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上映了一部《少年班》,用濃墨重彩的筆法講述了中國一種特殊的教育模式。匯聚了全國各地各樣"天才少年""天才少女"的地方,在人們眼中是神秘的。
今天小夢老師要和大家介紹曾被稱為中國最帥「神童」的才子---尹希。尹希的人生充滿令人驚奇的經歷,智商情商愛商更是讓各位望塵莫及。
9歲: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學生;
12歲:中科大少年班最小學員;
18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於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
22歲: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並被哈佛大學破格錄取成為了博士後,繼續研究工作;
25歲:哈佛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後升任為副教授;
31歲:晉升哈佛大學終身教授,成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更打破了華人的紀錄。
天才少年,從小就與眾不同
小孩的天性就是愛玩,而尹希則不同。在他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他的媽媽給他周末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學圍棋、畫畫,還會帶他出去接近大自然。
而少年小尹希更喜歡呆在家裡不出去,捧著一本書一直看。在一次外出遊玩的時候,他也是在一旁看書。他的媽媽很好奇他看的書籍,後來發現結果居然是她自己在上大學時學的微積分。
一個二年級的孩子,居然看著這樣繁雜的書籍,還津津有味,可是這樣的行為卻被媽媽阻止了。原來尹希的媽媽雖然發現了他的天賦,但覺得沒有足夠的知識支撐他學習這本書,於是就把這本書給封了起來。
可是尹希之後也通過不斷地努力,向自己的父母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如願以償的繼續研究量子力學和微積分。
走進中國科大,人生開掛
在別人眼中的神童,但在尹希自己心中,他只是比別人多了專注力而已。而就是憑藉這樣的專注力,他9歲半考入了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
沒想到他卻被數學老師告狀了說,他在課堂上不記筆記。而他卻說,這些東西都記在腦子裡了,為什麼還要用筆寫下來。
而且他在這個班裡是最小的同學,可是他的排名卻是班上的第一。本來應該用四年的時間學完六年的中學課程,可他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學完了,並參加了高考。
12歲的他就又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從此開啟了自己「開掛」的人生。
進入這所大學以後,他仍然是最小的一名學生。但是他卻不是像一些大學生一樣,認為自己上了大學就可以放鬆了。
一些人的大學生活都是非常的"精彩"的,逃課、戀愛等。相反,他的生活更加的平淡。相比以前,他學習更加的刻苦,明天早上6:30就起床去教室佔座,每次都是他最早到教室。
哈佛最帥華人教授,講課飛快很無奈
17歲,尹希結束了中科大的學習,進入哈佛開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當然,他同樣是班級裡最小的學生。
但年齡最小的他帶給同班學員的是難以想像的壓力。他的博士導師施特羅明格教授曾經說過他很聰明,記憶力強,但也很刻苦,也能夠大膽創新,對別人的意見能夠很好地採納。
他同班的同學也說過尹希作的研究都是找的最難的題目,做的時候也都很非常的專注,抽絲剝繭,把每一個細小的問題都能夠解決的非常完美。
正是他這樣的態度影響了身邊的許多的人,很多的人都喜歡和他在一起。而聽過他課的同學是既快樂,又痛苦著。
一位物理研究生曾經說過,他第一次聽他講課的時候,讓人感到很害怕,因為他講課的速度非常快常常一走神就跟不上了。
尹希也覺得非常的無奈,常常想講的慢一點,忍不住又快了起來。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吸收也理解,最後他掌握了一個訣竅,就是不花太多的時間去備課。
因為他如果備課很充分,對這些知識都太過於熟悉,上課時的速度就會很快。倘若備課不要那麼充分,講課速度自然而然就慢下來了。
學霸總是很多面,興趣廣泛生活多彩
很多人也都非常疑惑的是,尹希學了這麼多知識,會不會就是傳統的"書呆子"。答案是否定的!
尹希雖專注於學習,但卻有很多的業餘愛好,比如比較先進的智能科技,和新奇的發明,是個十足的科技發燒友。
此外,他還喜歡馬拉松和攀巖。又一次尹希的同事,亞歷克斯教授,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尹希是攀巖高手,而且力量極強,僅僅用一隻胳膊就可以承受整個人的重量。在很多普通人不能完成的地方,尹希可以不可思議地將自己拉上去。
尹希也坦言自己非常愛攀巖,只要有時間就會去挑戰自己。因為他享受這種有壓力的事情:越往上爬,就會感到繩子在身體下方,如果手滑下去的時候,就會滑下去很遠,這也就能夠促進自己不斷地前進。
學霸夫人一樣才女,網戀奔現閃婚成家
尹希的妻子是通過交友網站上相識、相知的,並且從見面到戀愛最後結婚僅僅用了很短的時間,絕對算得上閃婚了。
很多的人也都感到非常的疑惑,這麼優秀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追求者嗎?為什麼會去交友網站上找女朋友。
這可以在他幼時的家庭裡找到答案。
在小時候他的父親就離開了家裡,而對於父親的遺憾,渴望擁有一個家庭。後來他在網絡上遇到了妻子,而他的妻子正好給了他這種感覺,於是兩人交談僅一月就見了面。
婚後至今已經七年,他們依舊相愛,而且也有了一個混血寶寶。
尹希曾說:「神童,這個詞對於我是誣衊。」
因為在他看來,自己的成功和多年的努力、嚴謹的科學態度密切相關。人和人之間的智力差異不大,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不過是憑藉自己的專注力和興趣愛好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也許我們並不能成為學霸,但是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專注、努力、勤奮一定會獲得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