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原子核有多大
測量核子大小的相關長度標度為1 fm=10^-15m。物理學家通常稱這個長度為1費米。原子核的半徑大約為一個到幾個費米。回想一下,氫原子的波爾半徑是10^-10米,所以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盧瑟福是第一個測量原子核大小的人。儘管它的體積很小,但原子核的質量約佔原子質量的99.97%。
原子核的組成
最簡單的原子核,即氫的原子核,是一個質子:一個質量約為940Mev的基本粒子,帶正電荷,自旋為1 / 2,是一個費米子(因此沒有兩個質子可以處於相同的量子態)。
第二簡單的原子核,稱為氘核,是質子和中子的束縛態。中子和質子一樣,是自旋的半費米子,但它沒有帶電荷,比質子質量稍大(多1.3Mev)。氘核的結合能為2.2MeV。這種能量的光子可以把氘核「電離」成一個分離的質子和中子。然而,沒有必要真的做這個實驗來確定氘核的束縛程度。
如果要準確地稱量氘核的質量,那麼它是1875.61MeV。質子的質量是938.27MeV,中子的質量是939.56MeV,質子加中子的質量是1877.93MeV,比氘核多2.2兆電子伏。因此,當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氘核時,它們必須釋放出2.2MeV,這是通過發射光子(在這些能量下稱為γ射線)來實現的。
質子和中子都是費米子,都遵循排斥原理,兩個自旋向上的質子不能處於同一狀態,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可以同時佔據同一位置!
質子和中子被稱為核子。原子核中的核子總數通常用A表示,其中A=Z+N,Z質子和N中子。原子的質子數被稱為原子序數,原子的化學性質是由電子的數目決定的,與質子的數目相同。原子核可以有相同的原子序數,但中子的數目不同,這被稱為同位素。
這些核子以一種短程但非常強大的力相互吸引,稱為核力。這裡的情況與原子中的電子不同,在原子中,強大的中心力往往佔主導地位。原子核中的核子主要被它們的近鄰所吸引。然而,把這個吸引力看作是一個勢阱是一個有用的開端,就像單個核子所看到的那樣,把原子核看作是填充了這個勢阱中可用的最低量子態,就像我們對原子中的電子所做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