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最年輕哈佛華人正教授尹希:「我是一個非傳統的人」

2020-12-05 中國科大新聞網

■本報見習記者 王佳雯

「祝賀尹希晉升正教授」——9月4日,哈佛大學高能理論研究組在哈佛網站貼出的一句祝福語,讓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人物。「最年輕的哈佛華人正教授」「神童」「二年級讀微積分」等字眼成為尹希這個名字的備註。

但相較於媒體對他晉升消息的熱衷,尹希自己卻表現得略有些冷淡,用他的話說,「升為正教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消息,又不是作出了新成果,沒什麼值得報導的」。

教育應提供試探不同道路的機會

似乎用「學霸」都已經無法形容網友對尹希傳奇學習經歷的評價,於是有人用「學神」來表達對尹希的崇拜之情。不過,「學神」自己聽到這個稱謂時,卻笑得略顯尷尬。

二年級對微積分感興趣不假,在國內求學時一路「三級跳」也是真,這個中學進入北京八中少兒班、大學又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錄取的少年,確實曾因他優秀的成績令許多人為之驚豔。

當周圍人將尹希視作一個智力超群的「神童」時,尹希自己卻「從來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在他看來,他只是一直忠於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罷了。

有人想追根溯源,看看是不是尹希父母的家庭教育讓他成為今天的他。但他認為,父母沒有什麼特別的教育。在他的學習歷程中,他更肯定北京八中少兒班和中國科大少年班帶來的影響。在國內大學少年班飽受詬病的當下,尹希對於教育的思考,或許能給人們提供審視這一問題的全新視角。

「少年班給年輕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而這正是中國高等教育最缺乏的地方。」尹希說。 在他看來,國內大學給予學生的選擇太少。比如在入學前選專業,對還不甚了解自己興趣、對專業也知之甚少的中學生而言,是很困難的。「少年班在招生的時候不分專業,等學生學習一兩年之後再作選擇」,尹希對這樣的做法很認可。

或許許多人認為尹希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人,但他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而教育應當提供的是試探不同道路的機會,讓學生真正能夠發展他有天賦的方向。

他坦言,做科學研究工作如果想要做到頂尖水平,很早接觸前沿領域是十分必要的。國內這樣的機會比較少,很多有才能的學生疲於應對繁複的課程,卻耗費了專攻自己真正有特長領域的精力。

物理研究是件很浪漫的事

小時候,尹希經常跑到父親的實驗室做實驗。那時,他都搞不懂物理研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卻從心裡覺得,作物理研究是件很浪漫的事。「很多物理學家做事情非常執著,就是很浪漫的感覺。」尹希說。

所以,進入中國科大少年班後,雖然也對諸如計算機編程、數學等許多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尹希最終還是選擇了物理學。這其中自然有很多偶然因素,但也少不了他對內心那份「浪漫」的堅守。

相較於尹希對選擇研究道路的堅定,國內不願意讀博士、讀完博士也不願意從事研究工作的現象,令許多人對我國科研的未來心生憂慮。不過,在尹希看來,這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

「即使是哈佛畢業的學生,能夠留在學術界的也非常少」,尹希說,在哈佛不光是教職,即使是博士後的位置競爭都很激烈。他所在的工作組,每年有兩三個博士後的位置,但來自全球各地一等高校的博士申請人卻高達五百多人。

甚至於,他曾經有同事已在哈佛成為助理教授,最終還是選擇了其他行業。所以在他看來,有不同的選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作為前輩,他還是建議那些有志於作研究的人,「在博士期間學習純數學、純物理是最好的選擇」。

在他看來,拿到博士學位並不只是作出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更應當讓自己的思維方式得到嚴格訓練,這對做任何其他工作都大有裨益。而數學和物理學對於人的思維方式的訓練,「會讓你覺得其他的工作什麼都可以做,沒有什麼可怕的事情」。

用玩兒的心態作研究

如今,尹希主要從事弦論和量子場論的研究。在他看來,自己所從事的研究領域並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作物理研究的模式,而是與數學研究有許多非常類似的地方。

雖然所從事的研究領域缺乏實驗,但尹希認為,自己研究領域的研究人員「在數學上比一般物理的其他方向要嚴密得多」。

在他看來,從20世紀初,物理已經變成了理論領先於實驗的學科,而這也是一個學科成熟的表現。從那時起,物理的理論就開始獨立發展,因為科學家對於物理理論的理解非常深刻,本身數學的嚴密性幾乎能夠決定一個理論,也就能夠預測出很多實驗結果。

