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天線形成輻射電磁場 新型隱身技術獲成功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微小天線形成輻射電磁場 新型隱身技術獲成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13日(北京時間)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研究人員利用電磁場原理,在實際應用中首次驗證了一種稀薄、可擴展和適應於不同物體類型及大小的新型「隱身」技術的有效性。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物理評論X》上。

  開發這種功能性「隱身」技術的工作始於2006年左右,但早期系統龐大而笨重。舉個例子,你想遮掩一輛汽車,在實踐中將不得不完全採用許多層的超級材料才可將車包裹起來,以形成有效的「盾」來遮擋電磁輻射。龐大的規格和僵化的做法,使其難以真正應用。

  多倫多大學教授喬治及其博士研究生麥可在設計中,通過放置在物體周圍的一些微小天線形成輻射電磁場,以抵消或「吸收」隱形對象所有的電磁波散射。麥可說:「我們採取了電氣工程的方法,而更令人高興的是它非常實用。」

  想像一個立在街頭的郵筒,光線落在其上反彈到你的眼中時,你就看到了它。而當無線電波擊中它並反彈到雷達探測器時,便可檢測到它的存在。新系統將這個郵筒包裹在一層微小的天線輻射場裡,抵消了任何可能反彈回來的波。由此,雷達將無法探測到該郵筒。

  麥可解釋說:「這是一個與以往不同的非常簡單的方法。不需要用多麼厚的超級材料外殼將隱身的物體覆蓋,而只是在其周圍環繞一層微小天線,這樣向內呈輻射狀形成了一個可以抵消物體反射的場。」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採用一些環形天線有效地讓一個金屬圓筒「消失」於無線電波的探測。目前的天線線圈必須手動調和以適應需要抵消的電磁頻率,但它們可以被列印和變成平面狀,未來既可以充當傳感器,也可作為發射天線,在現實應用中可以適應不同的波長,非常像降噪耳機的技術。

  至於應用,除在軍事領域外,這種隱形技術還可用於「消除」障礙物,例如,把幹擾蜂窩網絡基站信號的建築物隱藏起來便於信號自由通過。此外,該系統還可以改變隱形對象的信號,使其顯得更大或更小,甚至轉移到太空中。(記者華凌)

  總編輯圈點

  通過中和或抵消電磁波來隱形,原理有點像手槍消音器:用相同頻率聲波的波峰來填補所發出的聲音的波谷,最終完全抵消空氣振動。電磁波和可見光也都是一種波,消音器的原理同樣也適用。我國80後教授陳煥陽2007年已提出了類似思路,而大家最糾結的是要製造怎樣的超材料來把原理變為現實。本研究把巨大的隱身材料分解成微小天線,繞過了材料難題,提供了非常實用的方案,可能很快會從實驗室走向戰場,畢竟配套的自適應波長等技術多已成熟。

