,化學分類為中晶八面體鐵隕石(IAB-ung
-
超導效應是什麼,絕緣體如何轉變為超導體?一位帶你了解
直到1987年,物理學家吳茂昆和朱經武在釔鋇銅氧系材料上把臨界超導溫度提高到90K以上,突破自1911年後七十多年的物理學研究瓶頸,為臨界溫度高於77K的材料稱為高溫超導體下了定義,此後,很多科學家開始嘗試打破麥克米蘭極限,努力尋求高溫超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