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副理事長張新宇逝世,長期研究超聲速發動機

2021-01-15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空氣動力學會方面獲悉,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副理事長張新宇同志於2020年4月27日13:39因病去世,享年60歲。

公開資料顯示,張新宇,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空氣動力學會第七屆副理事長。1960年2月生於吉林長春。1991年4月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畢業,1998年12月通過中科院人才引進計劃進入研究所工作、聘為研究員。

張新宇於2005年度獲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度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基金,獲國防科技二等獎(第一獲獎人)。張新宇還是美國宇航學會(AIAA)高級會員、力學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學術方面,張新宇長期從事超聲速燃燒與超燃衝壓發動機研究,以及高速氣體動力學與實驗技術研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大連醫科大學隋鴻錦教授當選中國解剖學會副理事長
    近日,中國解剖學會第十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大學召開。大會進行了理事會改選,陸軍軍醫大學張紹祥教授當選為中國解剖學會第16屆理事會理事長,大連醫科大學隋鴻錦教授當選為副理事長,另外還有其他院校的10位教授當選為副理事長。
  • 錢偉長:畢業於清華大學,45歲任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享何待遇
    此校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清華有著悠久的建校歷史,其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經過多年的發展,清華大學於1952年確定為全國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正式確定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 中國力學學會第11屆理事會第4次理事長、秘書長辦公會紀要
    理事長方岱寧主持會議,副理事長陳十一、戴蘭宏、郭旭、何國威、曲紹興、楊紹普、鄭曉靜、秘書長楊亞政、專職副秘書長湯亞南出席會議。秘書處部分工作人員列席。會議主要內容如下:一討論專業組換屆工作事宜學會秘書處匯報了專業組換屆組織工作有關情況。
  • 中國空天飛機發動機獲突破 ,組合動力發動機首飛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國產空天飛機研製的消息被炒得十分火熱。9月21日,中國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宣布,某組合動力發動機首飛成功,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中國國產新型組合動力發動機首飛成功。三是當空天飛機飛行高度超過60千米,達到100千米甚至於更高的高度位置,這裡的空氣已經稀薄到連衝壓發動機都無法工作的地步,屬於與外太空環境類似的臨近空間,這裡就要用太空飛行器上廣泛使用的火箭發動機來推動。
  • 23歲畢業於清華大學,45歲任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他是誰,享何待遇
    此校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清華有著悠久的建校歷史,其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經過多年的發展,清華大學於1952年確定為全國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正式確定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清華大學共設有21個學院、59個教學系和82個本科專業。其中,清華大學物理系是目前國內發展最快、最好的物理系之一。
  • 超聲速客機項目近期發展
    2018年4月,NASA正式授予洛馬公司一份2.475億美元的合同,用於建造新型超聲速X-Plane飛機,計劃2021年底交付NASA阿姆斯特朗飛行研究中心。2018年7月,該項目被美國空軍正式命名為X-59 QueSST(靜音超聲速飛機)。2018年11月,NASA開始對其X-59超聲速低音爆驗證機縮比模型進行低速風洞測試。同月,NASA正式公布三年內實現X-59靜音超聲速飛機首飛的研發時間表。
  • 超聲速客機領域依然「如火如荼」 這個領域有什麼「魔力」?
    合作開發發動機進氣道、發動機艙和排氣系統技術和尖端聲學技術,以實現更清潔、更安靜的超聲速飛行。 而近期,灣流公司在表示將繼續推進超聲速客機研製計劃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超聲速客機的「謹慎」預期——在採訪中,灣流公司執行長馬克·伯恩斯( Mark Burns)說: 我們當然會在灣流的中心研究超聲速飛行……但這個市場在出現可行的機會之前,還需要十年的時間。
  • 發動機課堂:空氣噴氣式發動機
    空氣噴氣式發動機中,經過壓縮的空氣與燃料(通常為航空煤油)的混合物燃燒後產生高溫、高壓燃氣,在發動機的尾噴管中膨脹,以高速噴出,從而產生反作用推力。空氣噴氣式發動機,可分為無壓氣機的和有壓氣機的兩類。
  • 墨跡天氣當選北京氣象學會理事會副理事長單位
    原標題:墨跡天氣當選北京氣象學會理事會副理事長單位   日前,北京氣象學會第二十一次
  • 疫情下,超聲速客機領域依然「如火如荼」,這個領域有什麼「魔力」?
    11月17日,柯林斯宇航發布公告,表示已與Boom Supersonic公司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為後者研製的Overture超聲速客機開發發動機技術。而近期,灣流公司在表示將繼續推進超聲速客機研製計劃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超聲速客機的「謹慎」預期——在採訪中,灣流公司執行長馬克·伯恩斯( Mark Burns)說:我們當然會在灣流的中心研究超聲速飛行……但這個市場在出現可行的機會之前,還需要十年的時間。
