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美國新型隱身衣材料:金屬製成易破碎(圖)

2020-12-08 中國網

圖上顯示的是一個圖表和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的超材料的兩個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頂視圖和側視圖。這種材料是由內嵌在多孔氧化鋁內的平行納米線組成。當可見光通過這種材料時,光線發生眾所周知的負折射現象,運行方向向後偏轉。

左側是第一個能在光頻段獲得負折射率的3D「漁網」超材料圖解視圖。右側是一個裝配式結構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這個裝配式結構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發的。交替層形成的小電路能向後彎轉光線的方向。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第一次設計出能逆轉可見光和近紅外光的傳播方向的3D材料,這項新發明將不僅能給人們帶來科幻享受,用這種材料製成隱身衣,讓物體在人眼前隱形,還將有助於高清晰光學圖像的成像基礎研究,並有助於製造用於高性能電腦的超小型集成電路。

彎曲物體周圍的光波

有關超材料(將材料與特殊能力結合,以改變電磁波的運行方向)發展的兩個重大突破,發表在8月1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和8月15日出版《科學》雜誌上。

新研製的超材料具有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能力,光線在這種材料中會出現「負折射」。這種材料能像圍繞一塊巖石流淌的河水那樣,完全彎曲物體周圍的光波,從而實現「隱形」的效果。

與之相比,在自然界發現的所有材料都具有一個正折射率(positive refractive index),這是用來衡量電磁波從一種媒介進入另一種媒介時,光線被彎曲的程度的一種方法。在一張說明折射過程的著名插圖中,插入水裡的木棒被水淹沒的部分,看起來似乎向水面方向彎曲了。如果水顯示出負折射,木棒被水淹沒的部分將看起來似乎是從水面伸出來。這方面的另一個例子是,如果水存在負折射,在水下泳來遊去的魚看起來將像在水面以上的空中移動。

實際應用取得重大進步

此前,也有其他科研小組製成了具有光頻段功能的超材料,但是那些2D材料僅限於單層人造微粒的使用,它的光彎曲能力不太精確。據以前的報告顯示,具有負折射能力且更厚的3D超材料僅存在于波長更長的微波範圍內。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納米科學技術中心的張翔(音)領導這個科研組研發了兩種新超材料,他說:「我們一直在做的是,採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努力製造出能在可見光頻段表現出負折射的超材料。這兩種方法都讓我們在發展超材料的實際應用方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納米科學技術中心由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張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材料科學部的一名科學家。

人類通過範圍非常狹窄的電磁輻射,即已知的可見光觀看世界。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從400納米(紫羅蘭和紫光)到700納米(深紅光)。紅外光波長更長,範圍從大約750納米到1毫米。人類的頭髮直徑大約是10萬納米。對一種獲得負折射能力的超材料來說,它的結構數組必須比人類利用的電磁波更小。人們在更長的微波範圍內熟練控制波長已經取得更多成功,但是這並不令人感到吃驚。這種波長的範圍從1毫米直到30釐米不等。

利用交替層堆疊製成超材料

在《自然》雜誌的論文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將銀和不傳導的氟化鎂交替層堆疊在一起,並在層層之間挖出納米大小的漁網圖樣,製成一塊光學超材料。科學家在波長最大不超過1500納米的波長範圍內,即已知得近紅外線範圍內,測量出負折射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和將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的聯合作者詹森·瓦倫丁解釋說,每個操作或非操作層都將形成一個電流環路。將交替層堆壘在一起,產生了一系列環路,這些環路被用來抵禦將要靠近的光線產生的磁場。

瓦倫丁還說,兩種材料在光線經過時吸收或「喪失」的能量降至最小時,它們將獲得負折射能力。就《自然》雜誌中形容的「漁網」材料來說,相互作用強烈的超小型集成電路允許光通過這種材料,並在通過金屬層時損耗較少能量。瓦倫丁說:「自然材料不會對光磁場產生反應,但是我們製造的這種超材料卻能。這是第一個能稱作具有光學磁性的材料。因此材料內的光波中的電和磁場會向後運動。」