談起自己的研究,尹希話變得多起來,說話間透露著對自己研究領域的無限熱愛。正是因為這份熱愛,讓尹希在哈佛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也仍然自得其樂。「我工作只做我覺得有趣的事情,所以基本上就跟玩兒一樣。」尹希說。

正是這種「玩兒」的態度,讓他能夠很好地在工作與生活之間保持平衡。「需要我花很多時間專注工作的話,我就會非常專注於工作,有時候連著好幾天不吃飯不睡覺。」尹希說,但是完成一項工作之後,「該怎麼玩兒還怎麼玩兒」。

如果你認為尹希的生活如同美劇《生活大爆炸》中謝爾頓一般軌跡單調,那就錯了。如今的他,幾乎一年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外面,去不同的地方旅行、訪問。即使是在哈佛工作的時間,他也會每個周末去攀巖,或者背上睡袋到山裡待兩天。尹希笑稱:「我覺得一點兒都不單調。」

相關焦點

  • 中國物理學家尹希,放棄中國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席話引人深思
    尹希是我國培養出的物理學天才,18歲便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更是成為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華人教授。在出國前,尹希說道:「我這次去美國是為了更好的深造和學習中國所沒有的知識、科技,等我學成一定回來,報效祖國。」
  • 中國物理學家尹希,放棄中國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席話引深思
    尹希是我國培養出的物理學天才,18歲便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更是成為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華人教授。在那樣的環境中,尹希奮發圖強,不斷進步,在12歲的時候就進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要知道,中科大少年班的學員是要經過層層篩選,最終每年只有三四十人能夠進入。尹希憑藉著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對學習的崇高熱情殺出重圍,成為了少年班最小的學生。
  • 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中國教育不應填鴨式
    9月4日,哈佛大學高能理論研究組發布一句話新聞「祝賀尹希晉升正教授」。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超越了他的學姐莊小威(87級少年班,34歲出任哈佛大學正教授),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哈佛大學華人正教授。9月20日,身在哈佛的尹希告訴記者晉升在自己的預料之中,這讓他做研究時可以冒更大的風險去探索。尹希童年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
  • 32歲成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華裔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
    32歲成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終身教授),公派留學的華裔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據說他崇尚美國給他灌輸的,科學無國界。難道美國一系列對中國的留學生,華裔科學家以及對中國的科技的打壓,都沒能讓他看清美國的嘴臉嗎?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放棄中國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席話引人深思
    作為培養傑出人才的嘗試,它每年在全國範圍內僅選拔30到40人,可想而知競爭的激烈。尹希能夠考上少年班也可見他的優秀,也正是藉由此他也成為了當年中科大少年班最小的學生。不過,作為培養傑出人才的嘗試,對於中科大的少年班模式事實上也一直有反對的聲音。有人認為這種培養模式,除了造就了一部分學子在取得優異的成績的同時,卻忽略了他們性格上的養成、培養。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放棄中國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席話引人深思
    作為培養傑出人才的嘗試,它每年在全國範圍內僅選拔30到40人,可想而知競爭的激烈。尹希能夠考上少年班也可見他的優秀,也正是藉由此他也成為了當年中科大少年班最小的學生。不過,作為培養傑出人才的嘗試,對於中科大的少年班模式事實上也一直有反對的聲音。有人認為這種培養模式,除了造就了一部分學子在取得優異的成績的同時,卻忽略了他們性格上的養成、培養。
  • 他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為哈佛最年輕教授,看尹希的開掛人生
    有這樣一個人9歲,他連跳N級考進了智力超常實驗班,學著很多大學生都不一定看得懂的微積分;12歲,他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為當時該校年紀最小的新生;17歲,他完成中科大的五年制本科畢業,他放棄了耶魯、哥大、芝大等多所世界名校,選擇了哈佛,他獲得了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赴哈佛大學碩博連讀;31歲,他正式成為哈佛大學正教授,一舉創下哈佛最年輕華人正教授的記錄。
  • 中科大尹希31歲成哈佛正教授 破華人記錄(圖)
    新華網北京9月18號電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9月初,美國哈佛大學物理系網頁上發布了一條一句話消息「尹希晉升到正教授」,這短短一句話背後的信息量可大得很。  首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尹希很年輕,1983年12月出生的他今年還未滿32歲。在尹希之前,同樣來自中科大少年班的莊小威在34歲時成為哈佛正教授。
  • 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但也有傷仲永這類年少展現異於常人的天賦,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方向走偏了最後泯然眾人矣的人。對於天才的更高一步的要求是要他愛國,有些天才成就斐然,但最後不再為國付出,引得無數非議。今天介紹的這位天才,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為哈佛最年輕的華人教授,但卻不再回國,這究竟是為何呢?"開掛"的一生他叫做尹希,1983年出生在河北保定的書香門第。
