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達加斯加島上,有一種變色蛇, 當它爬進青草中, 身體照色會變成綠色,爬到巖石下和枯木上會變成褐色,爬進紅色泥土裡的時候,則會變成紅色。
還有種俗名叫做變色 龍的動物,它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隨時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隱藏自己, 捕捉獵物。
據科學家研究,變色這種生理變化,是在植物性神經系統的調控下,通過皮膚裡的色素細胞的擴展或收縮完成的。那麼,肯定也有人設想過,人類的皮膚顏色能夠進行變化嗎?
美國科學家金.博內特博士在2013年7月編寫了一份對人類未來後代外貌描述的報告,報告中指出:人類在未來將像變色龍一樣,擁有改變皮膚顏色的能力。
博內特解釋說:「這些 現象的出現是因為未來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色素細胞中將含有在動物細胞器中發現的色素」。
美國、葡萄牙和加拿大的科學家通過研究,在《細胞》上發表一個研究結果:三刺魚體內幹細胞因子基因Kitligand的改變與其身體顏色變化有關,而現代人類在過去5萬年間也不斷拓展生存環境,Kitli-gand基因同樣對不同人種的膚色進化起到了作用。
在這個關於三刺魚的研究中,科學家表明:三刺魚和人類在從原始環境中遷移到新的生存環境中時,都會發生色素沉積的進化改變。
三刺魚擁有黑色、雜色或白色的體色,而人類的皮膚顏色與緯度相關。
由此可判定,兩者之間具有某種遺傳機制上的相關性。換句話來說也就是,特定的基因可能被不同生物利用,從而進化出類似的表型。
在此之後,科學家使用了全基因組定位技術分析了三刺魚色素沉積進化的基因基礎,然後用混合定位方法研究了造成三刺魚這種色素變化的基因因子,想要探索出三刺魚的色素變化與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表現出的色素變化是否相關。
而結果表明,不同生物表型的迅速變化是擁有同樣的內在機制的。三刺魚的色素變化,與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色素變化是具有相同的內在機制的。這個相同的內在機制還正在研究中。
同樣的,在2011年,日本慶應義墊大學教授河上裕帶領一個研究小組,利用人體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成功地培養出了色素細胞。
研究小組向人體皮膚細胞植人3個基因,培養生成誘導多功能幹細胞,並培育出名為「胚狀體(EB)」 的細胞團塊。接著,他們向胚狀體植人人體製造色素細胞時所必需的成分,培育兩個月左右,獲得的細胞中有60%至70%是人體色素細胞。
這個實驗證明,人體的色素細胞是可以進行培育的。
那麼,在不遠的未來,人們擁有可隨時變化顏色的皮膚是有可能的,那時就會出現「變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