《科學》雜誌中描述的那種超材料,採用另一種達到向後彎曲光線方向的方法。這種超材料是由嵌在多孔氧化鋁內的銀納米導線組成。儘管這個結構比一張紙大約薄10倍,一個無法控制的噴嚏就能將它吹走,但是它被認為是一個超材料,因為它的大小超過光波長的10倍。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作者從波長不超過660納米的紅光觀察到負折射現象。這是第一個證明能逆轉可見光的方向的方法。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應用科學和技術畢業項目的學生姚傑,也是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作者,他說:「這種縱向納米線路的幾何結構經過特殊設計,只對光波中的電場作出反應。這些縱向納米線路之間的距離相等,彼此相互平行。磁場在振動時與光波中的電場呈直角。磁場不理會垂直納米線路非常必要,這個特點對降低能耗極其重要。」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納米線路材料的新方法是,它發現了一種在超材料不具備負折射率的情況下,能向後彎曲光線方向的方法,對電容率(傳播電場的能力)和磁導率(對磁場做出怎樣的反應)來說,兩者都是負的尤其重要。

擁有負折射率的好處

像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中描述的漁網超材料獲得負折射率那樣,擁有真正的負折射率的好處是,它能通過減少幹擾,極大地提高天線的性能。負指數材料還能逆轉都卜勒效應,以便在靠近時頻率能夠降低,而不是增加。都卜勒效應是利用警方雷達槍監控過往車輛的車速的現象。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說,對納米光學圖像或隱身衣等超材料的大部分應用途徑來說,納米線路和漁網超材料都有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張翔表示:「這些材料凸顯出來的原因是,它們都能在較廣的光波長光譜範圍內產生作用,而且損失的能量較少。我們還通過拋棄以前以共振物理學為基礎的設計,展開了一種研發超材料的新方法。以前處於光頻範圍的超材料必須以特定震動頻率產生共振,以產生負折射,這個過程會吸收很多能量。而共振不是上述納米線路和漁網超材料的組成元素。」

新材料易破碎 實際應用還很遙遠

這些研究人員在熱烈歡迎這些處於可見光波長範圍內的超材料的形成方法的同時,他們還警告說,它們距離隱身衣和其他應用還很遙遠。例如,這種超材料不像著名小說《哈利·波特》中製造的隱身衣,這種超材料由金屬構成,非常容易破碎。他們表示,形成一種能大規模生產這種材料的方法,也是一個巨大挑戰。不過這些研究人員表示,大塊超材料在可見光波長範圍內獲得負折射,是探索這種隱形裝置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新浪科技 秋凌)

