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既視感的一個理論

2021-02-22 CarelessWind

(一)決定論

       既視感是指現實中的某事件或場景在過去的夢中或者其他大腦構建外在世界的精神狀態下經歷過,因而獲得「似曾相識」的感受。換言之,未來的某個情境或事件被通過夢境等方式提前感知了。Anti K'uychi說如果夢能夠呈現某個未來的場景是可能的,那麼需要一些前提,決定論就是其中之一。

       決定論認為未來是確定的,未來的事件由先前條件和自然規律決定,不受個體意志的影響。就如同一本書,當前是我們翻開的那一頁,我們雖然不知後續的情節,但它早已寫好,未來只是尚未感知的歷史。在這個前提下,獲知已然確定的未來並非絕無可能。

(二)認知

       華裔科幻小說家特德·姜的作品《你一生的故事》中,外星人以目的論而非因果論的方式認知世界,進而發展出非線性的,循環式的語言體系。對於他們來說,過去、現在與未來並存,女主角作為一名語言學家,在掌握了這種外星語言後也獲得了感知未來的能力,並在如夢般的狀態下預知了地球可能的災難和自己的人生。

       不同的文化體系下會產生專屬的認知能力。比如古希臘人的抽象思維、法國人對色彩的敏感與華人的歷史觀稟賦。印第安人關於過去與未來的認知與舊大陸的人們不同,我們通常認為在時間軸上是面向未來而背對過去的;而在印第安文化中,人們面向歷史而背對未來。面向未來體現了掌控未來的主動性,而背對未來的認識則認同了未來的不可知,也隱含了未來的確定性,精於曆法的瑪雅人就層試圖洞穿過去與未來的壁壘。

(三)記憶

       AntiK'uychi試圖跟我證明記憶與預知本沒有什麼差別。我們在時間之矢上,受認知能力的局限,將對未來的未知感轉化為對過去的已知感。所謂「未知感」和「已知感」是一種主觀的錯覺。比如我們自以為已知的記憶其實並不可靠。虛假記憶,「曼德拉效應」等就是我們自以為確認的記憶出了問題的例子。《Psychological Science》也曾刊登過一篇論文,其中研究人員成功使70%的參與者錯誤地相信自己曾經犯下過嚴重罪行。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記憶,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性與意識形態。而如何解釋歷史卻有主觀性,美國歷史學家託尼·朱特在《戰後歐洲史》的前言中提到,當他在撰寫此書時,發生了蘇聯解體,他只能推翻書稿,以二戰後到蘇聯解體的脈絡重新組織資料。這是反直覺的,歷史的親歷者對於記錄當下無能為力,發生在未來的事件決定了如何去書寫歷史,歷史是一種解釋。

       同歷史一樣,記憶也是一種解釋,我們為當前的需要向過去搜尋引起當下情形或問題的原因。我們自以為已知、確定的記憶,在重新選擇,誇大或忽略,曲解與演義後就變得面目全非。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探討的正是人們記憶的這種扭曲性。

       同樣的,預知也可以成為解釋,即我們也可以為當前的需要向未來尋求解釋,比如我們預知明天下雨所以今天陰雲密布。這顛倒的因果就是所謂的「目的論」而非「因果論」,但二者本身就是同構的。

(四)理性

       茨威格的遺作《昨日的世界》中提到,與當時許多其他的學者一樣,在戰前他已經多次夢到世界大戰的爆發,他也因目睹「精神故鄉歐洲」的沉淪感到絕望而於1942年選擇自殺。「Dream Catcher」板塊中也有很多網友分享了自己通過夢境提前預知到親人離世的經歷。

       AntiK'uychi說夢中是理性鬆弛的狀態。這一點我是認同的,我的朋友W君是個業餘音樂人,他曾給我發過一段他剛剛寫好的曲子,並問我能否聽出其中哪段是夢中所作,而哪段是醒後為夢中所作旋律填補的。我很快聽出其中一段旋律是自然且流暢,得到了他的肯定,他也說醒後填補的旋律他總覺得有雕琢的痕跡。理性與藝術似乎的確存在衝突。

       AntiK'uychi說是理性壓制了感知未來的能力。理性是積極的、主動的,相應的,在清醒狀態下的人們由理性支配,而不讓自己感知親人的離世,即使面臨戰爭的爆發,理性也總會嘗試去尋找和平解決的方式或者推行綏靖政策,這一切是對註定的未來毫無意義的企圖。

(五)自由意志

       AntiK'uychi說另一個壓制我們感知未來的是人們對於自由意志的幻覺。特德·姜說「自由意志的存在意味著我們不可能預知未來」,推導一步便是如果我們能預知未來,我們就不可能保留自由意志。簡單的解釋就是同時擁有自由意志和預知未來能力的人會嘗試改變未來。這就是自由意志與感知未來的矛盾,擁有自由意志的幻覺讓人們喪失了對於未來的感知。

       而在夢中,我們不再自以為擁有自由意志,夢中人被夢中的事件推動,只有被動地接受夢中發生的一切,例如在夢中人們無法選擇離開容易跌落的懸崖;無法在衣不遮體時遠離人群,只能被動地接受危險或者尷尬。