相關焦點

  • 隱身新技術:微小天線形成抵消反射電磁場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研究人員利用電磁場原理,在實際應用中首次驗證了一種稀薄、可擴展和適應於不同物體類型及大小的新型「隱身」技術的有效性。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物理評論X》上。開發這種功能性「隱身」技術的工作始於2006年左右,但早期系統龐大而笨重。
  • 利用電磁場「隱身」物體技術獲成功
    圖為可令物體「隱身」的電磁場實驗裝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13日(北京時間)報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研究人員利用電磁場原理,在實際應用中首次驗證了一種稀薄、可擴展和適應於不同物體類型及大小的新型「隱身」技術的有效性。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物理評論X》上。  開發這種功能性「隱身」技術的工作始於2006年左右,但早期系統龐大而笨重。
  • 基於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天線隱身應用進展
    研究表明,利用超材料的奇異電磁特性,不僅可改善天線和微波器件性能,研製新型設備,還可為新型吸波材料的研製提供新的技術手段。綜述基於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在天線隱身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對比分析各種吸波材料的特點,展望其在天線隱身領域的應用前景。
  • 天線產生電磁場的原理解析
    來自發射器、經由天線發出的信號會產生電磁場,天線是信號到自由空間的轉換器和接口。轉發後的信號被調製為正弦波,電壓呈極性變化,因此在天線的各元件間生成了電場,極性每半個周期變換一次。天線元件的電流產生磁場,方向每半個周期變換一次。電磁場互為直角正交。 圍繞著半波偶極子的電磁場包括一個電場和一個磁場,電磁場均為球形且互成直角(如圖2所示)。天線旁邊的磁場呈球形或弧形,特別是距離天線近的磁場。這些電磁場從天線向外發出,越向外越不明顯,特性也逐漸趨向平面。
  • RFID天線技術分析
    一、RFID天線概述      RFID天線技術就是由發射機產生的高頻振蕩能量,經過傳輸線(也稱作饋線)傳送到發射天線,然後由發射天線變為電磁波能量,向預定方向輻射。電磁波通過傳播煤質到達接收天線後,接收天線將接收到的電磁波能量轉變為導行電磁波,然後通過饋線送到接收機,完成無線電波傳輸的過程。
  • 天線的結構形狀千姿百態,目的是為取得種種不同的電磁波輻射形態
    天線的結構形狀千姿百態,目的是為取得種種不同的電磁波輻射形態。波波夫用許多輕氣球繫著一根銅線懸吊在天空,這是一根對電磁波感應靈敏度很高的「觸鬚」,它能夠感覺很遠地方的雷電。人們早就發現一隻帶正電荷的銅小球和一隻帶負電荷的銅小球相互放電時會產生發射電磁波的現象。
  • 雷達——電子戰中的現代隱身技術
    常見的技術手段有: 向空中投放箔條等幹擾物形成幹擾層以遮蓋真實目標; 利用電子幹擾設備發射噪聲或類似噪聲的幹擾信號,使敵方雷達無法檢測目標信息; 由偵察設備偵測出敵方雷達頻率,並以該頻率發射回波脈衝,使敵方雷達無法做出正確判決; 採用假目標或雷達誘餌技術,發送虛假信號誤導敵方等。據報導,美國正在研究一種能發射高頻( VHF) 、特高頻( UHF) 和微波信號的新型誘餌,該誘餌也可模仿隱身飛機目標。
  • 新一代隱身技術或宣告塗層塗料隱身成為歷史
    據悉,光啟軍用超材料隱身結構產品已在空軍、海軍、火箭軍多個重點型號上研製應用,大幅提升了尖端裝備的隱身性能,並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隱身裝備維護困難的難題,增強了先進武器裝備的對抗能力。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光啟新一代隱身技術堪稱「革命性隱身技術解決方案」,有望結束傳統隱身技術藉助塗層隱身的歷史。
  • 新型隱身材料研製成功 主要用於電磁領域
    這種新型人工電磁材料(或稱超材料,英文名稱:Metamaterial)有可能使隱身夢想成真。  使用新型人工電磁材料 引導電磁波轉向  「隱身大衣」是新型人工電磁材料的最重要應用之一。所謂隱身大衣,實際上是一種可以按特定方式導行電磁波的中空材料。
  • 隱身制空戰鬥機先行者—F-22
    例如,從正面看,機翼機身連接處不形成強烈的雷達反射源角度,下翼面沿一連續變化曲率半徑線置於飛機側面。在副翼舵面、擾流器以及尾翼整流罩上也能看出連續曲率技術應用的痕跡。除了利用外形設計進行遮擋外,在F-22上也能看見針對這三個方向進行紅外隱身的技術應用。 對於發動機尾噴管而言,目前紅外隱身技術採取的措施包括發動機隔熱、異形噴管、發動機及噴管結構的布局優化、排氣出口調整與遮蔽以及噴射冷卻劑等,以達到減小、變向、遮蔽尾噴管紅外輻射的目的。
  • 藍牙耳機有輻射嗎?專家指電磁場可致癌
    250位科學家警告他們可能(對身體)很危險…文中稱:無線耳機需要用藍牙信號接收和發射信息,而且佩戴的時候「深入耳蝸,使這些脆弱的耳部結構暴露在輻射中」。約250位來自全球各地的科學家發表聯署警告,無線耳機採用的藍牙技術,會發射高頻率的輻射,有機會誘發癌症,批評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建立安全標準的機構,未有就此發布足夠指引。