相關焦點

  • 詳解美國新型隱身衣材料:金屬製成易破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第一次設計出能逆轉可見光和近紅外光的傳播方向的3D材料,這項新發明將不僅能給人們帶來科幻享受,用這種材料製成隱身衣,讓物體在人眼前隱形,還將有助於高清晰光學圖像的成像基礎研究,並有助於製造用於高性能電腦的超小型集成電路。
  • 新型隱身材料研製成功 主要用於電磁領域
    【搜狐科學訊】從古代的「一葉障目」到現代的「哈利波特」,隱身都是故事中最津津樂道的一部分。它已經成為人類從古至今的一個夢想。近日,美國杜克大學和中國東南大學的一個國際科研小組在「隱身大衣」研究上邁出新一步。
  • 隱身衣研究獲重大突破 可讓金屬球消失(圖)
    昨天,記者聞訊前往實驗室探訪,一睹「隱身衣」的真容。  這塊大餅就是隱身衣?不信!  走進東大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接待記者的是論文《用新型人工電磁材料實現的三維隱身地毯》第一作者馬慧鋒博士。  跟隨馬博士來到實驗室的最裡間,「隱身衣」就鎖在屋內的一個柜子中。神奇的隱身衣想必是金光閃閃的吧?
  • 新型紅外線發射器:由超穎材料製成,可利用廢熱!
    導讀美國杜克大學科研人員首次設計出由「超穎材料」製成的MEMS「紅外線發射裝置」,它不僅能夠顯示出迅速變化的紅外線圖案,而且還可以用於廢熱利用。另外,這種可重構的超穎材料,還將有望應用於動態紅外線「光學隱身鬥篷」,或者紅外線範圍內的「負折射率介質」。
  • B2真正的對手來了,新型隱身轟炸機從東方升空,航程直達美國本土
    現在美國一直在打壓著俄羅斯,擔心對方發展過於強大,威脅到自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地位。 不僅僅是這樣,美國還在與俄羅斯軍事對峙時常亮劍,如果現在俄羅斯不抓緊研製新型隱身轟炸機,那麼在未來的衝突中就處於下風階段
  • 負折射讓隱身不再是科幻 隱身衣可3D列印
    ■本報記者 沈湫莎  想擁有一件哈利·波特小說中的隱身鬥篷麼,科學家說沒問題。在昨天上海科協大講壇舉辦的「3D列印與超材料智造」上,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辛皓教授表示,可以通過人為控制電磁波折射率的手段,讓衣服「隱形」。「我相信有生之年能夠做出這樣的衣服。」辛皓說。
  • 隱身戰鬥機是如何實現隱身的?詳解隱身技術原理!
    比如人類第一款"隱身"戰鬥機-美國的F-117,它全身上下找不出一個曲面。機身的下表面與上表面,是由許多塊小平面組成三角面錐體。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折射雷達波。尤其是它的尾翼更是特別,像一條金魚的尾巴,後掠角很高。
  • 夾絲玻璃材質製作工藝詳解 夾絲玻璃材質的分類詳解
    夾絲玻璃在受到損壞或是破碎狀態時能有效防止玻璃碎片飛散,即使遇地震、暴風、強烈衝擊等碎片也很難飛散,與普通玻璃相比不易造成碎片飛散傷人等情況。下面一起裝修網小編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有關夾絲玻璃材質的相關內容。夾絲玻璃適用於鑲嵌在建築物門、窗、隔牆等處,用作防火、防震等多種途徑。
  • 英美科學家利用光學原理研製出「隱身衣」(圖)
    英美科學家利用光學原理研製出「隱身衣」(圖)  日本「隱身衣」 來源:法制晚報  首件二維「隱身衣」問世  據美國媒體北京時間今晨報導,科學家開發出全球首件二維「隱身衣」。
  • 航天新型高性能材料大匯總及最新研究進展
    圖3 為樹脂基複合材料和輕質金屬材料的比強度和比模量。美國戰斧巡航飛彈大量採用了複合材料,如頭錐採用了Kevlar /聚醯亞胺,雷達天線罩、進氣道採用了玻璃纖維/環氧樹脂,進氣道整流罩採用了碳纖維/聚醯亞胺,尾翼採用了玻璃纖維/環氧樹脂、Kevlar /環氧樹脂,尾錐使用了玻璃粗紗/環氧樹脂等。
  • 想要一件隱身衣沒問題 3D列印將成新材料製造利器
    想擁有一件哈利·波特小說中的隱身鬥篷麼,科學家說沒問題。在昨天上海科協大講壇舉辦的「3D列印與超材料智造」上,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辛皓教授表示,可以通過人為控制電磁波折射率的手段,讓衣服「隱形」。「我相信有生之年能夠做出這樣的衣服。」辛皓說。
  • 納米織造隱身衣(圖)
