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LinkedIn領英
2019年讓大家認識了一個詞:副業剛需。
大意就是現在主業已經不足以支持職場人的生存了,大家還應該積極發展副業。
「副業剛需」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打開了職場人的視角。
大家紛紛開始幻想:也許我也能寫個公眾號月入五萬、或者成為直播網紅帶貨,再不濟也可以做做微商吧?
可是人人都能做網紅嗎?退一步說,真做了,能賺多少?投入產出比划算嗎?
就讓我這個七年做了N個副業的人,用親身經歷來告訴你那些10萬+沒有告訴你的副業真相。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胡不歸。新能源汽車從業者,資深智力答題節目選手,這是一個有趣的人。微博@H胡不歸X,微信公眾號胡不歸(id:hubugui222)。
直面自己
Be Real
我從參加工作就有副業了。
主業:能源行業七年從業經驗,在政府、國企、外企、民企歷經研究、戰略、運營等多個崗位。
副業:外交領域新媒體大號峰嶺創始合伙人;電視、網絡綜藝節目嘉賓;個人微信公眾號寫手;原創詞曲作者;專業英語翻譯;偶爾線上線下演講……
當時做副業有兩個考慮,一是真的想賺錢(工資太低),二是真的比較閒(愛好太多)。
所以我對自己的副業有兩個規劃:
第一、賺錢
做研究助理、寫科研報告。
做專業領域筆譯,1個字1塊錢。
上電視節目,賺勞務費。
只要給錢,什麼都幹,為了生存、不挑活兒。
第二、好玩(貼錢幹)
熱愛唱歌和創作,所以自己填詞作曲錄音,後來竟然也賣出去過自己寫的歌,小有成就感。
熱愛寫作和分享,所以開了個人公眾號「胡不歸」,分享職場、戀愛、人生所得。
為祖國的強大感到自豪,想讓更多人聽到中國聲音,所以創立民間外交公眾號「峰嶺」。
很多人會問,你為什麼有空幹這麼多事?
我想說,我只不過把大家刷微博、逛淘寶、追美劇、打遊戲、談戀愛的時間,全部都拿來工作了。
貼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周一日程表:
哪怕在最窮的時候,我去哪兒都打車。
因為時間是我最寶貴的生產資料,我在通勤過程中不是在搜集素材、就是在開電話會,志在榨乾每一分鐘的價值。
做了這麼多副業,我也是收到了結結實實的好處:
一是收入增加。
真的非常賺錢,緩解了現金壓力。我出去上節目,一下午能賺半年工資,出去演講1小時頂我倆月工資(因為工資真的低)。
二是眼界拓寬。
每個人初入職場時接觸的工作內容和圈子都比較狹窄,而廣闊的副業鍛鍊了我非常多一份初級工作不會給我的技能,比如商業談判、業務拓展、活動策劃、新媒體運營。
同時,我通過不同的副業接觸了不同的行業,不僅在當時拓寬了自己的眼界和見識,也為日後埋下了豐富的人脈關係。
三是樹立自信。
在主業以外「做成」過一件事,並且賺到過錢,讓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肯定。
這無意中也就增加了職場中的「安全感」,讓我不用在職場中患得患失,也就不必因為保住一份工作而犧牲自己的原則、生活或者家庭。
因為當我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有賺錢能力,便也不焦慮了。
「大不了,我去搞副業嘛。」
發展副業要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
我對副業的預期是什麼?
是賺點零花錢、幹幾天就不幹了,還是想為以後換主業做鋪墊?還是「我也不知道但是別人都在做所以我也想」?
現實點
Be Realistic
讀到這裡,沒有副業的筒子們更加焦慮了(笑),說好的「緩解」呢?
下面我要介紹幾個經濟學概念的樸素理解,有助於大家決策:
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
假設時間和精力是每個人平等擁有的「生產資料」,它們稀缺且不具備可再生性。
一方面,你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副業,你就不能再投入主業;另一方面,你在一件事上投入得越多、收益也就越大。
比如下班後的時間,你可以拿去發展副業、賺快錢,也可以補齊主業專業技能、拓寬行業人脈、建立專業知名度,以期在職場上有長足的發展。
很多文章老拿在供電所上班的劉慈欣和在西門子上班的馬伯庸做例子,大談特談副業的好處。
只是大家忽略了,他們在成為知名作家的同時,代價是放棄了在自己專業領域的精進。他們一定花了大量時間在寫作上,才讓自己的副業最後成功轉正。
但與此同時,馬伯庸並沒有成為西門子的高管,但他同一輩的同事肯定有。
這,就是機會成本。
發展副業要問自己的第二個問題:
我能不能接受目前的主業受影響甚至一事無成?