  • 天線基礎知識:輻射模式,介電常數,方向性和增益
    天線通過改變一個位置的電磁場並檢測另一個位置的電磁場的變化來在位置之間傳遞信息。要了解天線如何將信息傳輸到越來越偏遠的位置,您必須首先了解管理其操作的物理特性。概觀天線基礎知識簡介提供了理解天線如何發送和接收信息所需的基本物理學的第一部分。
  • Ansoft軟體在天線電磁兼容中的應用實例
    分 析和設計、電磁兼容性分析、射頻電路設計、目標特性計算和隱身材料和技術研究等。各研究領域均以電磁場為理論基礎,因此基於計算電磁學技術的Ansoft 軟體產品在本實驗室的研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為進一步推動Ansoft軟體產品在電磁領域的應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Ansoft公司聯合成立了北京航空 航天大學-Ansoft培訓中心,培訓中心於2003年10月29~30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了第一期培訓。
  • 天線中的戰鬥機,龍勃透鏡天線詳解
    對,天線。只要在球體表面放上饋源,就可以產生很好的增益效果。讓信號朝指定的方向輻射,也可以接收指定方向過來的信號。龍勃透鏡天線的輻射效果演示進入50年代之後,越來越多的學者參與到對龍勃透鏡的研究之中。澳大利亞還開建了一個佔地一平方公裡的射電天文龍勃透鏡天線陣列(SKA),用到了2000多個透鏡單元,非常壯觀。3D列印,更好地解決了透鏡天線製造工藝的問題,也大幅降低了成本。這相當於拉低了透鏡天線的製造門檻。進入21世紀之後,世界列強大力發展五代戰鬥機,還有各種隱身戰艦,非常強調隱身性能。由於龍勃透鏡對平面波束的聚焦特性,當雷達波通過該透鏡時,透鏡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比其物理截面要大很多。
  • 新型納米光學天線:可定向輻射光線
    導讀據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物理學家們首次採用尺寸僅800納米的光學天線,成功地將電信號轉化為光子,並在特定方向上輻射它們。施加交流電壓,引起金屬內的電子振動,結果天線就會輻射出電磁波。庫爾勞克表示:「然而,對於八木宇田天線來說,電磁波並不是在所有方向上均勻產生,而是採用特殊元件即所謂的『反射器和導向器』選擇性疊加輻射的電磁波。這樣就導致一個方向上的相長幹涉和所有方向上的相消幹涉。」因此,這樣的天線作為接收器運作時,只能接收來自同一方向的光線。
  • 電子科技大學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
    電子科技大學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 2013-07-08 09:28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微波熱療天線的設計與優化
    因此合理設計輻射器天線的結構,精確計算輻射電場分布,是正確判斷微波熱療過程溫度熱場分布的前提。本文採用CST仿真軟體建立了微波熱療模型,通過該模型設計了一種高效實用的輻射天線,具有很好的近場輻射方向性,同時保證了良好的SAR分布。2 微波熱療建模2.1 天線模型為了避免對組織細胞造成傷害,通常採用具有若方向性的圓波導天線,其工作頻率為915MHz。
  • 可以「隱身」的超材料:會改寫未來戰爭嗎?
    超材料是一種根據實際應用需要,對材料關鍵物理尺寸進行特殊設計,最終得到不同於常規材料性質的新型材料。作為當今最熱門的新興技術之一,超材料被《科學》雜誌列為引發信息技術、國防工業、新能源以及微細加工重大變革的重要科學進展,美國國防部專門啟動了關於超材料的專項研究計劃。未來,超材料將在智能蒙皮、雷達天線、吸波材料、隱身技術等眾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攻關天線校準技術助力5G技術發展
    航天二院203所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努力為我國5G網絡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203所長期從事無線電計量技術基礎性研究,在天線校準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高質量的校準規範和標準。從2G、3G、LTE到當下的5G,隨著無線通信設備收發性能逐步升級,兼備低時延、波束賦形等新技術特徵的大規模多入多出天線陣列技術應運而生。新型天線的校準方法相對於傳統天線發生了革命性改變,203所承擔的天線校準工作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更面臨技術上的挑戰。早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制定5G標準之初,203所就啟動了新型天線陣列校準技術的前瞻性研究。
  • 關於龍勃透鏡天線,看這一篇就夠了!
    對,天線。只要在球體表面放上饋源,就可以產生很好的增益效果。讓信號朝指定的方向輻射,也可以接收指定方向過來的信號。龍勃透鏡天線的輻射效果演示進入50年代之後,越來越多的學者參與到對龍勃透鏡的研究之中。1958年,G.Peeler等人搞出了幾種龍勃透鏡天線的分層方法,並設計出了一些二維和三維的龍勃透鏡天線模型,算是比較突出的成果。