  • 「天才」尹希: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年輕教授,為何不回國
    從這句話裡面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殘酷的邏輯,那就是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天才,而且天才的厲害之處真的讓我們這些平凡人都感覺到難以企及,這似乎是一種以努力和智慧都無法比擬的天賦。例如我們本期要聊的主人公就是如此,他8歲就自學微積分,31歲居然就成為了哈佛最年輕的華人教授。
  • 12歲上中科大,17歲哈佛讀博,31歲哈佛教授——物理學家尹希
    2001年,尹希完成中科大的五年制本科,獲得了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赴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 。他也是當時學校年齡最小的學生。尹希的「任性」吸引了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弦論領軍人物安德魯·施特羅明格的注意,並欣然同意作他的博士導師。施特羅明格教授曾在中國工作過,大學期間也學習過漢語。
  • 中國物理神童尹希加入美籍,32歲成為哈佛正教授,為何不願回國?
    導語人才是支撐國家快速發展的基石,相信各位讀者都明白頂尖人才的重要性,然而近些年我國人才流失情況比較嚴重,眾多海外留學生在學成之後選擇回國發展的人很少。天資聰穎,哈弗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正教授尹希,1983年出生於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因此父母從小十分重視對他的教育,給他報了不興趣班。
  • 超帥華人學霸,哈佛最年輕教授,網戀奔現迎娶外國才女,舔屏了
    前幾年上映了一部《少年班》,用濃墨重彩的筆法講述了中國一種特殊的教育模式。匯聚了全國各地各樣"天才少年""天才少女"的地方,在人們眼中是神秘的。今天小夢老師要和大家介紹曾被稱為中國最帥「神童」的才子---尹希。尹希的人生充滿令人驚奇的經歷,智商情商愛商更是讓各位望塵莫及。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放棄中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席話令人深思
    31歲時,成為哈佛最年輕的教授。2007年,奪得物理科學突破獎。 許多人因此譴責他不愛國。但是尹希並沒有多做解釋。只是對人說:假如他回來,希望能帶回一個物理團隊。因為搞物理研究,需要適當的環境和團隊的氛圍。 2005年,錢學森曾經提出過一個疑問:新中國成立了這麼多年,為什麼我們始終出不了人才?中國這幾十年來,一直注重對少年天才的培養。耗盡了心力,最後都替他人做了嫁衣裳。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放棄國籍,入美國國籍成哈佛終身教授
    尹希是我國培養出的物理學天才,18歲便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更是成為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華人教授。但是曾承諾報效祖國的他卻放棄了中國國籍,在美國結婚生子,面對媒體的詢問,表示暫時沒有回國的打算。 那麼為什麼我國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國外學習之後就不願意回國發展了呢?近年來,我國的科研圈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 他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如今已是美國人
    在許多人都喊著80後「老了」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人卻成了物理學界令人驚嘆的存在。這個人就是尹希。一個從小就戴著天才光環的人。而最值得令人稱道的事情,便是他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而31歲有成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這個所謂「老了」的80後,可以說是物理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加入美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番話引人深思
    在中國地質大學,就有一位天才物理學家,他就選擇了加入美國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他是誰呢?他就是中國地質大學的高材生尹希,在他成才之後選擇了加入美國國籍。尹希的成才與他父母是脫離不了關係的,尹希的父母深知要想在中國這樣一種激烈競爭的環境下脫穎而出,就必須從小開始培養。所以尹希的父母從小便就給他制定了一個非常完善的培養計劃,而且這樣一種培養計劃還是隨著尹希的成長而不斷進行變更的。
  • 尹希: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31歲時成為哈佛大學正教授
    其中一個答案是這樣的:「因為那些長大後還優秀的神童你沒機會再見到。」這個答案很容易讓我想起這樣一個人,他的名字是尹希。那年尹希12歲,他以572分的成績考入了難度高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中國科技大學初級班,他成了學校裡最年輕的學生。從此,他成了人們所說的「神童」。當時關於他有很多爭議。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加入美國籍成哈佛最年輕教授,一席話令人深思
    河北少年尹希,12歲時以572分成績從七百餘名少年中脫穎而出,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三次參加複試,物理兩次奪得第一名。十七歲時,尹希同時收到包括耶魯、哥倫比亞、芝加哥在內的多所大學錄取通知書,隨後進入美國哈佛攻讀物理博士學位。31歲時,成為哈佛最年輕的教授。2007年,奪得物理科學突破獎。
  • 那些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幾乎都是「大牛」
    (原標題:那些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幾乎都是「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