    美國的材料學家關於超材料的發現和中國物理學家的反隱形材料研究,讓隱形不再遙不可及。  皇帝的新裝被孩子的一句真話戳穿了:「他沒穿衣服!」這事如果發生在今天,也許會有人懷疑他是否穿的是隱身衣。傳說中的隱身衣總是這樣被使用:齊格弗裡德靠它騙過凡人不可戰勝的女武神,而希臘英雄帕修斯則披著它躲過目光如炬的女妖斬殺了美杜莎。
  • 新型納米材料有哪些
    一個科學家小組最新研製一種新型材料,它比紙張薄一千倍,卻足夠堅韌,即使被彎曲也不會出現結構改變。這種微型薄片材料是由氧化鋁製成,能夠手動操控,儘管它是納米等級材料。 這種超薄材料可用於航空航天領域,甚至促進昆蟲飛行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科學家進行了多年研究,最終設計出這種最薄、最輕的材料。該材料的設計者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
  • 別小看5代機上這層隱身鍍膜,蘇57折騰了這麼多年也才剛剛搞定
    俄羅斯官媒塔斯社1月11日報導,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周五宣布研製成功一種能增強軍用飛機隱身性能的新型複合材料塗層 長久以來,蘇-57隱身戰鬥機的原型機——T-50在隱身性能上飽受質疑,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該機的座艙蓋和風擋玻璃遲遲無法應用隱身塗層,直到2017年Т-50後期型原型機出現後,人們才在該機上看到了淡紫色的隱身鍍膜座艙蓋。
  • 555金屬探測器電路圖大全(五款555金屬探測器電路原理圖詳解)
    555金屬探測器電路圖大全(五款555金屬探測器電路原理圖詳解) 555 555金屬探測器電路圖
  • 反擊式破碎設備油電混動,全液壓機器-臺兒莊
    反擊式破碎設備油電混動,全液壓機器-臺兒莊,反擊式破碎機也叫反擊破,是一款將先進技術和實際生產需要結合在一起的新型破碎設備,由於其體積小,破碎效率高,十分適合用在流動作業的行業,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不同配置,能夠進行選擇性的破碎,一經推出,閃耀破碎行業,非常具有發展前途。
  • 微小天線形成輻射電磁場 新型隱身技術獲成功
    微小天線形成輻射電磁場 新型隱身技術獲成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13日(北京時間)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研究人員利用電磁場原理,在實際應用中首次驗證了一種稀薄、可擴展和適應於不同物體類型及大小的新型
  • 基於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天線隱身應用進展
    隨著通信、隱身等領域對吸波材料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吸波材料已不能滿足民用、尤其是軍事應用需求。因此,研製更薄、更輕、頻帶更寬的新型吸波材料已成為當前的緊迫課題。研究表明,利用超材料的奇異電磁特性,不僅可改善天線和微波器件性能,研製新型設備,還可為新型吸波材料的研製提供新的技術手段。綜述基於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在天線隱身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對比分析各種吸波材料的特點,展望其在天線隱身領域的應用前景。
  • 美科學家發明隱身鬥篷超薄材料:僅幾微米厚
    據新浪科技援引國外媒體的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超薄材料,能夠讓物體對微波隱形。這種新材料的問世讓研製隱身鬥篷的夢想進一步照進現實。一直以來,科學家在研製隱身鬥篷時使用非常笨重的超材料。對於致力於複製哈利-波特型神奇織物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明顯缺陷。
  • 模板破碎機新型大型破碎設備,適用於木材廢料、竹材、貨架、託盤
    嵩原機械模板破碎機模板破碎機是2020年新型的大型破碎設備,適用於木材廢料模板、竹材、貨架、支架、託盤等,打破了傳統的破碎工藝。本產品採用錘擊原理,再加上螺旋輸送機,風機通風三步完成作業。嵩原機械模板破碎機現場模板破碎機工作原理:原料由輸送平臺輸送到進料輥,進料輥控制進給速度,使板料不發生滑輪式破碎機破碎的情況。粉碎的材料然後被鐵分離釘移動到破碎的室中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