好比你是公務員分心搞副業,十年後同批進入職場的人都官至司局級,你還是個科員,你的心理和經濟條件可以接受嗎?
市場風險和投資回報| Risk and Return
以我的經歷來看,副業的單位時間收入是顯著高於主業的,這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叫:「那我還幹主業幹什麼,快全職當網紅、做翻譯、運營自媒體呀!」
這種想法其實比較天真。
主業為我們提供了什麼?
在我看來是穩定的現金流、基本的生活保障(五險一金)、常規職場技能和社交圈、長期可見的職業發展道路。
但它不是一條捷徑。
而現在由於網際網路的便利性,很多副業看起來就像是捷徑。無論是直播網紅帶貨、還是做公眾號月入幾十萬,給了人們一種賺錢很容易的錯覺。
我想說這些高收益職業背後都是有一些風險的,比如:
對於一個電氣工程師而言,副業可以是淘寶女主播,主業和副業差別太大,全職搞副業的危險就是職業發展道路完全中斷。
這意味著你沒有回頭路可走,你得在女主播的職業發展道路上再好好規劃一下自己,而不是幻想著萬一做兩年不成還能回來做電氣工程師。
但是,如果你的主業是服裝店老闆娘,副業做個女主播就很合理,因為能給自己帶貨啊!
發展副業要問自己的第三個問題:
我的主業和副業之間有沒有協同的可能性?
如果沒有,我全職搞副業的最壞結果是什麼、我是否可以承受?
邊際成本和效益| Marginal Cost and Benefit
很多事情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副業「賺到錢」很簡單,我翻譯1個字1塊錢、出席一個演講幾萬塊,但是這種收入是不可持續、不可規模化的,它的邊際成本不呈遞減。
而我們需要的是增加單位工作時間的附加值,即單位時間回報最大化。
舉個例子,假設我上一個節目有500塊勞務費。我不應該持續跑龍套每個月接4個500塊勞務費的節目。
而是應該專心定位自己的節目方向、打造公眾人設、吸引更多粉絲,從而提升自己咖位、出場費漲100倍。
可否通過副業實現這一目標呢?
可以,但很難。
因為在演藝圈還有多少外貌藝能條件都比你優秀的年輕人、數十年如一日在專職做這一件事啊。
他們都沒有大紅大紫,你憑什麼覺得自己一邊上班一邊搞副業還能比別人優秀呢?為什麼只有一個李佳琦,因為他專業、勤奮、堅持,還有一絲絲運氣。
發展副業要問自己的第四個問題:
我要如何度過我的一生,如果此生只能成就一件事,那是什麼?
聰明點
Plan Wisely
無論是主業還是副業,其實都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把自己的人生看成一間公司,時間和精力看成生產資料,那麼你作為自己的CEO,應該有對這家公司的「戰略規劃」意識。
第一,設定目標。不斷地向內看,我是誰、我喜歡或不喜歡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正視自己的熱愛,敢於不隨波逐流。
第二,盤點優劣勢。我現在處於什麼位置,為了達到我的目標、我有什麼優勢、我還缺什麼(金錢、經驗、合伙人)。
第三,制定計劃、穩步實施。我知道我要去哪兒、我在哪兒,我需要找到現實與夢想的差距,運用自己的能力去彌補差距、達到目標。
其實副業不是剛需,找到與自己興趣愛好熱情和現實生活狀態相匹配的主業才是剛需!
主業鬱郁不得志的人不必惶恐,拯救你的不一定是副業,而是對自己更清晰的定位。
沒有副業的更不必羨慕別人,有可能你在主業上取得的成功遠勝於別人的兩份副業。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目標,然後全力以赴!
你在做什麼副業?是否也有副業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