       在這樣的條件下,既然未來已是註定,夢境擺脫了理性的羈絆,掙脫了自由意志的枷鎖,具備了如回憶過去般感知未來的可能,感知到的情境就是未來某一天現實中遇到的場景,帶給人似曾相識感受。

(五)預測

       AntiK'uychi說他曾經藉助既視感實現了對未來的預測,其中包括一場他現場觀看球賽的比賽結果和他姨媽的過世。

       但更多的是預測錯誤的情況,Anti K'uychi解釋這是由於夢境中僅有很少部分是對未來的感知,更多的則是對現實中意象的組合。Anti K'uychi用不動點原理解釋,即作為現實函數的夢境,總有某些時刻與現實的情形一致,正如我們每天周而復始的生活總會出現類似的情景,夢境與現實一致也並不奇怪了。這種情況下的既視感就不具備預測作用。

       Anti K'uychi說他在探索如何區分感知未來的夢和與現實巧合一致的夢。也只有能夠區分二者,他的理論才有可能被證實或證偽,否則成功的預測也只能歸於巧合。我不知道Anti K'uychi是否找到了區分的方法,是不是可以藉助《盜夢空間》中陀螺那樣的道具?或許二者是不可能區分的,即使能接近真理,我們也不能突破人類認知的壁壘;抑或是他找到了區分的方法,但是卻沒有辦法將它傳授給任何人了。‍