  • 上海生科院上海信息中心連任上海市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副理事長單位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繼續當選為上海市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副理事長單位。  會議由第八屆上海市科技情報學會副理事長、上海信息中心主任於建榮主持,第八屆上海市科技情報學會副理事長、寶鋼情報中心主任盧斌宣讀中國科技情報學會賀信,上海市科協學術部部長潘琪和學會掛靠單位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黨委書記葉汝強分别致辭。
  • 中國測繪學會唁函
    中國測繪學會對寧津生院士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寧津生院士的親屬表示深切的慰問!寧津生是我國測繪界學術泰鬥,他於1956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測量系,65年來,孜孜不倦、教書育人。他主持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項目,其中,「全國及省市地區高精度高解析度似大地水準面的技術研究及實施應用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日本土壤肥料學會理事長訪問中國土壤學會
    8月18日至20日,日本土壤肥料學會理事長、新一屆國際土壤學聯合會DIVISION 3主席、日本東京首都大學Takashi Kosaki教授訪問中國土壤學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沈仁芳研究員,南京土壤所副所長、中國土壤學會秘書長蔣新研究員,南京土壤所副所長、中國土壤學會常務理事張甘霖研究員等參與了接待。
  • 12位院士,100餘名專家齊聚南航,共同紀念學會原副理事長「航空先驅...
    開幕式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黨委書記鄭永安,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岱寧,國家自然基金委數理學部副主任孟慶國,中國民主建國會江蘇省委副主委楊平先後致辭。張阿舟先生1941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1949年獲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起在南京航空學院任教,曾任副院長,兼任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等。張阿舟先生主持了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結構強度試驗,榮立特等功;開拓了我國飛機結構強度研究,在飛機結構靜/動強度、振動環境工程等領域發揮了引領作用。
  • 流體力學家童秉綱逝世 今年我國已痛失20位院士
    他率先開拓了飛彈動導數的計算方法,並發展了氣動熱力學理論和新方法,在航天工程中取得顯著成績;倡導和引領了我國非定常流和渦運動的研究,推動了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建立了飛行與遊動的生物運動力學交叉學科,產生了廣泛持久的國際影響。童秉綱曾在哈工大主持創建全國首個理論力學教研室,曾任中科大近代力學系主任、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教委教材和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
  • 流體力學家童秉綱逝世,今年我國已送別20位院士
    他率先開拓了飛彈動導數的計算方法,並發展了氣動熱力學理論和新方法,在航天工程中取得顯著成績;倡導和引領了我國非定常流和渦運動的研究,推動了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建立了飛行與遊動的生物運動力學交叉學科,產生了廣泛持久的國際影響。童秉綱曾在哈工大主持創建全國首個理論力學教研室,曾任中科大近代力學系主任、中國空氣動力學會副理事長、國家教委教材和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
  • 墨跡天氣當選北京氣象學會第二十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單位
    日前,北京氣象學會第二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投票選舉出新一屆理事會員,墨跡天氣作為國內氣象領域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當選副理事長單位,墨跡天氣創始人兼CEO金犁當選為副理事長。同時,隨著氣象技術的發展,氣象服務的重要性凸顯,許多行業對於定製化氣象服務的需求逐漸增長,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智慧氣象市場規模高達3000億元,這是一個新興的高科技產業。
  • 美軍Micro-X火箭進行全軌道空氣動力試驗
    環球在線消息:國際飛行網站2006年5月9日報導,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 的Micro-X運載火箭,將於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進行基於風洞的全軌道空氣動力載荷試驗。美國空軍的Micro-X火箭類似太空梭,是一種第二級火箭的驗證機。這種第二級火箭可重複使用,並利用一次性(或可重複使用的)第一級火箭發射。
  • 張峰當選中國電子學會新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詹成付,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以及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等單位的代表近30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電子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主持大會。
  • 86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蘇鏘逝世
    1952-1999年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從事稀土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稀土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轉入中山大學化學系從事稀土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稀土學會發光專業委員會主任和終身名譽主任、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會副理事長和名譽理事長、第二屆國際稀土光譜學術會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