相關焦點

  • 如何解釋似曾相識的既視感?
    科學家曾嘗試在實驗室裡重現既視感現象。在2006年的一項研究中,英國利茲大學一個記憶小組研究團隊先為催眠狀態下的受試者創造出一段記憶,比如玩過某個遊戲或者看到一個特定顏色的詞語,接著研究者分別建議不同組的受試者忘記或記住這段記憶。隨後,記住的那一組受試者在重新見到這個遊戲或者詞語的時候,都會產生既視感。還有一些科學家試圖用虛擬實境技術來營造既視感。
  • 「既視感」誰有過?就是對一個場景感到似曾相識,好像親身經歷過
    有時看到一個場景或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居然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就像自己親身經歷過一樣,但其實自己根本就沒經歷過,這種感覺就稱為「既視感」。對於「既視感」這種錯覺,小編也很有體會,也曾遇到過很多次。進門的瞬間卻感覺曾經來過,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其實是第一次來買花,當時這種感覺真的很讓人詫異,後來才了解到這是「既視感」。「既視感」又稱為「幻覺記憶」,也被叫做「海馬效應」。「既視感」來自於大腦對一個畫面的聯想,是有科學依據的。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經歷過類似的現象,根據問卷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過一次「似曾相識」的經歷。
  • 從"既視感"說起
    近日翻看微信朋友圈時,無意發現"既視感"一詞,頓時全腦懵圈:什麼情況?字認識而意竟不知!
  • 如何解釋似曾相識的既視感?是在預知未來嗎?可能只是大腦抽了風
    難道我們的腦子裡還有另一個自己,偶爾會出來自由行動?還是我們身上潛藏著預知未來的超能力?據相關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至少有過一次這種「似曾相識」的經歷。據研究人員分析: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過,如果這種感覺過於頻繁,過於強烈,可能就需要去檢查一下身體了。
  • 「既視感」的那些事
    我們把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叫做 「既視感」 !        對一般人來說,途徑有:視覺(某個背景、某種顏色組合)、味覺(某種特別的味道)、聽覺(某句話、某個聲音)或幾種感覺的綜合。  總的來說,每個正常人或多或少都有過既視感的體驗,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用過分擔心  。不過,如果這種感覺過於頻繁、過於激烈,那你可能就需要稍微注意一下咯~圖文編輯:王瑩
  • 人類搞混第六感和既視感
    大部分人認為,這種突然出現的熟悉感就是傳說中的「第六感」,但是以直覺描述這種熟悉感並不完全準確,它是一種「既視感」,與「第六感」存在本質上的區別。當然,這並不是因為我們擁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絕大多數人都有「既視感」,甚至盲人也有,然而科學界至今無法解釋相關原因。
  • 1Hotel Paris:愛麗絲夢遊仙境既視感!
    1Hotel Paris與綠植融為一體1Hotel Paris與綠植融為一體在現實中擁抱愛麗絲夢遊仙境1Hotel Paris設計團隊以「綠色肺」為設計理念,用木結構的模塊化設計,與綠色植物相融合的設計手法,打造一套愛麗絲夢遊仙境既視感的設計方案
  • 小學生「日文既視感」作文,老師:腦門青筋直跳,批改要用顯微鏡
    小學生寫作文一直是老大難問題,不僅是因為有些小學生字數寫不滿,更讓老師生氣的是現在有些小學生寫作文根本不注意卷面整潔,作文字數寫滿了,但是字跡堪稱「日文既視感」,批改老師感嘆:只有戴上顯微鏡才能看懂現在小學生寫的作文。這樣的作文拿給家長看,能把家長氣的腦門上青筋直跳。
  • 一部超現實的「既視感」電影,卻道出不同年齡段對愛的感悟!
    很多時候,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觀點,不是事實。畢竟一個人的眼界是有限的,我們看見的一切只能算是一個視角,而有時候往往算不得真相。有時候,事實和真相是需要自己去尋找的。就像這一次的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一樣,只有自己真正看過了之後,才發現道聽途說的感受真的和自己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 頒獎典禮既視感…
    頒獎典禮既視感… 2020-11-18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歐陽娜娜穿「拖地大衣」走機場,167身高穿成了157既視感!
    無論是男女老少,在秋冬季節都是非常適合穿大衣的,大衣穿好了可以穿出強大的氣場,提高一個人的氣質,但那是對於一些沒有搭配好的人來說,穿上大衣氣質卻是會大打折扣的,歐陽娜娜就是很好的例子,本來身材顏值各方面都不差的她,穿上大衣卻把167的身高穿出了137的既視感,真是慘不忍睹啊!
  • 羅雲熙新劇路透放出,潤玉既視感毫無新意,陳飛宇卻截然不同
    那是因為主演都是帥哥,而且都是很有潛力的演員,羅雲熙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吧,作為一個已經有很多年戲齡的男演員,羅雲熙可算是在自己三十而立的時候紅了起來,因為一部《半是蜜糖半是傷》讓大家知道了他的帥氣,但是一開始被關注到,卻是他在《香蜜沉沉燼如霜》裡面飾演的小魚仙倌潤玉。
  • 筆直雙腿一米七既視感,粉絲:芭比娃娃身材
    筆直雙腿一米七既視感,粉絲:芭比娃娃身材 沈夢辰作為娛樂圈中數一數二的流量女藝人一直備受大家的關注,她有著高顏值和非常優越的身材,尤其是她與杜海濤的戀情,讓很多網友祝福之餘也紛紛羨慕。
  • 150、155、160的女生,拍照如何拍出170逆天大長腿的既視感?
    拍照重在角度和姿勢,很多女生可能因為身高原因沒有自信拍照,其實,沒有那麼多的煩惱,正所謂身高不夠、姿勢來湊,就連很多明星身高不高都能拍出逆天長腿的感覺,你怎麼就不行呢,所以,今天小編就是要告訴大家,就算你的身高只有150、155、或者160,在正確的拍照角度和技巧下,也能拍出你們想要的170逆天大長腿的既視感
  • 變「恐怖」寫實畫風的神奇寶貝,小火龍毀了,網友:恐怖片既視感!
    變「恐怖」寫實畫風的神奇寶貝,小火龍毀了,網友:恐怖片既視感!妙蛙種子妙蛙種子在神奇寶貝裡面是一個相當溫順的一個神奇寶貝,所以經常是做為新手訓練師的第一個神奇寶貝,他咋訓練家中也是相當手歡迎的,他背後的種子會隨著吸收陽光慢慢的長大,但是不會開花,之後在進化的時候才會徹底進入下一個階段,妙蛙種子進化之後的是妙蛙草,在還是妙蛙種子的時候,它能夠抬高他的後腿,因為背後的種子還沒有開花
  • 劉嘉玲不愧是影后級女神,雜誌照硬是拍出劇照既視感,表現力絕啦
    劉嘉玲就連拍雜誌也能拍出電視劇的既視感,年齡越大氣場越強。 劉嘉玲一套黑色外套搭配紅色長靴坐在一個公交車的場景裡,氣場十足,特別像電視劇裡的大姐大。
  • 美妝博主教你化出「熱成像既視感」
    美妝博主教你化出「熱成像既視感」
  • 假面騎士:亞克零號和零一又玩對應梗,異類時王和時王的既視感!
    而在最新的情報裡亞克零號則是進化成為了亞克1號,整個模式倒是有幾分時王的既視感! 整體的實力應該是在零二之上的,正是因為如此才會給人一種時王的既視感!
  • 張馨予現身,把綠皮草穿出海草既視感,搭配皮褲+厚底鞋好low啊!
    張馨予現身,把綠皮草穿出海草既視感,搭配皮褲+厚底鞋好low啊!張馨予自從結婚後算是很少在公共場合出現,她身穿一件綠色皮草外套出現在機場中。綠色的皮草給人一種水草的既視感,加上她腿上的皮褲和一雙厚底鞋,整體搭配看上去還是有點low,略帶一些土氣。雖然說長款的外套單品能夠增加整體造型的飄逸感,減少秋冬服裝的厚重性,但是也很挑面料的質感。
  • 拒絕「肥宅」稱號,她120斤穿出90斤既視感,微胖女人都該看看!
    拒絕「肥宅」稱號,她120斤穿出90斤既視感,微胖女人都該看看!在生活當中有很多女生的身材,都多多少少存在著某些缺陷,並不像電視上的明星一樣身材那麼完美,可是在生活當中很多女生都希望自己能擺脫這種肥胖的命運,女人無論多少歲,都要拒絕「肥宅」稱號,學習她120斤穿出90斤既視感,微胖女人都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